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融合STEM教育理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17年 2月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然而,科学教师具体怎么尝试、怎么实践,课程标准中没有详细的指导,这给广大喜欢STEM教育的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其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彼此间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STEM教育的价值恰恰在于既保存了每一门学科具备的特殊性,又将其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部分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了各学科的融合发展。
  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技术与工程部分中,多节设计与制作类型的课中都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例如,《走进虚拟世界》一课,让学生通过自制一个VR镜来体验与了解VR技术,充分展现了STEM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明白“任何工程都需要借助数学和技术来完成,且不能违背科学和自然规律”。
  鉴于笔者是《走进虚拟世界》一课的编写者,在这里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奉献给大家,希望能让广大科学教师对“技术与工程”部分的STEM教育理念有个详细的了解。
  针对VR眼镜一课的教学活动,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引发需求
  教师首先播放一壮汉带着VR眼镜观看VR电影产生“害怕”反应的视频。随后教师问学生:视频中的壮汉为什么会吓得瘫倒在地呢?然后,教师再播放一段“过山车”的VR视频给没带VR眼镜的学生看,看完提问:你们觉得可怕吗?为什么我们的反应和他不一样?这样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要想看VR电影就需要有VR眼镜,引发制作的需求。
  二、探究原理
  教师出示多种VR镜的图片和一个VR镜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VR镜的结构,包括镜盖、镜片、镜身。接着,就“看VR视频时,VR镜哪一部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这一问题展开实验。实验时学生一只手将放大镜放到眼前,将另一只手的手掌放到放大镜前,并前后慢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能通过放大镜看到清晰放大的手掌掌纹(如右图)。同样,也正是放大镜的放大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放大清晰的VR视频。
  放大清晰的像有了,可是VR视频中那强烈的立体感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只眼睛对手指”的游戏。游戏规则:一同学闭上一只眼睛,用自己的食指从上往下去触碰眼前另一个同学的食指(如左图)。通过游戏,使学生感受到“一只眼睛看物体时立体感比较差,只有两只眼睛同时看物体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明显的立体感”,从而明白VR镜需要将两片放大镜同时使用才能起到立体的效果。
  以上两个探究活动表明:VR镜是含有科学原理的技术产品,体现了本课的科学性。
  三、创意设计
  做VR镜时首先要做个长方体的盒子,由于自制VR镜是用手机做屏幕的,手机要放到盒子里,所以盒子的长和宽分别比手机的长和宽略大。可是盒子的高度怎么确定呢?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讨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用放大镜看手机屏幕,量出图像清晰时放大镜到屏幕之间的距离(近似于焦距),這个距离就是盒子的高度了。这样,在设计盒子的长宽高的过程中用到了数学学科的知识。正是“盒子的高度等于放大镜到屏幕的距离”,才保证了我们通过盒子能看到放大清晰的手机视频,并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立体效果,设计很精巧,有技术含量,体现了本课的数学性。
  四、技术制作
  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用剪刀和卡纸、双面胶带剪出并粘贴成一个带有盖子的长方体盒子,并根据自己两眼的距离,在盒子的相应部位开两个小孔,孔的大小比放大镜略小,把两个放大镜粘贴在盒子小孔的内部,盖上盒子,VR镜就做成了。完成后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根据需求对卡纸、放大镜等材料的利用和改造就是技术。”从而体现了本课的技术性。
  五、应用体验
  将手机播放VR电影后,放在自制的VR镜里,手持VR镜看VR电影,体验身临其境的VR效果。看完电影之后,引导学生理解:“为满足我们的需要,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制造VR镜的活动就是工程。”
  回顾教学活动设计:首先,通过为学生提供视频情境引发他们对VR镜的个体需求,并激发学生参与制作与设计活动的强烈动机;其次,放大镜的“特殊使用”实验揭示了VR镜的使用原理(体现科学),同样“一只眼睛看物体立体感差,两只眼睛看物体才能在大脑中形成很强的立体感”的实验也蕴含着科学原理(体现科学);接着,以测量为主要方式对VR镜的外壳进行设计,设计出一个长方体盒子(体现数学);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利用工具进行制作加工,落实自己的设计(体现技术);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应用体验于生活(体现工程)。整个设计通过科学、数学、技术、工程四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体验享受完整的STEM活动过程,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抽象、概括,继而形成“技术”和“工程”的主要概念,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作者单位:烟台市芝罘区葡萄山小学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荞麦的主要产区之一,而荞麦壳作为荞麦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一直未被有效利用。通过超声波双频法提取荞麦壳活性物质后分析发现,荞麦壳中富含芦丁、槲皮素、没
科学课是以实验探究活动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设计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科学课的效果。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适合的实验获得知识是上好科学课的关键。所以,科学实验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地方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科学课堂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有效的科学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那么,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怎样才能保证和提高科学课实验设
针对乡镇幼儿园的地域条件,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是有效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挖掘乡土环境,大力发展以乡土环境为载体的幼儿园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为幼儿营造天然性、趣味性、生态性的开阔的游乐场所。挖掘当地乡土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探讨乡土环境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  
介绍了一种高频焊接螺旋翅片管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方法:利用工艺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由计算机进行优化控制:采用多项有铲的抗干扰措施,使计算机在强干扰环境中正常运行,达到了生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似乎并不合适。所以担任班主任,对我来说一个很大的挑战。陶行知老先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急忙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人的生命是千姿百态的,没有两个生命可以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孩子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方式呢?顾名思义,探究就是探索、研究、发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把问题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科
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而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小学体育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与丰富性,可以让小学生更为感性地学习体育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笔者在本文中对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关探讨。  小学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性知识,还注重具体的体育实践性运动。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是
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促使现代科学教育的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在幼儿期实施科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思考总结了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应基于幼儿认知特点,选择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应基于幼儿知识水平,选择全面、易懂的内容,从而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探究  (一)幼儿的
灭菌灵为含次氯酸钠及羟基喹啉磺酸钠的复方消毒剂。为了解其杀灭微生物效果,进行了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以其含有效氯400mg/L的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含
混合均匀度是衡量全混合日粮(TMR)搅拌机的重要技术参数,也是实现TMR饲喂优势的前提。采用立式TMR饲料搅拌机,以变异系数作为混合均匀度评价指标,通过比较物理法、化学法和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