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这是一场注定泪流满面的电影。但很显然,没人只为了流泪而去选择花钱流泪,人们关注的,还是一种从灾难中看到希望、从痛苦中解读人性的期望。如果说只有天塌地陷的灾难场景,即使再动用一流的制作团队,那也很难拍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但是说实话,当我面对“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字眼时,首先牵引我的还是几年前由唐山当地作家张庆洲出版的一部报告文学而引发的一颗“炸弹”。这部报告文学用大量翔实的调查还原了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即已有种种预报发出的骇人内幕。之所以说是“骇人”,是因为这些信息关系了24万人的命。
但我们只看到了被截取为一段的“唐山大地震”。在这里,上述足以令人后背发凉的信息被“屏蔽”了,就像在我们中间曾经发生过的许多事情一样,成为了“像没发生过一样”。除此之外,面对当年拒绝外援、死亡人数成秘密之类的救援,也被“过滤”了。换言之,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名字用了一个顶大的名字,但其内核,却明显与这个名字不相符合。既然叫“唐山大地震”,那就应该将这场地震最为值得铭记的东西刻下来,还不是讨巧地将其处理成一个类似于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那种栏目的一个“催泪故事”。在24万条生命面前,这样的讨巧有些轻浮了。
但我也知道此时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了:这只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多么安全的、永远居于不败高地的借口!在这样的思维逻辑里,一部电影可以“闪耀人性”,可以铭记历史,可以任意拔高到他们想要拔高的高度,但一旦遇到诘问,则立时收缩起来并抛出一个看似有力的回答“这只是一部电影”!在这种永远没有失败的逻辑里,任何对于一部电影的严肃思考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些令人讨厌。
可谁又能否认,电影带给了我们多少或动容或欢快的时刻?所以像上述那样的借口根本不值一驳。相反,我们应该看到,当我们拿《集结号》、《南京!南京!》这样的电影跟《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相对比时会发现,虽然我们已经尝试着去面对人性,但我们的尝试更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其中充满了浅薄、做作与扭曲。在“我媳妇又怀孕了”式的意淫里一次次打开了收获“人性”之龙种的盒子,最后收获到的却依然是,或极大一部分是——跳蚤。
这当然不能将板子全部拍到电影制作者的屁股上。因为很简单:就算冯小刚拍了唐山大地震的提前预报,拍了救援中足以令我们反思的内容,那这部电影就不再是由当地政府投资6000万的电影了,这部电影有多少内容能够通过审查,更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而现在这种结局显然是“多赢”的结局,参与其中的各方都取得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我仍想说,这样的“胜利”是对真正的痛苦与悲惨闭上眼睛的胜利,这样的哭泣,是“生理式”哭泣,就像“春晚”上的那些相声,通过挠人胳肢窝从而造成“生理性一笑”一样,来得快,去得更快。
一部电影,可以有着任意的一个背景。就像《唐山大地震》中的这个故事,完全可以移植到任何一场灾难当中,甚至是一次偶发的事故。但是,既然名字叫了《唐山大地震》,那就得为那24万条人命而担起职责。可令人唏嘘的是,又有多少真实且惨烈的“人性”不能被这样一部打着“人性”旗号的电影所留下。这样的悲哀,要比电影制作者们所制作出来的“催泪故事”更让人眼圈儿发红。【责编/九月】
但是说实话,当我面对“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字眼时,首先牵引我的还是几年前由唐山当地作家张庆洲出版的一部报告文学而引发的一颗“炸弹”。这部报告文学用大量翔实的调查还原了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即已有种种预报发出的骇人内幕。之所以说是“骇人”,是因为这些信息关系了24万人的命。
但我们只看到了被截取为一段的“唐山大地震”。在这里,上述足以令人后背发凉的信息被“屏蔽”了,就像在我们中间曾经发生过的许多事情一样,成为了“像没发生过一样”。除此之外,面对当年拒绝外援、死亡人数成秘密之类的救援,也被“过滤”了。换言之,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名字用了一个顶大的名字,但其内核,却明显与这个名字不相符合。既然叫“唐山大地震”,那就应该将这场地震最为值得铭记的东西刻下来,还不是讨巧地将其处理成一个类似于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那种栏目的一个“催泪故事”。在24万条生命面前,这样的讨巧有些轻浮了。
但我也知道此时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了:这只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多么安全的、永远居于不败高地的借口!在这样的思维逻辑里,一部电影可以“闪耀人性”,可以铭记历史,可以任意拔高到他们想要拔高的高度,但一旦遇到诘问,则立时收缩起来并抛出一个看似有力的回答“这只是一部电影”!在这种永远没有失败的逻辑里,任何对于一部电影的严肃思考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些令人讨厌。
可谁又能否认,电影带给了我们多少或动容或欢快的时刻?所以像上述那样的借口根本不值一驳。相反,我们应该看到,当我们拿《集结号》、《南京!南京!》这样的电影跟《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相对比时会发现,虽然我们已经尝试着去面对人性,但我们的尝试更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其中充满了浅薄、做作与扭曲。在“我媳妇又怀孕了”式的意淫里一次次打开了收获“人性”之龙种的盒子,最后收获到的却依然是,或极大一部分是——跳蚤。
这当然不能将板子全部拍到电影制作者的屁股上。因为很简单:就算冯小刚拍了唐山大地震的提前预报,拍了救援中足以令我们反思的内容,那这部电影就不再是由当地政府投资6000万的电影了,这部电影有多少内容能够通过审查,更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而现在这种结局显然是“多赢”的结局,参与其中的各方都取得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我仍想说,这样的“胜利”是对真正的痛苦与悲惨闭上眼睛的胜利,这样的哭泣,是“生理式”哭泣,就像“春晚”上的那些相声,通过挠人胳肢窝从而造成“生理性一笑”一样,来得快,去得更快。
一部电影,可以有着任意的一个背景。就像《唐山大地震》中的这个故事,完全可以移植到任何一场灾难当中,甚至是一次偶发的事故。但是,既然名字叫了《唐山大地震》,那就得为那24万条人命而担起职责。可令人唏嘘的是,又有多少真实且惨烈的“人性”不能被这样一部打着“人性”旗号的电影所留下。这样的悲哀,要比电影制作者们所制作出来的“催泪故事”更让人眼圈儿发红。【责编/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