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病症之一,使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困扰,也严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趋势年轻化,以20岁~50岁的青壮年多见,发病率也渐增高,其导致的痛苦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笔者采用腹针配合手法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59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22例,女例37;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均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单侧多见,有时也可出现双侧,病程长者还可以出现下肢及足部麻木等不适症状。
2治疗方法
采用薄智云教授发明的腹针方法和其经验方【1】,深刺为针尖在筋膜上,中刺为针尖在脂肪层,浅刺为针尖在皮肤层。针刺结束后给予推拿、牵引治疗。
2.1腹针取穴:水分、气海、关元。随症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加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加气穴(双侧)、四满(双侧);以腰痛为主加外陵(患侧);合并坐骨神经痛加气旁(双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1
2.2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市华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薄氏腹针(规格0.22mm×25mm、0.22 mm×30mm)管针进针并刺到相应深度,留针30min,留针期间以TDP照射神阙。
2.3手法治疗:以点按推拿滚揉等手法进行循经按摩,而后行三板法。侧卧位旋转板法:以左侧为例,令患者右侧卧,伸直右下肢,屈左髋左膝,术者左手肘关节推患者左肩关节,右手拇指按在病变椎体束突,右肘关节按左髂后上棘,两手向相反方向用力旋转腰椎至最大范围,并用一闪动力,听右手拇指所按腰椎发作“喀嗒”一声后,手法成功。俯卧位侧板法:以L4∕L5左侧突为例,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嘱助手牵引患肢,术者左手拇指按定L4棘突向右下用力推,左手握右下肢膝关节上部。左手和右手向相反方向用力,在听到L4椎间关节处发出“喀嗒”声则手法成功。坐位旋转板法:患者坐于在临床一侧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
以左侧为例。嘱患者双手交叉向后抱头,术者左手从患者腋下扶住患者右肩膀,右手右手拇指按在病变腰椎棘突左侧,双手反向用力旋转腰椎,听“喀嗒”声后,则手法成功。
红、发热为度。
2.4牵引:采用ATA-IID型自动牵引床,以计算机控制质量,电动间歇牵引,一般牵引力以50~60k,逐渐增加重量,每次持续牵引4min,间歇1min,总治疗时间每次20min。
2.5疗程:腹针推拿配合牵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治疗效果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以上,恢复工作,计37例;显效:临床大部分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基本恢复工作计14例;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部分恢复工作,计6例;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计2例。总有效率96.7%。
4体会
腹针疗法是薄志云教授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生物全息理论相结合,以“神阙布气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经穴及病变靶点的相关腧穴防治疾病。较之传统的针刺疗法,腹针疗法具有无痛、有效、简便的优点。首先,腹针疗法运用的针具比传统常规针灸针更为纤细,不追求酸麻胀痛针感,可以达到“无痛”的针刺效果,易于为患者所接受;其次薄志云教授基于人体腹部不同层面有不同组织结构而提出的不同针刺深度可以产生不同效应(深刺调脏腑、中刺调经络、浅刺调局部)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腹针疗法的内涵,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薄教授指出,腹针的用针之道是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方面的作用: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新陈代谢,利于组织修复,加速淋巴回流,促进对渗出水肿的吸收,改善关节的嵌顿和错位,解除肌肉痉挛。还有研究表明推拿可促进体内止痛物质内啡肽含量的增加,致病物质单胺肽类排泄减少,从而使疼痛症状缓解,打破疼痛一痉挛一疼痛的恶性循环,在治疗中用轻柔的手法,避免因手法过重导致肌肉的损伤以致疼痛加重。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特征是时轻时重,因而在治疗时因嘱患者常年坚持卧硬板床,避免久站,注意糾正不良姿势与体位。
腰椎牵引可限制腰部的活动,解除腰部肌肉痉挛,以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减小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还可牵开重叠的小关节或嵌顿的滑膜。目前通过临床研究认为,牵引可使病变椎间盘发生以下变化:①使突出的髓核组织还纳;②改变神经根与突出髓核的位置关系;③消除局部静脉淤滞,改善局部血运状态;④挤碎突出髓核组织,消除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提高腰突症的痊愈率。以上数法合用,一则使周围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组织间隙的水肿和炎症得以减轻或消除;二则可以活血化瘀,解除痉挛,松解粘连,疏利关节,进而帮助纤维环修复,推动髓核回纳,达到治愈的目的。故能在较短的疗程中收到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薄志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1临床资料
59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22例,女例37;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均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单侧多见,有时也可出现双侧,病程长者还可以出现下肢及足部麻木等不适症状。
2治疗方法
采用薄智云教授发明的腹针方法和其经验方【1】,深刺为针尖在筋膜上,中刺为针尖在脂肪层,浅刺为针尖在皮肤层。针刺结束后给予推拿、牵引治疗。
2.1腹针取穴:水分、气海、关元。随症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加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加气穴(双侧)、四满(双侧);以腰痛为主加外陵(患侧);合并坐骨神经痛加气旁(双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1
2.2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市华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薄氏腹针(规格0.22mm×25mm、0.22 mm×30mm)管针进针并刺到相应深度,留针30min,留针期间以TDP照射神阙。
2.3手法治疗:以点按推拿滚揉等手法进行循经按摩,而后行三板法。侧卧位旋转板法:以左侧为例,令患者右侧卧,伸直右下肢,屈左髋左膝,术者左手肘关节推患者左肩关节,右手拇指按在病变椎体束突,右肘关节按左髂后上棘,两手向相反方向用力旋转腰椎至最大范围,并用一闪动力,听右手拇指所按腰椎发作“喀嗒”一声后,手法成功。俯卧位侧板法:以L4∕L5左侧突为例,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嘱助手牵引患肢,术者左手拇指按定L4棘突向右下用力推,左手握右下肢膝关节上部。左手和右手向相反方向用力,在听到L4椎间关节处发出“喀嗒”声则手法成功。坐位旋转板法:患者坐于在临床一侧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
以左侧为例。嘱患者双手交叉向后抱头,术者左手从患者腋下扶住患者右肩膀,右手右手拇指按在病变腰椎棘突左侧,双手反向用力旋转腰椎,听“喀嗒”声后,则手法成功。
红、发热为度。
2.4牵引:采用ATA-IID型自动牵引床,以计算机控制质量,电动间歇牵引,一般牵引力以50~60k,逐渐增加重量,每次持续牵引4min,间歇1min,总治疗时间每次20min。
2.5疗程:腹针推拿配合牵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治疗效果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以上,恢复工作,计37例;显效:临床大部分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基本恢复工作计14例;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部分恢复工作,计6例;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计2例。总有效率96.7%。
4体会
腹针疗法是薄志云教授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生物全息理论相结合,以“神阙布气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经穴及病变靶点的相关腧穴防治疾病。较之传统的针刺疗法,腹针疗法具有无痛、有效、简便的优点。首先,腹针疗法运用的针具比传统常规针灸针更为纤细,不追求酸麻胀痛针感,可以达到“无痛”的针刺效果,易于为患者所接受;其次薄志云教授基于人体腹部不同层面有不同组织结构而提出的不同针刺深度可以产生不同效应(深刺调脏腑、中刺调经络、浅刺调局部)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腹针疗法的内涵,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薄教授指出,腹针的用针之道是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方面的作用: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新陈代谢,利于组织修复,加速淋巴回流,促进对渗出水肿的吸收,改善关节的嵌顿和错位,解除肌肉痉挛。还有研究表明推拿可促进体内止痛物质内啡肽含量的增加,致病物质单胺肽类排泄减少,从而使疼痛症状缓解,打破疼痛一痉挛一疼痛的恶性循环,在治疗中用轻柔的手法,避免因手法过重导致肌肉的损伤以致疼痛加重。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特征是时轻时重,因而在治疗时因嘱患者常年坚持卧硬板床,避免久站,注意糾正不良姿势与体位。
腰椎牵引可限制腰部的活动,解除腰部肌肉痉挛,以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减小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还可牵开重叠的小关节或嵌顿的滑膜。目前通过临床研究认为,牵引可使病变椎间盘发生以下变化:①使突出的髓核组织还纳;②改变神经根与突出髓核的位置关系;③消除局部静脉淤滞,改善局部血运状态;④挤碎突出髓核组织,消除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提高腰突症的痊愈率。以上数法合用,一则使周围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组织间隙的水肿和炎症得以减轻或消除;二则可以活血化瘀,解除痉挛,松解粘连,疏利关节,进而帮助纤维环修复,推动髓核回纳,达到治愈的目的。故能在较短的疗程中收到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薄志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