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对隐形翅膀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成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推敲,思考成语在句中是否符合语意、是否合乎语法、是否构成语病,有时候解决问题会更有效、更便捷、更轻松,不失为破解成语题的妙招。
  【关键词】成语题 语意 语法 语病
  
  我们在做成语题的时候,常常从成语本身的角度思考使用恰当与否,常见的成语题错误有:望词生义、褒贬误用、谦敬不当、对象错位等。其实,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如果还能从成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推敲,思考成语在句中是否符合语义、是否合乎语法、是否构成语病,有时候解决问题会更有效、更便捷、更轻松。
  首先,思考成语在句中是否符合语意。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需要一个怎样的成语来表情达意,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暗示性,如果成语和句中的这个指向性和暗示性相冲突,就说明这个成语不合语意。比如:
  ●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暗示“显得”后面表达的是毫不相干的意思,“小题大做”用在这里显然不合语意,可用“风马牛不相及”、“驴唇不对马嘴”等。)
  ●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可见句意是可以具体感受美国的生活,显然“走马观花”的使用是不当的。)
  ●企业的“老总”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和积极性。
  (“用了其中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和积极性”,说明两个策划提出者都很自尊上进及易受打击,而不是说他们的策划观点尖锐地对立,“针锋相对”用在这里自然不当。)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就可以推断这个句子需要一个什么含义的成语来表情达意才顺畅连贯,如果所用成语违背了句意,显然是不合语境的。
  其次,思考成语在句中是否合乎语法。语法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学生应该有能力找出一个句子的主谓宾,懂得联合和偏正两种基本的短语类型。借助语法,找出句子的主干,及成语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成语使用恰当与否。比如:
  ●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的主语应该是人,而前面所列举的却是地方,可见语法上讲是不通的,这里实际应表达的“处处、到处”的意思,而不是毫不费力之意。)
  ●“梅兰芳”走进日本动漫,在应用现代手段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方面,日本同行已风行一时,国内原创动漫业界更应有所作为。
  (“日本同行”是主语,“风行一时”是谓语,显然语法上是不通的,“风行一时”的主语应该是前面介词的宾语“应用现代手段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发,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谓语部分“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主语“山上的梅花”承前省,“梅花如花”,本体喻体同类事物,显然不当。)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有时候即使把成语的意思写在卷面上也不一定能把题目做对。为什么呢?高考是思维的高考,成语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成语,不是孤立的存在。从语法的角度,通过分析句子的主干,有时能一下切中要害,快速有效地做对题目,不致思维混乱,捉摸不透,胡选乱猜。
  第三,思考成语在句中是否构成语病。常见的语病类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借助这个知识,从语病的角度看成语使用是否恰当,驾轻就熟,简单便捷。例如:
  ●近年来,在种种灾难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见灾害已经发生,“未然”是指灾害尚未发生,显然犯了前后矛盾的语病。一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相矛盾,那么成语应用显然是不恰当的。)
  ●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猝不及防”修饰限制“惊喜”,防备惊喜,当然不合逻辑。)
  ●白居易在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乡村农妇是民众,“下里巴人”是通俗文艺,可见犯了并列不当的语病。)
  高考是思维的高考,是有形无迹的。如果我们既能从成语本身的角度思考,又能有意识地从成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推敲的话,无疑为我们做这类题目插上了一对有力的隐形翅膀,飞起来自然就会轻松自如,直上云端。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巧妙的对作品的内容提出质疑,全方位的获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欣赏作品,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类试题的得分率。  关键词 阅读 作品 质疑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探讨钻研,从文学作品整体出发,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这种质疑阅读法,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文学作品整体质疑。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
【摘 要】引导学生在“幸福”中穿行——寻找刘和珍的幸福,体悟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并感受自己的幸福,加深学生对刘和珍形象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刘和珍 幸福 思想境界 感受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部分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读到此处,学生颇为疑惑,刘和珍是“哀痛者”容易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她为国家积弱而哀痛;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和谐课堂的四个环节——兴趣链接、情感链接、方法链接、生活链接,论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之“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将新课标精神贯穿到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链接 兴趣 情感 方法 生活 和谐课堂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
南通市2008年中考作文题:  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摘 要】只有春风吹过,三月的桃花才能绽放、盛开。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师只有在“思维”和“表达”两方面下功夫:“讲根源”“讲联系”“讲人文”“讲思路”“讲方法”“讲规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系统,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及人文情怀的培养,形成语文课堂上千朵万朵桃花盛开的壮丽场面。  【关键词】根源 联系 人文 思路 方法 规范    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
【摘要】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作文的命题源于现实,源于时代的变化,很好地担负了它所应当担负的责任——既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与生命,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投入,紧贴时代脉搏,写出个性、情感、意蕴,写出大气、健康、独到、深刻。这样,你的文章也就有了一种厚度——哲理的厚度,一种姿态——生命的姿态,一种境界——灵魂的崇高境界。  【关键词】时代 个性 人生 哲理    
【摘 要】写作最主要的是要提炼出观点,只有提炼出了一个或者一些站得住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深入浅出地阐述,文章才能“站住脚”。以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例,只有跳出“环保”这个怪圈,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高考作文 提炼观点 独辟蹊径    高考语文已经结束了,各地的试题也陆续浮出了水面,作为一个江苏本地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来说说我对今年江苏省
【摘 要】良好的班集体激励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受教育者心情愉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本文探讨了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摘 要】《春江花月夜》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情 景 理 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朵绽放在初唐诗苑的奇葩,堪称绝唱之作,其所产生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令人叹为观止。全诗共三十六句,从整体上看
【摘 要】黛玉的死是文学艺术的必然,是思想内涵里最有价值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黛玉不死,那么封建社会那残酷的吃人本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揭露,所以,黛玉之死,使《红楼梦》有了更深邃的思想,使读者用心去触及到了社会灵魂的更深之处,更使《红楼梦》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魅力。  【关键词】林黛玉 悲剧价值 思想魅力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他把黛玉安排在妒忌与愤恨中死去了。这样的安排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