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出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只注意表层的安全教育,孩子内心的安全教育确常常被忽视。这是我身边发生一件真实的事后,我最真实的感受。
  案例:年前的一个中午,班里在外吃饭的一个学生小峰突然出走,当我得知他手里有一张银行卡后,便与家长开始满世界地疯找,放学后最终在一家银行取款机门口相遇。身为班主任的我永远不能忘记当时的情景:当孩子的妈妈扑上前与他拥抱,大声说:“孩子,你不要妈妈了?”我们的小峰一言不发,一滴泪也没掉。见此情景,我便惊呆在那里,心很痛很痛。假期我的读书内容马上改变,我开始翻阅所有的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书籍,孙云晓的《中日孩子夏令营的较量》、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还有沈健、卢勤老师的一系列书。读完后很有收获。
  我班的小峰,父母虽然都是老师,可他的妈妈在外地的一处农村教学,爸爸在我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跟爸爸。前几年爸爸平时在校外一直有事情做,早晨要早早去调货;在校内也是业务骨干,又当爹又当妈也顾不得他,平时只是简单的命令。出事那天上午,第一节课考试数学,第二节课一个孩子突发急病,我送他去医院,一上午也没有呆在教室。事后,我非常难受。孩子,你为什么出走?
  “一个问题孩子的身后,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沈健说过。如今的亲子关系紧张,主要责任在家长,尤其是母亲。“锁打不开了,是换钥匙还是砸锁?”沈健认为,这里的钥匙和锁就代表着家长和孩子。孩子在小时候,家长可以用命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孩子长大了,这样简单粗暴的做法当然行不通。近年来,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屡见不鲜。小学生离家出走,给自己的身心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安,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不便。虽然他们的出走,均不是因为学校教育问题引起的,但“他们为什么离家出走?这些孩子回家之后该怎么教育?我们如何预防呢?”这些问题仍然引起了我的深思。
  反思: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主要是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起冲突。小峰在课间操时曾給一个同学写过纸条,内容大致是:爸爸老压迫我,我要出去复习几天,考试前赶回。做完操后马上又要回,并告诉同学不准告诉老师,要发毒誓。可见,孩子离家出走,主要是他们日益成长的心理压力和家长简单或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产生的矛盾。一部分的家长,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一部分家长还是占据 “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孩子仍然过着绝对服从的“奴隶”生活。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只有10%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家长给孩子讲道理,很少注意道理以外的东西,如眼神和语气。事实上,交流中有35%通过语气传递,而55%通过表情传递。家长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作业做好了吗?”如果你把自己说的这句话录下来反复听,你就会发现,其中充满的怀疑和不信任。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被人怀疑或不信任,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家长越问得多,孩子越拖沓越抵抗的原因。表情更加重要,做家长的必须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这样才能在说话的时候表现出有亲和力的表情。孩子对父母的表情是敏感的,这是孩子的天性所致。但家长却不一定了解孩子的心思。因为他们已经粗心麻木,无法从孩子的表情上解读孩子的心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许多失足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对其思想活动失控造成的。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思想认识、学习态度),父亲应该单独和孩子交流(要求母亲不在场),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比如生活习惯),由母亲单独和孩子交流(要求父亲不在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单独交流可以避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中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母亲。
  其次是,孩子心灵承受力差,思考问题角度单一,不懂得换位思考。离家出走的孩子我感觉除了缺少爱的孩子,还有一种是爱过多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赏识教育被众多家长奉为教育孩子的宝典,但是随着时间的检验,它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表现在,孩子听不得一点批评,受不得一点委屈,以自我为中心,谁也说不得,遇到事情轻则伤心落泪,重则离家出走。一位叫周弘的家长将赏识教育推向了高潮,成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唯一理论。其实,赏识教育确实有它积极的意义,但是过度使用就会走向极端。赏识教育带来弊端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家庭结构的特殊化,孩子本来就是生活的中心,再一味强调赏识,会让孩子患上“表扬嗜好症”。二是家长对孩子赏识的泛化。赏识教育并不是时刻挂在嘴边,想赏识就赏识的,它是有原则的,并且分年龄阶段的。有些事情是孩子应尽的一种义务与责任,但是家长却要表扬。这样一来,孩子前进的动力就会转为仅仅为了得到表扬。这两种类型的孩子心理都比较脆弱、敏感、经不起一点挫折。家长几句听不顺耳的话,就能使他们一气之下,一走了之。由于平时缺少和父母沟通,所以,他们只会简单的从个人角度出发,不懂得替父母着想,只求一时之快。
  现在的孩子越大越难管,这是家长的普遍感觉,但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离家出走,他们年纪小,涉世不深,最易受诱惑,所以家长对孩子出走是又气又急。不过,这时需要冷静,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
  相对于家长来讲,孩子们永远是弱势的,他们需要理解。请家长们想想,你们愿不愿意有永远做不完的课业,有永远上不完的课后班?
  请家长们扪心自问,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他们的偶像是谁吗?你们知道他们都喜欢什么吗?请你们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一下。所以请家长们放下你们家长的身份,和你的孩子做个朋友,跟孩子有一个心灵上的沟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不要总以为你的孩子没长大。
  请家长们放下架子吧。 请孩子们也扪心自问,你们的父母爱你们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你们感受不到他们的爱呢?不要光埋怨家长不懂你们,你们能够准确地合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么?
  离家出走的孩子请你回过头来多看看自己的父母,家里有离家出走的孩子请家长你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孩子彼此都多想想对方,我们的前面就会是一片蓝蓝的天。
其他文献
学习胡克定律时,不少学生总是误认为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而实际上是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为纠正这种误解,在教学中应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并画出F-l图像和F-x图像,进行对比,结论就会水落石出。
【摘要】《垃圾的处理》是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第二课。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填埋模拟实验,认识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分析焚烧垃圾的利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科学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为下一课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关键词】创设情境; 模拟实验; 创意设计; 拓展探究  【中
【摘要】本文通过在一次《海燕》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因朗读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而引发的思过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一,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其学习兴趣;二、朗读是提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三、朗读可帮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四、促进师生关系。目的是提醒自己和同仁们,平时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记”训练,注重还活动于学生。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近期疗效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
谷子在我县是一重要夏播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在丘陵山地,依靠自然降水供给生长发育的需要,谷子收成丰歉,直接受雨水制约.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我们研究了夏谷产量与自然降水
【摘要】我们自己喜欢被人夸奖,他人也喜欢被人夸奖,孩子更喜欢被人们夸奖。我们不要吝啬那些美好的褒扬之词,称赞老人,称赞青年,称赞我们自己,称赞孩子……让大家内心喜悦,犹如内心住进阳光,激起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生活、工作、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称赞;满足;自豪;愉悦;阳光灿烂 ;信心;干劲;自豪感;成就感;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
浙江省临安县玲珑区,地处东天目山南麓,苕溪贯穿其中;西北多山,东南丘陵连绵,间有小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宜于发展茶叶生产。有名的“天目青顶”和1935年荣获南洋
许许多多的孩子上学之后,就逐渐变得不会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了。在镜头面前,在舞台上,在演讲时,在一些公共集会场合,学生们习惯于“背诵”一些官话、套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话自然真实地来表达。而学生们的很多作文,也都类似于“八股文”,不仅语言大同小异,没有个性,而且表达的思想也都是一样的高洁,根本没有自己情感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学生不会说自己的话,主要原因是没有说自己话的环境。当孩子从小就体验到说了心里话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环境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家庭的精神环境。家访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那是一种充满人性人情的交流,那是一种真正的心灵的沟通。通过家访,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知道老师是很重视自己的。  镜头一:  在上学期开园不久的一天,我发现我们班张思颖小朋友每天来园总是没精神,以前活跃的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一天早上来园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为例,思考和讨论分析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精神;行星的运动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53-01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中学阶段的物理教育过于重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理性技能的追求,因而淡化了物理教育中蕴涵的人文价值。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