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本科生转专业文献概述
  为了落实教育部“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的规定,同时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全面服务学生的理念,中国各高校正在实践开放性转专业政策。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转专业这一社会热点的研究者也随之增多。左春荣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落差心理,专业承诺水平不高。 大学生全面自主转专业实践提高了生源质量,提升了专业学习如同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专业改革新动能。 江海峰和张军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转专业行为的因素,并指出该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 转专业学生尽管自我感觉好,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对全新学习生活环境感受焦虑和不安。 影响转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是学科、个人和环境。 根据Foraker的实证研究,专业转得早对学生后面完成学业和毕业并没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将以过去的研究为佐证,对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转专业现状实施了问卷调查法,并基于实证分析讨论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问卷法,共设计35个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原修英语和现修法律两大专业,了解学生高考填志愿、转专业动因,新老专业学习感受、看法和建议等方面,其中含16道选择题、16道封闭式问题(定量数据)和3道开放性问题。封闭式问题基于Likert五分量表设计,最低分1分,最高分5分,要求学生量化专业相关情况(见表1和表2)。研究对象为43名3个年级英转法学生,其中大一14人,大二16人,大三13人。绝大多数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初完成转专业。文章接着将基于实证资料分析学生转专业动因、学习感受、对专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以对未来有转专业想法学生提供借鉴。
  三、大学生转专业实证研究
  1.转专业机因分析。本研究实证数据显示:受访对象43名学生中仅8人因第一志愿录取英专,13人第二志愿、2人第三志愿录取录入,近半数(20人,46.5%)由于调剂入英专学习。以多项选择题了解他们转专业的主要原因,近一半学生(21人,48.9%)表示“英语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17人(39.5%)歸因于被调剂到英专,8人感觉学英语有困难。在可多项选择高考填志愿时,实证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27人,62.8%),14人听取“父母意见”(32.6%),6人考虑到了“就业前景”。在问及大一(上)英语学习总成绩时,9位学生认为自己处于全班“上游”,19人(44.2%)处于“中游”,除1人表示“不清楚”外,其余14位学生认为自己学英语不好,处全班“下游”。相比较而言,仅5人表示自己在法律专业身处“上游”,一半以上(25人,58.1%)表示处于“中游”,3人表示处于“下游”,10位学生表示“不清楚”。由于大部分调查对象第二志愿录取或入学时被调剂进英专学习,所以他们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均值3分),并且感到相当大的英语学习压力(3.14分;见表1)。
  2.对选修专业的认识。实证数据显示,受访学生对原修英专满意度均值达3.08分,学英语时并无太大经济负担(1.9分;见表1)。受访者与英专同学相处比与法律同学更好(4.09:3.9;见表1、表2),均值高于新专业的唯一项。同样的,多项选择题表明学生对于英专学习内容总体满意。一半以上受访者(25人,58.1%)认为英专内容“符合社会和时代特点”,另一半人(22人,51.2%)相信英专内容“有实用价值”,也有15位学生(34.9%)感觉内容“缺乏新颖性”“有待改进”(15人,34.9%)和“太过陈旧”(3人)。
  相比较而言,从实证定量数据看,受访者对能成功转专业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感觉这一做法给自己带来了另一片广阔灿烂的天空,因此五分量表中各项均值都高。他们很满意自己做决定转专业,均值4.33分(均值居最高,见表2),对新专业十分满意(均值4.13分),喜欢并感兴趣(4.1分),认为法律就业有优势(4分)。由于大部分转专业学生本身对法律学科感兴趣或因家庭背景之缘故,他们认为自己之前对法律专业了解程度较高(均值3.5),且在做决定时对新专业的认识偏差小(1.84分,均值最低项)。他们对就业充满期望,希望未来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认为学生所学专业一定要与就业对口(3.47分)。受访学生感觉自己可以比较轻松应对新修专业中碰到的学习问题(3.41分),他们对学校转专业政策满意度相当高(3.91分),大部分认为该制度具有合理性(3.63分)。
  四、讨论
  基于本实证研究,本文在以下四方面对转专业进行讨论:
  固然,转专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全面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并给予了学生第二次专业选择机会,但是该现象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因学生转专业受到首当其冲影响的是所涉及的系部之教学和管理工作。本研究显示,英语、法律两系任课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较大影响,包括记分花名册重制和学习小组重组等,给教师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尤其是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强弱项、性格特征等因素,以发挥好小组的作用。因为我校转专业需经学生个人申请、系批准、报学校讨论和审批同意,亦即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正式转入新专业学习已是一个月左右之后的事。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教师不得不重复教学进度和上课计划等调整工作。法律系还需安排新生插班,重组班级事宜。总之,转专业给教学和学生管理增添了繁杂忙乱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学生转专业申请工作宜在第一学期结束时迅速开展,并在第二学期开学前确定,以免给开学初工作忙中添乱。
  其次,学生因转专业遭遇了学习不适应的挑战。错过部分专业基础课所带来的学业衔接困难,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转专业学生因学习压力加大而减少参与社会活动。 本案受访者表示自己与原修英专同学相处关系比与现修法律同学更好(4.09:3.9;见表1和2)。因学校条件有限,本案调查对象依然留住原专业宿舍,这种无法与新专业学生打成一片的客观事实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又因第一学期缺修法律基础课错过了认识部分专业教师的机会,因此学业指导没得到保障。当被问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处境时,实证数据显示,在法律身处“上游”的学生不如学英语时多,10位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处境。笔者认为“不清楚”可以理解为学生间接地表示自己缺乏自信。从这层意义上看,加强转专业后的教学资源保障,尤其是配备相应专业教师在转专业学生初来乍到时进行专业导入介绍十分重要。   再次,加强学生转专业后的专业指导工作。通常,转专业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对学业的不理解和环境的不适应。没能参加第一学期开设的《大学学习导论》课,又使学生错过了系统了解开设课程和专业特征等好机会。他们进入新专业后,一方面必须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新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自己想方设法弥补以前缺失的知识。无疑,新专业新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和压力,盲目性又导致了他们的学习焦虑情绪。鉴于这种情况,学校首先应该制定相关支持措施,同时要求系部加强专业指导和专业教育,以帮助学生适应新专业新要求,以减少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所面临的挑战。配备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知识补差必不可少。指导员应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多种活动,因为参与活动有利于转专业学生取得学习好成绩。
  最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专业认同即对专业价值的认同,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案受访者显示:部分学生感觉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有待改进”和“太过陈旧”,而他们对新修法律专业充满期待,憧憬未来进入法律相关领域工作,并坚信所学专业一定要与就业对口。显而易见,在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在内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系部应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教育,因为一旦失去认同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值得推崇是:在第一学期的《大学学习导论》 课上介绍优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就业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生转专业现象已变得屡见不鲜。尤其是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来,转专业诉求更是日渐高涨。在这种大背景下,本研究以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调查了转专业现状并基于实证资料分析了他们转专业机因和对选修专业的认识。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转专业对教学和学生管理带来的影响、学生自身面临的挑战、学校如何制定相关支持措施、系办如何提供专业支持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本研究为转专业学生和随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左春荣.大学生专业落差心理调查与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5):99-101.
  [2]倪丽梅.选择性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全面自主转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8(5):102-106.
  [3]江海峰,张军.大学生转专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6(3):113-115.
  [4]施婷婷,謝煜涛,赵兵.高校转专业本科生学情状况调查分析——基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转专业学生的调查[J].高教论坛,2017(8):84-87.
  [5]王小玲.转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研究——基于学习、人际适应的视角[D].硕士论文.
  [6] Foraker, M, J. Does Changing Majors Really Affect the Time to Graduate? The Impact of Changing Majors on Student Retention, Graduation, and Time to Graduate[D]. Offic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2012.
  [7]冯伟光,籍颖,朱倞.大学生转专业动机及适应性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3(2):63-66.
  【作者简介】薛惠娟,江西警察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因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英语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注重技能训练和知识讲解,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培养中,自然拼读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学生语音意识,提高学生拼写与拼读的能力。英语阅读兴趣培养,为实现学生入门,可以灵活性采用歌曲教学、实物挂图、游戏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本文主要分析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如何应用自然拼读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自然
人物速描    赵小燕,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品德课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教科研100佳先进个人,湖北省品德课骨干教师,湖北省品德课优秀教研员。任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副主编,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品德学科主讲教师。课改以来,出版专著12部,发表文章80多篇,在湖北、山东等地做培训讲座40多场次。    与品德课今生有缘    1981年秋季的一天,原宜
于漪: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根基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认为,课堂教学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精神。在教学上,她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民族精神渗透于语言文字而得以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她认为,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民族精神教育资源,依托民族语言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无痕地把民族精神教
【摘要】本文从人文性角度出发,以发掘英语课堂的人文内涵为宗旨,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通过“人文性”“任务式”探索与实践,系统性、分阶段、多维度的构建有效的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形成规范、系统、科学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评估标准,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有效地训练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构建其职业岗位能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语言能力 职业方向 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同学们:  2010年,中国广州,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羊城”将要接受一个重大的任务——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这里举行。  广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 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就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也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
暑假里,读了台北县种籽亲子实验小学创办人李雅卿女士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被其中的内容深深打动。掩卷思索,我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书中这样写道:  ★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价来讨好成人。  ★只要你心中有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你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才智,忙着和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拔河。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时不时正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正在经历由知性的授受模式向活动型自主建构模式的转变。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活动教学是品德课程的基本形态。然而,在这种具有突破意义的转型中,不少教师对主题活动教学的设计、运筹和实践操作,却偏离了辩证法,陷入了绝对化和片面性的误区——只看重活动的表现形式,而漠视主题的意义,淡化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教育因素在活动中的寄寓、栖居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落实;表现在以历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象征”,[1]是教学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最基本要素。反思近十年新编《思想品德》教科书的使用情况,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存在着生硬、固化地使用教科书的弊端和误区。陶行知先生曾教导说:要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针对德育教科书的使用问题,鲁洁教授也强调:要注重激活其中的“活性因子”。所谓 “活性因子”,是指教科书中那些能够“活”
【摘要】 新课改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进步,并且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分材教学的价值,并且对如何进行分材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期得到指正。  【关键词】小学英语;分材教学;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尤春梅,南通大学教育科
假期里,偶然读到了《向孩子学习》一书,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了。其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我惭愧,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离开过孩子们的生活。却缺乏发现孩子亮点的慧眼。走进孩子心灵的耐心。  书中有一篇感人的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位父亲去买雪茄时,他的孩子请求父亲给她们每人买一个蛋筒冰淇淋,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