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人本思想。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人的素质、素养上,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作准备。语文教学是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熏陶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正义感、同情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语文教学的阵地课——课堂教学就只能是抛砖引玉了。那么如何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社会,自主、自觉地引出玉——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与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呢?笔者认为:日记教学正是承载这一重任的双翅。
首先,日记教学是自我完善的“道德磨砺石”。魏书生老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我个人认为日记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朋友,是她使我学会分析自己、战胜自己、养成自我完善的习惯。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单从思想性来说都是体现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崇高、伟大、执著、友爱、亲情等等。日记都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承载着少年的喜、怒、哀、乐。每个学生即使是心性再顽劣者也会在这些情感美德面前有感触。抓住它,引导学生把他的感、他的叹、他的喜、他的乐表现出来,写在日记中,不拘言多言少。这样学生的心灵会慢慢丰满起来,慢慢敏感起来,逐渐在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砥砺思想,达到自我完善。
其次,日记教学是训练培养能力的“操作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仅凭一学期八篇大作文就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吗?我认为根本不可能。日记教学才是真正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写作能力的“操作间”。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坚持长年写日记,则不写命题作文也可以”。冰心老人说:“我还是劝你们每天写一篇日记,这是练习作文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可见,写作水平与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练笔。教材中的每一篇范文都是精美的人类优秀文化,它的思想性高,文字表达、构思布局等写作技巧都堪称典范,引导学生写日记模仿,有实效,把死知识变成活能力。每一篇课文抓住一个方面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功夫会引起质的变化,尤其对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的学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方法。
第三,日记教学是自主学习的“大后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其主动地在语言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生活处处皆语文,引导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开阔视野,只要有感有叹有想就写在日记中,这样不但“内存”丰富使课堂高效,还会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本人推出一种日记内容“自我大秀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秀”给同学们分享,这一内容深受学生喜欢。一篇篇“秀”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真情实感引人入胜,一改作文中的“八股”、“穿靴戴帽”、“总分总”。日记让写作成为简单的愉悦的事。充分利用网络QQ空间,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第四,日记教学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自留地”。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利用日记教学这一灵活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是学问,培养他们各种能力。如遇到节日我们“探踪寻源”,比如教师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现象抛给学生做思想“诱饵”,比如针对学校活动让他们“臧否褒贬”一番,比如假期旅游“秀”一下,学生渐渐发现可写的东西太多,眼睛里有了“物”心里有了“想法”,他怎么能笔下写不出呢?这样日久天长就会养成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养成关注身边一切的习惯,善于积累和收集资料开发课程资源。
第五,日记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的“温室”。日记是学生的心声,是真情的展示。许多学生不喜欢老师看自己的日记,而有些教师又喜欢看学生的日记,希望通过日记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或者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掌握一些“证据”,这样的初衷,当然得不到学生的信赖。日记本是心灵修复的温床,许多学生的“秘密”在里面,想要看,得得到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师要做到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通过恰当的评语给予激励、表扬、肯定、同情、疏导、认可、赏识、关心、理解等来沟通心灵,更加得到学生信赖。这样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信赖,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心心相通的关系,这种美好和谐的关系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活跃、平等、和谐而有生气,富有创造力。
李明娟,教师,现居甘肃张掖。
首先,日记教学是自我完善的“道德磨砺石”。魏书生老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我个人认为日记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朋友,是她使我学会分析自己、战胜自己、养成自我完善的习惯。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单从思想性来说都是体现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崇高、伟大、执著、友爱、亲情等等。日记都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承载着少年的喜、怒、哀、乐。每个学生即使是心性再顽劣者也会在这些情感美德面前有感触。抓住它,引导学生把他的感、他的叹、他的喜、他的乐表现出来,写在日记中,不拘言多言少。这样学生的心灵会慢慢丰满起来,慢慢敏感起来,逐渐在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砥砺思想,达到自我完善。
其次,日记教学是训练培养能力的“操作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仅凭一学期八篇大作文就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吗?我认为根本不可能。日记教学才是真正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写作能力的“操作间”。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坚持长年写日记,则不写命题作文也可以”。冰心老人说:“我还是劝你们每天写一篇日记,这是练习作文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可见,写作水平与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练笔。教材中的每一篇范文都是精美的人类优秀文化,它的思想性高,文字表达、构思布局等写作技巧都堪称典范,引导学生写日记模仿,有实效,把死知识变成活能力。每一篇课文抓住一个方面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功夫会引起质的变化,尤其对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的学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方法。
第三,日记教学是自主学习的“大后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其主动地在语言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生活处处皆语文,引导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开阔视野,只要有感有叹有想就写在日记中,这样不但“内存”丰富使课堂高效,还会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本人推出一种日记内容“自我大秀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秀”给同学们分享,这一内容深受学生喜欢。一篇篇“秀”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真情实感引人入胜,一改作文中的“八股”、“穿靴戴帽”、“总分总”。日记让写作成为简单的愉悦的事。充分利用网络QQ空间,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第四,日记教学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自留地”。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利用日记教学这一灵活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是学问,培养他们各种能力。如遇到节日我们“探踪寻源”,比如教师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现象抛给学生做思想“诱饵”,比如针对学校活动让他们“臧否褒贬”一番,比如假期旅游“秀”一下,学生渐渐发现可写的东西太多,眼睛里有了“物”心里有了“想法”,他怎么能笔下写不出呢?这样日久天长就会养成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养成关注身边一切的习惯,善于积累和收集资料开发课程资源。
第五,日记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的“温室”。日记是学生的心声,是真情的展示。许多学生不喜欢老师看自己的日记,而有些教师又喜欢看学生的日记,希望通过日记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或者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掌握一些“证据”,这样的初衷,当然得不到学生的信赖。日记本是心灵修复的温床,许多学生的“秘密”在里面,想要看,得得到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师要做到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通过恰当的评语给予激励、表扬、肯定、同情、疏导、认可、赏识、关心、理解等来沟通心灵,更加得到学生信赖。这样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信赖,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心心相通的关系,这种美好和谐的关系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活跃、平等、和谐而有生气,富有创造力。
李明娟,教师,现居甘肃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