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法官减负为司法提速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渐凸显,进而影响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因此,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就必须建立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进一步推进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对审判辅助事务进行集中管理,促进审判效率提高。
  【关键词】法官 司法资源 司法体制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獻标识码】A
  2018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审判执行工作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国法院共有12.4万名员额法官,新收案数1229.5万件,人均新收案件99.2件;结案952.8万件,同比上升4.41%,人均结案76.8件,其中浙江、上海、北京、江苏、重庆、河南6个省(市)法院人均结案数超过100件。法院“案多人少”,必然会影响法官办案质效。法官手头待处理的案件过多,导致办案周期的延长;法院收案数量的持续增长与法律对案件审限的要求,导致法官平均花费在每个案件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因而,难以对案件进行精益求精的处理;法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容易产生焦虑感,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其与当事人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的沟通与交流,难以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导致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产生不满情绪。

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减轻法官压力,提高司法质效,必须推进纠纷多元化解,深化案件繁简分流


  建立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强化诉调对接,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化解矛盾,是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的重要方式。当前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社会纠纷解决力量发育相对缓慢、社会组织经费保障体制不完善、非诉渠道分流案件作用发挥尚不充分等方面。为此,需要努力推进矛盾前端治理,鼓励引导当事人更多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提供面向各类诉讼需求的相似案例推送、诉讼风险分析、诉讼结果预判、诉前调解建议等服务,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仲裁等适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多元化解。
  推进纠纷多元化解,需要加强司法机关与党政、人大、仲裁、公证、调解组织、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强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的对接,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与诉讼的衔接,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应当不断提高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社会认同感,形成简单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法院在后端集中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的格局。一些基层法院在处理家事、相邻关系、小额债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等纠纷时,探索调解前置程序试点,加大了矛盾纠纷诉前分流力度。
  为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一是在民事、刑事、行政诉讼领域进一步推进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繁简分流机制改革,主要是根据案件难易、标的额大小、刑罚轻重、认罪与否、当事人意愿等情况,加大案件繁简分流力度,完善小额速裁、刑事速裁、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等多层次的诉讼程序体系,实行“繁案精审、简案快审、类案专审”。民事案件是进行繁简分流改革的重点,可通过扩大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依法充分适用督促程序等方式加大繁简分流力度;在刑事诉讼领域,应通过完善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在行政诉讼领域,可探索建立行政案件速裁程序,探索示范性诉讼方式,通过个案示范处理带动批量案件的解决。
  二是把繁简分流贯穿于诉前、诉中、诉后等案件处理的全流程,通过诉前调解,减少进入审判环节的案件数量。如建立立案前的过滤、甄别、分流和引导机制,对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对不同意诉前调解的,立即登记立案。通过庭前会议促成当事人和解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减少需要开庭的案件数量;同时通过庭前会议固定无争议事实和证据,归纳整理有争议的事实和证据,以有效提高庭审质量。在受理案件后,根据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社会影响等因素,选择适用适当的审理程序。庭审围绕有争议的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等焦点问题进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根据诉讼各方意见、有无争议等情况,对庭审进行适当简化。此外,还可探索对二审案件和执行程序进行繁简分流。
  三是裁判文书写作遵循繁简有度的原则。针对复杂案件,裁判文书围绕争议焦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理;针对新类型、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件,在说理过程中注重提炼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裁判规则;针对简单案件,使用令状式、要素式、表格式等文书,简化说理。

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完善审判团队建设,对审判辅助事务进行集中管理,加快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


  第一,实行法官员额制之后,人民法院开始探索组建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成的审判团队,法院内部实行扁平化管理,明确界定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各自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审判团队的优势。一些地方法院建立了快审庭、精审庭等审判团队,由快审庭优先挑选简案进行办理。对于案件数量特别大的案件类型,如道路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纠纷,设立专门的审判庭或审判团队集中审理。在审判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司法辅助人员短缺的问题,下一步需要着力予以解决,多措并举增补司法辅助人员,努力让审判团队达到1:1:1的比例配置。
  第二,为了让法官专注于审判核心事务,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一些地方法院探索对于审判辅助事务进行集中管理。由专门的审判辅助人员集中负责送达、排期开庭、保全、委托鉴定评估、文书上网、扫描装订、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将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如集中进行文书送达、财产倮全、文书校核、文印电子签章、执行查控、文书上网、网络公告、扫描归档等;还可考虑引入社会化购买服务,将诉讼服务、法庭速录、文书送达、档案整理、失信名单录入、财产联查等审判辅助事务纳入社会化购买范围。
  第三,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我国的智慧法院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近年来,全国法院开展司法大数据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形成了诉讼智能评估、相似案例推荐、量刑规范支持等数据服务。未来还需建立办案助手系统、裁判文书校对系统、法官知识库支持系统等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服务;推动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轻松按键即可实现卷宗在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移送;推进司法数据资源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社会经济和空间地理信息库等国家基础数据资源的对接利用;加快与各类社会组织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建立完善刑事、民事、行政证据规则指引、办案要件指引,拓展智能辅助办案功能;推进大数据语音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在庭审、合议庭评议、审判委员会讨论、会议交流等活动中全程同步记录;升级裁判文书辅助制作和智能分析系统,为法官办案提供更好的智能化辅助服务;健全法官智能移动办案系统,实现非涉密的办文、办事、办会、办案移动端办理,审判过程录音、录像、文书制作、远程电子签章等功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注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上半年审判执行工作数据均衡结案状况不断趋好案件质效率进一步提高新收执行案件385.9万件,执行实际到位金额5200亿元》,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2018年8月1日。
  责编/肖晗题 美编/史航
其他文献
【摘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系亿万中国人民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期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用“关键一招”这个富有中国文化意蕴而又生动鲜活的百姓话语,深刻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宣示了当代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回顾过去的40年,我们看到一幅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每一段往事、每一处风景,都会令我们驻足深思。40年的
期刊
【摘要】网络舆论治理是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需要构建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增强网络舆论执法力度,建立多元化主体联动协调治理机制;建立网络舆论大数据平台,研发互联网数据取证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治理。  【关键词】政府 网络舆论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期刊
【摘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的社会风险防控体系,在基本方式上完成从传统方式向“传统方式+智慧治理”的转变,努力实现“大平安”的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 “枫桥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 “大平安”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哲学,主体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环节,主体性思想在认识论、历史观和本体论上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对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青年主体性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中,人的主体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主体性的
期刊
《脊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主线,用艺术形式展现了党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本人观看后深切感受到该剧政治站位高,史实把握准,艺术呈现好,是一部优秀的大型史诗情景话剧。  该剧突出了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脊梁的历史和时代主题。《脊梁》用四个篇章,历史地呈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离开党的领导,就没有
期刊
《脊梁》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就艺术特色来说,该剧主要有如下突出表现:  一是历史意识和时代精神相交织,唱响主旋律,激发中国力量。《脊梁》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的重大事件和悲欢离合的命运,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谱写的中华民族新史诗。  二是人物群像扫描与典型形象刻画相结合,呈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脊梁》在处理“人”和
期刊
【摘要】当代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责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者。因此,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年自身需要共同发力,培育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引导其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关键词】青年 文化自信 培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
期刊
【摘要】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决定着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产生效果。而干部的考察和选任,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因此,找准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弄清哪些个人特质能促使干部成为“优秀”,是有效甄别、培养和使用干部十分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干部选任 个人特质 优秀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决定
期刊
【摘要】干部可以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但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永不褪色,砥砺优良作风更是没有休止符。领导干部要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要保持定力,固守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底线,慎初、慎微、慎终,自省、自警、自律,打破“最后一公里”的魔咒,顺利抵达政治生涯的彼岸。  【关键词】反腐倡廉 廉洁从政 干部队伍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千部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