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见巴腊猴山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腊有猴子,不是几十只,也不是百把只,而是五六百只,是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野生猕猴;巴腊有名人,不仅各种媒体接连报道,还曾多次上了中央电视台,他叫罗起跃,一个退休老干部,一个退休了回屯里当队长(即村民小组组长,大家习惯喊队长)又当“猴司令”的人。
  巴腊,广西凤山县千山万弄中的一个弄场,一个人口不足一百的自然屯,一个与猴子有关的美丽神奇的小山村。

人与猴似水火


  20世纪80年代中期,暑假一到,年少的我常常和堂弟到他外婆家帮收玉米,那是一个只与巴腊屯一坳之隔名叫航岗的弄场。在帮堂弟外婆收玉米的日子,我目睹了巴腊人与航岗人的“围山赶猴”。当时,乱砍滥伐与到处开荒很是严重,猴子赖以生存的森林年年减少,便出现人与猴子争地盘,猴子跟人在地里争吃的现象。特别是玉米、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小猴群便从四面八方赶来,对地里的玉米、花生、黄瓜、南瓜虎视眈眈。此时,庄稼地里随处可见用几根木头架起来、盖上一块塑料或茅草的小房子,房子里的人不时发出“哦哦”的喊声,有时伴着狗叫,偶尔还传来“砰砰”的猎枪声,这就是人们防止猴子糟蹋庄稼临时居住的小房子,叫“看猴房”。
  然而,人、狗、枪、铁夹也阻挡不了饥饿的猴子,一不留神玉米地就一片狼藉。
  人们对猴子祸害庄稼恨之入骨。于是,七八月间,屯里的青壮年男人们便临时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规模不小的围猴队伍,规模大的由两三个屯的人员组成。庄稼成熟季节,猴子往往把一个山头当作根据地,然后往山下的庄稼地四处出击。人们便把一个有猴子又相对独立的山头围起来,隔一百多米一组人马,一天到晚不停地“哦哦,啊啊,呦呦”喊叫,让猴子下不了山。山上有一个伪装得严严实实的笼子,笼子有个一拉绳子就关起来的机关,里头放着引诱猴子的玉米花生等,绳子一头由一个全身用树叶枝条伪装起来的村民掌握着,只要饥饿的猴子经不起食物的诱惑钻进去,一拉绳子就是一窝猴子。但猴子吃一堑长一智,上了一回当,往后方圆二三十里的猴群都很少有上当的。猴子是领土意识非常强的动物,往往为了属地而大打出手,但不知为什么一旦有猴群上过的当,旁边的猴群就不会轻易上当。
  记得那是1987年的暑假,我与堂弟又去帮他外婆收玉米,正好碰上巴腊屯与航岗屯人合伙围山赶猴,那是一座位于巴腊屯与航岗屯间的独山,“哦哦,啊啊,呦呦”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山脚还到处安放夹子。他们已足足围了十多天了,但饥饿的猴子一点上当的意思都没有。堂弟的外婆说,前几年曾有人用这种方法逮走了9只猴子,从那以后,人们虽然年年围山赶猴,而且是围不同的山头,但都没有收获了。
  人们依然不死心,依然“哦哦,啊啊,呦呦”地喊。可能是实在饥饿难耐,我们到航岗第三天的傍晚,猴子们斗胆下山觅食,有一只猴子被夹子夹住了。在“叽哇”乱叫中,两个壮汉向它冲过去,山上的猴子见状,捡起石子往山下扔去。
  夹住的是一只母猴,一只猴崽还紧紧抓着母猴。猴子们见无法救回母猴,在猴王一声哀号下,大大小小的猴子不要命地往山下闯来,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它们就一只只逃出重围了。
  当晚,抓来的母猴就放在队长家,队长家自此遭了殃,常常有猴子从山上往他家丢石子,据说,达半年之久。

把猴子请下山


  十多年前,大家都传,从巴腊走出去又回到巴腊的原凤山县电业公司退休干部罗起跃老先生把猴子从山上引下来,自己当了“猴王”!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还问那些猴子是不是戴红领巾的——巴腊屯有个教学点有三四十个学生。
  去过巴腊猴山的人都说是真的,加上孩子整天闹着去玩,2005年国庆假期我便带孩子去巴腊看猴子。猴山已开始收费,但很便宜。见我们带着香蕉玉米等很多食物给猴子,又是本地人,罗老的爱人就不再收费。当然,罗老我也很熟悉,我们屯的高压线就是他组织拉的。他是“老三届”,從小生长在巴腊深山弄里,喝过能照见影子的玉米粥,干旱季节到3公里外打过水,民间的疾苦他深有体会。他2001年退休后,见屯里的群众生活还不怎么富裕,便自荐担任本屯十几户人家的队长,他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屯里干点实事。
  巴腊屯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五六千亩自然林,这些自然林就是巴腊野生猕猴的家。多少年来,猕猴自生自灭,加上人类对它们的围捕,这里的猕猴繁殖很慢,两三群猴子加起来才七八十只。由于怕人,它们只在人迹罕至的高山悬崖上居住。
  后来,退耕还林与保护野生动物政策在山里得到很好的落实,林木日渐增多,很多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频见踪影,猴子种群也明显增多,当然被糟蹋的庄稼也多了起来。
  把猴子引下山,把猴子养起来,让巴腊成为凤山的一个景点。罗老的心中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并且说干就干。然而,人猴矛盾由来已久,如何把猴子引下山呢?
  罗老查阅了相关资料,便背着人吃的和引猴的食物上山了,五点多钟起床,爬悬崖攀陡壁,把猴子最爱吃的南瓜、红薯、玉米放到猴子经常出没的地方,一整天泡在山上,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饮几口山泉水,不声不响地观察远处的猴子。他仔细观察猴子的活动规律,逐步揣摩猴子的脾性。见效果不大,他还从广西隆安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请来了驯猴师傅,研究如何引猴,并把白天投放饲料改为晚上投放,采取各种方法消除猴子对人的敌意。终于,有一天,一只饥饿难耐的小猴子小心翼翼地靠近了食物,接着引来了其他猴子。随后,罗老把食物投放地逐渐往事先选定的猴山移。
  从上山到成功把第一只猴子引到猴山,罗老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猴子下山后,罗老经过与巴腊群众反复商量,确定了“长抓猴、短抓鸡、不长不短抓果树”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在林业部门办理了繁殖饲养猕猴的有关手续,凤山县林业部门也确定在巴腊设立天然生态猕猴繁殖保护区。
  2002年,巴腊、航岗及周边屯群众25户以股份制的形式集资建设猴山,也允许家庭困难的农户以玉米、红薯、南瓜和水果抵价,还可以参加猴山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抵股。   现在,一聽到罗老的“来来”呼声,猴子们就一只只下山觅食了。罗老如果没有别的事,每天都要保证几个小时与猴子待在一起。经过与猴子长年累月打交道,罗老非常熟悉猴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还懂得很多“猴语”,成了名副其实的“猴王”和“猴司令”。
  罗老说与猴子交往要像与人交往一样善于沟通,从精神上、感情上沟通,让它消除对你的敌意,逐步信任你,甚至爱上你依靠你。现在,每一只猴子的脾性和呼朋唤友的声音,罗老都分辨得一清二楚,也学得惟妙惟肖。
  在罗老滔滔不绝地讲猴经时,我给一只猴子喂食,没想到它竟然抓住我的手爬到我身上,让我有些胆战心惊,怕它的利爪抓伤我。罗老说:“莫怕,它从不伤人,也不怕生人。”罗老给这只猴子起名叫“旦”,它是一只被母亲遗弃的小猴,在猴群里经常被欺负。当它被欺负时,总躲到罗老或饲养员的身边寻求保护。罗老和饲养员对它总是格外关照。“旦”成了罗老的小跟班,罗老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它还是罗老的贵人,有一天傍晚,罗老到另一边山去驱赶偷吃玉米的猴子,不慎从一块大石头上跌下来,扭伤了脚,动弹不得。身边的“旦”很着急,跑回饲养员的宿舍,围着饲养员上蹿下跳赶也赶不走。饲养员见天黑了,只见“旦”不见罗老回来,又见“旦”不像以往那样安静,猜测罗老可能出事了,便跟随“旦”上山,果然看见躺在山上“哎呦”喊痛的罗老。
  罗老说,现在很困难,每天数目不小的猴子“伙食费”,还有猴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水池、建房子、修猴山公路等,压力纷至沓来,他把全部退休工资以及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劳动模范等的奖金全部投在了猴山建设上。但一谈到未来,他一脸乐观地说,以后要训练一些猴子,让猴子学会听口令爬杆、跳火圈、投篮等,把巴腊搞成凤山“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示范区,让周边群众因猴子富裕起来。

猴子可以自给自足了


  2014年5月,凤山县委、县人民政府邀请区内外文艺名家到凤山开展主题为“长寿之源·奇彩凤山”采风创作活动,我作为本地作者有幸参加活动,陪同作家们又一次走进了巴腊。
  没多少年,猴山大变样了,有了像模像样的猴山大门,崖壁上“巴腊猴山”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有了1000多平方米的硬化场地,有了游客休息室和停车场,不大的农家乐酒家也人声鼎沸,一个个花圃鲜花盛开。专门为猴子设置的设施也多了很多,有横跨两座山供猴子往返的“铁索桥”,有两个供猴子饮水游泳的大水池,有划界分明的各猴群进食和娱乐场所。饲养员、讲解员的住宿条件也大为改观。猴山另一边的森林里,还有罗老千亲万苦从深山老林移植过来(有少部分买来)的各个品种的兰花,兰花园规模不小,罗老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景点。
  罗老不愧上是过央视的人,在作家们面前侃侃而谈,述说猴子的视角很独特、别致,把猴子的世界讲得精彩绝伦。猴王的故事更是让我们久久回味。他说,一般猴群有一只猴王,两只副王。较小的猴群有一只猴王,一只副王。猴群中,高大肥壮、高高翘起尾巴的公猴就是猴王,别的猴子是没有资格翘尾巴的。谁违规了不是被猴王咬死就是咬伤。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人类也一样,尾巴是不能乱翘的。
  在大家的哄笑中,他继续介绍说,猴王即大王,管外来侵略,维护领地的完整和安全;副王管伙食管纪律。猴群外出,走路走一条直线,以免到处走被铁夹夹着。猴王居中,副王打头阵和压阵。在猴群里往往也有“皇后”,即猴群里威信较高的老母猴,猴王有时也听它的话。但真正的猴“皇后”是没有的,因为猴王也“喜新厌旧”,只跟漂亮的小母猴交配。在猴群里,大小母猴都是猴王的三宫六院,别的公猴是没有份的,只有猴王助手(副王)可以与“猴”老珠黄和猴相不佳的母猴交欢,别的公猴性刚成熟就被逐出家门。被赶出家门的公猴自由组合,或三猴一组或五猴一伙,当然也有独行侠,自此远离猴群踏上前途迷茫的江湖路,实力强的命好的也许有朝一日能当上猴王威风八面,但大部分都默默无闻终老山林。
  猴王往往在十月左右展开“换届擂台赛”。换届时,猴王包括想竞争王位的公猴显得特别神气,也特别雄壮。猴王一般每两年换届一次。想登上猴王宝座,没有旁门左道,没有暗箱操作,更没有请客送礼,是要经过真刀实枪、血与火的战斗的。罗老说,向老猴王挑战的往往是外来猴,大多是广西境内的,远的也有来自云南的,来自贵州的,来自四川的。本地的公猴很少回原来的猴群竞争王位,因为大小母猴不是母亲阿姨就是同父异母的姐姐妹妹,有志向的猴子志在四方,不吃窝边草。罗老说巴腊现有的猴群的猴王是云南贵州那边过来的。他曾去贵州考察发现,那里猴群的猴王有的竟然是巴腊过去的。他还说,猴王一般当两三年,就被别的公猴赶下台,能当上五年的很少,五年后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猴王也会自动去职,因为猴王自己的很多猴女已经“长大成猴”,如果猴王还在位就变成乱伦了!正所谓,铁打的猴群,流水的王。
  猴王决斗异常惨烈,一对一殊死搏斗(副王与母猴只在一旁为双方摇旗呐喊,绝没有帮忙的,这是约定俗成的),从树上打到树下,从山上打到山下,从路边打到地头,打得天昏地暗,打得你死我活,甚至断了脚,断了手,瞎了眼,缺了耳,鲜血淋漓,一直到败的一方筋疲力尽,一点反抗能力也没有。胜者在高处趾高气扬地翘起尾巴,向母猴们展示自己的强壮,大小母猴则赶紧向新霸主献殷勤;败者带着满身伤痕夹着尾巴孤零零地消失在森林里。年轻的有可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年长的只能在孤苦伶仃的余生中回味曾有的辉煌了。胜利者,往往选两个与自己感情最好、曾与自己漂泊江湖的难兄难弟当副王,有的也让原来的副王继续连任……
  罗老的猴经似乎永远说不完道不尽。

当年你养我,今天我养你


  2019年,有朋自远方来,我决定带他们去看猴子。此时的猴山已不可同日而语,有环绕猴山的水泥路,有为猴子而建的“水帘洞”,有供游客游玩的公园和景观台,还有“猴知识”展览厅和游客集散中心,猴山已成为集养生、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以“高效生产与科技示范、结构调整与就业增收、旅游休闲与养生、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为定位的标准产业,现日接待游客可达1000人次以上。
  猴山成为乡村旅游建设的典范,巴腊屯群众从旅游景区的开发中慢慢脱贫致富,当年入股的贫困户都靠“猴”脱贫摘帽了,很多贫困户也靠到猴山管理猴子有了稳定收入。久隆村依托巴腊猴山这一优质项目和优质资源,通过资金入股、资源入股、开发入股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八万多元,一把摘掉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的帽子。
  在猴子们的活蹦乱跳中,在巴腊人的一张张笑脸中,在来来往往的游客中,崖壁上“巴腊猴山”四个大字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怎么看都像“猴梦成真”。
  作者简介:陈伟,壮族,广西凤山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在《广西文学》《三月三》《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瞭望东方周刊》《杂文报》等上百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其他文献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少数民族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  20世纪60至80年代,藤县境内出土铜鼓20件,其中藤县博物馆馆藏10件,自治区博物馆馆藏6件。因为在藤县濛江镇新城冷水冲出土,经专家考证,铜鼓为东汉早期之
期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04年,我选择了离开繁华的古城西安,离开自己任职多年的某报社回到贺州,在贺州学院当一名普通的老师。也许是离别西安旧友的遗憾萦绕于心,在一个夜晚,我梦到与贾平凹老师在一间古朴的房子里闲谈,贾老师埋头签书,那梦里有我,还有我家老李、小李。醒来后我还跟老李说起这个梦境。他说怎么可能,我们这弹丸之地,贾老师是不会来的……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而有些故事如草蛇灰线
期刊
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旧街的河沿边耸立着一幢深灰色的清代高大建筑,从对岸望去,它挺拔的身姿在古榕的繁枝茂叶之中显得格外雄健,像一座不可攻破的堡垒,又像一位历尽沧桑的巨人。它就是当地闻名已久的罗秀当铺大楼。  罗秀当铺背临罗秀河,总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其中庭院155平方米,主楼207平方米。庭院两侧是青砖院墙,临街是青砖硬山顶型小房,后部为主楼。主楼自地基以上1.8米为规整方型花岗岩所砌,再往上
期刊
“桂西有个中亭村,这里的山水处处红……”这是我们村的村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我们村叫中亭村,位于凤山县西部。这里四面环山,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景象万千;这里民风淳朴,乡邻和睦,文化氛围浓厚。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厚实的群众基础使中亭村成为凤山较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有中国土地革命的“活化石”红军田,有女英雄韦氏送抱敌跳崖的卡存山,有学习宣传革命思想的巴轩学堂遗址,有中亭军民
期刊
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南宁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为起点,依托基层,逐步探索出以“三帮扶、三体系、三载体”为核心的民族團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争取财政资金1亿多元,解决全市3个民族乡6.7万少数民族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发展难问题,率先设立市级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800万元,全市43家企业被自治区确定为“十三五”期间全国
期刊
紅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是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数万红军先烈而建,位于兴安县兴安镇双拥路56号,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烈士群雕、纪念碑、英名廊、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清石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等。  1996年9月,国家教委、民政部等六部委共同将烈士碑园列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烈士碑园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期刊
廣西电影集团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始终坚持不忘译制初心,牢记服务使命,始终坚持以“译制”为桥梁,“电影”为纽带,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深耕八桂译制行业,不断致力于为我区壮、侗、苗、仫佬、瑶、毛南、彝等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提供优秀的影视译制作品,平均每年译制数量为90部(次),依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平均每年放映量为2万余场(次),全区覆盖群众约 530万人。《厉害了,我的国》《战狼》等正能量影片丰富了少
期刊
弄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它是一个瑶族群众聚居的村庄。  这个“弄”字,其实它的上面是有一个“山”字的。石山围在四周,高高在上,中间像一口深深的锅一样,一口“锅”就是一个“?”,村庄就在“锅”底。最出名的“弄”在邻近的大化瑶族自治县,一个乡有七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弄,因此称之为“七百弄乡”。居住在山弄的人们曾经经历过太多太多的苦难与艰辛。  如今,新修不久的通村水泥路已经爬到一座座山上。 
期刊
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弄山瑶寨的东边,有一座形似轿椅坐南朝北的风水宝山,当地的瑶族群众美其名曰“番岭山”。在布努语中,“番岭”的意思是能解开寂寞、赐人吉祥的山头。相传“布努瑶”人民尊崇的人类始母密洛陀在归天之际,造山之神卡恩为了答谢她的栽培之恩,集天地之万物炼制出五色土和七彩玉,请来天地八仙打造了一把大轿椅,密洛陀就是坐着这把轿椅升天的。后来,这把轿椅变成了一座山峰,就是今天的番岭山。每年农历五月二
期刊
桂中第一支部旧址位于武宣县东乡镇三多村东镇屯,距县城23公里,是来宾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该旧址原为刘家祠堂,始建于1880年,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祠堂分上、下厅,高4.5米,左厢房4间。1926年12月,中共梧州地委在东乡区吸收农协骨干翁尧年、潘业俊、朱文拔等10多人入党,在刘家祠堂举行宣誓,建立了中共武宣县支部,是桂中地区成立最早的一個党支部。这个党支部从建立到解体经历了一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