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2月10日,《今日中国》杂志社创刊60周年庆祝活动在中国政协礼堂盛大召开。步上三楼,一幅精美的中国画长卷吸引了到场的中外嘉宾们的目光,不少《今日中国》的新老朋友在画前久久驻足,饶有兴致地观看画中的人物,回味和感慨《今日中国》60年来为中国外宣事业所做的成就。
这幅画是中央民族大学美术教育系副主任、中国当代著名中国画人物画家付爱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第一位花鸟画博士吴冰和解放军总装备部文化创作室画家、当代著名中国山水画家范琛共创的佳作。3位艺术家以中国传统特色的绘画手法分5幅画面生动地勾勒出建社60年来《今日中国》杂志的历史传承,为《今日中国》创刊60周年特赠了一份贺礼。画卷的标题“使命·奉献·传承”由杂志社社长宫喜祥书写。
海棠树下永远的和平鸽
画卷右起,静坐于海棠树下面露微笑的是《今日中国》杂志的创办人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副主席。萦绕在她身旁的是她最喜爱的和平鸽。
曾任《今日中国》第一副总编辑的著名记者张彦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对于《今日中国》来说,宋庆龄既是它的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又是它最具有威望和最丰产的一位作者。自1952年创刊号起,直到1981年她逝世之前,她为刊物写了三十多篇文章,大多涉及重大题材。所有这些文章,都有她独到的见解和她与众不同的独特文风。”
《今日中国》的社标是一只飞翔的和平鸽,60年来,这本杂志始终秉承宋庆龄的创刊初衷,未来也将继续肩负着和平、友好的理念,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的绿色纽带。
仁者无边寿 德人有殊荣
画卷中以爱泼斯坦(《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张彦(原《今日中国》第一副总编辑)、周幼马(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马海德基金会会长,曾任宋庆龄私人摄影师,《今日中国》杂志社资深摄影记者)、王复(原今日中国杂志社中东分社社长)4位杂志社老一辈工作者的形象代表了对60年来曾经为今日中国无私奉献者的敬意。
曾任《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的爱泼斯坦,作为杰出的国际著名新闻记者和作家,曾经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边陲各地,并悉心研究中国历史和社会,以他的革命激情和勤奋耕耘的精神,写下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包括《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解放》、《西藏的变迁》、《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为了《西藏的变迁》这部有历史意义的著作,爱老曾在30年间不顾高原的艰难险阻,数次入藏,进行长时间的采访。
画卷中爱泼斯坦的形象正是取自他在1976年在地震棚里赶写《西藏的变迁》时的留影。
《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宫喜祥在2004年爱泼斯坦89寿诞之际,为爱老撰写的一副对联:“仁者无边寿,人近百年犹赤子;德人有殊荣,业传千秋待后人。”简明扼要地概括出爱老的仁德之心。爱泼斯坦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以及他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无不让后来者敬仰。
在《今日中国》60年生涯中,凝聚了一批批外宣事业佼佼者的热情、心力与业绩,正是那些身先士卒、勇于开拓创新的社长、总编;那些外宣领域的名编辑、名记者;那些为杂志经营、后勤工作默默奔波的经营人员、行政人员;他们书写了《今日中国》的辉煌篇章。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画卷中部,绘制了一幅欢聚场面,现任社领导和主要工作人员齐聚一堂,背景为由杂志社捐资修复的墨西哥城重要的中国符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钟和60年历史中多位国家领导人为今日中国杂志社所作的题词。
2004年10月,在中央外宣办、中国外文局等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日中国中东分社和拉美分社分别在开罗和墨西哥城设立,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使用当地文字出版发行期刊的新闻机构。
外宣期刊的本土化不仅带动了杂志社期刊业务的转型,而且也扩大了刊物在海外的影响,增进了读者对中国的了解。随着中东、拉美两分社的推进,秘鲁办事处的建立和土耳其文版合作项目的推广,我社的本土化步伐逐渐加快。
8年里,本土化工作始终是《今日中国》的工作重点,2010年,中国钟修复竣工时,宫喜祥社长亲赴庆典现场,并在中国钟的纪念铜牌手书“同声相应”4个大字。2011年,为了筹备、推进与土耳其媒体合作办刊宫喜祥社长(画面中间位置发言者)与副总编辑付志斌(画中右二)多次奔赴土耳其协商合作事宜。常务副总编辑唐书彪(画中左五)几年间也多次赴中东、拉美分社调研,并就调研结果书写大量新闻报道和研究论文。王茂虎总编辑助理(画中左二)作为本土化中心的直接领导和中东分社建社过程的亲历者,也为社本土化工作不辞辛劳。
全社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杂志社的本土化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前行,从学习了解到交流合作,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今日中国》开拓了中国文化传媒本土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在2012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走出去”先进新闻单位评选中,《今日中国》本土化中心喜获嘉奖。
温馨的家庭 成长的集体
自由而平等的工作环境,家庭化和谐的工作氛围是今日中国杂志社从建社之初延续至今的传统。精益求精更是杂志社的精髓,浓厚的业务氛围,伴随着《今日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在《今日中国》,创新也是一种习惯,2010年,为适应新媒体、多媒体发展的需求,我社成立了新媒体部,一年多来,我们顺利完成了文版网络版改版、杂志IPAD版上线,苹果APP应用研发等多个攻坚项目,尝试第一时间用新媒体发出了来自《今日中国》的声音。
画卷的最后两幅作品中,绘集了如今社里的在职员工,虽然他们战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但画面中的他们拥有一样的自信微笑。他们有的已经在老同志的引领下成为书写对外宣传的行家里手,有的正致力于从翻译向采编译合一人才的转变,有的在积极参与杂志传统业务向互联网的转型,有的通过挂职锻炼、海外培训等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向“精通业务、追求卓越”的目标不断迈进……
当《今日中国》杂志社创刊60周年庆典结束后,很多到场的嘉宾们聚集在画卷前合影留念。看着这些关注过《今日中国》、为《今日中国》付出青春的长者们为了杂志社的庆典从四海五洲赶来赴会,我们不禁万千感慨。
这幅珍贵的绘画长卷不可能完全复述今日中国杂志社60年的历史,更难以记载每一个为杂志社奔波付出的人物,但它生动描绘了杂志社走过的精彩点滴。它将成为我们杂志社的一份瑰宝而载入史册,鼓舞《今日中国》人用辛勤的汗水去绘制更璀璨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