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与社会思潮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正确的社会思潮,有利于青年身心健康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思潮,将迷惑青年,使之误入歧途。本文主要是阐述不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些许对策来解决此问题带来的社会困扰。
【关键词】不良社会思潮;消极影响;对策研究
“社会思潮”这个词,早在1902年梁启超的《论时代思潮》一文中就已提出。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社会思潮以生产力为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接踵而至的不良社会思潮最易趁机涌入。
一、对青年影响较大的不良社会思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各种传统的观念受到了挑战与革新,各式各样的新潮观念进一步代替了旧式观念,在这种冲突下,青年也推新思潮于蹊径,弃旧思潮于鸿沟,飘摇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
自由主义思潮。源自西方,是在中国对外开放后开始流行的。经济上,主张私有化、市场化;政治上,贬低集体主义,否定公有制;文化上,鼓吹西方文化,贬低传统文化。如贸易自由是当今流行的趋势,既有利也有弊,在给经济带来剧增的同时,也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肆意妄为。这种思潮,会助使青年党员思想混乱,迷失方向。作为新一代青年,对中西方文化的交错碰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时代的敏感者、文化的传载者,吸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化,才能带动社会的和谐运转。
个人主义思潮。即一切从个人需要与幸福出发为目的,纯粹的利我主义,不顾他人的利益及安危。该思潮造就了当今社会的冷漠感泛滥、道德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降低。它对青年的影响最为直接,因为青年的身心变化易受社会变化的浸染。如公交车上歹徒行窃,无人理睬;马路上老人跌倒,无人扶起;商场“大减价”,实则为了牟利等等。这些都对青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青年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唯我是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克制个人主义思潮,将有利于规范青年的思想行为。
民族主义思潮。其一,热爱国家和民族,这无疑是好的;其二,只看重本民族一切,干预或抵制其他民族的思想行为。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逐渐倍增,某些不法分子披着“爱国主义”的外衣日益猖行,实则在周边制造不稳定的因素袭击国家安全。民族情感固然重要,但是民族情过度的话,则会损害群体的和谐发展。青年处于社会中层,接触领域较广,思维活跃,该类思潮易对其思想构成重塑体系。面对全球泛滥的民族主义思潮,青年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以抵制。
实用主义思潮。它是指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的一种思想行为。具体说来,则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作为最高目的,关注的是唾手可得的眼前利益。对于个别青年而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凸显的尤其明显,始终把实用与否摆在天平的最关键处,用来衡量事物的可取度。青年尚处于价值观可塑的阶段中,一旦这种思潮介入,则会令青年发展成无爱好、无追求、无创新、无激情的务实模式,严重曲解他们的精神领域。遏制实用主义思潮,意在健全价值观体系的标准。
二、不良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消极影响
当下青年既是社会前沿的主导者,也是社会问题的集中者。近年来,随着各种改革的推进施行,一切都处于变幻莫测中,“青年总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期而又随时降临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具体表现在:在人生价值观上,某些青年将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重大目标;在道德观上,扭曲了道德心理,甚至不顾职业道德与良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情绪上,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持有空虚、颓废的心态,不思上进、不學无术;在行为上,不愿主动选择、把握机遇、积极承诺。如此的逆反心理,将需要家庭和新一代的教育方式来纠正。
信念缺失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当心中的理想未能实现时,人们会对命运唏嘘,对现实抱以失望,继而信念破灭。特别是当今的网络用语盛行,铸就了若干不良风气,促进了青年信念感的降低。如网络视频中的“游戏人生”、“传统经典恶搞”“玩的就是心跳”等,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娱乐,但它的消极面却能腐蚀青年的心灵。对于青年来说,一旦信念缺失,就会失去了生活漂泊的航向,处于茫茫的迷境中。因此,青年需以信念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价值偏利益化
凡事都以金钱作为人生信条已成为青年的信仰。社会现实中的利己主义,无疑是罪魁祸首。只要生活在变化,青年的社会心理就在变化。若干青年开始学会用利益来衡量价值的尺度及获得荣誉、地位,不乏效仿“富二代”,炫摆“有钱”的调子的。人际交往中,有钱的或对自己有益的,他们会主动结交朋友;学习中,青年不顾自身的爱好,乐于选择易于就业的专业,而不是挑选注重修身养性的专业;生活中,他们以自我主体价值为主,一旦谁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底线,就会与之勾心斗角、反目成仇。价值偏利益化,最终会使道德体系走向绝境。
享乐主义盛行
随着计划市场的开放,青年也乐此不疲地迈向消费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继而猖行。富二代肆意消费,“有钱就是任性”,平庸的青年则兴起了攀比心理,“无钱也要任性”,他们效仿生活高档化,如抽名牌香烟、买名牌化妆品、穿名牌衣服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是追寻流行时尚,实则“打肿脸充胖子”。特别是有些大学生,大肆向父母讨要生活费,用来买奢侈品或者追星,却将勤俭节约的美德抛之脑后。在生活学习上,青年贪图安逸,幻想不劳而获,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已经酌无踪影。这种趋势延续下去,将祸害新一代有理想的青年,阻碍中国的人才发展。
三、改善青年偏差思想行为的对策 “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社会基本结构的逐步转变,从而对整个社会宏观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最后,社会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得以慢慢改变。它使得青年学生在认知事物、生活规律与自身习性方面发生新的变化。”青年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中,改善偏差的思想行为,将益于培养个人主体意识。
提高自主辨别能力
青年的思想偏感性化趋势,往往难以用理性思维来应对。正确的思潮与错误的思潮,大都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杂乱的,容易迷惑青年的身心。是非之辨,是青年心理发展的第一大关,过了这关,他们将不至于走偏道。青年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研讨会、辩论赛,实时增长见识,提高分辨能力。当然,理论学习也必不可少,通过理论疏导,能让青年的主体意识逐渐培养起来,辅之理性的模式去判断问题。当青年提高了自主辨别能力,就相当于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犹如一扇明镜,照映着人性的阴暗二面。青年的心理,犹如湖水,静待波涛荡漾。如今,青年陷于无形的压力魔掌下,强大的社会焦虑感萌发于心头,稍不小心,就将误入歧途,迈向极端。如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改变、各种挫折的打击、就业形势的严峻等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加强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培训与辅导,多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多指导他们的就业走向,多推进校风、学风、家风的建设,进一步引导青年的健康成长。缓解了青年人的心理压力,将有利于净化青年人的道德品质。
优化网络传播渠道
网络传播是社会思潮中最流行的渠道。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其中滥竽充数的不良信息,难免引诱青年歧路亡羊。网络文明的信息共享性,更是给青年提供了便利途径,从此论文靠“复制黏贴”,人际交往靠“qq与微信”,看望家人靠“常视频”等,这种思维趋势造就了青年懒惰成性的习惯与不屑于尝试的心态。网络的虚拟性、不确定性,杂糅了过多存心不善的信息,驱使青年思想蔓延化、行为偏激化。作为新一代的信息便捷通道——网络文明,政府应加大力度维护洁净的网络空间,及时清除垃圾信息,优化网络信息,以使青年接受良性的信息熏陶。
综上所述,形式各异的社会思潮扮演者多角度多方位的角色,鱼龙混杂于各阶层中,错综复雜地交织着,独具特色的吸引着青年的眼球,这必然会激起青年的共鸣与思考。由于青年心理变化还不够成熟,往往难以区分对与错,始终踌躇于问题界的多元化交叉道上。故而,青年作为社会思潮的关键载体,应学会擦亮群众的眼睛,拨开层层迷雾,远离不良思潮,利用理性思维,开阔狭隘视野,寻觅精神真谛。
参考文献:
[1] 刘京生.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J].理论前沿.1999(19).
[2] 李修建.青年亚文化与当代社会思潮[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4).
[3] 李小豹、肖凌云.流行文化与当代青年群体的文化困境[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4] 张志祥.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的多视角审视[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5] 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6] 张瑜、吴倬.试论网络文明对当代青年思想意识成长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2006(4).
作者简介:陈倩,1991年生,女,湖南岳阳,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不良社会思潮;消极影响;对策研究
“社会思潮”这个词,早在1902年梁启超的《论时代思潮》一文中就已提出。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社会思潮以生产力为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接踵而至的不良社会思潮最易趁机涌入。
一、对青年影响较大的不良社会思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各种传统的观念受到了挑战与革新,各式各样的新潮观念进一步代替了旧式观念,在这种冲突下,青年也推新思潮于蹊径,弃旧思潮于鸿沟,飘摇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
自由主义思潮。源自西方,是在中国对外开放后开始流行的。经济上,主张私有化、市场化;政治上,贬低集体主义,否定公有制;文化上,鼓吹西方文化,贬低传统文化。如贸易自由是当今流行的趋势,既有利也有弊,在给经济带来剧增的同时,也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肆意妄为。这种思潮,会助使青年党员思想混乱,迷失方向。作为新一代青年,对中西方文化的交错碰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时代的敏感者、文化的传载者,吸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化,才能带动社会的和谐运转。
个人主义思潮。即一切从个人需要与幸福出发为目的,纯粹的利我主义,不顾他人的利益及安危。该思潮造就了当今社会的冷漠感泛滥、道德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降低。它对青年的影响最为直接,因为青年的身心变化易受社会变化的浸染。如公交车上歹徒行窃,无人理睬;马路上老人跌倒,无人扶起;商场“大减价”,实则为了牟利等等。这些都对青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青年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唯我是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克制个人主义思潮,将有利于规范青年的思想行为。
民族主义思潮。其一,热爱国家和民族,这无疑是好的;其二,只看重本民族一切,干预或抵制其他民族的思想行为。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逐渐倍增,某些不法分子披着“爱国主义”的外衣日益猖行,实则在周边制造不稳定的因素袭击国家安全。民族情感固然重要,但是民族情过度的话,则会损害群体的和谐发展。青年处于社会中层,接触领域较广,思维活跃,该类思潮易对其思想构成重塑体系。面对全球泛滥的民族主义思潮,青年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以抵制。
实用主义思潮。它是指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的一种思想行为。具体说来,则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作为最高目的,关注的是唾手可得的眼前利益。对于个别青年而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凸显的尤其明显,始终把实用与否摆在天平的最关键处,用来衡量事物的可取度。青年尚处于价值观可塑的阶段中,一旦这种思潮介入,则会令青年发展成无爱好、无追求、无创新、无激情的务实模式,严重曲解他们的精神领域。遏制实用主义思潮,意在健全价值观体系的标准。
二、不良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消极影响
当下青年既是社会前沿的主导者,也是社会问题的集中者。近年来,随着各种改革的推进施行,一切都处于变幻莫测中,“青年总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期而又随时降临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具体表现在:在人生价值观上,某些青年将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重大目标;在道德观上,扭曲了道德心理,甚至不顾职业道德与良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情绪上,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持有空虚、颓废的心态,不思上进、不學无术;在行为上,不愿主动选择、把握机遇、积极承诺。如此的逆反心理,将需要家庭和新一代的教育方式来纠正。
信念缺失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当心中的理想未能实现时,人们会对命运唏嘘,对现实抱以失望,继而信念破灭。特别是当今的网络用语盛行,铸就了若干不良风气,促进了青年信念感的降低。如网络视频中的“游戏人生”、“传统经典恶搞”“玩的就是心跳”等,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娱乐,但它的消极面却能腐蚀青年的心灵。对于青年来说,一旦信念缺失,就会失去了生活漂泊的航向,处于茫茫的迷境中。因此,青年需以信念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价值偏利益化
凡事都以金钱作为人生信条已成为青年的信仰。社会现实中的利己主义,无疑是罪魁祸首。只要生活在变化,青年的社会心理就在变化。若干青年开始学会用利益来衡量价值的尺度及获得荣誉、地位,不乏效仿“富二代”,炫摆“有钱”的调子的。人际交往中,有钱的或对自己有益的,他们会主动结交朋友;学习中,青年不顾自身的爱好,乐于选择易于就业的专业,而不是挑选注重修身养性的专业;生活中,他们以自我主体价值为主,一旦谁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底线,就会与之勾心斗角、反目成仇。价值偏利益化,最终会使道德体系走向绝境。
享乐主义盛行
随着计划市场的开放,青年也乐此不疲地迈向消费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继而猖行。富二代肆意消费,“有钱就是任性”,平庸的青年则兴起了攀比心理,“无钱也要任性”,他们效仿生活高档化,如抽名牌香烟、买名牌化妆品、穿名牌衣服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是追寻流行时尚,实则“打肿脸充胖子”。特别是有些大学生,大肆向父母讨要生活费,用来买奢侈品或者追星,却将勤俭节约的美德抛之脑后。在生活学习上,青年贪图安逸,幻想不劳而获,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已经酌无踪影。这种趋势延续下去,将祸害新一代有理想的青年,阻碍中国的人才发展。
三、改善青年偏差思想行为的对策 “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社会基本结构的逐步转变,从而对整个社会宏观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最后,社会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得以慢慢改变。它使得青年学生在认知事物、生活规律与自身习性方面发生新的变化。”青年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中,改善偏差的思想行为,将益于培养个人主体意识。
提高自主辨别能力
青年的思想偏感性化趋势,往往难以用理性思维来应对。正确的思潮与错误的思潮,大都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杂乱的,容易迷惑青年的身心。是非之辨,是青年心理发展的第一大关,过了这关,他们将不至于走偏道。青年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研讨会、辩论赛,实时增长见识,提高分辨能力。当然,理论学习也必不可少,通过理论疏导,能让青年的主体意识逐渐培养起来,辅之理性的模式去判断问题。当青年提高了自主辨别能力,就相当于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犹如一扇明镜,照映着人性的阴暗二面。青年的心理,犹如湖水,静待波涛荡漾。如今,青年陷于无形的压力魔掌下,强大的社会焦虑感萌发于心头,稍不小心,就将误入歧途,迈向极端。如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改变、各种挫折的打击、就业形势的严峻等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加强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培训与辅导,多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多指导他们的就业走向,多推进校风、学风、家风的建设,进一步引导青年的健康成长。缓解了青年人的心理压力,将有利于净化青年人的道德品质。
优化网络传播渠道
网络传播是社会思潮中最流行的渠道。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其中滥竽充数的不良信息,难免引诱青年歧路亡羊。网络文明的信息共享性,更是给青年提供了便利途径,从此论文靠“复制黏贴”,人际交往靠“qq与微信”,看望家人靠“常视频”等,这种思维趋势造就了青年懒惰成性的习惯与不屑于尝试的心态。网络的虚拟性、不确定性,杂糅了过多存心不善的信息,驱使青年思想蔓延化、行为偏激化。作为新一代的信息便捷通道——网络文明,政府应加大力度维护洁净的网络空间,及时清除垃圾信息,优化网络信息,以使青年接受良性的信息熏陶。
综上所述,形式各异的社会思潮扮演者多角度多方位的角色,鱼龙混杂于各阶层中,错综复雜地交织着,独具特色的吸引着青年的眼球,这必然会激起青年的共鸣与思考。由于青年心理变化还不够成熟,往往难以区分对与错,始终踌躇于问题界的多元化交叉道上。故而,青年作为社会思潮的关键载体,应学会擦亮群众的眼睛,拨开层层迷雾,远离不良思潮,利用理性思维,开阔狭隘视野,寻觅精神真谛。
参考文献:
[1] 刘京生.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J].理论前沿.1999(19).
[2] 李修建.青年亚文化与当代社会思潮[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4).
[3] 李小豹、肖凌云.流行文化与当代青年群体的文化困境[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4] 张志祥.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的多视角审视[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5] 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6] 张瑜、吴倬.试论网络文明对当代青年思想意识成长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2006(4).
作者简介:陈倩,1991年生,女,湖南岳阳,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