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战争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的未来武器中,机器人或许是最不新鲜的一类。在中国,很少有70后不知道铁臂阿童木的,十万马力发动机和激光炮,这个外型可爱讨喜的机器男孩是最早烙进我们记忆的战斗机器人。同样,又有多少人没有看过《变形金刚》呢?我说的不是迈克尔·贝在这两个夏天制造的视觉幻术,而是上世纪80年代在14寸黑白电视机上出现的那群方头方脑的家伙。就算你的童年极为悲惨,连电视都没看过,但二十年来席卷无数票房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终结者》系列、《高达》还有《星球大战》你总不至于没有听说过吧。
  在银幕上,在电视里,甚至在盗版DVD上,我们早就熟悉了擎天柱的火焰刀、威震天的激光炮,我们也熟悉了机器乌贼、人形战斗机械。甚至,就在当下,在伊拉克的沙漠和阿富汗的荒山里,4000多具战斗机器人正和美国大兵一起并肩战斗。战斗机器人或许真的不是未来武器,但是,一场完全由机器人主导,参与的战争呢?从天上的无人机到水下的无人潜艇到陆地上的机器人士兵,乃至担负指控任务的超级电脑。你如何定义这样一场没有人类的战争?它还是属于我们的战争吗?这样的未来你喜欢吗?
  
  擎天柱、机器乌贼以及其他
  
  好吧,既然是电影和电视引领我们认识了战斗机器人,就让我们从这些光影幻术说起吧。
  遍观好莱坞科幻电影,涉及到战斗机器人的数不胜数。我们剔去诸如《银翼杀手》这样没有理论基础,只是借助机器人身份讨论人性问题的软科幻电影,剩下的银幕上的机器杀手基本分为两大派别。一类是以《变形金刚》和《终结者》、《星球大战》系列为代表的高科技智能机器人,另一派则是以《机动战士高达》、《黑客帝国》中锡安地下城守卫者为代表的有人操纵人形机械。
  两派如同江湖传说中的少林、武当,都有着大量的FANS和拥趸。抛开这些视效、电影主题、创作者偏好这些与现实世界无涉的元素,纯从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技术理论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高达和锡安守卫者一派恐怕只能永远停留在漫画家的绘图板和电影的银幕上。不管高达有多么强大的战斗能力,归根结底,它们终究只是一种有人驾驶的战斗平台,与我们熟悉的主战坦克、制空战斗机本质无异,最多只能算是威力升级版。
  与所有有人操纵作战平台一样,有操纵人员就意味着必须在机体上安排乘员舱,并为其配备必不可少的保护装置和生命维持系统。从系统集成角度来看,无论对乘员舱的保护多么严密,它必然是整个平台上防护最薄弱的环节。而且,整个作战系统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纵人员,而人类,我们都知道,作为生物体有着无法突破的生理极限,更重要的是,人会高兴或者悲伤、振奋或者沮丧、勇敢或者懦弱,这些情感无法避免地会影响作战平台的战斗效能。看过《黑客帝国》,最让人震撼的不是那些机器乌贼有多么灵活,多么破坏力强大,最可怕的是它们没有情感,100只机器乌贼扑上来,就算你打掉99只,最后那一只也会不顾一切地扑上来要了你的命。它们没有情感,不知道害怕为何物,更不会出现士气崩溃,任何人类面对这样的对手都会有无法遏制的无力感。这才是机器战士真正可怕的地方。
  所以,从机器乌贼钻穿锡安地下城的顶盖那一刻起,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地面的那些担任“防空”任务的人形战斗机械不可能抵挡得住。尤其这些庞然大物居然是完全的敞开式设计,操纵人员完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设计出这样的战斗系统的设计师完全可以用脑残来形容。
  


  也许这样说是无情的,但单从个体战斗平台而言,剔除人类因素是保证其战斗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得基本前提。这也正是战斗机器人以及一切无人战斗平台的存在之理由。
  
  机器人非得是人形的吗?
  
  无论是汽车人还是霸天虎,虽然威力无穷,但他们更像是一群身怀绝技的特种战士。与其说他们是人格化的机器,倒不如说他们是拥有机器外表的人。他们虽然有着醋炫无比的外表和强大的战斗力,但赛博坦人不代表机器人的未来。
  我们不得不说,机器人是一个糟糕的翻译名词。它不恰当地给了我们一个字面上直观联系,看到这个词,我们的脑海中立刻画面的是和人一样有着头脑、四肢,站立行走钢铁机器。可是让我们来看看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给机器人所下的标准定义,这个定义来自于美国机器人协会——“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到的关键词是“可编程”、“系统”、“机器”,科学家们根本不关心这种“机器”或者“系统”是不是和我们长得一样。所以,无论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手还是在你的床底打扫灰尘,售价人民币36000元的ROOMBA都属于机器人家族。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忘掉机器人中的这个人字。没有任何法律或者规则要求,战斗机器人一定要长得和我们相似。根据美国机器人协会的这个定义,挂带着地狱火导弹,扑向地面目标的“捕食者”;巡弋在高空的“飞马座”,潜入深海的无人攻击艇都是战斗机器人。而即使把目光收回地面,那些“坐”在轮子或者履带上,丑陋的机器也叫战斗机器人。
  这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如果轮子和履带可以适应战斗环境,足以支持它们完成任务,那又有什么必要非要装上两条腿呢?
  将行走装置设计成腿形,那就意味着必须为它们设计关节(技术人员称其为自由度),每一个关节都意味着更多的液压控制机构和伺服系统,意味着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呈几何数级增长。倒不是说这是一个多么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实际上,目--前已经在工业生产领域广泛运用的机械手就有大量的关节设计,日本和美国的实验性人型机器人也已经可以完成上楼梯这样的动作。问题在于必要性。工程学上有一个定律,整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可靠性成反比。对于战斗机器人这样需要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机器系统,低可靠性显然是无法容忍的。
  
  星条旗下,战斗机器人集结
  
  机器人研究最发达的国家毫无疑问是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就K走在机器人研究的前列,无论是理论,还是制造技术还是AI。你只要看看日本这几十年出版了多少机器人漫画,制作了多少机器人影视作品就能了解。
  但真正将机器人纳入未来战争整体研究范畴,考量战斗机器人的作战效能、作战使命,对战斗机器人的技术可行性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则只有美国。
  2009年2月,美国陆军能力集成中心和坦克车辆研发与工程中心联合发布了《机器人战略》白皮书。这既是对过去十年,在美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项目下的战斗机器人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战斗机器人研究的长远规划。这部白皮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目前人类对于未来战场规划和战斗机器人研发的纲领性文件。
  美陆军能力综合中心主任万尼将军表示,白皮书为如何更好地为士兵装备机器人提供了框架,之后,陆军将在合适的时候颁布信息技术条 令和机器人条令。白皮书确认了三个广泛的“关键机遇”——机器人能够协助陆军减少风险是第一机遇,比如处理EDP一类的危险任务;第二个机遇是通过从事不要求全时人力参与的常规任务以减少士兵的工作负载,比如基地监视;三是通过使用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或先进传感器用于移动监视,实现长距离或防区外监视作战。
  美国陆军的地面机器人的“投资战略”包括三个部分:在快速部署计划(RFI)和联合反lED组织的指导下,开发和部署商用现货系统,以满足前线士兵的迫切需求}研究、开发和列装机器人系统,为未来作战系统项目提供支持;根据国防部长办公室(OSD)无人系统路线图(2007-2032)确定的国防部四大优先发展关键任务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陆军训练和条令司令部(TRADOC)和坦克自动化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TARDEc)的主题项目专家们对应用机器人系统遂行或辅助遂行32种作战任务中的可行性进行了联合评估,该评估是在近40个来自工业界、学术界和国防部机器人研发领域的专家的协助下,由联合小组从复杂性、技术成熟度和样机开发预计需要的资金投入和所花时间等几个角度,针对这些任务中应用机器人的可行性进行的。这一分析将有助于陆军确立进一步的机器人应用研究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和优先项目,标志着陆军OSD无人系统路线图进入下一阶段,开启了TRADOC的作战人员分析及其结果更新,以及TRADOC手册525-66(兵力作战能力)2010年修订的开端。白皮书为TRADOC和TARDEC进行进一步的任务领域综合费效比分析,从而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TRADOC和TARDEC对未来更进一步的机器人使用概念仍保持开放态度。白皮书还强调了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重要问题,比如人类该赋予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多大的自由度。
  


  2007年批准的第一国防部长办公室无人系统路线图(2007-2032)概述了目前的UASs和UGVs能力和将来开发的导向。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陆战部队将具备全新的作战能力,地面战争的样式将会改变,从而大大降低伤亡,增加灵活性和持久能力。可以预期机器人平台将同其它无人海陆空设施、无人地面传感器网络和无线技术集成,从而通过高度综合的无缝全球信息网格,增强一体化作战能力。在中远期,估计机器人将继续在人类的控制下工作。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将需要较少的人类干预,其自主和独立运作能力将得到提高。部队使用的机器人系统自主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仍然是系统的可靠性和任务环境的特点(复杂性)。复杂(相关任务量大,且各子任务相互关联)且包含多种变数(预料外和变化的条件)的环境中的机器人操作要求高度可靠的,极度复杂的感知和决策算法。因此,在这些技术未得到突破前,基于目前的机器人技术和作战环境,人类将继续主导机器人的操作。
  据悉,美军未来一个旅级作战单元,将至少包括151个机器人战士。为了验证这支智能战争机器人队伍的作战能力,美陆军第29步兵团2007年举行了一场“机器人战争演习”:整支机器人作战兵团由18种执行不同任务的机器人组成,每名机器人与战场上各种陆、空作战平台及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战斗打响后,地面机器人充当先锋,当隐藏着的敌人攻击它时,空中的无人驾驶侦察机发现敌军位置,通知巡航中的无人驾驶智能战斗机,然后智能战斗机发射导弹命中目标。所有战术行动都由智能战争机器人自行完成。据估算,这支机器人作战部队将使战斗时间缩短一半,而美军士兵伤亡率降低60%~80%。美军事专家称,到2015年半数美军将是机器人,而另一半是普通人类士兵。
  
  未来无人作战系统
  
  根据白皮书的解释,在当前AI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时候,遥控操作将是战斗机器人的主要操作形式。因此,现阶段美军规划研制的军用机器人重点还只是放在“无人”上。在未来作战系统(FCS)的统帅下,无人地面系统被详细划分为四个等级:微小型(重量在31-400磅)、中小型(401-2500磅)、中型(2501-20000磅)和重型(超过30000磅)。其中,微小型机器人主要执行爆炸物处理、战场监视等任务,而重型等级目前的研制项目主要集中在工程车和后勤支援领域。
  美国陆军曾雄心勃勃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制其“未来战斗系统”(该计划已经于2009年7)1终止,但FCS计划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会被终止)。2003年9月,联合防务公司地面系统分部被“未来战斗系统”总承包商——波音公司和国际科学应用公司选中,承担无人地面战斗车辆第一阶段的工程研制,以设计和发展武装机器人。此项工程也是“未来战斗系统”机器人研制的最大的工程。“未来战斗系统”的机器人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侦察型机器人(简称ARV-RSTA,也可简称为ARV-R),可用于执行诸如侦察、监视、目标获取等任务。另一类则是攻击型机器人(简称为ARV-A),采用遥控方式,以其车载的直瞄或间瞄火力,直接为乘车或下车作战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研制合同还包括第二阶段的项目内容,即与“未来战斗系统”整合以及进行技术演示等。第二阶段研制将利用位于加利弗尼亚州桑塔克莱拉的工厂设施进行。
  侦察型机器人,将使用6×6通用装甲车底盘。该底盘由1台四冲程六缸217马力的发动机提供动力,并由蓄电池提供辅助动力。该车0-48公里加速时间为10秒,最大速度9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公里。该车将安装1个小型常规旋转炮塔。战斗全重不超过8.5吨。该车将使用钛合金和陶瓷装甲。侦察机器人主要用于在有人战斗车辆(如侦察、监视战斗车辆)前方代替有人车辆遂行作战任务。下车作战人员亦可控制无人战斗车辆的行动。陆军宣称,在遥控条件下,侦察型机器人可在城市作战和其他战斗环境下遂行侦察、撒布传感器、指示打击目标,以及使用特种弹药对建筑物的工事、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城市设施实施打击,或承担无线电转信以及装备战损评估等任务。该机器人将安装1个高5米的伸缩桅杆,其顶端装有电视、红外、激光传感器、多用途Ka波段雷达及核生化传感器,通过炮塔顶部的发射装置可布撒无人值守的地面传感器。该车还将配备由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XM307 25毫米武器系统,并携带150-200发弹药。
  攻击机器人的主要作战任务包括在遥控条件下提供侦察,布撒传感器、指示打击目标,以及使用特种弹药对建筑物的工事、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城市设施实施打击,标示和绕过建筑物内、工事内以及地下通道内的危险物,评估装备战损情况,实施无线电通信,以直瞄火力或反坦克武器直接支援乘车或下车的步兵进行作战行动,占领关键目标等。该车将安装MK44型30毫米机关炮,以及1个四联装超视距通用导弹发射系统。
  导弹发射装置可降入炮塔内从而得到防护。联合防务公司将于2010年提交原理样车,用于预计在2012- 2014年装备的第一支旅级规模的“未来战斗系统”的配套装备。一个典型的“未来战斗系统”旅,大体需要45辆此类无人战斗平台。
  2005年3月,美国联合防务公司赢得了美国陆军坦克自动化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的一份价值3090)5美元的无人战斗车辆的研发合同。该合同要求公司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立足可能的技术发展,整合无人作战平台概念技术。无人作战平台演示车被视为未来战斗系统无人作战平台系统的发展以及标志性成果的必要步骤。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发展一种多功能的效用/保障和装备保障无人地面车辆平台(Mule,俗称“机器骡”),战斗全重2.5吨,可用于直接支援步兵分队的战斗行动。正在进行中的该项研制计划,预计可能得到2亿美元的追加拨款。正在研制中的“机器骡”有三种不同类型:运输型“机器骡”,可运送装备和物资等,直接支援2个下车战斗的步兵班的战斗行动,同时,它也可担负后送伤员任务;攻击型“机器骡”,将装备小口径武器以及四联装导弹,直接支援下车步兵的战斗行动,破障型“机器骡”,则主要用于探测和排除地雷,准确标示地雷场范围等。“机器骡”将采用先进的6X6轮式装甲车底盘。
  未来战斗系统中最小的“机器人”,为人员可携带的小型无人地面作战平台,主要用于城市的各类地下通道、排水管道以及洞穴中,遂行侦察、监视和目标定位等任务。小型无人作战平台设计重量小于13.6公斤,并可负载1个重量在2.72公斤以内的、即插即用的(侦察、监视)模块。美军设想,此种便携式小型无人作战平台应具有可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的能力,操作人员可有效遥控该平台在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深入地道200米以内的距离上遂行各种任务。
  为加快研制步伐,去年初小型无人作战平台的研发费用已由3.73亿美元增加到5.14亿美元。在研的小型无人作战平台,较之已装备美军的,集探测、巡逻和排爆功能于一体的“帕克博特”(PACKBOT)系列小型无人作战平台更小、更轻便灵活,并有效克服了该机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2005年2月,联合防务公司的合作伙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国家机器人工程研究协会,获得了一项价值2.64亿美元的、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战术无人作战车辆的合同,1辆原理样车已于2004年研制出来并正在进行试验。最终,海军陆战队将定购200辆这种无人作战车辆。该车在自动驾驶状态下,越野机动速度达3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达50公里/小时。该车也可由士兵(乘员)驾驶。
  
  机器人军备竞赛
  
  目前,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已相继推出各自的机器人战士,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投入到这项新战争机器的研制与开发中去。英国专家发出警告,随着世界上多个国家不顾法律和道德后果加紧开发军用机器人,世界已在不知不觉中滑进了一场机器人军备竞赛。
  2004年美军仅有163个地面机器人。2007年则增长到5000个,至少10款智能战争机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
  部署到阿富汗的智能机器人“赫耳墨斯”主要用于探穴钻洞,它身上安装有两个照相机,能爬进漆黑洞穴并向外发送图片,美军机器人“剑”在伊拉克战场更是神通广大,它能轻易通过任何阻碍,备弹200发,装备一挺经改造的M249型机枪,射速高达1000发/分钟,火力强度足以与一挺重机枪媲美,而“背包”机器人则能在巷战环境中捕捉、分辨反美武装狙击手的细微动静;“嗅弹”机器人能灵敏地嗅出伪装起来的爆炸物;名为“仿生苍蝇”的机器人则可做一些复杂的手术……
  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开始认同,10年内智能战争机器人将成为美军未来主要战斗力。为此投入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军备研究费1270亿美元,以完成未来战场上士兵必须完成的一切战斗任务,包括进攻、防护、寻找目标。创意很简单:未来战场上,一个机器人士兵发现目标,然后向指挥所汇报,之后由另一个机器人士兵(或导弹)摧毁目标。
  以色列的二十一世纪九月有限公司(Israel's 21st Century Sivan Ltd)目前已研制出了TSR700型和TSR50型两种遥控式警戒车,前者已装备使用,正在研制TSRl50型半自主式机器人车辆。
  英国的机器人车辆研究工作开始于1972年,成功的车型是称为手推车(Wheelbarrow)的遥控车辆,主要用于清理爆炸物,其最新型号为MK8型。该车目前已生产500辆以上,装备40多个国家。一种称为红火(Redfire)的变型车曾在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用于扫雷。
  法国AID公司研制一种RM200型(6×6)轮式机器人车辆,用电缆控制,车重250公斤,用蓄电池供电驱动,用于清理炸弹等。
  德国目前有14家公司和一些大学研究机构从事机器人研究。陆军也积极资助,并考虑若干应用范围。道尼尔·艾尔特罗(Dornier/Eltro)公司已经设计出一种遥控探雷车SMG。
  日本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生产和应用的领先国家,现在积极进行无人车辆的研究。虽然这些无人车辆是为民用目的设计的,但也能用于军事,尤其是用于后勤支援。日立工程研究实验室已制造了一种能随着地形的变化而改变其外形的可变形态履带车的样车模型。
  
  阿西莫夫“三原则”以及机器人战士的伦理困境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机器人战士都将在将来逐步取代人类士兵,就像无人机最终将占据天空,超大型人工智能电脑中枢将控制战场指挥一样。而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也许人类会发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最终会演变成人类与AI机器人,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之间的根本性对立。
  关于这幅末日景象的视觉描述,可以参阅《黑客帝国》三部曲和《终结者》系列。
  2008年,3台美军的“剑(sWORDS)”式地面作战机器人被部署到了伊拉克,但是这种遥控机器人小队还未开一枪就很快被从战场撤回——因为它们做了可怕的事情:将枪口对向它们的人类指挥官。美陆军地面作战指挥官凯文·法赫去年5月证实,这些机器人的“枪管在操作者未发指令的时候自己移动”,也就是说,“剑”式机器人工作时将枪口指向友军部队。而这也导致了这支机器人部队在正式部署前线仅11小时后便被召回。
  这些“剑”还只是由人类遥控的,只具备弱人工智能的战斗机器人,就已经自行其是了,将来高AI的机器人战士会做出什么样的举行?这种设想令人不寒而栗。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室帕特里克-林博士特别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自动机器人的危险、道德以及设计》,警告美国军方,机器人程序可能会发生变异,建议为军事机器人设定道德规范。
  其实,道德规范早在70年前就有了,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1940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机器人要听从人类指挥,除非违反第一条;机器人要保护自己,除非违反第一条或第二条。这三条原则—直被奉为机器人研发的根本宗旨,即便那些担当侦察、勘探或爆破任务的军用机器人,过去也被视为遵循这三原则的典范。然而,携带武器可直接攻击人类的战斗机器人的出现,却彻底颠覆了这三原则。
  2008年曾有媒体报道说,美国正在拟定《机器人战争准则》,希望机器人能根据战场上收集的各类雷达数据和情报把所有可能的行动分为“道德的”和“不道德的”。然而,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情报资料也可能有误,再完备的准则在混乱的战场上面对一条条生命,无疑都是废纸。战争从来就是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面对的最大、最复杂的逻辑和伦理难题,连人类就解决不了战争所带来的伦理困惑,你能指望硅基的机器人去理解战争吗?
  战斗机器人,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经面对彻底的伦理困境。
  如果人类执意要将机器人引入战争,那么作为一种武器系统,就必然不断追求技术和性能上的提升与突破。AI的不断发展将成为现实,而我们谁也不知道,AI发展到什么程度,机器人会决定自己扣动扳机。
  帕特里克·林博士在她的报告中就说:“现在存在一个共同的误解:认为机器人只会做程序中规定它们做的事情。可不幸的是,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一个人书写和理解程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实际上,现在的程序大都是由一组程序师共同完成的,几乎没有哪个人能完全理解所有程序。因此,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精确预测出这些程序中哪部分可能发生变异。”
其他文献
1941年6月22日是“赌命的一天”。午夜后2点10分,古德里安进入了波豪卡莱的兵团前进指挥所,3点15分,德军炮兵开始射击;3点40分,轰炸机开始首波攻击;4点15分,德军第17、18两个装甲师前沿部队开始渡过布格河,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拉开帷幕。    背后就是莫斯科    德军从发动战争开始,就力求能贯彻克劳塞维茨的理论: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数量优势都是最普遍的致胜因
期刊
编者按:强势崛起的中华民族任今年迎来了建国60周年,对于这次极具历史和象征意义的国庆阅兵式,全球华人高度关注。本刊选择刊登海外及港台相关媒体对这次阅兵式有代表性的报道,并非赞同其观点,亦无意证实其内容,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大陆阅兵显军事转型,为中国崛起背书    今年是大陆举行第十四次的阅兵,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每次阅兵都有其时代背景和政治目的,同时向内部和国际社会展示,在一定
期刊
海湾战争中被M1A1掀掉炮塔的T-72几乎毁了俄罗斯坦克的声誉,时间过去近20年,更多专业人士发现造成当年那一幕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俄式坦克并非如此不堪,而正当西方坦克在一度时髦的“陆军无用论”下迷失了发展方向时,俄罗斯新一代坦克正逐渐夺回装甲竞赛的优势。    颠覆西方观念    苏联解体之后的十多年里,西方一直认为俄罗斯的主战坦克技术是停滞不前的,甚至是退步的,虽然出现了T-90这样较为新锐的
期刊
多年以来,韩国一直十分重视军用无人机的引进和研发工作。其在从以色列、美国引进和组装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战术无人机的基础上,逐步大战出几型具有本国特德的军用无人机。
期刊
编者按:两艘阿库拉级核潜艇出现在了美国家门口,美国政府与全球媒体热炒“熊来了”,两国军方却都相当低调。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理查德·威茨在评述文章中否定了“这是标志着俄海军战略能力复兴的里程碑”式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这仅仅是一次符合俄国内各方心理需求的虚张声势。    美国东海岸的“正常巡逻”    对于近期有两艘俄罗斯核潜艇出现在美国东海岸附近海域,美国防务圈似乎冷静得趋近于无动于衷,并没
期刊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超级武器制作工厂其实并不不在波音,洛一马和苏霍伊的车间里,好莱坞才是那些超级武器神话的典正缔造者……    1 《猎杀“红十月”号》——履带潜艇    上映时间:1990年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  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第7艘台风级战略导弹潜艇在首次试航时失踪了。这是一艘没有螺旋桨或泵喷系统的神秘潜艇,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坦克履带的热推进设备,几乎没有噪音。在这部“杰克·瑞恩系列电影”中出
期刊
2009年7月27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盟顿举行,该对话的基础是2005年以来的历次中美战略对话与中美经济对话。将这两大中美对话机制融合,从而标志着中美战略对话与合作关系发展到全新的阶段,也以最清晰的方式表明了在当前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下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其持久深入的意涵尤为值得人们注意。  在本轮对话开幕式上,奥巴马总统特别提到了中美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也关系到21世纪的全球面貌
期刊
一个流亡在国外的,把根据地建在华盛顿的女人,正在忙着抵赖自己跟发生在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暴力犯罪事件中184人死亡的干系。  58岁的热比娅一一也就是那个与恐怖主义组织有着密切联系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世维会”)的主席,在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前一天,就与她在新疆的弟弟打电话,“预测”明晚“要发生一些事情”。事发后,她就开始忙着与国际媒体联络,“控诉”中国政府“杀害维吾尔人”。 
期刊
随着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军事演习日期的临近,军演的俄方最高指挥官、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成为了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  巴卢耶夫斯基1947年1月9日出生于苏联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里沃夫州特鲁斯卡夫市,青年时期先后在列宁格勒高等合成指挥学校和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随后一直在军队服役。他曾任排长、连长、高级参谋、俄驻外高加索军队集群参谋长与第一副司令、作战总局副局长与
期刊
印度战机坠毁警示我军加强航空装备安全    近日,印度空军一架俄制苏-30重型战斗机在例行训练中坠毁,机上乘员一死一伤。这是苏-30在该国服役7年以来的首次失事。事故虽属个案,但也暴露出其航空装备安全方面的深层问题。  印度空军自诩南亚“空中霸主”,拥有包括苏-30、米格-29以及“幻影”-2000在内的一线作战飞机1400余架,规模稳居南亚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也名列前茅。特别是其苏-30战斗机,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