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错误:让语文课堂绽放更多精彩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学生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回答,教师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为人师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大骂学生“笨蛋”“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该是最下策的做法,其次是用“不对”“错误”等词直接否定学生的回答后,教师立即说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再者是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而对前面那位同学的回答不置可否,也不作任何分析评价。这样的处理方式不符合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回答。
  一、让学生的回答换得希望的种子
  教学实例:
  鉴赏古诗: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生A:我的感觉是前两句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比较好的,而后两句就不一样了,那浓重的离愁表现得很突出。
  师:A同学用她敏锐的眼光,很快就发现了前后两句有明显的不同,我想知道,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诗人不同的感情呢?
  生A:第二句的“红叶青山”给人很明朗、很阳光的感觉,而第四句中的“满天风雨”让人感觉郁闷。
  师:原来你读出了诗人笔下的景是含情的,这是鉴赏这首诗的关键。对于A同学的回答,其他同学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都跃跃欲试]
  生B:我认为,这两处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离愁。“红叶”句以美景反衬离愁,“满天”句以哀景正衬离愁。
  师:也就是说,无论是美景还是哀景,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离情别绪。这种写法就是清人王夫之所说的——
  师生:“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
  ……
  其实,这个问题不会很难,课堂上我们多次强调。但学生A的基础较差,课堂上她能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她有认真思考,所以老师及时地肯定(画线句)她的回答,同时又请其他同学纠正补充,让A同学意识到自己的答案还不够准确。因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她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其他同学提出的异议。
  都说鼓励是火种,它可以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和信心之火,但鼓励不都是诱人的奖金和耀眼的奖牌,有时,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几句发自内心的欣赏的话语,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在学生受挫的时候。所以,当学生的回答不准或错误时,老师千万别泼冷水,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得到精神的力量,从而对您的课堂永远充满期待,对生活满怀信心。
  二、让学生的回答变成解题的钥匙
  教学实例:
  鉴赏诗歌: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师: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绘一下?
  生A:几枝遒劲的寒梅横斜在清浅的水面上,黄昏时分,天色渐暗,月亮之下,梅花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
  师:你的意思是,句中的“暗”是因为时间已到“黄昏”?“黄昏”指傍晚?
  生A:是。
  师:同学们,理解了这个“暗”字,才能真正理解这一句的妙处。你们同意A同学的看法吗?
  [沉默]
  师:大家知道这是一首七律,按规定,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那么,根据律诗的这一特点,同学们能否理解“暗”和“黄昏”的意思呢?
  生B:“水清浅”对“月黄昏”,“清浅”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水的清澈,那么“黄昏”也应该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月色朦胧。
  师:也就是说,这个“黄昏”实际上相当于“昏黄”, “月黄昏”为梅花提供了一个美妙背景,我想,这样的理解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而“暗香”又该如何理解呢?
  生C:“暗香”对“疏影”,而“疏”是修饰“影”,作定语的,既然是对偶,“暗”也该修饰“香”……[感到困惑]
  师:可是,同学们写作文时,通常都写“浓香”“淡香”“清香”,极少写“暗香”啊,而“明”“暗”又通常都是用来形容光线、色彩的,该是诗人用词不当吧?
  生D:老师,这不就是“通感”吗?
  师:通感?!请你为我们详细解释解释。
  生D:诗人用色彩的明暗来形容嗅觉的香气,“暗香”就是“淡香”“清香”的意思,不过,“暗香”更能写出梅香的若有若无之态。
  师:分析得很到位,我还想问:梅香有形态吗?
  生E:本来香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诗人不仅用“暗”来修饰“香”,还用“浮动”来形容它,这就把香气当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液体来写了,香气就显得有形态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出梅花的神韵了……
  在鉴赏古诗的语言时,动词、形容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在这首诗中,对“暗”“浮动”等词的理解是赏析本诗的关键。学生因其知识经验积累的不足,就会使其在面对不同情景时出现理解偏差。既然在关键问题上,学生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教师就应该紧紧抓住它,通过有效追问,联系相关的知识(画线句),适时地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时,学生的所谓的错误答案,就变成了解题的钥匙。
  三、让学生的回答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教学实例:
  鉴赏宋词: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首词抒发了情人间浓重的离愁,关键是我们要体会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感情的。哪位同学能够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A:“君”“妾”分离,泪眼望着泪眼,伤心欲绝,可是两岸的青山又怎能理解这对情人间的离愁别恨呢?诗人用青山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
  师:A同学认为这首词用了反衬手法,你们同意吗?
  生(部分):同意。
  生B:我不同意A同学的解释,青山本来是无情的,可诗人赋予青山以人的感情,写青山有情相送迎,把青山人格化了。
  师:A说青山是无情的,B说青山是有情的,这不矛盾了吗?
  生C:很明显,“两岸青山相送迎”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连青山都来相送迎,这青山难道还无情吗?
  师:哦,“连青山都来相送”了,连青山都如此有情,偏偏谁是无情的呢?同学们,想一想,“谁知离别情”的“谁”代指什么?
  生:这个“谁”应该指“别人”,词中“罗带同心结未成”,意味着有情人却难成眷属。“别人”可以是《孔雀东南飞》中的蕉母,也可以是《红楼梦》中的贾母,青山有情相送,而别人又有谁能理解情人之间的离愁呢?
  [生鼓掌]
  师:太精彩了!山的有情是烘托了情人间的多情、深情,而别人的无情是反衬了情人间的刻骨离情。
  教学要达到高潮,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摆脱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执行人的角色,对学生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轻易否定,而是把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画线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认知冲突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时,就要及时地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信息(斜体画线句)进行判断,在交流对话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共识。
  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易调动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样,学生原本错误的回答就成了课堂教学进入高潮的助推器。
  成功的课堂总会闪烁着艺术的光芒。而艺术的形成必缘于教师的不懈努力。同样,要把学生的错误回答变成教育教学的契机,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切实转变学生观。
  观念决定行动。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勇气面对“错误”,有心情参与到对“错误”的讨论与纠正过程中。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不再把学生看做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期待点燃的火把。
  其次,要求教师打好专业功底。
  把学生的错误回答变成教学契机的课堂,一定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随时调动知识的储备和随机生成新的问题情境。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再者,要求教师练就教学机智。
  把学生的错误回答变成教学的契机,还要求教师善于启发铺垫,善于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太准确甚至错误时,教师若能把握这个契机,就可以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景,让学生和老师在45分钟的教学航道上享受激情与快乐。
  亲近学生的错误回答,让语文课堂绽放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李敏)
其他文献
"做最好的自己!"李镇西老师这样对学生说。"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老师这样对自己说。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用自己25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也成就自己,成为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有国语即语文的身影。国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熏陶中生存至今,国语的魅力已经深入每个国人的骨髓中。但是,很少有人将生活和语
目的总结反鼓中厚皮片、网状中厚皮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根据伤情应用反鼓取中厚皮片和不断蒂真皮下血管
【摘要】学习应该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学习最忌讳“熊瞎子掰包谷——一边掰,一边丢”。那么,持久的学习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涉及学习习惯的问题。持久的需要,持久的动机,再加上持久的行为,就可能变成了习惯。习惯有时可以保持终生,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的最好保证。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学
【摘要】目前,教育界普遍推崇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育体现在课本中选用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本文主要研究了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的意义、现状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策略,以期能够为教师在教学该部分内容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外国的文学作品都有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稳步推进,我们亟需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的角色需要转换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本文试就新课改背景下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作一些探讨,权作引玉之砖,希求专家斧正。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改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的编审
西藏农牧区汉语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贯彻新课程理念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确保学生通过汉语课堂学习实践,逐步掌握汉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正> 一前言臭氧是地球大气的微量成分,主要集中在10~50公里高空的平流层中,在30公里高空附近,臭氧达到最大浓度约10ppm。臭氧对地球上的生命很重要。因它能强烈吸收紫外光.尤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对课标的理解失当,或对高考导向分析欠准,致使教学不能忠于课标。一部分老师教学中只把入选的文言文当作语言文化知识范例来讲;另一部分老师只强调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其实,这两种教学取向都失之偏颇,而且教学中都存在着高耗低效的情形。本文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和效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提质增效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词语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只要我们老师有心、有意,就会找到更多词语有效训练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