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供需情况分析与对策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w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大“三农”发展支持的力度,而金融服务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的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推动引导金融业对“三农”的大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朔州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提出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三农”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49-02
   一、农村金融需求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对金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调查显示,其中有高达70%的农户迫切有信贷需求,而在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更是高达80%,有近95%的承贷主体具有扩大贷款额度需求。目前,我国农村中,金融需求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个体工商户,需求具有不同特点。
   1.农户金融需求:生产与消费的需求。农户的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支出,是以生活消费和生产发展为主的金融需求。消费需求的主要特征是需求额度大,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和应急性,目前各金融机构针对农户消费贷款业务主要为商品房贷款,其他消费信贷业务基本为零,一定程度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在生产需求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所需,具有贷款额度需求大、期限长特征,主要以担保形式获得资金。
   2.个体工商户金融需求:金融服务与资金周转。个体工商户主要是依托地方农业特色发展自身产业,对未加工或已加工的产品进行销购。有两个主要的金融需求,一是购销产品临时需要大额资金周转;二是对支付结算、存款汇兑等金融服务的需求,其特点是需求较全面且不间断。获得资金途径主要为民间借贷和信用、担保、抵押等贷款方式。
   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金融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经营。近年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引导农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资金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合作组织固定资产及相关设备投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一是生产经营需要的临时周转资金。获得资金方式主要途径是股东投资、民间借贷和银行担保、抵押贷款。但由于抵押资产有限,金融机构对其准入条件高,其获得授信的难度很大。
   4.农业产业化企业金融需求:流动资金。农业产业化企业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是原材料的采购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同时对金融服务方面需要方便快捷,既有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也有理财、贴现、租赁等金融业务。
   二、农村金融供给状况分析
   目前,山西省朔州市辖区的农村通过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渠道获得金融供给。正规的金融渠道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非正规的金融渠道主要包括民间融资、亲朋互借、私人借贷等,是农村资金供给一种补充。截至2014年12月末,朔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41.53亿元,增长7.77%,占全市贷款总量的47.1%,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按城乡地域分类,农村贷款237.1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98.16%;城市涉农贷款4.44亿元,占比1.84%。在农村农户贷款中,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101.4亿元,占比94.7%;農户消费贷款余额5.7亿元,占比5.32%。
   1.农业发展银行支持情况。农业发展银行是朔州唯一的一家政策性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支持地方产品有特色、信用度较好、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按照上级行要求,对符合要求的贷款企业,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流程,及时发放贷款,做到贷需无缝衔接。截至2014年12月末,农业发展银行朔州市分行贷款余额15.98亿元,较年初减少5.7%。农业发展银行受政策性导向影响,贷款对象主要为涉农企业及相关项目,且分支机构主要在城镇,离基层农村较远,对有需要的农户来说不能得到满足。
   2.农业银行支持情况。农业银行作为四大国有股份制商业中的唯一涉农金融机构,在改革后,金融服务重心转移到城市,支农力度明显下降。截至2014年12月末,农业银行朔州分行贷款余额37.4亿元,增长25.6%,其中涉农贷款余额9.92亿元,增长0.92%,仅占贷款总额的26.5%。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产品少、贷审严,城乡网点收缩,农村信贷资金需求满足程度较低。
   3.农村信用社支持情况。近年来,朔州市农信社为切实做好支农工作,优化待审流程加强自身的管理,积极发展支农主力军作用。目前,朔州农村信用联社发放的贷款类型主要有:农户小额信用、质押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地方龙头企业贷款,中小企业担保、抵押贷款。截至2014年12月末,朔州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83.1亿元,增长12.13%,占全市贷款余额的35.7%,农户贷款占比达50.9%,涉及农户数15322户。朔州市农村信用社网点分布基本在全辖区实现了全覆盖,在全市73个乡镇中设立营业网点达149个,同时面向“三农”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4.邮政储蓄银行支持情况。邮政储蓄银行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建设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推出个人商务贷款、小企业贷款等信贷产品,并为小企业开展包括公司结算业务系统、企业网银、商易通等系统的服务,不断满足“三农”、个体工商户、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14年12月末,朔州市邮储银行贷款余额4.29亿元,增长9.14%;涉农贷款余额3.12亿元,增长24.4%,占贷款总额的72.7%。虽然邮储银行支“农”和支“小”突出,但自身规模小,支农力度弱,对农村金融需求显得力不从心。
   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近年来,在各方的扶持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作为支农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朔州辖区正式运营的村镇银行有2家,小额贷款公司多达67家。贷款主要投向农业生产、机械运输、产品加工、商品营销和个人消费等领域,贷款对象以中小企业、农户、商户为主。截至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10.94亿元,增长了14.92%;涉农贷款余额为9.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5%。但由于村镇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受规模小、网点少、经营能力弱等特点限制,未能全面发挥。2014年12月末,朔州67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达40.74亿元,贷款余额36.83亿元,增长5.6%,涉农贷款占比为65.7%。小额贷款公司作为私营机构,逐利性强,对“三农”投向方面,可谓非常谨慎,且贷审门槛高,农村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三、农村金融供需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存在结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首先是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收缩和贷款权限上收,功能缺位严重。近些年来,四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朔州县域地区机构逐渐减少,大部分县域地区只有一个分支机构,同时取消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限,由此弱化了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其次是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强,服务功能单一,同时受不良贷款考核机制的建立影响,其业务偏向投入经营状况良好的大企业和大项目,面向乡(镇)服务很少。第三是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服务对象单一,惜贷现象严重,部分县域机构存在只存不贷现象。第四是农村信用社一边进行支农考核,一边加大了不良贷款考核力度,在支农路上徘徊不定。同时,在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背景下,大部分资金流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非农企业,贷款的“非农化”和“城市化”逐步增加,
   2.金融服务与多元化金融需求不协调。随着我国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以及城镇化建设,农村金融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但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地区提供较为全面的支付结算、存贷款、票据汇兑等金融服务功能,其他金融机构还未向农村区域提供广泛的服务。虽然在近些年,农业银行在全市各个城乡配置了近百台具有日常转账、存款和结算功能的ATM机、POS机和转账电话等电子机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服务功能,但这些电子机具毕竟功能单一,不能实现支农贷款的目标,使得农信社“支农”力量单薄。
   3.信贷产品配置与信贷需求不适应。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贷款还是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主要呈现在贷款用途和贷款期限的多样化上。从贷款用途看,农村生产经营性贷款以额度大、季节性强为特点;消费性贷款需求呈现额度小、期限短特点。从贷款期限看,农村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呈现不同的时限。如养殖产业约需要l至3年,农产品加工约需要2年~4年,种植业约需要3年~5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贷款期限要与生产周期相适应,但目前涉农贷款期限多为1年期,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近几来,朔州各机构就支持“三农”发展推出了许多特色信贷产品,如特色农业发展、企业与农户互保贷款等产品,但这些产品实际操作性差,不符合实际经营生产,对农户需求的差异化得不到有效解决,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产品创新等方面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户的信贷需求。
   4.放贷标准高与担保不足相矛盾。在欠发达地区,农户有价值物品有限,尤其是可供抵押资产更是缺乏,但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在内的大多数机构,受风险指标和资产质量指标等条件约束,抵押物成为了贷款重要条件。但目前以房屋、土地、林权等为抵押品的具体措施没有全面铺开,融资难成为制约“三农”重要原因。此外,县域担保公司均为地方政府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相关业务只针对政策性业务,其他业务并未全面开展,农户贷款真真得到有效担保非常困难,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与金融机构的“高门槛”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农户融资难。
   5.针对“三农”的优惠政策激励落实难。“三农”重要特征是弱质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户还款能力还较差,“三农”贷款风险高。近些年,各部门为激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投向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贷款优惠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及奖励,税收减免等;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率相关的优惠措施,但这些优惠政策只能间接或不能有效落实到“三农”领域,激励效果不足。
   四、促进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中央对支持“三农”发展明确提出:提高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让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增加县域乡镇营业网点配置,强化农业银行支农贷款功能。农业发展银行在做好政策性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将服务力度向基层农村地区拓展,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邮储银行改变现有经营模式,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投放。支持农村信用社内部改革和经营机制的完善,扶持其继续为支农做出更大贡献。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多方位壮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三农”发展贡献力量。
   2.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满足不同需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使得对金融需求不同,所以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探索创新适合欠发达地区需求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给予特别的信贷支持。依據贷款对象具体条件,在抵押担保、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方面,设计出不同层次信贷产品,同时,对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一系列创新完善,从而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3.加强农村抵押担保体系的建设。针对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的特点进行符合农村特点的创新,创新符合地方实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地方政府尽快对落实农村“三权”的确权工作,改变房屋抵押资质、土地流转等难题。进一步推进涉农信贷与保险机制的建立。同时,针对农户生产具体情况,给予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建议由地方政府、乡村、农户共同筹资组建农村担保组织,以期缓解农户贷款时抵押担保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并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加大部分险种补贴相关比例,降低农户因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经营风险。
   4.有效落实配套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大对支农金融机构的税收减免力度和财政补贴奖励,让金融机构有“利”可图;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支农再贷款、以及实行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进行科学的监测,并对其投向进行实地调查,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陈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制约下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
   [2] 易小兰,宋玮楠.我国农户借贷需求及其满足程度的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13(4)
   [3] 王永龙.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刘卫锋.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2)
   [5] 庹国柱,王国军.中国杠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酋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山西省怀仁县农村信用联社 山西怀仁 038300)
  (责编:芝荣)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责任理念息息相关,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选取深市A股制造业2008-2010年连续三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切入,通过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面板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检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企
期刊
摘 要:依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出口货物退(免)税进行的政策调整,在十堰经济开发区开展调研,分析出口退税新政对开发区出口企业的影响,提出了新政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 新政 外贸出口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63-02  为了促进外贸出口的发展壮大,促使“投资、贸易、消费”三驾
期刊
摘 要:自上世纪90年代,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悄然兴起且愈演愈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比发达国家,这既是任何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可通过努力治理改善的。简述了假冒伪劣的类别和特征,通过经济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假冒伪劣产品 市场供求 交易成本 经济人 成本和收益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73-02
期刊
摘 要:移动支付主要是依托手机等移动终端来实现账务支付、理财等金融服务的,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的典型代表就是“微信红包”的推广。以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为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移动支付发展的特点,进而着重探讨了移动支付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支付 普惠金融 微信红包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57-02  “微信红
期刊
摘 要: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是做好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是保证养老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基石。文章阐述了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并以实地调研中掌握的数据做依托,剖析现状,查找原因,结合理论与当前实际对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 扩面征缴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60-02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成为新的商业营销战场。文章以微信为例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营销的发展状况及特点,总结了旅游行业微信营销的现状,并对旅游行业微信营销未来进行展望,对各个行业尤其是旅游也进行社交平台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社交平台 微信 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
期刊
在多自主体协同控制中,趋同控制是寻找恰当的控制律使得所有自主体关于某个感兴趣的量达到相同的状态,其作为自主体之间合作协调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通信网络和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分布式趋同控制算法的研究,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算法而言,不再使用全局设置或全局信息设计控制器,仅依赖于自身和邻居自主体的信息,减小了通信的代价,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然而,现有的成果很少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广泛存在的其他因素,一方面,参与趋同控制的自主体各自可能具有不同于其他自主体的动力学方
众所周知,系统辨识的基础是输入输出数据,因此未受污染的完整的数据十分重要。然而高质量的数据在实际的工程中很难得到,比如在工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未知的时间延迟或者由于硬件限制导致输入输出有不同的采样速率。无论是时滞系统还是双速率采样系统的辨识,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模型和已知结构的非线性模型。对未知具体结构的非线性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VB)的方法能有效处理时变时滞或多速率采样。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能代表一大类非线性系统的带外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模型(NARX),选择功能性
摘 要:涉税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部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以后,我国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给予审批者直接支配社會资源的权力、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对涉税行政审批前移的尝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涉税行政审批前移的愿景。   关键词:涉税审批 纳税服务 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期刊
摘 要:生态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目标。近些年来,桂林市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当前生态乡村建设中,存在农民参与主体意识不强、建设资金相对不足、对生态乡村建设理解不够等困境和问题。为破解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对策,以期对顺利推进我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生态乡村 桂林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