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课前预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教育史上,明代学者吕坤就指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可见,课前预习俨然是一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学习活动。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探索了一系列预习步骤,方法:
  一、分课型预习
  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方法。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分为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细讲讲读课文,力图通过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结构、作者创作意图等的评价教会学生模仿作者写作方法习得写作,略读课文则相当于在学生习得学法后运用方法自学该课文。
  二、巧设预习模式
  (一)多“读”强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的确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读书是一种很重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从读开始”。
  1、初读读通
  “初读”狭义地指在上课之前学生首次读课文。每学习一篇新课文,一定要三读课文。一读,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逐渐学会自学生字词。二读,轻读课文,在“一读”课文的基础上,小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致力将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三读,朗读课文。在“二读”课文基础上,放声读课文,能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感情。 当学生能够自己读好课文时,对课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自然能够迅速整理老师的提问,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熟能生巧,课堂上经老师一点拨,将会有更多生成的智慧。
  2、深读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内容丰富有新意,其中不乏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文笔清新、意境开阔的散文游记,简洁精练、千古传诵的诗歌词曲等。对于这些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提前交给学生收集资料,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和练习,有针对性地深读课文。课前预习,学生一定要能静下心独立思考以至能初步掌握。
  3、展读质疑
  展读,即拓展读,将短课文读长,薄书读厚。质疑,即是读书能够提出疑问,正如古人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新学一篇课文,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就课文的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就课文中的写法、故事情节等提出疑问。例如有些同学可以在展读课文时,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不能够解决的疑问留到课堂学习中。“展读”促进学生在预习时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读疑”,不仅促进学生对课堂的求知欲,更让学生形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轻“注”,内化。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巧妙地运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巧妙地运用批注符号就能事半功倍。例如,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运用字词典给不认识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特殊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这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轻轻松松做记号,既解决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又鲜明地提示疑难问题,待课堂中引起注意。
  (三)勇“创”,拓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拓展学生视野,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例如课文涉及的事物、作者、作者写作背景等等,或者结合自学课文,学生以绘画、列表、绘本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读后收获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举一反三、八面玲珑地学习课文,丰富的资料充斥认知,让预习成为一种乐趣。
  (四)勤“写”,梳理
  写,是一个梳理总结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行为,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学的过程,也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将自主预习的成果写在“预习本”上,以此梳理。主要呈现以下内容:
  第一:“自学生字词”。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生字词,主要是给生字词注音,并给生字找形近字或同音字等,分别组词。一方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另一方面,学生能借助以前学过的字与生字进行比较,更好地认识生字,掌握并运用生字。
  第二“自学课文”。所谓自学课文,就是将读懂课文后面的习题呈现在预习本上。通过多读、轻注、深思,学生已能够解决课后习题或者导读的提示,再结合自己最有信心的问题,解答呈现。
  第三“资料拓展”。 叶圣陶说:“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学习中学会自学的本领。”课前预习时,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呈现在预习本上。例如“文字资料”:打印裁剪,贴在预习本上,或摘录在预习本上;“相关的图案”:裁剪,粘贴,标注说明;“示意图”:文章的结构,故事发展的情节,学生以提纲、列表等形式展现;“绘本”:故事情节,读后感受,学生以绘画配简单旁白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资料,俨然已经将一篇课文的课前预习作业变成一本富有创造的书籍。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它以读、注、展、写,读书、思考、运笔,创造,融会贯通。学生有了这样的模式进行课前预习,使学习变得有趣有力。学生也就是在这样细致、有规模、无限定的自主学习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他们将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郭思乐教授首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强调新课程改革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郭思乐教授把生本课堂的教学运行机制称为“激发式机制,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小学生为前提,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作为主要目标。所以,将生本理念贯穿于小
这份报纸在菲律宾的 Sarangani 耕作社区讨论了对高地生态学,食物安全和 biocultural 差异的联系低地的影响的效果。在 Sarangani 省,传统的米饭变化的保存,在部落的生活的米饭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途径作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兴趣  好的
<正> 关于误诊、漏诊的定义及其相应指标之计算,许多书上说法不一,使人无所适从,致使进行误诊、漏诊统计、分析的单位不多。有的还认为“漏诊的概念不易理解”,有的医院统计
学校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五年级小周老师执教《圆的周长》。上课铃响后,老师出示圆形茶杯盖。  师:“这个圆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上来指一指?”(一生上台指)  师:“如何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生1:“用棉线绕茶杯盖一圈,拉直棉线在直尺上量一下就知道了。”  师:“很聪明的办法。其他人还有不同办法吗?”  生2:“把茶杯盖直接放在直尺上滚一周,就能滚出周长。”  师:“也是一个智慧的办法。”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于工业生产生态环保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处理技术也被应用到钢厂生产过程当中。钢厂高炉煤气锅炉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工艺,在实现钢厂节能降
所谓“策略”,就是方法与谋略,在数学学习中,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数学问题千差万别,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解决,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认为,认知策略的学习要经过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道该策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第二个阶段是结合该策略适用的情境,对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进行练习;第三个阶段是清晰地把握策略适用的条件,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使用这一策
本文基于高压变频器同步投切系统主回路实现的根本原理及方法之上,提出一拖二的高压变频器方式,能够实现同步投切及“飞车”切换,在切换过程中达到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一致于电
蔓延的米饭(Oryza sativa f。spontanea ) ,哪个有一张红果皮的占优势的类型,严重在江苏省禁止直接种子的米饭的生长和产量,中国。在这研究,我们随机在江苏从 10 个阴谋选择了 10
小学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教师普遍感觉应用题难教,学生感觉难学,部分同学甚至存在畏惧心理。传统的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模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原有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水平。如何改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提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