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全面的促进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作用;措施
朗读其实就是把无声文字转变成有声语言的一个过程。对于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不仅可以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精彩内容、去感知语言的无限魅力。还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所以说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也早已成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们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有的语文课堂,形式上看似很热闹,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学生只是被教师的思路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心不在焉,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时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优化语文教学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难题,要想攻克这一难题,必须培养写作能力。朗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尤其是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朗读,都应该做到声情并茂,用声音诠释画面,让每一个人走进自然风光,走进意境,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好。如《观潮》中的“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天下奇观。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有一首歌这样写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上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每当唱起这首歌,人们就能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美丽,可见人们得到的信息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小学教材中有老舍先生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描写不仅使人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同时也让人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刻体会到草原的蓝天、草原的绿地、草原的白云。
二、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
(一)注意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教师要重视朗读方式的灵活多变,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必须要注意讲究朗读方式。在教学实践可以采取个别领读、全班齐读、分组朗读、两人对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进行。在推进上述朗读活动时,教师要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种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例如:笔者在上《颐和园》这一课时,笔者再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之后,对学生说:“现在有谁愿意给老师当一下导游,引导老师去参观一下美丽迷人的颐和园呢?”因为学生都预习过课文了,所以都跃跃欲试地想表现一下自己,之后,笔者针对学生想做导游的想法,就顺势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让老师一听就明白颐和园的具体景点。上述简单的几句话一下子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为了争当导游,孩子们都开始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开展朗读起来了。
(二)注重基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教师要重视孩子们在朗读训练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一是要明确训练要求,要让孩子们在朗读时,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抬头挺胸、读得响、读得畅等。二是要明确朗读要点,要求孩子们能够正确、流利用普通话来朗读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注意朗读的节奏、朗读的语调,注意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尤其在诗歌的朗读,一定要读出节奏。三是要明确朗读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孩子们朗读时,每次都要有训练侧重点,有的要读出节奏;有的可抓住关键词朗读。例如:笔者在上《三袋麦子》这一课时,针对“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又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这句话,让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朗读;还有的必须要抓住标点符号去朗讀,再以《三袋麦子》这一课为例: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这一句话,可以鼓励学生抓住两个标点符号去感受土地爷爷的热情,长期以往,孩子们必然会掌握朗读的方法,从而大大地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完一段课文后,就让学生将这一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那么学生如何能才能充满地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呢?如果教师不去研究、不去探索、不去实践,那么就无法真正让孩子们富于感情去朗读,学生也只能是装腔作势、拿腔作调地肤浅读一读。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实施朗读教学的:不断鼓励学生将朗读与感悟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先感悟理解,之后,再开展朗读竞赛,从而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充满感情地去朗读文本。例如:在上《三袋麦子》这一课时,笔者先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下小猪是如何处理这一袋麦子的,然后,再安排学生开展第一遍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小猪把这袋麦子看作是( ),所以把它( )”这个练习,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深化理解这一段;之后,再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第二遍朗读,看看谁读得像,这样的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最后,再让学生戴着头饰开展表演朗读。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巧下工夫,寻找有效的途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最大限度的还原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最终会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09,(24).
[2]李建华.浅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1,(02).
[3]李少茹.试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作用;措施
朗读其实就是把无声文字转变成有声语言的一个过程。对于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不仅可以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精彩内容、去感知语言的无限魅力。还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所以说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也早已成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们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有的语文课堂,形式上看似很热闹,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学生只是被教师的思路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心不在焉,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时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优化语文教学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难题,要想攻克这一难题,必须培养写作能力。朗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尤其是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朗读,都应该做到声情并茂,用声音诠释画面,让每一个人走进自然风光,走进意境,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好。如《观潮》中的“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天下奇观。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有一首歌这样写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上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每当唱起这首歌,人们就能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美丽,可见人们得到的信息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小学教材中有老舍先生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描写不仅使人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同时也让人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刻体会到草原的蓝天、草原的绿地、草原的白云。
二、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
(一)注意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教师要重视朗读方式的灵活多变,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必须要注意讲究朗读方式。在教学实践可以采取个别领读、全班齐读、分组朗读、两人对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进行。在推进上述朗读活动时,教师要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种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例如:笔者在上《颐和园》这一课时,笔者再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之后,对学生说:“现在有谁愿意给老师当一下导游,引导老师去参观一下美丽迷人的颐和园呢?”因为学生都预习过课文了,所以都跃跃欲试地想表现一下自己,之后,笔者针对学生想做导游的想法,就顺势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让老师一听就明白颐和园的具体景点。上述简单的几句话一下子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为了争当导游,孩子们都开始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开展朗读起来了。
(二)注重基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教师要重视孩子们在朗读训练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一是要明确训练要求,要让孩子们在朗读时,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抬头挺胸、读得响、读得畅等。二是要明确朗读要点,要求孩子们能够正确、流利用普通话来朗读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注意朗读的节奏、朗读的语调,注意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尤其在诗歌的朗读,一定要读出节奏。三是要明确朗读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孩子们朗读时,每次都要有训练侧重点,有的要读出节奏;有的可抓住关键词朗读。例如:笔者在上《三袋麦子》这一课时,针对“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又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这句话,让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朗读;还有的必须要抓住标点符号去朗讀,再以《三袋麦子》这一课为例: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这一句话,可以鼓励学生抓住两个标点符号去感受土地爷爷的热情,长期以往,孩子们必然会掌握朗读的方法,从而大大地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完一段课文后,就让学生将这一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那么学生如何能才能充满地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呢?如果教师不去研究、不去探索、不去实践,那么就无法真正让孩子们富于感情去朗读,学生也只能是装腔作势、拿腔作调地肤浅读一读。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实施朗读教学的:不断鼓励学生将朗读与感悟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先感悟理解,之后,再开展朗读竞赛,从而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充满感情地去朗读文本。例如:在上《三袋麦子》这一课时,笔者先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下小猪是如何处理这一袋麦子的,然后,再安排学生开展第一遍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小猪把这袋麦子看作是( ),所以把它( )”这个练习,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深化理解这一段;之后,再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第二遍朗读,看看谁读得像,这样的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最后,再让学生戴着头饰开展表演朗读。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巧下工夫,寻找有效的途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最大限度的还原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最终会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09,(24).
[2]李建华.浅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1,(02).
[3]李少茹.试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