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于解释地震折射波到时的经典波前方法已经在数字计算机上得到实现。现代有限差分传播算法也已应用于近地表非均匀速度结构中,来计算向下传播的折射波到时。用接收向前的和返回传播的检波器排列获得的传播信息,能重建两种这样的地下传播场.而且,浅层的折射面位置是用包括互换时间(一个激发点到另一个激发点的传播时间)在内的简单图象条件确定的。通过一个步长内对重建的地下波前沿成象界面方向导数的计算,估算出折射波速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于解释地震折射波到时的经典波前方法已经在数字计算机上得到实现。现代有限差分传播算法也已应用于近地表非均匀速度结构中,来计算向下传播的折射波到时。用接收向前的和返回传播的检波器排列获得的传播信息,能重建两种这样的地下传播场.而且,浅层的折射面位置是用包括互换时间(一个激发点到另一个激发点的传播时间)在内的简单图象条件确定的。通过一个步长内对重建的地下波前沿成象界面方向导数的计算,估算出折射波速度。覆盖层速度分布的不确定信息,决定了对这种方法的根本限制,这些信息必须从井口时间、直达波到时、浅层折射和钻
其他文献
我们用Comninou和Dundurs(1975)的弹性半空间中角位错的解作叠加,推导出均匀滑动三角形单元所产生的位移和应力场的代数形式。用三角形单元的组合模拟几何形状复杂的均匀滑动,比广泛用于模拟滑动区的矩形单元更为灵活。作为示例,我们用三角形单元来测定给定应力降引起的延展表面上滑动的分布。因为单元内的滑动是均匀的,并不在滑动边缘渐变为零。因此,包括滑动区边缘在内区域的应变能量和滑动区的平均应力
本文提出一种能快速计算均匀冲积谷地中SⅡ波传播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先把谷地分成简单单元的集合,求出每个单元的标量格林函数。合并这组单元以分析整个谷地的情况。能精确计算刚性基底的公式扩展到了考虑可变形边界和任意入射角的情况。对于三角形谷地,此种既用解析解又用数值解的方法成功地通过了检验,表明该方法能节约大量的计算时间。
为了测定台阵下面岩石层不均匀性的程度和尺度以及局部散射源的位置,对NORESS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用相对尾波强度包络、频率-波数谱和质点运动方法分析了数据。尾波强度包络未清楚地显示出ka趋势,但在初动之后15s左右未含有较高能量水平和高能波包的0.5Hz带通数据却表明ka趋势。频率一波数分析表明大多数远震尾波是垂直传播的。以15s左右为中心的时间窗,含有低视速度向东北方向传播的地
两个地震台阵记录的Degelen和Shagan河(东哈萨克)地下核爆炸产生的远震数据的分析表明,低频振幅比P/P尾波随爆炸源深度而明显变化。这组数据包括NORSAR和EKA台阵分别记录的22次Degelen爆炸数据(包括8个已公布爆炸点深度的数据)和40次Shagan河爆炸数据。根据这些台阵数据用最小二乘反演,分离震源项和接收项,推导的结果不受记录场地效应的影响。也比较了不同深度的相邻爆炸点的P波
在含有椭圆包体的介质中,利用由3型裂纹组成的二维模型分析了不均匀介质中的走滑断裂,以便评估局部或层状不均匀体对断裂发展的影响。表征和控制不均匀介质中断层的主要特征是有效剪切应力的空间变化,有效剪切应力变化范围可解释同一地区的地震事件的各种不同应力降值。在含有低刚性不均匀体的介质中的应力场最明显特征是在不均匀体内有效剪切应力大幅度减小。这个结果可以用来解释沉积层中动态扩展的破裂受到抑制作用。同时它也
本文从力学的角度讨论了地震的发生过程,着重指出震源区内及其周围结构的非均匀性是产生前兆现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兆现象可分成下列两种类型:其一是由应力增加引起的前兆。长期前兆一般属于此类。作为这一类型的实例,我们讨论了1983年日本海地震前群震活动性逐渐增强以及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的主震前震源周围地震活动性逐渐增强和出现第二类地震空区的现象。另一种类型是主破裂突然发生前因缓慢破裂过程而产生的前兆
1992年6月28日7.3级兰德斯地震在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触发了地震活动的异常迅速而广泛的增强.所触发的地震发生在距兰德斯主震1250km(震源尺度的17倍)处,范围局限于具有持久地震活动性的地区,并呈走滑到正断层机制.其中许多还是地热和近代火山活动场所.根据计算的地震弹性模型的静应力交化似乎很小,并不足以导致触发。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伴随主震地震波的大的动应交和地壳流体(或许还包括地壳岩浆)之间的
本文提出了或许能解释在同一孕震区经常观测到的地震多次发生的模型。这种地震序列或震群可能包含在空间上相距几十公里、在时间上相隔几天至数月的一些事件。本模型考虑了一条埋在弹性半空间内的长垂直走滑断层。断层的强度和滑动类型(地震或无震)是非均匀的,并受到缓慢增加的周围剪切应力的作用。我们假设,断层面的一部分存在有稳定无震滑动的条件,并伴有非稳定的凹凸体。假设产生该序列中的一次地震的凹凸体破裂,引起了远离
1.引言对地震剪切波质点运动的大量研究显示出异常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壳各向异性产生剪切波分裂造成的(例如 Gupta,1973b;Booth 等,1985;buchbinder,1985;Crampin 等,1985;Crampin 和
1989年10月到11月三陆近海(日本岩手县近海)震群状的活动期间,11月1日发生一次较大地震(M7.1,日本气象厅)。Streckeisen 宽频带地震仪于1989年9月安装在筑波地震观象台,成功地记录到包括11月1日地震在内这一活动的完整序列。由于该地震仪的宽频特征以及大动态范围24位 A/D 转换器,所记录的地震图显示出各种有意义的特征,这无论对震源还是对构造都会提供有用的推断,甚至仅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