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大脑的高级心理活动技能。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先进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者,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合格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者,这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的使命——做一名创造型的教育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点拨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创新意识是 21世纪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时代在呼唤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4条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由此看来,知识经济最主要的动力资源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新。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
  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其次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再次,在计算机教学中,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第三次全教会“决定”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
  近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不知不觉中,我踏上教育这条七彩路已有13个年头,这期间有幸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身体力行的教育体验让我深知,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及时地给予他们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面对一个个鲜活可爱的面孔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我总是一次次默默的告诉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琐碎繁杂的状况,都要以睿智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巧学善思,谨言慎行,不
期刊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再只是一次文本的变换,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课程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使得中学历史教学处于一
期刊
识字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进行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呢?  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机,积极利用汉字的表意功能,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面对21世纪的挑战,创新精神与创造人才成为一个国家与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最主要因素。当教育正在探索21世纪如何提高人类文化和科学素质时,信息技术不但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从各个方面为教育上的革新准备条件。特定教学模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果我们还按以往的老模式走下去,板着面孔说教,理论脱离实际,注重死记
期刊
一、问题凝因  语文课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因此学好语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语文课堂上学习是否认真,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又不大,这使得学生有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进而学生学习语文失去了学习动力,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基于学生的这种状况,确切了解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对我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
期刊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
期刊
2004年9月,宁夏、海南、广东、山东四省率先迈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其中心点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  2007年6月,首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以下简称“新高考”)试题新鲜出炉,与传统的高考模式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个性化、整体化、综合化的考察。从此拉开了新高考的帷幕。更多的省市加入了新课程改革的队伍。  作者根据自己的所学所见,加之对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分析与比较,对2010~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把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面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进行信息技术启蒙教育,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开设的目的  (一)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于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成为必然。开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现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一,合作学习使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