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警而不惊”的分寸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r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对此疫情的态度很容易走向两极:或不以为意,或过度紧张。而我们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警而不惊”的分寸
  
  人类总在面临不幸:2003年SARS危机恍如昨日,2005年以来的禽流感威胁尚未去除,以“猪流感”之名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已然来临。
  
  目前,此流感正式易名为甲型H1N1流感。近几日,疫情有所缓和,大规模的“人传人”尚未出现,病例增幅有所减缓,此流感为害烈度与专家们最为担忧的预言尚有距离。尽管如此,这场疫病对于人类已经和极可能继续造成的伤害,仍然令人忧心。当前,对此疫情的态度很容易走向两极:或不以为意,或过度紧张。我们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警而不惊”的分寸。
  
  出于对公众、对生命负责的基本态度,高度警觉极有必要。非如此,则等于用感觉和侥幸取代科学。
  
  当前的信息带给人的判断是不确定的:一方面,死亡人数和确诊人数仍在攀升,受感染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无人确知世卫组织会否将流感警告级别从五级升至最高级六级;另一方面,疫患本身的死亡率较之SARS和人禽流感为低,且“风暴眼”墨西哥疫情确已有所控制,警戒级别5月初以来已从原来的红色(非常高)降为橙色(较高),进而降为黄色(中级)。
  
  不确定性出现,一般人容易按自己的愿望作出判断,不过,愿望不能代替科学。须知此轮疫情的“元凶”属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新变体,对人类是全新的认知对象。从4月26日墨西哥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到今天, 科学工作者只通过基因图谱分析发现,此次新型流感病毒拥有猪和鸡的基因片段,但对于人类致患的真实起源、病毒扩散路径、反季节暴发的原因,以及墨西哥何以沦为疫情重灾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均无定论;在第一阶段疫情之后,有无更为凶猛的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如何避免其冲击,现在更难预料。(参见本期封面报道“新流感未解之谜”)
  
  以此态势,可知病毒持续以无法预知的方式变异,每个人在理论上都是易感者。虽然此次疫情透明度较高,疫区又距中国较远,看似无六年前的SARS那样凶险,但因传播力极强,感染者可能在无症状时传播病毒,其对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人类的威胁绝不可小觑。现在是强敌当前,把危险看得大一些,把威胁看得重一些,高度警觉积极防控,远胜于盲目乐观和轻敌。
  
  不过,高度警觉不等于现在就立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打破常规、全线动员。“警钟”或“警报”在这里更多地是一种比喻,而非针对普通公民的紧急行动号令。除疫情凶猛的疫区外,当前之于甲型H1N1流感,政府和公众还必须做到“警而不惊”“防而不乱”。应当看到,此次疫情至今并未出现全面暴发之势,这是个基本事实;更重要的是,人类此次实施的防疫抗疫举措,远比应对2003年SARS之疫更为主动,而主动性来源于透明、合作与科学精神——由于经年的不懈努力,更由于2003年SARS危机后更多共识的建立,许多国家的防病救灾体系均有所加强,各国联手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大幅提升,“全球流感项目”建立的监测框架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在新型流感之患面前,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现在都有理由比过去更深具信心,更能够沉着应对、积极防控。
  
  流感疫情暴发于全球经济危机之中,可谓祸不单行。如何处理好二者的轻重缓急,也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考验。经济继续恶化,势必削弱救灾财力、物力;疫情扩散,则无疑将对经济活动形成梗阻。若干研究机构试图评估此次流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但因流感本身高度不确定,评估结果也自然依赖不同的疫情预设情景。国际社会目前可能的作为,恐怕只能是通力合作,全力防范其全球性暴发,并在制定防控措施时正视其经济成本。
  
  当前,有些国家采取的防控举措受到质疑,甚至引发外交“口角”。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诉诸科学。例如,对于隔离究竟能否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应不应该暂停从疫区进口猪肉制品,有无必要关闭边境、关闭学校和公共场所,等等,均应理性对待。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的制定初衷,便包括防止疫情防控中的“不当干涉”。
  
  与六年前应对SARS疫情的迟缓、被动、不透明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政府此次采取的防控措施堪称及时、有力,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迅速建立,检验检疫、疫情监测、生产储备均认真细致。特别是政府高度重视疫情报告和信息公开,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并要求“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发布国内外最新疫情信息”,这一切都令人欣慰。但也应看到,疫情威胁出现,再度挑战中国欠完善的地方医疗防疫体系,已经走上前台的医疗体系改革如何蓄势而发,会成为重要关注点。
  
  流感与人类相伴已有漫漫2400年。仅在近一个世纪中,人类就抗击过三次大规模的、极具杀伤力的流感暴发——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为此付出了亿万生命的代价。虽然在与流感的长期抗争中,人类逐渐学会与之共存,但此次甲型H1N1流感汹汹而来,又是一次激战,而且很可能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惟此,“警而不惊”当为常态,这不仅是分寸,更是境界。■
  
  (本文刊于05月11日出版的2009年第10期《财经》杂志)
  
  
其他文献
不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如何,新兴市场经济体总是能比其高4个到5个百分点    自200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的GDP和工业产值一直领先于发达经济体,且增幅的差距长期保持在4个到5个百分点。有意思的是,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的GDP和2009年一季度的工业产值,都没有任何迹象说明这样的差距有所改变。虽然基本上各国的增长率都大幅下滑,新兴经济体仍比发达经济体增长得快,或是萎缩得慢。    这把我
期刊
据浙江《今日早报》报道,2009年6月10日晚,刚刚考完高考的浙江南浔女孩小陈邀约三位好友吃饭庆祝。其中,邱某和蔡某是当地派出所的协警,平时负责保安工作。两人一个26岁,一个35岁,对小陈照顾有加。席间,四人连连豪饮,酒量最差的小陈,饭后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邱某和蔡某商量决定带小陈去“醒醒酒”。蔡某无视酒后禁驾令,开着自己的现代轿车将一行人带到宾馆。两人借酒起意,趁小陈喝醉意识不清、无力反抗
期刊
森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如何平衡?以FSC为代表的认证体系或许是可行之路,中国亦应融入这一潮流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埃米尔已经操纵着比三辆保时捷跑车还要昂贵的伐木车,把一棵高大的松树齐根切断、削去树枝,然后切成长度相似的几段。    “细的话每小时可以砍150棵,粗的话大概五六十棵。”他对《财经》记者解释说。为了这份看似容易的工作,埃米尔接受了长达三年的训练和半年的实习。在这片位于瑞典南部的森
期刊
改革议案以系统性监管为核心,以“重消费者”为策略,旨在得以快速通过,但多头监管问题并未解决,衍生品市场监管也无根本变革    《财经》驻华盛顿记者 李增新 特约作者 胜寒 记者 吴莹    履新五个月之后,奥巴马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处理正式进入“固本清源”的阶段。美国东部时间6月17日,奥巴马宣布向国会提交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议案,提出了监管大型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以及弥补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漏洞三个主
期刊
中国依然坚持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对以美国为首的外部需求的长期疲软准备不足    当今世界正处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为主要经济大国的重要转折点,现在可能同样如此。    但这里有一个重大问题:和前几次危机不同,中国并不一定真正认识到了当前危机的严重性。这可能使它难以抓住危险带来的机遇。    中国领导层需要加深对这场全球危机的认识。只
期刊
停顿了近八个月的A股融资,和香港市场的自行调节形成了鲜明对比    《财经》记者 乔晓会 王晓璐 驻香港记者 王端    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征求意见结束就会安排新股发行。    近一段时间以来,新股发行再次成了悬在中国证券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有IPO“开闸”的风吹草动,指数即闻风色变,而投资者也
期刊
作为经济学家,马克思有三大贡献、三点不足    本轮经济危机中,不少人援引马克思。我们不妨重新回顾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一生有三个事业发展的轨道。最初,他想成为德国的哲学家,接着希望成为法国式的政治活动家、政治分析家和政治历史家。最后,他试图成为英国式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历史学家。    不过,马克思却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事业轨道。他尽力成为英国式古典经济学家,却没做到。晚期,成熟的马克思主要
期刊
《财经》记者 徐超 于达维    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第一轮战斗尚未结束,人们已经开始担心它可能发起第二轮攻击。    2009年5月6日,中国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一次视频会议上强调,疫情可能在今年秋冬季出现第二波暴发,病毒毒力亦不排除有增强的变异可能,中国应做好充分准备。    熟悉历史的专业人士很容易将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与夺走数千万人生命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联系在一起
期刊
此次全球流感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疫情是否已经临近尾声?新的危险将来自何方?    前记    2009年春夏之交,一场新型流感疫情突然之间席卷全球,令人闻之悚然。    这场疫情风暴的中心,是平常并不太被舆论关注的北美国家墨西哥。    从4月下旬算起,短短的十天内,疫情的走势几度变化,全世界的神经亦为之牵动。    当地时间5月6日晚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政府宣布,鉴于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稳定
期刊
《财经》记者 刘京京 于达维 驻香港记者 王端 实习记者 郭惟地    5月6日下午4点32分,来自墨西哥的南航CZ999航班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是自5月1日中国香港发现第一例来自墨西哥的输入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中国政府派包机接回滞留在墨西哥的中国旅客。    初夏的天气已有些闷热。机上98名乘客均戴着口罩。同机返回的还有19名机组人员和两名传染病专家。    航班落地后,机上所有乘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