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闲吗?余宏辉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2篇,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期的作品,短短84个字,通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写出了一个谪居者贬而不伤的情感。
  对于此文的解读,我们应该扣住“闲”“闲吗”来理解。
  闲,是此短文的“文眼”,紧扣“文眼”,我们解读文章,就了然于胸。表现在:
  1.闲而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闲而寻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闲而散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闲而赏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闲而自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前“三闲”为叙事,第四“闲”为写景,第五“闲”为抒情议论。
  第一闲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几个月后贬谪生涯就结束了),虽然被贬,但此时作者的心情却是平和的,所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然”自然有喜悦之意,但这种喜悦,却并非平常人欣赏月色的那种闲情雅致,而是在经历了贬谪生活的大风大浪彻悟之后的一种平静。因此,并不能被常人所理解。
  第二闲中,“寻张怀民”,为什么?因为苏轼与张怀民境遇相似,均是贬臣,性格相似,均心胸坦然,喜山水,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品格清高超逸。结果,“怀民亦未寢”,这当中有一层未道出的默契。
  第三闲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自是当然。为什么“怀民亦未寝”,二人境遇相同。
  第四闲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写景极妙,不止是眼前景,更是心中境。经过生活的磨练而清高之志不坠,有如清竹松柏,经霜而愈加空明。这是两人对生活之领悟。
  第五闲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者,实是自嘲之语:身为贬臣,不被重用;门庭冷落,旁人有意规避;心中不以为苦,了无挂碍。职闲、身闲、心闲,此之谓“闲人”。自嘲之中,又有清高孤傲在其中:月光之如积水空明,唯有“闲人”眼睛方可看出。而这一份对于月光的欣赏领悟,对于人生的坦荡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却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纵然如此,苏轼真的是一个清闲之人吗?非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他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由京官调任杭州通判,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此时使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篇也不例外,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由此观之,闲,乃心胸旷达耳;不闲,才为真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屏显:(生齐读)
  苏“月”
  明月多情来照户——《渔家傲·七夕》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洞仙歌·冰肌玉骨》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南歌子·有感》
  幸对清风皓月——《满庭芳·蜗角虚名》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蝶恋花·密州上元》
  今夜里,月婵娟——《江城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二、教与学
  1.读一读、译一译、背一背
  屏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排版不同)
  学生自读、互读;学生自译、互译之后,教师:
  屏显:
  读准两个字:荇、横
  积累五个词:户、念、相与、空明、盖
  2.赏一赏
  【1】回答一个问题:这84个字中,有一个是“文眼”,是哪一个字呢?
  师生:闲。(板书)
  “闲”表现在文章中,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后探究)
  (1)闲而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闲而寻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闲而散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闲而赏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闲而自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苏轼真的是一个清闲的人吗?他真的有这种闲情雅致吗?(学生分组讨论后探究)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介绍苏轼和展示写作背景的文字。
  3.练一练
  填空:在苏轼的这篇短文中,闲中有______(乐、悲、苦、感、叹、悟……)
  三、结课,再读一读或者背一背《记承天寺夜游》
  四、作业:探究——苏“月”
  附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闲闲而起行闲而寻友闲而散步 闲吗?闲而赏月闲而自得(乐、悲、苦、感、叹、悟……)
其他文献
【摘 要】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感恩教育;必要性;策略  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
期刊
【摘 要】有关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既可以根据定义,又可以利用坐标公式进行。高考中,向量的数量积常与数学的其它知识点相互渗透,难度就大幅度地提高了。怎样灵活解答这类习题,作者结合两道试题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关键词】向量;数量积;绊脚石;化归;参数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向量引入中国的高中数学教材。其后,与向量相关的试题就不断出现在各类试卷中。其中,向量的数量积已成为高考数学的必考点。  结合向量数
期刊
【摘 要】学习欲望是学习实践者践行的“老师”,是学习实践者内心平稳运行的“稳定剂”。增强初中阶段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第一要义”。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注重和强化对学习对象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振,让他们主动学、愿意探、深刻析。本文作者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浅显分析了新课改下的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培养;浅析  学习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者们关注较多的热点教学模式之一,其核心是师生转变角色,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文章作者所在学校虽然信息化条件有限,但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尝试;协作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课上讲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而翻转课堂则将颠覆这种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获取新知,生成疑问,课上解决疑难问题,拓展深化探究,完成作
期刊
【摘 要】本节一改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来组织课堂。在教学中分段设疑、层层深入,用三个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将本节内容串联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的内容。染色体是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在减数分裂中所表现的一系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三统考采用的网上阅卷,也更加细致和精确的给出了学校、班级中每个小题、每个学生的得分情况等大量的数据,以及收集同一个题目中的各种错误答案或不同的解法,统一分发到老师的手中。但是在实际教师的讲评过程中,可能并没有关注或充分研究这些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导致在教学中的“高耗低效”。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信息作好客观准确的分析,并针对性地用于改进后续教学,定会使我们的
期刊
【摘 要】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把教程中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授,在缺乏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的,不能进行灵活的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进行化学知识的主动探究。在学生的积极探究过程中,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深入思考,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教学中的化学知识点,还能在解决化学问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动力之源,动力是成功之本,在中学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我们教师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用实践来探究,用智慧来诠释。  【关键词】兴趣;动力;中学美术  从事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和推敲着一个问题:怎样上好一节美术课?怎样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之所以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学科特点的存在,所以想要让学生对美术课另眼相看,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美术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工程,复杂而繁琐,只要我们肯付出爱,抓住细节,用爱做线把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串起来,教育的成功之花就会在我们身边绽放,我们也会在教育爱的海洋里不断丰富,不断提升。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热爱自己的事业,更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而且爱得亲切、爱得自然,爱在细微之处、爱在关
期刊
【摘 要】时下功利性的阅读,让语文课堂越发乏味,学生的审美情趣越发失去。所以告知他们一些方法,还给他们自由阅读的权利,让他们感觉地位与见解受到尊重,进而培养他们勤学善思的习惯,不断挖掘着他们的潜能,让个性阅读真正实现。  【关键词】文本阅读;尊重;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最为强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