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兼并重组,解决了山西晋城全市煤矿“多、小、散、乱”问题,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随着晋城市煤炭产业链条的延伸,煤化工产业的兴起,对全市479家从业单位和72家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就成为继煤炭产业之后的又一个重点。
“只有安全不受重视的产业,没有不安全的产业”。山西省晋城市市委书记张茂才和晋城市市长王茂设对此问题颇有见解。
山西晋城市由于煤炭行业特殊的产业背景,实现安全发展不仅仅是要把安全生产的任务落实到地区、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企业,从而减少生产事故发生,更主要的是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建立健全保障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
安全与经济融为一体
山西晋城为搭建好安全屏障,使安全发展与煤炭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融为一体,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首先,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解决了晋城全市煤矿“多、小、散、乱”问题,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其次,创新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按照“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分级负责、重在基层”的十二字方针,进一步明晰市、县、乡三级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责,按照分级负责、属地负责的原则,实行“定人、定片、定矿、定天、定次”五定措施,着力构建起“主体责任明确、岗位责任明晰、制度健全规范、责任有效落实”的煤矿监管体制,做到解决问题在现场,消除隐患在现场,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软件硬件和整体管理水平。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不折不扣的执法让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实现管理安全可靠。
监管与科技“兴安”
随着晋城市煤炭产业链条的延伸,煤化工产业的兴起,对全市479家从业单位和72家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就成为继煤炭产业之后的又一个重点。晋城市站在安全发展的高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落实监管责任,深化专项整治,加大安全投入,强化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全面细致的规范。
按照全国“隐患治理年”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隐患排查活动,责令天泽化工厂停产搬迁,兰花化肥分公司生产区内家属也全部搬迁。还对危化企业安全生产进行了专项整治,淘汰了落后工艺和设备关闭和淘汰小二硫化碳、电石和制氧企业22户,清查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建设项目25项。目前全市有5家合成氨企业被省有关部门核准为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其中2家已具备了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的条件,化工企业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全市在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兴安”工程,始终把“科技兴安”作为推动矿井安全发展的决定因素,建立科技兴安激励机制,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大力推广综采、综掘、锚杆、锚索支护等先进工艺技术,回采工作面和新建巷道淘汰了木支护和金属磨擦支护;积极推广使用风煤钻,高瓦斯矿井淘汰了煤电钻,低瓦斯矿井逐步淘汰了煤电钻;掘进工作面强制推行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自动切换。在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上加强了机电设备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火工品管理。2008年全市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53。
一票否决为“平安”护航
经济转型,要树立“以人为本,科学转型”的理念,在强化基础培育产业,改善民生中,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因而,要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人文社会的关系。
晋城市在2005年就提出建设“平安和谐晋城”的城市的目标,在“十一五”规划里,市委将“平安晋城”建设列为全市“八大工程”的重点,实施了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大道、平安铁路、平安县区“十大平安建设”活动,先后,对45家不达标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86家排名靠后的单位实行了末位警示,对30多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2007拿出55万元重奖了各类平安建设先进。通过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全市建立起巡逻布控、社区管控、科技监控、卡点堵控、单位自控“五控网络”,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综治人员为骨干的工作机构,大大增强了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2007年全市共化解各类矛盾11563件,调解成功率达96%,2008年中央交办的22起涉法涉诉案件全部息诉罢访。
随着山西晋城新型煤化工基地的规模化发展,现代产业的集群化提速,城市的安全监管已经渗透经济发展的每个角落,“科技兴安”工程为煤矿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票否决”更是让安全不达标企业无所遁形。
“只有安全不受重视的产业,没有不安全的产业”。山西省晋城市市委书记张茂才和晋城市市长王茂设对此问题颇有见解。
山西晋城市由于煤炭行业特殊的产业背景,实现安全发展不仅仅是要把安全生产的任务落实到地区、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企业,从而减少生产事故发生,更主要的是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建立健全保障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
安全与经济融为一体
山西晋城为搭建好安全屏障,使安全发展与煤炭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融为一体,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首先,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解决了晋城全市煤矿“多、小、散、乱”问题,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其次,创新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按照“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分级负责、重在基层”的十二字方针,进一步明晰市、县、乡三级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责,按照分级负责、属地负责的原则,实行“定人、定片、定矿、定天、定次”五定措施,着力构建起“主体责任明确、岗位责任明晰、制度健全规范、责任有效落实”的煤矿监管体制,做到解决问题在现场,消除隐患在现场,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软件硬件和整体管理水平。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不折不扣的执法让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实现管理安全可靠。
监管与科技“兴安”
随着晋城市煤炭产业链条的延伸,煤化工产业的兴起,对全市479家从业单位和72家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就成为继煤炭产业之后的又一个重点。晋城市站在安全发展的高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落实监管责任,深化专项整治,加大安全投入,强化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全面细致的规范。
按照全国“隐患治理年”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隐患排查活动,责令天泽化工厂停产搬迁,兰花化肥分公司生产区内家属也全部搬迁。还对危化企业安全生产进行了专项整治,淘汰了落后工艺和设备关闭和淘汰小二硫化碳、电石和制氧企业22户,清查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建设项目25项。目前全市有5家合成氨企业被省有关部门核准为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其中2家已具备了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的条件,化工企业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全市在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兴安”工程,始终把“科技兴安”作为推动矿井安全发展的决定因素,建立科技兴安激励机制,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大力推广综采、综掘、锚杆、锚索支护等先进工艺技术,回采工作面和新建巷道淘汰了木支护和金属磨擦支护;积极推广使用风煤钻,高瓦斯矿井淘汰了煤电钻,低瓦斯矿井逐步淘汰了煤电钻;掘进工作面强制推行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自动切换。在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上加强了机电设备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火工品管理。2008年全市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53。
一票否决为“平安”护航
经济转型,要树立“以人为本,科学转型”的理念,在强化基础培育产业,改善民生中,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因而,要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人文社会的关系。
晋城市在2005年就提出建设“平安和谐晋城”的城市的目标,在“十一五”规划里,市委将“平安晋城”建设列为全市“八大工程”的重点,实施了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大道、平安铁路、平安县区“十大平安建设”活动,先后,对45家不达标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86家排名靠后的单位实行了末位警示,对30多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2007拿出55万元重奖了各类平安建设先进。通过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全市建立起巡逻布控、社区管控、科技监控、卡点堵控、单位自控“五控网络”,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综治人员为骨干的工作机构,大大增强了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2007年全市共化解各类矛盾11563件,调解成功率达96%,2008年中央交办的22起涉法涉诉案件全部息诉罢访。
随着山西晋城新型煤化工基地的规模化发展,现代产业的集群化提速,城市的安全监管已经渗透经济发展的每个角落,“科技兴安”工程为煤矿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票否决”更是让安全不达标企业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