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然后经过对表象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为一定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 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表层到深层的认知过程. 这种操作活动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使它从直观的动作思维转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基点. 学具是动手操作过程中的一载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学具在直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丰富的内容、多变的情形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例如: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6的认识”,它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特意安排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用6根小木棒拼出一个图形,看谁拼得最好,拼后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拼的.
  学生拼出的图形(略).
  教师明确指出,这些图形都是由“6”根小棒组成的. 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数出自己学具中的6个圆形、6个三角形和6个正方形,点6名同学人名等,逐渐舍弃这些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出“6”这个基数概念. 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情形,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二、运用学具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强调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制、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 ”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感觉、自己体验、自己思维,极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己理解、掌握知识. 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教学数学概念,要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表象,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例如:教“3”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从而初步抽象概括出“3”的基本含义,接下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在计数器上拨珠理解“2”和“3”的大小, 最后要求学生用小棒摆“3”的组成. 通过上述操作使学生对“3”的认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必须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计算法则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解决问题时,举例:“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可以要求学生按下列要求操作:
  ① 第一行摆5朵黄花;
  ② 第二行摆红花,红花要比黄花多3朵.
  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直观地领悟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第一行的黄花朵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第一行黄花多的朵数,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红花朵数. 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创造一切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这样就会获得比教师详尽讲解或演示更好的效果.
  (3)有利于打好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为解决问题教学铺路. 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低年级的数学解决问题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到困难. 低年级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学具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就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形象直观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例如:比多比少关系、求分关系、求总关系等. 这样就为解决问题教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必须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过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概括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及推导出它们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具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形体认识表象的建立,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等都要借助于学具来完成. 所以,学具是学习几何知识的桥梁.
  三、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同步增长的. 学具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的高低,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和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① “在一段长24米的公路上植树,每隔8米植树一棵,要种植多少棵?”② 在64米长的小河旁植树,两端各植一棵,中间每隔4米植树1棵,共需植树多少棵?教学时让学生作图,引导学生归纳出数距离的两种方法:① 数段法. 笔尖每移动一个长度单位在分割点停一下,每移一下,就数一个数. ② 数点法. 从起点数到终点. 通过这两种操作活动,使学生掌握“棵数比段数多一”的规律.
  (2)有利于初步空间观念的形成. 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在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操作学具运用直观手段是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形成空间观念的必要条件.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在脑的指令下,耳、眼、手、口多种感官参与的感知活动. 操作的频率越高,在脑中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也就越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空间观念.
  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摆脱教师演示这种被动学习的模式,充分发挥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开辟课堂教学的全新领域.
其他文献
【摘要】构造函数法作为一个基本的数学方法,广泛应用.高考导数中经常出现使用构造函数法的例子,常常缺少如何构造的具体思路.本文采用研究思路,通过典型例题中函数的构造过程,探讨如何在导数问题中構建函数的最佳思路.  【关键词】导数;构造函数法  近几年高考考试中,导数问题常常作为压轴题,与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等结合在一起,在考查导数的单调性、值域等的同时,充分考查学生对于导数的灵活应用.很多学生
借用罗默的数量升级模型,结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中间产品生产函数的构成思想,研究在开放经济环境中的经济增长,即加入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新的中间品对模型进行改进.在该改进
研究了Finsler几何中一类特殊(α,β)-度量-指数度量F=αe^ks的S-曲率性质。笔者通过把指数度量的S-曲率与其特殊S-曲率的表达式进行比较,采用代数方程公式运算的方法,分析方程因
针对某型开发中的轿车,首先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通过与模态试验结果的对比进行模型修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门窗的整车模型和车身-声场耦合有限元模
【摘要】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积极学习的过程,它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课前教师要设计好问题,课堂上要鼓励每一名学生去放飞自己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观察、阅读,能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形成解释,获得答案. 还要学会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检验.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体验    探究数学是学生探究性学习实施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学生通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亦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成为了历史,尽管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已经相对之前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诸多实质性的改进.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探索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加强.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实践操作模式  近年来,在不断的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
广告设计是一项设计意识很强的创意活动。设计师要去研究创意,如何创意,怎么样出好创意。而每个创意产生到实现的过程中,基础要素必然存在其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要素是一种
【摘要】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堂提问的破解相当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延续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课题组针对6位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初步掌握了目前在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课堂提问的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课堂提问;个性化;学习卡片;观察量表;提问方式;教师理答  对课堂提问的研究由来已久,其原因当然是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宫腔塞纱后全部停止流血,术后宫底高度无明显变化,于术后24h顺利取出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的12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析比较患者入院当日或入院次日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