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团体辅导的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技术带领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教师要不断学习、体验、督导,发展自身的人格水平,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团体辅导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发挥团体的动力推动团体辅导进程,灵活运用各种团体辅导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40-02
随着社会高质量飞速发展,社会新闻中经常报道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事件,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化解心理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大众心理健康水平,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切实维护人民的身心健康。当今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与学业、人际交往、职业发展、恋爱与性等方面相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自我、悦纳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减轻压力、化解心理危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帮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择业就业、社交能力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拓展生命意义,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教学受众面广,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团体互动,体验心理情感过程,增强沟通和交流,在团队中获得支持和力量。虽然团体辅导教学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团体辅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团体辅导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心理状态不相符,与课堂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共性特征,但更多地呈现个性特点,每一届学生的心理总体状况不尽相同,有的教师没有了解学生情况,不能把握团体的特征,没有关注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行为习惯,照本宣科地用同一个活动方案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环节无法把握,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贴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活动中缺少深刻的情感体验。有的教师过多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不注重发挥学生分享体验和感受的环节,使团体活动变成了体育活动,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游戏的快乐、运动的快乐而不是心理知识的体验和领悟,更谈不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忽视团体辅导中个体的心理现象,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理论领导团队
教师作为主导者往往较多关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忽略在活动中因个体心理问题而呈现出来的行为现象,如一些学生在团队中出现的退缩、逃避行为,若教师只关注整体活动的进程,就会忽视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有的成员在活动中积极性非常高,团队领导者意识到却没有把他们的行为转化为团队的力量,反而因此忽略其他成员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有的成员在活动中因个人特质跟不上整体的节奏,感到被伤害和被抛弃,带领者未能觉察、关注、安抚、修通,学生被动受到二次伤害。如果误用、滥用和盗用团体辅导,不仅会使团体成员蒙受伤害,学习错误的行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败感,而且会破坏团体辅导的专业信誉[2]。学生在团辅活动中的各种异常都显示出日常关系的行为模式,需要带领者有敏锐的觉察力和共情能力,抓住时机呈现并修通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个人及团队在活动中共同受益。有的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过多站在领导者的角色,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团体成员在团体活动中的关系和互动,没有利用团队中的疗效因子,使团体变得依赖和退缩。
(三)教师缺少系统培训,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团体辅导的方式有团体游戏、团体沙盘、绘画、OH牌、存在主义小组等,由于团体游戏受众广、易操作,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课堂教学和团体游戏的方式,却很少甚至从未涉及使用其他的技术,这与老师的专业背景、长期培训、个人体验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用心去学,也得不到有效的心理体验和指导。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还要根据教学的需求不断拓展知识面,掌握心理健康咨询指导的技术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具备与学生建立关系的能力,提高共情的水平、领导团队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课堂上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团体辅导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明确课程目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课程教学首先是要进行学情分析,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根据心理普测的结果,了解每一位新生心理健康状态。日常心理咨询情况也反映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依据心理健康状态集中研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和团体辅导方式,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共性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团体辅导的实践教学模块。
团体成员的心理素質存在差异性,一部分是心理素质比较健康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看到他们的心理资源,另一部分是心理健康素质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在教学中呈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他们融入团体,增强归属感。以某省高职院校为例,近年来从中专及县市职业学校二年级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大,休学退学的学生有所增加,学生来源不同,他们的年龄、成长背景、学习方式和普通高考学生有较大差异,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一样,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增多,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增加识别心理危机、了解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内容,把危机干预融入课堂教学和团体辅导教学中。 (二)重视学生在团体辅导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
不同的团体辅导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绘画、沙盘游戏和OH牌体验中比较容易使学生放下防御心理,在带领者的陪伴、理解、支持下,学生通过活动自我探索,彼此欣赏,共同分享感受,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内在资源,都有改变的可能性,成员之间的互动性和共情性参与能够促进系统的发展[3],教师要具备对学生的涵容、关怀、共情的态度,与学生建立信任、温暖、共情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敢于在团队中探索和改变自己。教师过多的干预会使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阻碍团体的交流和互动,使团体成员的能量不能自由地流动,影响团队的进程。反之,如果治疗师注重成员间的互动和移情,应该把它作为主动的表达而不是完成治疗师布置的任务,那么团体中移情体验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4]。
教师提供自由和保护的空间,让团队的力量感染每一个人,鼓励学生在团体辅导中自由呈现内心情感世界,以开放的态度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敢于流露真实的一面。团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互助交流、关系模式影响着成员,成员之间会相互效仿。当团体辅导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如何看待活动中的转折点,如何面对冲突困难,在什么环节觉得自己是困难的,他希望在什么地方获得教师的支持,对他有帮助的环节是哪些,自己与团体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更深地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督导的作用。
(三)教师个人成长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教师要不断储备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在团体辅导中发挥良好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感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个人的心理成长,健全人格。教师内心的涵容、稳定的情绪、心理的弹性、共情的态度都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用“心”来教学的课程,教师在团体活动中的言谈举止都向学生传递着个人的特征,是充满情感的教学工具。教师与团队建立信任、温暖、开放、平等的关系是团队获得进步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还要懂得守护活动的空间,不过多干涉团体的进程,懂得适时地进退,自如应对团体的冲突和转折,关注团员之间的关系,引导活动困难的学生积极投入现场。抓住现场出现的机会,发挥团队的资源,促进团体的动力,推动小组进程。当活动顺利开展时,教师要看到团体的疗效因子是什么。当活动遇到困难时,能运用团队的资源推动进程。自我暴露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做无谓暴露,教师过多表达会阻碍学生的暴露。教师能投入活动现场,还要有把自己抽离活动现场的能力,自由地进入现场和抽离现场,用“第三只眼”关注团队的成员,这些能力都考验着教师个人的心理素养和执教水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反思。
(四)引入专业的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医生督导教学
定期邀请精神科医生辅导教师教学,帮助教师识别团体辅导活动中的心理危机现象,及时发现在活动中表现异常的学生,必要时建议学生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外出参加学习的教师做学习汇报,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技能,定期探讨学生心理案例,加强心理咨询督导。教师需要不断向外学习、培训、实践、体验、督导,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视角,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杰.团体辅导对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7-228.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郭章敬.家庭治疗模式及应用:一个中国内地的个案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學,2012.
[4][美]Lrvin D.Yalom.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版)[M].李敏,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06:168.
◎编辑 王亚青
[关 键 词]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40-02
随着社会高质量飞速发展,社会新闻中经常报道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事件,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化解心理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大众心理健康水平,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切实维护人民的身心健康。当今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与学业、人际交往、职业发展、恋爱与性等方面相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自我、悦纳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减轻压力、化解心理危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帮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择业就业、社交能力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拓展生命意义,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教学受众面广,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团体互动,体验心理情感过程,增强沟通和交流,在团队中获得支持和力量。虽然团体辅导教学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团体辅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团体辅导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心理状态不相符,与课堂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共性特征,但更多地呈现个性特点,每一届学生的心理总体状况不尽相同,有的教师没有了解学生情况,不能把握团体的特征,没有关注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行为习惯,照本宣科地用同一个活动方案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环节无法把握,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贴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活动中缺少深刻的情感体验。有的教师过多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不注重发挥学生分享体验和感受的环节,使团体活动变成了体育活动,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游戏的快乐、运动的快乐而不是心理知识的体验和领悟,更谈不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忽视团体辅导中个体的心理现象,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理论领导团队
教师作为主导者往往较多关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忽略在活动中因个体心理问题而呈现出来的行为现象,如一些学生在团队中出现的退缩、逃避行为,若教师只关注整体活动的进程,就会忽视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有的成员在活动中积极性非常高,团队领导者意识到却没有把他们的行为转化为团队的力量,反而因此忽略其他成员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有的成员在活动中因个人特质跟不上整体的节奏,感到被伤害和被抛弃,带领者未能觉察、关注、安抚、修通,学生被动受到二次伤害。如果误用、滥用和盗用团体辅导,不仅会使团体成员蒙受伤害,学习错误的行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败感,而且会破坏团体辅导的专业信誉[2]。学生在团辅活动中的各种异常都显示出日常关系的行为模式,需要带领者有敏锐的觉察力和共情能力,抓住时机呈现并修通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个人及团队在活动中共同受益。有的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过多站在领导者的角色,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团体成员在团体活动中的关系和互动,没有利用团队中的疗效因子,使团体变得依赖和退缩。
(三)教师缺少系统培训,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团体辅导的方式有团体游戏、团体沙盘、绘画、OH牌、存在主义小组等,由于团体游戏受众广、易操作,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课堂教学和团体游戏的方式,却很少甚至从未涉及使用其他的技术,这与老师的专业背景、长期培训、个人体验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用心去学,也得不到有效的心理体验和指导。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还要根据教学的需求不断拓展知识面,掌握心理健康咨询指导的技术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具备与学生建立关系的能力,提高共情的水平、领导团队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课堂上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团体辅导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明确课程目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课程教学首先是要进行学情分析,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根据心理普测的结果,了解每一位新生心理健康状态。日常心理咨询情况也反映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依据心理健康状态集中研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和团体辅导方式,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共性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团体辅导的实践教学模块。
团体成员的心理素質存在差异性,一部分是心理素质比较健康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看到他们的心理资源,另一部分是心理健康素质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在教学中呈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他们融入团体,增强归属感。以某省高职院校为例,近年来从中专及县市职业学校二年级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大,休学退学的学生有所增加,学生来源不同,他们的年龄、成长背景、学习方式和普通高考学生有较大差异,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一样,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增多,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增加识别心理危机、了解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内容,把危机干预融入课堂教学和团体辅导教学中。 (二)重视学生在团体辅导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
不同的团体辅导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绘画、沙盘游戏和OH牌体验中比较容易使学生放下防御心理,在带领者的陪伴、理解、支持下,学生通过活动自我探索,彼此欣赏,共同分享感受,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内在资源,都有改变的可能性,成员之间的互动性和共情性参与能够促进系统的发展[3],教师要具备对学生的涵容、关怀、共情的态度,与学生建立信任、温暖、共情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敢于在团队中探索和改变自己。教师过多的干预会使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阻碍团体的交流和互动,使团体成员的能量不能自由地流动,影响团队的进程。反之,如果治疗师注重成员间的互动和移情,应该把它作为主动的表达而不是完成治疗师布置的任务,那么团体中移情体验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4]。
教师提供自由和保护的空间,让团队的力量感染每一个人,鼓励学生在团体辅导中自由呈现内心情感世界,以开放的态度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敢于流露真实的一面。团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互助交流、关系模式影响着成员,成员之间会相互效仿。当团体辅导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如何看待活动中的转折点,如何面对冲突困难,在什么环节觉得自己是困难的,他希望在什么地方获得教师的支持,对他有帮助的环节是哪些,自己与团体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更深地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督导的作用。
(三)教师个人成长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教师要不断储备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在团体辅导中发挥良好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感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个人的心理成长,健全人格。教师内心的涵容、稳定的情绪、心理的弹性、共情的态度都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用“心”来教学的课程,教师在团体活动中的言谈举止都向学生传递着个人的特征,是充满情感的教学工具。教师与团队建立信任、温暖、开放、平等的关系是团队获得进步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还要懂得守护活动的空间,不过多干涉团体的进程,懂得适时地进退,自如应对团体的冲突和转折,关注团员之间的关系,引导活动困难的学生积极投入现场。抓住现场出现的机会,发挥团队的资源,促进团体的动力,推动小组进程。当活动顺利开展时,教师要看到团体的疗效因子是什么。当活动遇到困难时,能运用团队的资源推动进程。自我暴露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做无谓暴露,教师过多表达会阻碍学生的暴露。教师能投入活动现场,还要有把自己抽离活动现场的能力,自由地进入现场和抽离现场,用“第三只眼”关注团队的成员,这些能力都考验着教师个人的心理素养和执教水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反思。
(四)引入专业的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医生督导教学
定期邀请精神科医生辅导教师教学,帮助教师识别团体辅导活动中的心理危机现象,及时发现在活动中表现异常的学生,必要时建议学生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外出参加学习的教师做学习汇报,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技能,定期探讨学生心理案例,加强心理咨询督导。教师需要不断向外学习、培训、实践、体验、督导,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视角,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杰.团体辅导对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7-228.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郭章敬.家庭治疗模式及应用:一个中国内地的个案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學,2012.
[4][美]Lrvin D.Yalom.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版)[M].李敏,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06:168.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