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高飞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akjng Lead in Rural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ianque Village
  走进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前阙庄村,随处可见怡然景象:一排排安置楼鳞次栉比掩映在浓浓绿色中;一条条路阡陌纵横阔朗整洁;村头车站,村民不紧不慢地等着坐公交车进城上班;小区楼前楼后,老人们聚在一块拉着家长里短;幼儿园里,村里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戏玩闹;田野间,大型挖掘机正在忙着施工;占地100亩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内,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忙活着……这样温暖、踏实、明朗、舒心的日子,也就是幸福的样子吧?
  前阙庄村位于潍坊经济开发区,占地两千亩,910口人,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在村子第一名共产党员于清书的努力下,前阙庄村第一个党支部于1928年冬成立,于清书担任支部书记。
  革命战争时期,前阙人有着可歌可泣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前阙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成为潍县农业战线上的先进村庄,这同样是一段引人自豪的历史。改革开放后,为了走上富裕路,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木器制作、制砖、制鬃等产业村里人都尝试过,但是随着时代大潮的滚滚向前,这些本就低效、粗放的产业日渐式微。赚钱难,增收难,一年又一年,村民靠着几粮田的微薄产出勉强度日,这样的日子仿佛要将前阙人骨子里的斗志消磨殆尽……红色堡垒村的光辉如何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一座桥连起了民心
  于英智是地地道道的前阙人,与绝大多数侍弄土地的乡亲们不同的是,他一直在潍坊城里从事建筑安装行业。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有了自己的公司,家也安在了城里,是乡亲们艳羡的有本事、能扑楞的人物。
  面对城市的日新月异、光鲜亮丽,而对城里人的安居乐业、精神抖擞,相形之下的家乡就更加萧索黯然,乡亲们的日子就更加艰难困苦。这样的感触,于英智比一般人更深。
  不说别的,就说“回乡之路”吧。前阙庄村南有一座建于1950年的小桥,是附近20多个村子通往潍坊市里的主要道路。因为年久失修,上世纪90年代末,这座有效宽度仅两米的桥已是窟窿补丁、满目疮痍,桥上掉人、桥下淹人、桥南头北环路上撞死人的事时有发生。2000年,回了一趟老家的于英智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善言辞的他找到了时任村支书于献淮,表示自己愿意出钱为老少爷们修桥修路。
  11月26日是新桥动工的日子,许多年未曾出现的火辣辣的场面又出现了:得知消息的三村五疃的人们,呼啦啦来了一大群,他们冒着寒风出工力,自发加入到建桥的行列。经过12个昼夜的不停施工,12月8日大桥就通了车。大桥剪彩通车的那一天,于英智时年74岁的母亲也在现场。坐着轮椅拖着病躯的老人执意要来看看儿子修的桥铺的路。旧貌换新颜,老人自然是欣慰的、自豪的:儿子这十几万元花给了众乡亲,值!
  这座桥让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深为震撼,也让于英智内心泛起阵阵涟漪,他深刻地懂得了父老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渴盼和为之付出的跌跌撞撞的努力,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正如于英智对本刊记者所说的:“这座桥管不了多大事。”可是这座桥却将他和家乡、他和乡亲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在潍坊市率先完成了土地流转
  2004年,于英智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卖掉了城里的房产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得知消息的许多村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英智在外面挣那么些钱,他不可能回米受这个罪。但是,于英智確确实实回来了。
  2005年夏天,为了让群众喝上自来水,于英智和村两委成员东奔西走,筹集资金16万余元,将自来水引入各家各户。这一年,于英智加人中国共产党。2006年,于英智担任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个人捐款36万元,无偿提供施工机械,在上级资金的配套支持下,全体村民齐上阵,大干苦干120天,顺利完成村内9条大街26条小巷的硬化,最早实现了“户户通”。绿化、亮化工程也同时配套完成,此时的前阙,一改之前的蓬头垢面,变得清朗爽利、落落大方。
  无区位优势、无资源条件、无集体积累,如何拓宽致富门路?于英智深知,村内的1700亩土地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如何做活“土地文章”,推动集体增效村民增收?为此他在这片土地上转了足足两个月,思索了足足两个月。
  “把土地流转出来,发展现代农业,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2007年,于英智带领党支部提出了前阙庄村土地经营“六步法”,大胆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村土地经营股份公司,由公司按照股份制企业的运营模式统一经营管理。当年秋天前阙庄村举行村民大会,表决土地流转。全村285户村民,1700亩土地全部签订了流转合同,在潍坊市率先完成了土地流转。
  2008年春,前阙庄村先后与东方大酒店、北海旅行社、歌尔声学等20余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以规模经营、企业农场的形式发展园林苗木、优质果菜、观光农业等。同时,党支部领办起“潍坊市东篱乡村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牛态果蔬、潍县萝卜、优质节果等绿色产品种植。这样,村民不但有土地租金收入,而且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形成了“土地换保障,二三产业冉增收”的双重收入格局。
  前阙人还探索了村企联建方式,与做活“土地文章”双翼并飞。以前阙庄村的办公场所及服务项目入股,与山东房建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潍坊金昌建设置业有限公司,发展房地产开发、建筑上程经营,每年有18%的固定收益划到村集体收入中。2015年,前阙庄村以20亩土地入股,与潍坊乾赐橡塑公司签订保底分红合同,实现村集体经济保底增收。
  十多年前的这波操作,如今说起来云淡风轻、波澜不惊,但于英智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他感觉最难的一段日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个开头难在于英智看来,并不是你下手去干一件事难,而是开先河、为人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那种难。   前阙庄村进行土地流转时,既没有相关文件指导,也鲜有成熟先例可循,于英智一趟趟地跑相关部门咨询政策,期问的起起落落更是磨练了他的韧性。而即将而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巨变的村民更是难免质疑:土地流转了,租金能不能按时收回来?合同签多少年?到期后土地还是不是自己的?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人手,他先是说服了村干部,又带头挨家挨户解疑释惑、征求意见建议。为了给乡亲们吃下“定心丸”,他又垫付了自己的100多万积蓄,先给村民们兑现了一年的土地承包费。拿自己的钱为大家辛苦为大家忙,相当于把全村的风险都压到自己身卜,这不但需要奉献精神,还需要极大的魄力和担当。
  如今来看,前阙的土地流转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益。流转收入、工作收入,加上集体经济的分红,村民们的腰包一天天充盈起来。2015年,伞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是2004年的5.3倍。
  幸福感持续加码
  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在全国刚刚实施,以于英智为首的前阙庄村班子就敏锐地意识到完成乡亲们“安居梦”的机会来了。在相继召开了七次村民代表大会之后,前阙庄村在潍坊经济开发区率先启动旧村改造。
  那段时间,于英智兜里随时装着铅笔和橡皮,及时记录构思灵感,施工图纸前后修改不下百遍。当时建设启动资金不够,于英智想方设法凑了1000多万救急。2009年11月,一排排安置楼拔地而起,拆房的村民当年就住上了窗明几净、通透敞亮的楼房。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当年入住,前阙人跑出了加速度,树立了新标杆。如今,村民人均住房而积60平方米,户均2套房,而这些,村民们没有花一分钱。
  在住房配套设施上,按照“城市标准、一步到位”的原则,实现雨污分流,建设了老年公寓、医疗服务中心、换热站等附属设施,小区绿化而积达3万平方米,村集体在水、电、暖、天然气、物业等方而给予补贴。如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前阙旧村改造二期工程也已完成,辐射周边10个村、可容纳5000人居住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已具规模。
  在完成村民安置工程的同时,先后配套实施了文化大院、社区服务中心、潍坊市第六人民医院前阙分院、前阙公交车站、幼儿同等幸福工程,并在集中居住区对而新建总投资7400万的锦阳学校,满足周边学生的教育需求。引入中百超市、银行网点,水、电、暖气、天然气同步进村入户,村民过上了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前阙庄村的嬗变,引发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媒体的关注,也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取经人”,每年吸引着二十多个省的2万余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前来参观考察、学习交流。2015年,前阙庄村被评为伞国文明村镇。
  于英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只用了寥寥数语概括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农民生活苦,通过大家的努力,日子好一点,腰包鼓一点,这就是大家的所想所盼”。而前阙人的幸福感是持续加码的,前年开始,村里的安置楼都加装了电梯。“住上楼十多年了,村民年龄渐渐大了,老人爬上爬下不方便、不安全,我们就把上楼难解决了。”于英智如此说。
  2019年,前阙庄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万余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8万元。头一次拿到这么多红花花的票子,许多老人既兴奋又局促:“哎呀,有个五千六千花就够了,这么多花不了……”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禮节”,过上红火日子的前阙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于英智告诉本刊记者,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村民们短短两二天内现金捐款37万余元。
  在“田园”里放歌
  时间到了2018年,对于做好土地文章,前阙人有了更加成熟的思考。“原来把土地流转出去,村民确实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实惠,而现在再把土地收回来,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把更多的附加值抓在自己手中,发展一个支柱产业,这才是我们长久的出路。”于英钾所说的这个更好的出路,就是发展出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017年2月5日,“出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与当年的土地流转、旧村改造一样,田园综合体也是新兴事物,需要学习,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于英智带队到荷兰、到浙江安吉去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做法。而打造一个体量巨大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钱和人才都必不可少。巨大的投资仅靠前阙集体积攒的家底,根本办不了。在双杨街道及潍坊经济开发区的助力下,政策、资金、扶持纷至沓来。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引企业投资,撬动了4亿多的民问资本。已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喜萍等3名高端人才,智能温室、番茄深加工、大数据管理三个项目落地。
  在各方努力下,东篱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18年启动,总规划面积2.2万亩,其中核心区5000亩,辐射区17000亩。以全国文明村前阙庄村为核心,辐射带动附近13个村庄、近万名农民融合发展。在核心区重点打造设施农业生产区、循环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体验区、加工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康养教育居住区、前阙红谷·大圩河生态景观带、田同诗廊·四季东篱观光带和现代农业科技中心,即“六区两带一中心”。以番茄种植、精细加工、仓储物流新六产为产业基础,形成主导产业加工物流与农业+文化、农业+教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并重发展的“农业+N”主导产业链,建成潍坊市近郊“都市农业”示范区、休闲观光集聚地、优质果蔬供给基地。
  2018年,东篱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申报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2019年6月21日,作为东篱田同综合体设施农业生产区一期、占地面积100亩的番茄大世界投入使用,二期、三期全面展开。此外,核心区路网配套全部完成,前阙红谷·大圩河生态景观带绿化和土建工程进行近半,康养教育居住区锦阳学校建成投用,千亩采摘园正在进行规划提升;辐射区高标准农出项目区去年10月份完成。   番茄大世界定植而積56000平方米,种植番茄品种达17个。玻璃温室引进的是荷兰豪根道公司的先进温控系统、灌溉设施,运用智能采光、无土栽培等行业领先技术,全自动电脑操控,能够根据设定的环境参数自动调节温室的遮阳、通风、浇水施肥等各个系统的工作,实现对番茄生长的精准、高效管控。而温室里的二氧化碳来源于南部热电厂的天然气锅炉,达到废物循环利用的效果。
  走进番茄大世界的玻璃温室内,一棵棵生机盎然的“番茄树”根植于椰糠做成的温床,喝着净化过的水,吹着不冷不热的小风,时不时还做个雾化。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大的小的,红的绿的,煞是喜人。来自附近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化农业产业工人,在一片怡红快绿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通过“云上农业”平台,将虚拟游戏与实体农业有机结合,许多西红柿因为有了“幕后主人'’的投入,附加值扶摇直上。加上未来深加工环节的锻造,这小小的西红柿将成为小小的“摇钱树”。
  “田园综合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农民利益为主体,全民参与、全民受益。”于英智告诉记者,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为股民,既有土地租金收益又有分红收益,还可以通过田同综合体吸纳就业再有一份收入。“田园综合体项目将在一、二、三产业卜继续做文章,当前一产生产方面已经做得不错,明年‘六区两带一中心’九个板块建成,随着二产加工和三产服务的跟进,随着产业的升级,村民的收益还将水涨船高。”
  一个小小的前阙庄村,浓缩了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米潍坊乡村振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潍坊乡村从解决温饱到迈向高水平小康、从告别传统农业到迈向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从单调单一的乡村生活到丰富多元的现代新乡村文明的划时代嬗变。
  在这片世代耕耘的土地上,在“头雁”于英智的引领下,让农村更加美丽,让农业更有希望,让农民更有尊严。迎着“乡村振兴”的号角,这个充满魅力的乡村,生机勃勃的绿色田同,正以热情开放、达观进取的赤子之心,迎接扑面而米的时代春风!
  (本文图片均由前阙庄村提供)
  "If China is to be strong,agriculture must be strong; ifChina is to be beautiful, thecountryside must be beautiful; ifChina is to be rich, the farmersmust be rich." With the "threemusts", General Secretary XiJinping outlined the construction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theCentral Rural Work Conferencein December 2013. Small as it is,Qianque Village has epitomizedthe great changes of ruralrevitalization in Weifang in thepast 70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opening-up policy. It has witnessedthe epoch-making development ofWeifang rural areas from the stageof having enough to eat and wear tothe stage of being well-off, from the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agriculture with the integration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tertiary industries, and from thesingle and monotonous rural lifeto a new diversified modern ruralcivilization.
其他文献
2005年8月,两个文件惹人注目。一是《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二是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允许外商以独资或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包装装潢印刷、书报刊分销、可录类光盘生产、艺术品经
期刊
OPENINGS  濰坊,用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和种子库……  Weifang,With 1‰ of fresh water and 1.7‰ of landof our country, Weifang has contributed 7.2‰of the country's
期刊
Shandong's Agriculture Tops Elsewhere in China,  Weifang's Agriculture Tops Elsewhere in Shandong  Focusing on the Vivid Practice of Weifang's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ree Modes"  濰坊“三个模式”大型专题策
期刊
Integrating into Overall National Opening Up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Ag riculture's  "Going out" and "Bringing in"  近年来,潍坊市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局,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探索三个“走出去”模式,加强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农业国际化进程
期刊
A Model of "Rural Elites Governance"  ——The Road to a Prosperous Village of Songxingtun. Gaomi  徐林收,現任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他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以“任期内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为目标,多方筹措资金2.06亿元,组织全村党员群众流转土地、建设新居、兴建学校公园、发展大棚种植,使得
期刊
Rendering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An Interpretation of "Shouguang Mode" of the "Three Modes"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9年左右,随着“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推行,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农民在种好粮食作物的同时,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开始种植果
期刊
Why Are Cherries So "Red" ? How Linqu Becomes "China's First County of Greenhouse Cherry"  这里是“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临朐。  30年前,一枚小红果在这里牛根展叶、开花结果;  30年后,这里已是种植总面积12万亩,产业总产值超30亿元,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樱桃栽培基地,“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桂冠收入囊
期刊
Tuming Rural Area into a  Vast World of Great Prospects  An Interpretation of "Zhucheng Mode" of the "Three Modes"  诸城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区化等一系列享誉全国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诸
期刊
Pursuing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Hope  An Interpretation of "weifang Mode" of the "Three Modes"  20世纪90年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度出现比较严重的“菜贱伤农”“粮贱伤农”现象,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
期刊
Sprayed Snow in the Nine-dragon Pool in Kunyu Mountain  近日,昆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被誉为“齐鲁第一瀑”的九龙池瀑布飞流直下, “龙池喷雪”景观再现。  今年以来,充沛的降水量使得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山更翠,水更清。  “在苍山之麓,崩崖对峙,一石长二里许,九坎天成,春日细流涓涓,清澈见底,夏则飞瀑奔湍,风激悬流,如撒珠喷雪,溅人衣裾。”九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