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经理发现,管理遇到的实际情况往往异常复杂,简单地用一个“好主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学会将“二选一”的思维变为“两个都要”
老张是一家民营百强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裁,他从老板20年前创业的时候加入,应该说是这家公司的元老了。老张最近特别重视学习,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位管理学家说过有关公司发展的三部曲,觉得话有道理:“公司成立靠机会和老板的眼光和胆识;公司成长靠老板建立的公司文化;公司的长久要靠公司整体的能力,特别是将从依靠高层的力量转为依靠中层的力量。”老张现在正有一个困惑: 手下几个负责业务的中层经理也都是老兄弟,当年南征北战劳苦功高,但这几年业绩总是没有突破,徘徊不前。眼瞅着后面新加入的竞争对手一年年瓜分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老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可是,老张又拿这些中层也没办法,他们和老板白手起家,一起发过誓要“同甘苦共患难”的。能换掉他们吗?不光老板说不行,老张心里也不落忍。
病急乱投医,老张又讨来个“方子”,有高人建议他利用“鲶鱼效应”,从外面聘请个能干的经理人,让元老们紧张一下,唤醒他们许久不曾有的斗志。老张觉得不错,花了不少时间和不菲的代价,托猎头从业界请了一名有名的职业经理人。老张很怕花了很多钱,结果不好,对不住老板的信任,因此小心谨慎,特别向人力资源经理嘱咐公司采用的是秘薪制,任何人不能透露自己和打听别人的工资。
时过两个月,老张不仅老的困惑没解决,新的困惑又来了。天下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秘薪制对公司的老人根本没有作用,那几个元老级业务经理纷纷知道了新来经理待遇高出自己一大截,心里极不平衡,不仅不配合工作的交接,还给新来的空降兵出了很多难题。老张甚至怀疑“鲶鱼效应”是不是个馊主意。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经理发现,管理遇到的实际情况往往异常复杂,简单地用一个“好主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经理人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还不能做“二选一”的简单决定,要学会从“二选一”的思维,变为“两个都要”的思维——尽管后者更难。对老张来说,不能要么容忍和袒护公司的老人,要么只用新人。挑战在于如何处理好“两个都要”的矛盾,既发挥新人的作用,也要激励老人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做到这点,就要把人性、业务特征和人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考虑,找出获得整体和谐的方法。
首先,毋庸置疑,老张的公司补充新鲜的血液是必要的。但是,老张除了选对新人之外,如何安置老人是必须要重视的事情。这一点老张显然准备不足。老张不能让老人有“卸磨杀驴”的感觉,但同时也要让老人树立紧迫感,除了促使他们认识差距、继续学习外,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发挥作用。那么如何做呢?
其实,从业绩的组成因素看,可以按新客户业绩和老客户业绩分为两个部分,扩展业务既需要维护老客户,又需要开发新客户。而谁都知道开发新客户是块难啃的骨头,开发新客户所耗费的资源大约是维护老客户的6倍。老人好静,新人好动,公司的老人更熟悉老客户,知识、关系和经验也相对较多,因此,老张可以让老人多维护一些公司的老客户。还要安抚他们,向他们传递这样信息:公司把老客户划分给他们是对他们的信任。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不局限于此,从老客户的维护中发现更多机会,也要试着开发新客户市场。这样,老人自然感激,他们也会理解公司需要不断进步,就需要拓展新客户,新市场,启用更有能力的人;自己也需要不断进步,才能适应公司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对于“鲶鱼型”的新人,老张应该在鼓励他们打破陈规陋习、锐意进取地开发新客户的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支持,尤其亲自负责协调新老客户的交接工作,帮助扫清障碍,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施展的空间,力争让他们以最快速度做出业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任新人自生自灭的后果一定是悲观的,会带来整体策略的崩溃。
至于待遇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分工有了不同,老人也有了妥善的安排,老人的意见至少不至于太大了。稍后则可再做些调整,比如将收入更多与业绩、市场目标、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定量和定性指标挂钩,从而做到适才适所,多劳多得。
实际上,通过老张的例子,我们看到,管理的真正难点不在于是否找到好办法,而在于管理者自身是否愿意提高,是否愿意接受并妥善处理来自自己和下属的共同挑战。
老张是一家民营百强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裁,他从老板20年前创业的时候加入,应该说是这家公司的元老了。老张最近特别重视学习,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位管理学家说过有关公司发展的三部曲,觉得话有道理:“公司成立靠机会和老板的眼光和胆识;公司成长靠老板建立的公司文化;公司的长久要靠公司整体的能力,特别是将从依靠高层的力量转为依靠中层的力量。”老张现在正有一个困惑: 手下几个负责业务的中层经理也都是老兄弟,当年南征北战劳苦功高,但这几年业绩总是没有突破,徘徊不前。眼瞅着后面新加入的竞争对手一年年瓜分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老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可是,老张又拿这些中层也没办法,他们和老板白手起家,一起发过誓要“同甘苦共患难”的。能换掉他们吗?不光老板说不行,老张心里也不落忍。
病急乱投医,老张又讨来个“方子”,有高人建议他利用“鲶鱼效应”,从外面聘请个能干的经理人,让元老们紧张一下,唤醒他们许久不曾有的斗志。老张觉得不错,花了不少时间和不菲的代价,托猎头从业界请了一名有名的职业经理人。老张很怕花了很多钱,结果不好,对不住老板的信任,因此小心谨慎,特别向人力资源经理嘱咐公司采用的是秘薪制,任何人不能透露自己和打听别人的工资。
时过两个月,老张不仅老的困惑没解决,新的困惑又来了。天下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秘薪制对公司的老人根本没有作用,那几个元老级业务经理纷纷知道了新来经理待遇高出自己一大截,心里极不平衡,不仅不配合工作的交接,还给新来的空降兵出了很多难题。老张甚至怀疑“鲶鱼效应”是不是个馊主意。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经理发现,管理遇到的实际情况往往异常复杂,简单地用一个“好主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经理人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还不能做“二选一”的简单决定,要学会从“二选一”的思维,变为“两个都要”的思维——尽管后者更难。对老张来说,不能要么容忍和袒护公司的老人,要么只用新人。挑战在于如何处理好“两个都要”的矛盾,既发挥新人的作用,也要激励老人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做到这点,就要把人性、业务特征和人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考虑,找出获得整体和谐的方法。
首先,毋庸置疑,老张的公司补充新鲜的血液是必要的。但是,老张除了选对新人之外,如何安置老人是必须要重视的事情。这一点老张显然准备不足。老张不能让老人有“卸磨杀驴”的感觉,但同时也要让老人树立紧迫感,除了促使他们认识差距、继续学习外,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发挥作用。那么如何做呢?
其实,从业绩的组成因素看,可以按新客户业绩和老客户业绩分为两个部分,扩展业务既需要维护老客户,又需要开发新客户。而谁都知道开发新客户是块难啃的骨头,开发新客户所耗费的资源大约是维护老客户的6倍。老人好静,新人好动,公司的老人更熟悉老客户,知识、关系和经验也相对较多,因此,老张可以让老人多维护一些公司的老客户。还要安抚他们,向他们传递这样信息:公司把老客户划分给他们是对他们的信任。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不局限于此,从老客户的维护中发现更多机会,也要试着开发新客户市场。这样,老人自然感激,他们也会理解公司需要不断进步,就需要拓展新客户,新市场,启用更有能力的人;自己也需要不断进步,才能适应公司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对于“鲶鱼型”的新人,老张应该在鼓励他们打破陈规陋习、锐意进取地开发新客户的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支持,尤其亲自负责协调新老客户的交接工作,帮助扫清障碍,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施展的空间,力争让他们以最快速度做出业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任新人自生自灭的后果一定是悲观的,会带来整体策略的崩溃。
至于待遇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分工有了不同,老人也有了妥善的安排,老人的意见至少不至于太大了。稍后则可再做些调整,比如将收入更多与业绩、市场目标、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定量和定性指标挂钩,从而做到适才适所,多劳多得。
实际上,通过老张的例子,我们看到,管理的真正难点不在于是否找到好办法,而在于管理者自身是否愿意提高,是否愿意接受并妥善处理来自自己和下属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