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功能实现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消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随着可穿戴设备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可穿戴设备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电子设计理念。本文主要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核心设计原理进行研究,针对其能源和功能实现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期更好的对可穿戴设备的核心设计原理进行阐释。
  【关键词】能源;功能实现;可穿戴设备;设计原理
  1.引言
  智能可穿戴设备指的是将智能化的移动设备或者部分功能融合到传统的可穿戴设备中,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在目前的军用电子设备和消费电子市场中,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在消费电子领域,包括三星Gear智能手表、运动腕表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占领了巨大的市场。
  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这取决于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理念及其应用前景,简单来讲,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是实现智能化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信息等三个方面的相互碰撞和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电子设计领域。可穿戴设备的核心设计原理就是实现能源以及相关的功能,即技术成功的推动一个全新的市场,其未来的应用领域不仅局限于健康、娱乐,还会向着数据信息分析、个人隐私等发展,因此,可穿戴设备将会有着十分良好的市场前景。
  2.可穿戴设备及其主要类型
  可穿戴设备指的是采用完全独立的系统,并且能够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升级以及后期的应用扩展等功能,同时能够实现较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其设计的载体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穿戴产品,并且可以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功能和数据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1)基于应用层面的可穿戴设备划分
  基于应用层面,可以将可穿戴设备划分为以日常应用为导向和以目标实现为导向。前者主要包括目前发展较好的智能眼镜、智能手表、鞋帽等。目前,谷歌、三星、索尼等各大厂商都已经开始了对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的研发。后者则是主要以简便易于佩戴的产品为基础,能够实现用户的实时数据信息采集和相关反馈功能,例如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可穿戴设备的典型应用。
  (2)基于功能层面的可穿戴设备划分
  根据对可穿戴设备功能实现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功能创新型和功能扩展型两种。功能创新型指的是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传统设备不能够实现的功能,其中典型的应用是用于收集人体健康数据信息的电子手环。而功能扩展型则指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设备的部分功能,并且实现传统的功能的扩展,其中典型的应用是能够集成通信、娱乐、拍照等功能的智能手表。
  (3)基于数据的划分
  根据可穿戴设备对于数据处理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内部采集和外部处理两种主要类型。前者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人体数据信息的采集功能,其典型的应用是目前流向的手环、头盔等,可以对人体的相关指标数据实现实时性的检测,然后再与相关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以此确定人体的健康指数。后者主要是可穿戴设备主要由外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例如通常情况下会配备有蓝牙等无线通信接口,对于数据的外部处理则更是多种多样,其中也包括目前在迅速发展的云计算处理技术。
  3.可穿戴设备核心设计原理
  由于可穿戴设备是将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信息相互整合的产物,因此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设计的过程也充满挑战。根据对目前可穿戴设备设计的原理及其相关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能源和功能实现是两个十分关键的方面,直接决定着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和相关的性能。
  (1)可穿戴设备设计的能源因素
  由于可穿戴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实现设备的简便易用,因此在能源消耗方面就需要做出较为特殊的考虑。在目前的可穿戴设备设计方面,由于无法配备体积较大的供电系统,因此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阶段首先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整体功耗问题,就采用低功耗的设计理念和相关的技术,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获得更长的使用期限。同时,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能源研究也有着新的研究和突破,例如在国外已经开始研究利用人体自身的相关化学反应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供电,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真正的独立系统,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增加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扩展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
  (2)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实现
  根据对可穿戴设备的分析可以发现,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是以应用为主要导向的,即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例如目前的智能手环就是基于人体相关健康数据信息的检测而提出的。因此在可穿戴设备的研发过程中,要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实现作为主要导向,并且围绕功能的实现对相关的软件、硬件和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融合,以更好的发挥可穿戴设备的性能。
  4.可穿戴设备的主要技术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具有小型化、实时性等典型特点,并且实现软硬件的相互融合,同时涉及到包括人机交互技术、人体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诸多技术类型。
  (1)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过程中,涉及到触控、人体识别以及骨传感等技术,而且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用做到以用户体验的改善为目标,能够使得用户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有效的提升用户对于周边环境和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智能人机交互设计中,需要实现人机的无缝结合,即用户可以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对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人机交互效果,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2)人体传感器技术
  在可穿戴设备中,人体传感器设备占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生物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它们主要实现对人体的周边环境以及人体的运动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将这些数据信息传输到相关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以确定人体的相关数据指标是否正常。陀螺仪、速度感应器以及距离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对人体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并且将相关的周边信息录入到系统中。
  (3)柔性电子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的扩展
  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体的形状不规则,因此就需要将液晶显示屏幕等进行柔性处理,这其中就涉及到柔性电子技术,即通过柔性电子技术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更加贴合人体需要,实现可穿戴设备更大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4)先进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在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信息处理中,包含着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以及收发等环节,其中又会涉及到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通常而言,云计算技术是将相关的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与之相反,大数据则主要侧重于对大数据量信息进行高速处理。因此,在实际的可穿戴设备中,需要将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更好的满足对用户数据信息处理的要求,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5.总结
  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涉及到软件、硬件和数据信息等诸多方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在研发阶段就以产品能源和功能实现为核心,通过结合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具体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杰.可穿戴计算机硬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 2005,04.
  [2]黄河.可穿戴设备的误区[J].中国经济与信息化, 2013,10.
  [3]甘芳.可穿戴设备的创意革命[J].上海信息化,2013,10.
  作者简介:张鹏翼(1983—),男,工程师;研究方向:飞行仿真、可穿戴设备。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宣钢1#360 M2大型烧结机电控系统RIO网络升级优化中,我们通过对网络工作环境认知和阶段性处理的研究应用、通过UNITY程序参数的精细设置改善硬件网络适配性研究应用、通过网络干扰的快速侦测技术的研究应用和远程RIO网络实施光纤总线自愈环形结构选型改造的研究应用,成功解决和排除了RIO网络的干扰问题,使RIO网络结构更趋合理,系统响应时间迅速,自动化运行率达到99.7%,为烧结矿的品质
期刊
【摘要】通过对宁夏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意愿及存在的困难,分析影响其创业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既: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及创业平台;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以及强化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培训等。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对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开始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活动,在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物流的需求量也剧增,也对物流形式和服务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很多高职院校还很迷茫,还处在摸索的阶段。本文以仓储管理实务为例,结合物流行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本校的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本文提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针对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实训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种情况,提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多种策略,并总结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社会服务  引言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单纯
期刊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类专业中,《电工基础》是一门核心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培养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为了达到完成教学设计的目的,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调动。本文以小型变压器的制作作为例子,对怎样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设计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工基础》课程;小型变压器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类
期刊
【摘要】本文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基于等精度测频原理,设计了一款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频率计,可以同时测量两路频率范围为1Hz-10MHz的信号的频率,并且具有存储和查询功能,同时提供1K和1M两路方波信号源。本文采用模块化设计,硬件模块有控制模块、放大整形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标准方波信号源模块等组成,软件模块有频率范围判断、频率测量及频率值的显示等部分组成。  【关键词】频率计;等精
期刊
【摘要】本文以调研数据为依据,描述了当前高职院校硬件维修课程和硬件维修专业的开设现状,并分析了造成目前现状的多方面原因,最后描述了硬件维修行业的行业前景,同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开设硬件维修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硬件维修;高职院校;课程  1.前言  电脑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目前中国电脑用户的总量是逐年快速攀升。如图1所示,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每百人拥有电脑9.7台。2009年城镇居
期刊
【摘要】针对一起400V低压抽屉柜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爆炸进行分析,找出抽屉柜存在的隐患点加以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抽屉柜;单相接地;改进  一、事故概况  某日,某公司电气操作人员对电源出线抽屉单元进行送电操作,在将该抽屉单元插入基本到位时,发生单相接地弧光短路故障(A相接地),引发低压电缆着火,柜体损坏,两侧柜体及电缆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时,
期刊
【摘要】电网现状评估是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的重要参考,因此,配电网评估系统的建立对配电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评估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原则;接着分析了配电网评估理论体系,列出了配电网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基于理论体系的分析结果,详细地给出了配电网评估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系统的软件结构和功能结构。本文提出的配电网评估体系结构设计方法能够为配电网评估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利用专利检索工具-德温特数据库及其特色字段手工代码实现对安防领域专利分析,以期提供给安防企业及研究机构一种专利分析方法。  【关键词】安防;专利;德温特数据库;手工代码  1.前言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安防领域的需求不断加大,但在市场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较为突出,因而企业不仅需要对自主创新技术进行保护,还需要有更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本文将通过采用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