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菩提心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一叶扁舟之中缓缓展开的一段对话,似问答,似诗篇,似参禅。一切看似是风与月点燃了千年的诗情,实则散发着哲学思辩的光辉。苏子与客的对立与争论,是苏轼自身思想矛盾的外化;而最终以通脱超达的观念说服了客,则是苏轼完成了一次思想的突围和自我的和解。
  作此文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蓄意的政治迫害,给了苏轼沉重的打击,因此他渴望超越尘世,正如其《答李端叔书》所言“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而这次夜访赤壁,恰恰暗合了苏轼那颗笑拈佛花的无为之心。在那样一个秋晚的江上,清风徐徐,明月徘徊,浮光接天,碧江如练。面对如此朦胧、空灵之夜色,自然产生一种“超鸿蒙,混希夷”之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借助列子御风而行和许玄羽化登仙的故事,诗化出一个谪臣的逍遥与洒脱。
  可是,此时的苏轼,未必没有怨恨和不甘的一面。苏子歌咏“望美人兮天一方”,多多少少流露出渴望而不得的淡淡愁绪。而客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也是倚苏子的歌声而和的,这样悲戚的箫声是客的也是苏子的。所以苏子并不完全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般逍遥洒脱。但是依苏轼的个性,苏轼的修养与抱负,他决不允许“自己”沦为一个悲戚哀怨的“孤舟嫠妇”的角色。所以看似哀怨的“客”,其实是苏轼幻化出的自我中逍遥的另一面,“怨恨与不甘”的一面。
  此时的苏轼,也未必没有寄情山水之后的虚无感。儒道互补给了中国士人和合之心态,进可以昂然入世,退可以飘然出世。但是道家虽然缓解了“进”不通时的疲惫感,却又不得不面对“退”之后的虚无感。因此,客才有感于赤壁之英雄--曹操。曹操乃一世之雄也,文韬武略,无人望其项背。而苏轼面对党争纷繁,时运多舛,只得与渔樵杂处,举酒游江,更不可能建立曹操那样的功业。英雄如曹操者,如今都湮没于历史的长河,杳不可寻,何况是此时谪居的苏轼。他觉得自己只是沧海之一粟,无穷之须臾。人在自然宇宙面前是多么渺小、短暂与虚无啊!
  但是,人之伟大处不在于其从不蹈入人生之陷阱,而在于能从中救出自己。苏轼面对这样的境遇,决不允许自己沉入怨恨与虚无不可自拔,而是需要以此度化自己,完成自我的和解和超越。所以苏子宽慰“客”(更是宽慰自己)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何“無尽”?但是,总有一种不变的因子万古长存。流水如斯,却终未逝去;清月盈虚,却终未增减;人生短暂,却历史长流。苏轼这种更为超达的生死观来自于哪里呢?宋代谢枋得说:“此赋深得《庄》《骚》文法”。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也提及:在黄州那一段日子,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可见苏轼的这种生死观应该得益于佛道思想。《庄子·齐物论》中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态,只要不以生死为念,“照之于天”(遵循自然的规律),便可达到肉体死亡而灵魂永存的逍遥境界。而佛家关于死亡亦有一个令人眩晕的词汇:轮回。不死的灵魂可以迁往另一个肉体不断再生。这些佛道思想中的死亡观与苏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思想何其相似。领悟了这样的死亡观,关于生命“不可乎骤得”的悲伤失落自然可以稍稍平复。
  理解了“死亡”,怎样“活着”就变得更为重要。只有领悟了“活的艺术”,才能最终消弭人生的虚无感。苏轼认为清风明月等自然万物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种“活的艺术”是对生命本真意义的顿悟,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得失。却又不离开现实的时空,在心灵时空里达到了永恒和不朽。这种超越的形式和结果就是庄子所言“天人合一”。
  人生的玄机已然解开,客终释然,“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子与客终于合二为一,苏轼亦完成了思想的突围与自我的和解。
  赤壁之下,清风明月唤醒了苏子的一颗佛道之心,化外山水守望着中国士人宝贵的精神家园。一篇《赤壁赋》仿佛一篇菩提的笑忘书,语带莲花。
其他文献
摘要:思南师范的整体搬迁并升格为幼儿师专的实践证明。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才能使学校做大做强。才能梦想成真。  关键词:思南师范;解放思想;赶超跨越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已成为当前武陵山区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或许会不自觉地把它看着一条政治口号。解放思想跨越发展,虽然简短通俗,但内涵丰富,它是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是有益的行动标杆。解放思想是实现
期刊
摘要:本课题以国家允许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前提,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意愿进行调查。通过文献的搜集整理,我们选取样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业类型、家庭类型、是否有学龄子女、家庭收入和集体分红收入这八个内部影响因素和社会保障政策这一外部因素来分析它们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意愿的影响,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的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民;
期刊
目前高校学术腐败已是一司空见惯的问题,已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并且呈现出腐败人员日益增多、集团化趋于明显、手段从隐性到显性发展的趋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大众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高校学术腐败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如导致科研意识淡薄、学术剽窃成风、弄虚作假盛行、物质利益至上以及错误价值观占上风等等,从而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削弱和消解高校教育科研精神,降低学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甚至进而会影响国
期刊
摘要:作为托尼.莫里森最著名、最具冲击力的一部小说,《宠儿》以它独特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被誉为“美国文学史的里程碑”。小说不仅探讨了奴隶制对黑人心灵的伤害也提出了如今人们普遍关注的“文化记忆”问题。它以众多人物对奴隶生活的回忆形成放射式的叙事方式,而这些被叙述的回忆恰好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部分精神分析学理论相吻合。本文试通过精神分析学的压抑本我,集体无意识,自由联想来阐释奴隶记忆的被压抑,忘却
期刊
摘要:歌曲的二度创作就是演唱者将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唱前通过思维层面进行处理,也就是在演唱前酝酿感情。歌曲的作词和作曲是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主要是由演唱者来完成,这种创作是变在情感以及演唱技巧上,而不是客观的创作。同样的歌曲通过不同人的演唱,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带有自身感情的演唱能够为歌曲赋予新的内容,表现与众不同的韵味,因此,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是将主观内容进行直观表达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期刊
摘要:《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不朽之作,其中涉及的道德主题以及新女性形象让人争论至今。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重新解读嘉莉的道德倾向与新女性形象,以丰富人物的艺术内涵,提升对这部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嘉莉;观点交锋;道德倾向;新女性形象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20 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先驱,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是他的代表作
期刊
请注明课题项目:该文系贵州省毕节教育局"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和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毕地教〔2011〕110号  一 研究背景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理目标。学校作为教育人的场所,它不仅影响着社会其他层面,而且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宽松民主、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愉快、轻松。在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通过对小学语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整本书阅读  一 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规定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语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怎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呢?课外阅读正是对学校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如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的教学点滴体会: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2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4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伟大的开头,紧凑的中部和濒临悲剧边缘的结尾三方面分析世界名著《伪君子》的结构。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开端;中部;结尾;结构  莫里哀,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一位提升了喜剧的地位,让喜剧享有和悲剧并列地位的大师;他的代表作《伪君子》,一部使莫里哀"死无葬身之地"的剧目,它所蘊含的东西是很多的,其中与它精巧的结构分不开。清代戏曲家李渔就将结构放在戏剧创作的首位。《伪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