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骨科住院患者骨折部位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i77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非疫情期间骨科住院患者特征,对疫情期间骨折部位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20日— 2月25日(疫情期间组)和2019年1月31日— 3月9日(非疫情期间组)收治的1 048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疫情期间组232例,其中男121例(52.2%),女111例(47.8%);年龄1~100岁[(47.9±26.3)岁]。非疫情期间组816例,其中男454例(55.6%),女363例(44.5%);年龄1~96岁[(47.3±23.9)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分布情况。对疫情期间组四肢骨折患者与其他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段、职业、致伤原因、骨折地点、内科基础疾病史、居住地、婚姻状况等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疫情期间组四肢骨折发生率[69.4%(161/232)]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组[59.8%(488/816)](P<0.05),而全身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率[8.2%(19/232)]显著低于非疫情期间组[13.6%(111/816)](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组发生四肢骨折的影响因素为女性、老年和中年、农民、低能量损伤、伴内科基础病、家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能量损伤(OR=8.264,P<0.01)是疫情期间发生四肢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与非疫情期间比较,疫情期间骨折部位有所变化,四肢骨折发生率增加。低能量损伤是疫情期间发生四肢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下肢皮肤脱套伤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软组织损伤,常急诊行反取皮植皮并负压封闭引流,但是经常会出现大腿外侧皮肤坏死,坏死区域往往是在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表面,需再次手术切除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并植皮。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28例大腿皮肤脱套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在反取皮植皮术中切除阔筋膜张肌腱膜和髂胫束对Ⅰ期皮肤成活率和患者后期下肢功能的
皮肤创伤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医用伤口敷料的使用必不可少。与传统敷料相比,新型生物敷料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目前,胶原蛋白敷料已经成为辅助伤口或创面愈合的首选产品之一。笔者对胶原蛋白及胶原敷料的来源、作用优势和产品分类等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多种胶原蛋白敷料产品的特性与应用,为胶原蛋白敷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月— 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133例;年龄32~102岁[(76.0±11.9)岁]。213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例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1例接受外固定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
合并骨创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人群,治疗COVID-19过程中必须重视VTE的防治。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通过诱导炎性介质释放、增加纤维蛋白原水平、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途径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创伤及手术直接或间接导致静脉血管壁损伤引起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微循环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启动VTE形成的外源性途径。骨创伤患者治疗过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局部氧疗对创伤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2岁[(42.2±12.8)岁]。受伤部位:下肢48例,上肢9例,背部3例。创面面积30~156 cm2[(76.9±25.1)cm2]。20例给予传统换药术(A组),20例
目的探讨优化康复流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 2017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的20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EvansⅢ、Ⅳ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0例术后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普通康复组),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65~75岁69例,≥75岁31例。Eva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8年3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5例老年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60~81岁[(67.9±9.1)岁]。按照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4例。均采用经三角肌的微创切口,应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
急性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高,早期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明显增加患者负担。目前国内外对急性症状性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分型较多,但是很多分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导致了临床工作中治疗较为随意、混乱。因此,笔者对急性症状性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分型及其相应的治疗方式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He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2月— 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3例;年龄56~84岁,平均67.8岁。按照Bryan-Morrey分型:Ⅰ型7例,Ⅲ型11例,Ⅳ型8例。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10例单纯肱骨小头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植入自体大块髂骨与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质缺损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3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单侧肱骨近端骨折伴粉碎性、骨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65~79岁,平均69岁。Neer三部分骨折36例,四部分骨折16例。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大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