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岗工变换异常频繁的情况,以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课程模式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探索和研究了培养具有高级技能的人才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培训 课程
一、前言
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要想立足市场谋求发展,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必须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高技能人才为主体,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看,虽然缺少高质量工人,但在用人机制上却少有倾斜政策,在塑造企业形象时更易行唯学历之风,强化了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从个人角度看,虽然不少人已认识到职业技能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适龄期教育选择上依旧是学历优先无商量,因此形成了正规职业学校教育冷冷清清,而非学历职业培训轰轰烈烈的场面,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也造成了时间资源的浪费。
二、高级人才培养对策
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各高级技工学校都在摸索中自行设置,有的直接套用高等教育模式,以知识学习为核心技能训练为辅助,有的仍然沿用技校的课程模式,单纯强调操作技能的提高,轻视文化理论知识培养。所以,总结、探索和研究高级技工教育的课程模式,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对于提高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高级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职业技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级技工教育,它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生产岗位关键性操作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生产操作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员应达到高级工技术等级。
高级技工教育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是中等职业技能教育的进一步延续、提高和发展。它具有典型的應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同时,应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2、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经过以下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
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
2.1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市场经济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多元化、高技能、智能化、复合型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区别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分析高级技工教育高技能、应用型、实践性的岗位能力和能力要素组成。其专业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身心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合作、敬业精神;具有与本专业工种和相关工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和高度熟练的技能技巧;具有独立解决本职、本岗位或岗位群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革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组织劳动生产、施工现场管理和传授职业技能的能力等。从准确的岗位分析出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层次定位,就把握住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重点。
2.2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之后,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与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相比,这种模式设计在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之间建立起了更直接更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更加体现了高级技工教育应用型的职业特征,并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征。
2.3学时比例。这种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课程设计,重视实践性和能力的培养,突出技工教育的优势,因此,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使专业实践及技能训练的学时,基本保持在总学时的50%左右。
3、课程模式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突出了实践性,不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但仍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意义。
3.2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
3.3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大杂烩,面面俱到。
3.4这种课程模式,需要大量高水平、高质量、自主性的课程教材,教材的组织开发的任务艰巨。
因此,即使在当前大力发展普通教育时,我们仍要继续重视企业职业教育,并使其成为确保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职业教育相应政策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及时到位,职业教育地位就能得到改善,投入渠道就会增多,吸引力也将得到提高,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就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平复。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培训 课程
一、前言
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要想立足市场谋求发展,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必须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高技能人才为主体,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看,虽然缺少高质量工人,但在用人机制上却少有倾斜政策,在塑造企业形象时更易行唯学历之风,强化了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从个人角度看,虽然不少人已认识到职业技能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适龄期教育选择上依旧是学历优先无商量,因此形成了正规职业学校教育冷冷清清,而非学历职业培训轰轰烈烈的场面,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也造成了时间资源的浪费。
二、高级人才培养对策
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各高级技工学校都在摸索中自行设置,有的直接套用高等教育模式,以知识学习为核心技能训练为辅助,有的仍然沿用技校的课程模式,单纯强调操作技能的提高,轻视文化理论知识培养。所以,总结、探索和研究高级技工教育的课程模式,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对于提高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高级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职业技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级技工教育,它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生产岗位关键性操作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生产操作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员应达到高级工技术等级。
高级技工教育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是中等职业技能教育的进一步延续、提高和发展。它具有典型的應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同时,应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2、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经过以下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
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
2.1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市场经济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多元化、高技能、智能化、复合型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区别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分析高级技工教育高技能、应用型、实践性的岗位能力和能力要素组成。其专业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身心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合作、敬业精神;具有与本专业工种和相关工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和高度熟练的技能技巧;具有独立解决本职、本岗位或岗位群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革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组织劳动生产、施工现场管理和传授职业技能的能力等。从准确的岗位分析出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层次定位,就把握住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重点。
2.2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之后,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与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相比,这种模式设计在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之间建立起了更直接更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更加体现了高级技工教育应用型的职业特征,并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征。
2.3学时比例。这种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课程设计,重视实践性和能力的培养,突出技工教育的优势,因此,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使专业实践及技能训练的学时,基本保持在总学时的50%左右。
3、课程模式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突出了实践性,不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但仍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意义。
3.2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
3.3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大杂烩,面面俱到。
3.4这种课程模式,需要大量高水平、高质量、自主性的课程教材,教材的组织开发的任务艰巨。
因此,即使在当前大力发展普通教育时,我们仍要继续重视企业职业教育,并使其成为确保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职业教育相应政策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及时到位,职业教育地位就能得到改善,投入渠道就会增多,吸引力也将得到提高,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就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