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老不见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r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康公主是宋仁宗的第一个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偏宠。福寿安康,她的名号也被赋予最隆重的祝祷,仿佛天下盛景都该簇拥这颗掌上明珠。
  她也不负所望,明媚可人,纯孝知礼,多少英年才俊为她倾心。她有足够的资本骄傲,若能看上那人便交谈几句,若是瞧不上,自会婉言相拒。在最无拘无束的少女时光里,每一缕微芒都是甜的,梁怀吉便是站在微芒中央的那个人。
  恰值豆蔻年华,梁怀吉成为她的随身内侍。宋朝重文轻武,即便是身世低微的宦臣也受过诗词歌赋的熏陶。梁怀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学识渊博,谦和有礼,谈吐得体,面上总带着亲和的笑,与话本上温润如玉的白衣公子并无二致。
  相处日久,她喜欢他静水流深的气度,不自觉地把心事说给他听,甚至包括自己倾慕哪家公子,毫无避讳之意。他也从不因身份差距推远她,而是报以同样的真心,像兄长,也像知己。
  青梅竹马的时光恬静平和,又坐拥父母的万千宠爱,她沉醉得忘乎所以,都快忽略了皇室中人的逼仄处境。身为大宋的长公主,她又怎能真正随心所欲。
  白驹过隙间,她已记不清自己拒绝了多少桩姻缘,为所谓的真情据理力争。尽管她也明白,公主有无可逃避的家国责任,与朝堂权衡相比,自己坚持的那点真情显得幼稚可笑。
  渐渐地,她的心终于覆满冰雪,再不像年少时那般滚烫。幸而还有梁怀吉陪在她身边,在她痛苦挣扎时如乔木相护,用并不繁盛的枝叶为她抵挡俗世的风霜雨雪。在漫长难熬的宫闱生涯中,密不透风的高墙隔断了她所有情思,唯有梁怀吉的守护如同火光,虽细如尘埃却在两人心底迅速蔓延。
  她心底隐秘的柔情反复缠绕,有时会跳出惊世骇俗的想法:公主如何?宦臣又如何?他们之间为何不能有纯粹的男女之情?俗世流言她不怕,情愿挣脱这繁华枷锁,博个亮堂堂的自由。
  她愈发亲近梁怀吉,甚至偶尔会主动下厨给他熬一碗羹汤。梁怀吉最初只当她是借此排遣心中郁结,可久而久之还是察觉到了不妥。她望向自己的目光愈发热切和迷恋,那不是知己间该有的眼神。
  他不敢深想,只是在她又一次为自己拭汗时避退几步,正色道:“公主,不可。”
  她怔了怔,神色如星火隕落,在漫天飞雪中脚步虚浮地离开。
  日子一如既往,至少在外人眼中,他们依旧是亲密无间的主仆。只有他们心知肚明,彼此间已隔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
  嘉祐二年,她被晋封为兖国公主。册封典礼上箫鼓鼎沸,心却是冰冷的—她被仁宗指婚给国舅之子李玮。仁宗为了弥补对生母李宸妃的亏欠,遂事事迁就国舅,如今竟要将最宠爱的女儿拱手相送。
  李玮木讷愚钝,其貌不扬,与她所倾慕的君子模样相去甚远。她在几番情绪崩溃后,终于接受了现实。但她的痛苦、愤恨、不甘全都化作更炽热的情感,似悄然迸发的火焰,很快便以迅雷之势吞没了她和梁怀吉。
  她不顾世人指点,将梁怀吉带往新婚府邸,对李玮却冷若冰霜。她的告白一次比一次热烈,听得梁怀吉心如刀割,一寸寸疼到骨子里。那是她最后的情感寄托,他不忍毁掉,却也不敢回应,只能任由那不大不小的火焰在心底燃烧。
  “宦臣愧不敢当”成了梁怀吉在她面前的口头禅。听久了,便渐渐没了最初的心痛,她忽然笑起来,走过去望着他的眼睛,“我知道我的心就好。”是啊,我倾慕你与身份地位无关,虽然我们不能在世人的祝福下结成眷属,但看到你的每一刻都是我莫大的欢喜。
  放下心结后,他们望月对酌,相视而笑,心头一片清明。可这一幕恰好被李玮的母亲瞧见了。
  李母本就是市井妇人,盛怒之下更是不顾礼数,推门而入后便同福康厮打起来,辱骂之声不堪入耳。种种委屈涌上心头,福康夺门而出,驾着马车奔至皇宫,泣不成声地拍打宫门。
  皇宫门禁森严,仁宗纵使再宠爱她,也不得不顾及群臣谏言。他斥责了李玮几句,又对福康好言相劝,最后仍将她送回了府邸。
  可这次她再也不肯妥协,发疯般地反抗。福康公主与宦臣梁怀吉的流言在坊间肆虐,为了维护皇家威严,仁宗只好让她回宫,但是褫夺了她的封号,又将梁怀吉发配到洛阳守皇陵。
  她嘶喊、投缳、纵火,干了一件又一件有悖公主身份的荒唐事。人人都道她疯了,她恍若未闻,只是怔怔地落泪,用沙哑的声音一遍遍地说:“我要梁怀吉。”
  仁宗终是不忍,遂将梁怀吉调回她身旁。宫人叹道:这大概是公主最好的结局了。
  可伤痕就算痊愈了也会留疤,那些痛苦不堪的过往让她失去了安全感,她再也不是那个明媚骄傲的公主,总是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每当仁宗试图劝说她回府邸,她便会浑身发抖地低吼:“我不要!”仁宗只好作罢,放任她像出嫁前那样,和梁怀吉朝夕相处。
  数月后,李玮的兄长以其弟不堪配公主为由,上书请求和离,仁宗允。
  她从此安静下来,不哭也不闹,只是微笑着坐在梁怀吉身旁,看日落日升、花开花谢。大多时候,他们相对无言,情意却在心底开出明亮的花朵。春去秋来,日子安稳得如静水流深。
  如此过了八年,福康公主逝于宫中,年仅三十三岁。
  没有人知晓梁怀吉的后来,史册仅用轻轻一笔便淡去了这段悲欢离合。
其他文献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永远闪耀着少年感,很简单,母上大人从小就给我讲了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我的胎教曲目就是配乐诗朗诵《少年中国说》。在如此浓厚的少年气息熏陶下,我上天就比天要高,下海就比海更大,简直满足了初心少年的所有充要条件!  很多古言喜欢把小霍将军当作男主原型,因为他实在太有杰克苏潜质了。十七岁就被封为骠姚校尉,在征讨匈奴的路上更是一路开挂,直杀到狼居胥山并意气风发地举行了祭天封礼。他把赐婚酒尽倾
期刊
俗话说,永远别相信歌词里写的,为了押韵,那帮家伙什么都写得出来。下面唱首歌给大家精神个。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毫无违和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于是他的妻子天天在家唱歌想念他:“那些年错过的大禹,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连忙下船上岸,走近一听,汪伦正唱道:“
期刊
我大中华盛产美少年,小鮮肉自然是前浪走了后浪扑,能屹立成中流砥柱的,就算不是老戏骨,最起码也要修炼至“骨肉相连”的境界。当不再只靠颜值吃饭后,有人就逐渐走上了糙汉之路。但总有长情之人,帮他们记取少年风华,只待相思风起,便可归去来兮。  看看老干部鲜肉时期棱角分明的脸庞,不由感慨岁月真是一方大磨石,不仅磨钝了五官,更磨圆了年少的轻狂和桀骜。  曾经的乖乖虎嫩得能掐出水来,摇身一变,竟成了视颜值如粪土
期刊
读王维,应从《竹里馆》开始。在这首诗里,他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幽静闲逸,雅淡简丽,有娟秀淡远的美意,亦有超脱尘世的境界。王维是以山水修心的布衣男子,在没有尘俗打扰的田园里栽种自己内心的竹林。他的这首《竹里馆》,写的是他避世隐居之时悠闲的二三事,正如他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一般,不流俗于尘世的锦衣玉食,浮华烟月,把所有羁绊的俗念都抛诸身外,浮华名利皆视为流
期刊
某位风筝在来信中祝我“越来越年轻”,当时就懵掉了—这难道不是送给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标配祝福吗?为什么要塞给我这个小小少年?好气哦,但还是要努力保持微笑……为了平复心情,随手翻翻枕边的诗书,那里的年少光阴啊,花开成海。  少年心事,净如初雪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人果然有情调,连听雨都在歌楼这样的风雅之地。任凭外面风雨飘摇,罗帐中的红烛是心中不灭的灯火,
期刊
沈复喜爱插瓶和剪裁盆树,特别是盆景中的花石点缀,景小则如一画,景大则摄纳心神,若在一旁备上清茶一盏,氤氲里便迷蒙了一帘幽梦。石头的身上积累了难以枚举的风霜,像是沉默的璀璨,以蕞尔之躯括含了追忆。  沈复去山里扫墓,发现了纹理似山峦的石头,心喜而返,告知妻子:“我想用油灰把宣州石砌在白石盆里,这样颜色便匀称了。本山的黄石虽则古朴,若是也用油灰,放在白石盆里则黄白相间,斧凿痕迹便全部显露,这可怎么办呢
期刊
在御姐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越来越喜欢看少年的故事,似乎能在那清澈如水的一顰一笑里重拾红彤彤的少女心。停泊在光影彼岸的少年啊,永不老去,帮我看守着新鲜如故的春梦秋云,让我可以随时调回blingbling的风华正茂模式!  他在成为郭大侠之前,只是一个憨厚呆萌的傻小子,却拥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年少时光,来得及结交天下英雄,来得及淬炼凌云胆魄,来得及把青涩的感情种在心底,慢慢开成桃花潋滟。  年少的他还不懂
期刊
九九是只鸣唱悦耳的金丝雀,自幼生长在山林,被山神点化出灵识后一直在山中潜心修炼。当九九还差十余年便可幻化成人时,被猎户抓住卖给了县丞夫人。  起初九九不愿开口唱歌,县丞夫人便用长针扎她,九九无处可逃,只能痛苦嘶鸣。当她以为自己快要被折磨死时,一个青衣小童悄悄打开了鸟笼,“快走吧,以后小心一些,不要再被人抓住了。”  放她的小童名叫石青,是府中的下人。九九飞出鸟笼后,石青放鸟的行为也被人发现了。他被
期刊
他这一生好像只做过两件轰轰烈烈的事。  爱一个女子,爱到天地变色、江山为聘,恨不得让天下人为之陪葬;看破红尘,斩断情丝,万丈山河不管,皇权和亲情都齐齐抛下。  就像个任意妄为的孩子。  可少年时的他,分明是一只困守笼中的小兽。  父皇在他幼时便因思念逝去的爱妃而病终,即便在世时,他浑浊暗淡的目光也极少在他身上停留。当他最需要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作为少年信仰时,父皇缺席了。陪伴他的是宫女和太监,还有
期刊
赤壁古战场沉睡着太多英雄旧梦,很多人溯梦而来,抱梦而归。  危岩峭壁如凶兽的獠牙,在乱云的怂恿下沉沉压来,仿佛日渐逼仄的年岁。狂风把你冗长而苍白的过往狠狠揭开,两手空空的你顿生蜉蝣之感,像鸟儿不着痕迹地从长空跌落,一朝逝去,名姓将比肉身腐烂得更快。于是对功业长存的人陡生艳羡,任凭大浪淘沙,亘古的潮声一遍遍讲起他们的故事。比如在三国乱世中指点风云的周郎,大多数人就算熬到白头也难企及他的少年功名。光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