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王勇森
“齐鲁文脉·书香青岛”是这个春天飘扬在城市上空的旋律,空前的规模、鲜明的特色、显著的效益,书博会青岛分会场的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为青岛市文化建设送来了一阵强劲的东风,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广大读者热情炙人的参与,更是让书博会成了读者的“狂欢节”。通过彰显着山东魅力和青岛特色书博会的成功举行,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更让我们深化了对于传统出版业意义与发展的探求。
书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以原始时期甲骨刻字为起点,又由竹简木简演变出了帛书帛画,直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发明,人类的文明有了更广泛的传承,工业的进步又催生出了印刷与出版,每—步都是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直至今日,社会的高度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等一系列高端技术的发明与广泛运用,使得以视觉传达为主的印刷出版物之外,出现了依托传统资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出版方式。面对数字出版的强势出击,有人甚至说,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
然而,透过书博会,图书的热潮再次高涨,关注出版业每一步的发展,一成不变的模式已不复存在,出版业的明天将会是怎样,留给了我们最大的思考。书博会落幕之际,让我们走近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编高继民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了解他们眼中图书出版和整个出版行业的今昔明朝。
朝阳产业,冉冉升起——访青岛出版社副总编辑高继民
记者:在如今的金融形势背景下,许多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本届书博会青岛分会场开幕以来的场面却是火爆异常,交易量和参展团体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对于青岛图书出版业有怎样的启示?
高继民:对于书博会开幕以来的火爆场面,作为出版者开始的期望值并没有这么高,群众的反应给了所有出版行业从业者以很大的鼓励与信心。书博会开幕之前,对于在如今的金融形势下图书的销售情况,所有人也都在观望,但结合现在的繁荣景象可以用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来解释,也就是“口红效应”。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经济的衰退让一部分人收入降低,很多人放弃了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等大计划,手中反而会出现部分“闲钱”,但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对于口红一类相对廉价的非必要之物的购买成了消费者的一种“安慰”。从另一个方面讲,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更需要充电,平衡自己的心态,要从灵魂上得到安慰,所以精神文化产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书博会青岛分会场1750万元的图书销售额,就足以证明当前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心态。政府的支持,百姓的热情,同业者的帮助,种种因素让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应该说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仍然是我们要用心、尽力去发展,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记者:此次书博会在山东举办,对整个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的文化事业和出版产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高继民: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崇文尚读的传统自古传承至今。山东人对于文化的尊敬,对于文化人的尊敬,对于字与纸的敬畏,使得书博会这样的活动来到齐鲁大地后,人们的热情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对于青岛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与山东的其他地区相比,文化底蕴并不深厚,但正是因为这样,更激发了青岛人民对于文化的渴望,不深厚所以更需要补充和吸纳,这也是“齐鲁文脉·书香青岛”主题最好的诠释。很多参与到书博会的领导、业内朋友们都认为这是书博会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滨海现代文明名城的建设正在加快,这是政府多年来对于出版产业关注扶持的回报。
特别是作为青岛出版集团,在今年的3月18日成功实现了转体改制,青岛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青岛出版集团把转企改制作为一个新起点,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我们感到挑战更大,压力更大,面对市场机会也更大。借着书博会的东风,青岛版的图书更加深入人心,青岛集团化的展示给了读者和业内人士以震撼,品牌美誉度和在全国出版界的地位都有了增长,青岛出版产业会越来越壮大强盛。
记者:这一次依托书博会背景下的“社店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有着怎样的意义?
高继民:社店合作高峰论坛已成功在青岛举办了三届。与以往的社店合作论坛相比,“2009社店合作高峰论坛”具有更为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盛世,本次论坛活动参加的成员更多更广,共有70余家来自全国出版社、新华书店、民营书业以及台湾出版业的代表,以“协作、双赢、效益”为基点,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走势,介绍社店合作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完善社店双方规范合作的互信机制,如何提高图书销售网络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社店双赢等书业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参加本届社店合作高峰论坛的嘉宾可谓大腕云集,代表性广,既有出版社,出版集团,新华书店又有民营书两等等,还有中国台湾业界的嘉宾,所以代表性比较广。各个图书出版社和书店的当家人或是政策主导人还做了精彩发言,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国网出版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社店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整个论坛的进行过程可谓高潮迭起,在思想激荡进行碰撞,给青岛带来出版发行业的新思维、新理念,提振了我们对产业的信心,大家看到产业的前景还是很好的。这个产业光明的前景要靠我们去努力、奋斗。
记者:对于新兴并迅猛发展的数字出版的冲击,很多人担心传统出版的明天,怎样看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出版行业的明天又是怎样?
高继民:之前许多人对于图书出版业有着怀疑与悲观的想法,认为如今数字出版的兴起与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出版产业正在走向没落,其实不然。一方面图书本身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图书本身有着工艺品、艺术品的特性,它有质感,有体验美,有保存价值。这些是数字出版所欠缺的,只要图书和数字出版物的特点不相重合,相互无法完全替代,图书就有市场,就不会消亡。另一方面,数字出版是做传播形式和运营商,内容还需要传统出版商来提供,我们来提供标准的、规范的、达到出版水平的内容。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理念的探索都在推进,但基础技术仍需要加强。目前比如网上和其他渠道提供的某些免费阅读的东西,看似是好,但免费提供的东西缺乏责任感,不仅侵犯了内容提供商的利益,也使得信息和知识的传播缺少了规范性,更给老百姓造成一种天上会掉馅饼的假象,这是市场经济下不正常的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版权问题,版权是规范出版业的基本法规,盗版、非原创、剽窃的情况对于出版业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版权的维护是出版业发展的根本,只有维护好版权才能提供给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更大更长远的合作平台。本届书博会同时也是青岛创建版权示范城市的启动仪式,大力弘扬全民版权意识,不是为了部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目前出版界有种全媒体出版的说法,立足于传统出版发行的固有优势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依托新技术加强社店合作,抓住新的传播优势,实施跨行业的合作运营,就一定能够迎来出版行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齐鲁文脉·书香青岛”是这个春天飘扬在城市上空的旋律,空前的规模、鲜明的特色、显著的效益,书博会青岛分会场的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为青岛市文化建设送来了一阵强劲的东风,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广大读者热情炙人的参与,更是让书博会成了读者的“狂欢节”。通过彰显着山东魅力和青岛特色书博会的成功举行,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更让我们深化了对于传统出版业意义与发展的探求。
书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以原始时期甲骨刻字为起点,又由竹简木简演变出了帛书帛画,直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发明,人类的文明有了更广泛的传承,工业的进步又催生出了印刷与出版,每—步都是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直至今日,社会的高度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等一系列高端技术的发明与广泛运用,使得以视觉传达为主的印刷出版物之外,出现了依托传统资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出版方式。面对数字出版的强势出击,有人甚至说,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
然而,透过书博会,图书的热潮再次高涨,关注出版业每一步的发展,一成不变的模式已不复存在,出版业的明天将会是怎样,留给了我们最大的思考。书博会落幕之际,让我们走近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编高继民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了解他们眼中图书出版和整个出版行业的今昔明朝。
朝阳产业,冉冉升起——访青岛出版社副总编辑高继民
记者:在如今的金融形势背景下,许多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本届书博会青岛分会场开幕以来的场面却是火爆异常,交易量和参展团体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对于青岛图书出版业有怎样的启示?
高继民:对于书博会开幕以来的火爆场面,作为出版者开始的期望值并没有这么高,群众的反应给了所有出版行业从业者以很大的鼓励与信心。书博会开幕之前,对于在如今的金融形势下图书的销售情况,所有人也都在观望,但结合现在的繁荣景象可以用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来解释,也就是“口红效应”。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经济的衰退让一部分人收入降低,很多人放弃了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等大计划,手中反而会出现部分“闲钱”,但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对于口红一类相对廉价的非必要之物的购买成了消费者的一种“安慰”。从另一个方面讲,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更需要充电,平衡自己的心态,要从灵魂上得到安慰,所以精神文化产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书博会青岛分会场1750万元的图书销售额,就足以证明当前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心态。政府的支持,百姓的热情,同业者的帮助,种种因素让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应该说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仍然是我们要用心、尽力去发展,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记者:此次书博会在山东举办,对整个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的文化事业和出版产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高继民: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崇文尚读的传统自古传承至今。山东人对于文化的尊敬,对于文化人的尊敬,对于字与纸的敬畏,使得书博会这样的活动来到齐鲁大地后,人们的热情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对于青岛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与山东的其他地区相比,文化底蕴并不深厚,但正是因为这样,更激发了青岛人民对于文化的渴望,不深厚所以更需要补充和吸纳,这也是“齐鲁文脉·书香青岛”主题最好的诠释。很多参与到书博会的领导、业内朋友们都认为这是书博会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滨海现代文明名城的建设正在加快,这是政府多年来对于出版产业关注扶持的回报。
特别是作为青岛出版集团,在今年的3月18日成功实现了转体改制,青岛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青岛出版集团把转企改制作为一个新起点,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我们感到挑战更大,压力更大,面对市场机会也更大。借着书博会的东风,青岛版的图书更加深入人心,青岛集团化的展示给了读者和业内人士以震撼,品牌美誉度和在全国出版界的地位都有了增长,青岛出版产业会越来越壮大强盛。
记者:这一次依托书博会背景下的“社店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有着怎样的意义?
高继民:社店合作高峰论坛已成功在青岛举办了三届。与以往的社店合作论坛相比,“2009社店合作高峰论坛”具有更为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盛世,本次论坛活动参加的成员更多更广,共有70余家来自全国出版社、新华书店、民营书业以及台湾出版业的代表,以“协作、双赢、效益”为基点,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走势,介绍社店合作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完善社店双方规范合作的互信机制,如何提高图书销售网络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社店双赢等书业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参加本届社店合作高峰论坛的嘉宾可谓大腕云集,代表性广,既有出版社,出版集团,新华书店又有民营书两等等,还有中国台湾业界的嘉宾,所以代表性比较广。各个图书出版社和书店的当家人或是政策主导人还做了精彩发言,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国网出版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社店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整个论坛的进行过程可谓高潮迭起,在思想激荡进行碰撞,给青岛带来出版发行业的新思维、新理念,提振了我们对产业的信心,大家看到产业的前景还是很好的。这个产业光明的前景要靠我们去努力、奋斗。
记者:对于新兴并迅猛发展的数字出版的冲击,很多人担心传统出版的明天,怎样看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出版行业的明天又是怎样?
高继民:之前许多人对于图书出版业有着怀疑与悲观的想法,认为如今数字出版的兴起与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出版产业正在走向没落,其实不然。一方面图书本身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图书本身有着工艺品、艺术品的特性,它有质感,有体验美,有保存价值。这些是数字出版所欠缺的,只要图书和数字出版物的特点不相重合,相互无法完全替代,图书就有市场,就不会消亡。另一方面,数字出版是做传播形式和运营商,内容还需要传统出版商来提供,我们来提供标准的、规范的、达到出版水平的内容。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理念的探索都在推进,但基础技术仍需要加强。目前比如网上和其他渠道提供的某些免费阅读的东西,看似是好,但免费提供的东西缺乏责任感,不仅侵犯了内容提供商的利益,也使得信息和知识的传播缺少了规范性,更给老百姓造成一种天上会掉馅饼的假象,这是市场经济下不正常的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版权问题,版权是规范出版业的基本法规,盗版、非原创、剽窃的情况对于出版业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版权的维护是出版业发展的根本,只有维护好版权才能提供给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更大更长远的合作平台。本届书博会同时也是青岛创建版权示范城市的启动仪式,大力弘扬全民版权意识,不是为了部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目前出版界有种全媒体出版的说法,立足于传统出版发行的固有优势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依托新技术加强社店合作,抓住新的传播优势,实施跨行业的合作运营,就一定能够迎来出版行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