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公开自己的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传达室里,装着两部指纹机,供老师签到、签退用。只是单纯地签到、签退,对老师来说可能是一个很枯燥很被动的精神负担。可是,传达室里却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值得老师驻足欣赏:靠近指纹机的墙上,甚至就是在指纹机上,常常会张贴着一些公开课的通知。通知并不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张贴的,而是开设公开课的老师自己抄写并主动张贴上去的。通知的内容简明扼要:某某老师某月某日(星期几)在某班上公开课,欢迎老师前来听课指导。
  老师自己主动张贴开设公开课的通知,这样的坦诚与勇气着实令人感动令人钦佩,这可是敢于公开自己教学的可贵品质啊。通常情况下,除了荣誉性、权威性的示范性公开课,没有几个老师喜欢开设公开课的,因为大家都担心上公开课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别人。在许多学校,老师是不愿意领导和其他老师进入自己的课堂听课的,特别是领导的推门听课,更容易遭致老师强烈反感。在这些老师看来,课堂是他们的私人神圣领地,不容他人冒犯。他们不知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首先属于学生,老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但并不是课堂的私有者。他们还不知道,在教学改革的时代,封闭课堂决不是老师维护自我尊严的好办法,而只能导致教学落后,在落后中失去为人师的尊严,在落后中被时代所淘汰。
  敢于公开自己的教学,体现的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健康心态。公开自己的教学,当然会公开自己的缺点,在自我封闭的人看来,一定会觉得这样做会使自己丢失面子,划不来。可是,换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老师在公开教学中公开了自己的缺点,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心灵暴露于阳光下,是把缺点转化为优点,吐故纳新,获得进步与成功的最好办法。
  敢于公开自己的教学,体现的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美德。公开自己的教学,还会公开自己的优点,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欣赏从而获得进步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人提高教学水平。老师之间在教学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竞争,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成绩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样的竞争中,老师公开自己的教学,让他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自己的优点,不害怕别人的水平超过自己,实在是一种上乘的美德。
  敢于公开自己的教学,体现的是教学民主化的要求。课堂是教育的公共场所。敢于公开自己的教学,则课堂就成为领导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沟通、共同提高的舞台。封闭课堂,专制课堂,不仅容易使自己与学校管理者陷入对立,而且容易使自己与学生陷入对立,甚至遭致学生反抗,从而使老师在教学中走向落后,走向孤立。
  教育,不仅仅需要开启被教育者的心智,更需要开启教育者的心智。教育,是不是拥有真正的勇气,关键在于教育者怀有什么样的心智。
其他文献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内心视觉”引导学生“看到”歌唱中两个不同的反方向,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创设情境、角色置换,引导学生“看到”歌曲画面,达到“身临其境”、“
本文介绍一种实用的箱形梁起吊吊具,它用于我厂的双梁桥式起重机在金属结构制造、桥架装配及整机包装运输等主要工艺过程中,无论是对单根主梁的吊运,还是用两套吊具进行整台
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在高渗透部位形成次生大孔道,使生产井含水上升、产量下降。采用示踪剂寻找大孔道,用优化方案设计,选用不同类型的封堵剂应用于注水井中见到效果。 Due to
本文根据溶解度参数规则,将石油烃类体系划分为六个拟二元体系的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收敛压力求解方法。并依据Grayson-streed规则和临界指数理论推证了一种具有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渐开线机构。它是一种钢带柔韧机构与绳轮机构组成的组合机构。这种单付无间隙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和精度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影响工作精度的因素很多,无法采
杜冰蟾,上海女孩,出身书香世家,初中三年级发明轰动世界的“汉字全息码”软件,被世界名校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聘为终身客座教授。据有关方面披露,杜冰蟾是世界上提出重大发明年
日前,赣榆县农民徐进永自行设计的四特酒七棱专用瓶盖,喜获国家专利,有效期从今年9月到2010年9月。这已是徐进永近两年来第7次获得国家专利。徐进永10年前投资兴办家庭塑料
一、引言弹簧在活塞式压缩机中所起的作用是确保阀片按设计要求及时开启和关闭。气阀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簧力的匹配。已有不少科技工作者研究了如何配置弹簧力的
市场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中长期发展中较突出的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增长点有七:一是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和农民负担的减轻,将大幅度提高农民整体收入。目前能尽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挫折教育,为越来越多人们所认可,有的学校、校外教育组织甚至商家还专门利用寒暑假举办一些旨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受挫能力、生存能力的野外集体教育活动。但是,如何看待挫折教育,如何走出新的误区,需要有进一步的理性思考。  挫折教育之所以在今天为人们接受,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与未来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目前的趋势看,社会变革的速度比以前加快许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