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身心健康及幼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本文主要浅析的是将幼儿师范教育与职业幸福感结合起来职前培养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路径,为准幼儿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和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职前培养
幸福,一个古老而又不过时的词汇,是人们穷尽一生的追求,是人们快乐生活、努力工作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表明,民众的幸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党的奋斗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快乐的幼儿需要有快乐的幼儿教师,幸福的幼儿需要有幸福的幼儿教师。教育幼儿的过程就是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和情感,在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使幼儿的身心在幸福的氛围中成长,培育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2]不幸福的幼儿教师难以给予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难以培养出精神富足的幼儿。所以,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教育的质量。
对幼儿教师而言,职业幸福感关系着其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性动态发展的过程,培养职业幸福感应该贯穿教师职业生涯整个阶段。根据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职前教育阶段即师范生培训阶段属于教师职业生涯阶段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职前教育这个阶段,幼儿师范生接受教育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准备,培养职业幸福感对其职业生涯影响深远。职业幸福感决定了幼儿师范生在学校的表现、对工作目标的定位以及学习的信心。拥有良好的职业幸福感,能给予幼儿师范生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职业幸福感对幼儿师范生在校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只有喜欢这个专业,在专业学习中才能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感受到幸福,而这种积极情绪有利于促进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在幼儿师范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师范生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将职业幸福感和日常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师范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热爱、期待和憧憬,为以后的工作提前做好身心准备。
一、变革培养模式,提高职业认同感
(一)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会直接降低今后工作的职业幸福感。很多幼儿师范生选择就读幼儿师范专业是出于未来就业考虑,或者是父母意愿,又或者是被幼儿教师擅长琴棋书画等外在技能吸引。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工作时,应该引导考生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价值,明确幼儿师范生作为准幼儿教师的要求,以免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产生抵触心理。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考生对未来职业进行了解,通过了解让考生在选择专业上有更多的思考余地,让考生是因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喜爱而选择幼儿师范教育,并在心理上做好规划准备,初步获得职业认同感。
(二)把握住入学教育的契机
新生进入大学后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此时,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幼儿师范生充分认识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和价值意义,让他们从心里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这个环节,学校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先进榜样,比如“时代楷模”张桂梅的“燃烛”事迹,激发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并转化为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内在动力。
(三)注重校外实践活动
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渗透职业幸福感的培养,包括校外实践活动。幼儿园作为幼儿师范生接触“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最早的地方,必然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园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不仅对提升幼儿师范生专业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状态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师范生产生影响。所以,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德才兼备和正能量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幼儿师范生感受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快乐、幸福。
二、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职业胜任力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幸福感是相互交织的。[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4]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能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并将职业理想内化为行动的動力,将幼儿教育工作看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行为,并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和满足。学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师范生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师德认识、树立职业道德理想和提高自我境界,激励幼儿师范生为实现幼儿教育事业的梦想而努力,并体验其中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走上工作岗位后,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其职业幸福感会有直接影响。所以,作为准幼儿教师,幼儿师范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今后胜任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技能不仅充实了幼儿师范生的学校生活,也增加了他们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自信,从而获得希望、力量、幸福感。
三、注重身心健康教育,塑造积极人格
爱默生曾经说过: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很多人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止于此,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师范生的身心发展状态会直接影响走上岗位后的职业幸福感。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两个小时,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很高的身体素质。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师范生进行体育锻炼。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很重要,学校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帮助幼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摆正心态,构建积极人格,引导他们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对未来职业充满期待和热情,养成积极、乐观、健康的为人处世态度,增强积极主动调节心理行为的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轻松快乐的课外活动,引导幼儿师范生学会释放压力、放松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的一些技巧。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良性发展,应该受到重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职前培养对其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学校应该将职业幸福感和日常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变革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幼儿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引导他们从心里了解、接受和热爱“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提升幼儿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对今后工作的胜任力,增加他们面对工作的自信;注重师范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塑造积极人格;实施“爱”的教育,提升师范生“爱”的能力,为幼儿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准备最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364/moe_302/moe_309/tnull_1506.html.
[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5.
[3]冯婷婷.淮北市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职前培养
幸福,一个古老而又不过时的词汇,是人们穷尽一生的追求,是人们快乐生活、努力工作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表明,民众的幸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党的奋斗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快乐的幼儿需要有快乐的幼儿教师,幸福的幼儿需要有幸福的幼儿教师。教育幼儿的过程就是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和情感,在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使幼儿的身心在幸福的氛围中成长,培育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2]不幸福的幼儿教师难以给予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难以培养出精神富足的幼儿。所以,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教育的质量。
对幼儿教师而言,职业幸福感关系着其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性动态发展的过程,培养职业幸福感应该贯穿教师职业生涯整个阶段。根据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职前教育阶段即师范生培训阶段属于教师职业生涯阶段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职前教育这个阶段,幼儿师范生接受教育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准备,培养职业幸福感对其职业生涯影响深远。职业幸福感决定了幼儿师范生在学校的表现、对工作目标的定位以及学习的信心。拥有良好的职业幸福感,能给予幼儿师范生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职业幸福感对幼儿师范生在校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只有喜欢这个专业,在专业学习中才能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感受到幸福,而这种积极情绪有利于促进幼儿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在幼儿师范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师范生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将职业幸福感和日常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师范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热爱、期待和憧憬,为以后的工作提前做好身心准备。
一、变革培养模式,提高职业认同感
(一)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会直接降低今后工作的职业幸福感。很多幼儿师范生选择就读幼儿师范专业是出于未来就业考虑,或者是父母意愿,又或者是被幼儿教师擅长琴棋书画等外在技能吸引。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工作时,应该引导考生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价值,明确幼儿师范生作为准幼儿教师的要求,以免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产生抵触心理。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考生对未来职业进行了解,通过了解让考生在选择专业上有更多的思考余地,让考生是因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喜爱而选择幼儿师范教育,并在心理上做好规划准备,初步获得职业认同感。
(二)把握住入学教育的契机
新生进入大学后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此时,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幼儿师范生充分认识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和价值意义,让他们从心里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这个环节,学校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先进榜样,比如“时代楷模”张桂梅的“燃烛”事迹,激发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并转化为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内在动力。
(三)注重校外实践活动
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渗透职业幸福感的培养,包括校外实践活动。幼儿园作为幼儿师范生接触“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最早的地方,必然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园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不仅对提升幼儿师范生专业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状态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师范生产生影响。所以,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德才兼备和正能量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幼儿师范生感受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快乐、幸福。
二、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职业胜任力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幸福感是相互交织的。[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4]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能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并将职业理想内化为行动的動力,将幼儿教育工作看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行为,并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和满足。学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师范生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师德认识、树立职业道德理想和提高自我境界,激励幼儿师范生为实现幼儿教育事业的梦想而努力,并体验其中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走上工作岗位后,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其职业幸福感会有直接影响。所以,作为准幼儿教师,幼儿师范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今后胜任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技能不仅充实了幼儿师范生的学校生活,也增加了他们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自信,从而获得希望、力量、幸福感。
三、注重身心健康教育,塑造积极人格
爱默生曾经说过: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很多人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止于此,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师范生的身心发展状态会直接影响走上岗位后的职业幸福感。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两个小时,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很高的身体素质。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师范生进行体育锻炼。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很重要,学校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帮助幼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摆正心态,构建积极人格,引导他们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对未来职业充满期待和热情,养成积极、乐观、健康的为人处世态度,增强积极主动调节心理行为的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轻松快乐的课外活动,引导幼儿师范生学会释放压力、放松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的一些技巧。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良性发展,应该受到重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职前培养对其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学校应该将职业幸福感和日常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变革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幼儿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引导他们从心里了解、接受和热爱“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提升幼儿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对今后工作的胜任力,增加他们面对工作的自信;注重师范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塑造积极人格;实施“爱”的教育,提升师范生“爱”的能力,为幼儿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准备最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364/moe_302/moe_309/tnull_1506.html.
[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5.
[3]冯婷婷.淮北市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