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网络语言的异同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也随之流行起来,由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独树一帜,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很多语言学者研究的对象。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网络语言的盛行已经成为各国语言发展的普遍现象。对于英汉两种语言来说,网络语言的发展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与交流,不仅丰富了语言体系内容,而且还使语言形式得到了创新发展,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13年6月)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中流行的网络语言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两种网络语言不同的语言特征、语法逻辑及构词方法等方面来进行科学详细的探讨分析,最终对英汉两种网络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差别进行总结归纳,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该书从学术教育研究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将英汉网络语言研究与我国当前语言教育相结合,立足于加强学生记忆效果的角度,向读者详细阐述了英汉网络词汇在人脑中的提取过程,对我国双语教育的教学实践及中英语言文化的继承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信息化迅速发展环境下双语教育起到了启迪和促进作用。
  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独辟蹊径,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网络语言的异同,观点鲜明、内容详实、知识点全面,对于英汉语言学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英汉语言教学实践中的一部典型教材。作者在书中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将当前英汉语言体系与时代发展潮流相结合,既遵循词汇学的研究规律和研究程序,又在此基础上对英汉网络语言的各自特点进行综合对比。可以说,该书最大的意义就是对我国当前的语言教育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这种将传统词汇学与网络流行词汇相结合的论述模式,大大提高了英汉语言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首先,作者的行文思路与读者的思考逻辑紧密相连,从对各种细节的完善中来尽量满足读者的心理需要。例如在绪论中对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基本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种从微观入手的写作逻辑既使学习者对英汉网络语言的比较差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也为教师在网络语言比较研究的教学实践中提供了便利,解决了很多概念公知上的疑惑和麻烦。
  其次,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系列问题也着实能够引发我们的深刻思考,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网络语言研究到目前为止仍然如此薄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英汉网络语言的学术研究定位不清、成果研究量多质少。书中将这几方面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①学术研究急功近利;②词汇学理论的不成熟;③概念界定的模糊。这三方面原因确实是当前我国英汉网络语言学术研究的弊端所在。这三方面的问题不仅切中现实要害,而且也对学术界研究的不正之风展开了激烈批判,是对当前我国英汉语言教育研究的深刻认识与反思。当然,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思考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当前英汉网络语言的研究问题有一个深入了解,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该书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就在于对英汉网络语言的构词法和构词规律进行了总结,主要从语义类、语法类、语音类三大类入手,对英语与汉语网络语言词汇的使用规律进行了对比总结,使学习者进一步重新体验并认识了英汉网络语言的特色与差异。
  总之,《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不仅开辟了英汉语言教育发展的新渠道,也为网络语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让教育者感受到了语言教育的魅力,是顺应语言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最终产物。它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实践者和语言学习者从根本上把握住英汉语言文化的不同和相似之处,加深对网络语言的研究理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转变和调整自己今后语言学习的思路。
  (作者系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云南省3 51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77位高中教师和27位家长的访谈,笔者分析了彝、白、哈尼、傣、纳西族各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结果显示:(1)五个少数民族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总量和质量均存在差异,纳西族和白族占有明显优势,而傣族、彝族、哈尼族则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尤以哈尼族最甚;并且,院校层次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究其原因,在于社会阶层和族群文化这二者相互交织的影响,
期刊
摘要: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法两国办学自主权改革中最具历史意义的4个经典政策文本。在解读各自政策文本特点的基础上,对中法两国办学自主权改革效果差异的原因做了总结,即中国高校自主权改革国家本位的政策范式痕迹自始至终比较明显,责任导向管理模式缺位导致改革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而法国对分权导向的坚持,以及责任导向型理念的管理模式使得改革免于陷入“放收”的怪圈循环。中国办学自主权改革应
期刊
摘要: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已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下的研究往往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用人单位对已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力表现评价、招聘毕业生就业力期望、毕业生就业力准备状况的评价等三个维度,来呈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力的需求的真实状况。研究发现:毕业生基础知识获认可,就业态度亟
期刊
摘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关键问题。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历经十年打造的项目——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LEAP)就致力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该项目一方面突破传统的学业成功指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应予掌握的四项重要学习结果,并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有助于达成重要学习结果的十项教育教学举措。对我国高校而言,明晰作为顶层设计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学习品质、
期刊
英语的学习应考就仿佛一场战争,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英语课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打赢这场英语拉锯战,让硝烟滚滚的英语战场不再令人生畏,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战斗力,另一方面要为学生配备“精良的武器”,才能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打胜这场战斗。2014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实训教程》就是这把利器,是学生们学习英语最好的工具,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英语实训,让学生在英语的战争中,所向披靡
期刊
摘要:校园不公平事件极易引发校园群体事件。公平理论忽略了不公平情绪反应、认知评估及行为应对间的序列性应对关系模式及其内在的动态过程。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遭遇校园不公平事件时,在情绪反应、认知评估及行为应对上依次表现出气愤、“不公平是常态”及私下议论等内容。情绪反应对行为应对具有直接激发作用,认知评估起到了抑制、缓冲或增强的作用。随着时间流逝,认知评估显现出去敏感化,但情绪反应变得更敏感。应对校
期刊
摘要:“全天之所能而勿败之,是为善学”的观点出自《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其意是说,学习与教育不是要增加学习者的天资、天性,而是能够将学习者已有的天资、天性或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其不受遮蔽、埋没、浪费,这就是善于学习。学习就是学习者已有天分得到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的过程。换句话说,学习不能在学习天资或潜力之外去做什么,而是对已有天资、天分的充分利用与开发。这一观点与现代心理学“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
期刊
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促。《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团队“四川农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改革研究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书通过对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和乐山市沙湾区两个县域农村教育现代化实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下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实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纵览全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期刊
摘要:“教学事故”是一个合成词,它来源于“事故”思维和借鉴。“事故”是物质世界的特定词汇,把它借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学事故”一词。“教学事故”来源机制的逻辑性,无论在词源的、学术的还是词义的角度,都是不成立的。它所承载的具体内容有违背“教育德性”的嫌疑,其教育危害性主要体现在:造成教师心灵“安全感”的失落、阻碍教师对“真、善和美”的追求、抑制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伤害教师遭遇“教学世界
期刊
民族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历代政府维护民族关系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党自建国以来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大力发展边疆农垦经济,即通过经济发展来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民族向心力。自边疆农垦经济政策实施以来,一系列实践成果证明,在边疆地区发展农垦经济确实是符合我国边疆经济发展现实的科学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发展中的成功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