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老先生提出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地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主体发挥为方式,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会正确处理自然、人、社会关系,并积极主动生活为目标的課堂教育模式。具体 包括三层意义:(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多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一、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大课堂进行实效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珍惜时间》一课的最后我增加了让孩子设计“休息日计划”这一环节,以此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二、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教学《珍惜时间》一课,引导孩子们感受“时间就是生命”这一概念时,我对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截取了人人都为之震颤的5.12大地震的录像,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整理,深刻感到一切是那么真实、亲切,充分点燃学生热情参与的火花。
  三、创设生活情景为教学服务
  “教育即生活。”陶先生如是说,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离的。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原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与鲜活、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使说理更充分,明理和导行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应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只有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唤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活用生活教材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过美好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他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我们应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巩固、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他们搭建生活平台, 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引入生活之水,实施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
期刊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释了“如何促进幼儿普通话表达能力”,文章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注重营造宽松愉快的语言表达环境,使幼儿“敢说”、“爱说”、“会说”普通话。  (一)、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敢说”普通话。  (二)、注重在语言活动中多为幼儿创造“爱说” 普通话的机会。  (三)、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会说”普通话。  二、注重家园密切配合,共
期刊
【摘要】: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她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期间将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我院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社团现状及对加强社团建设的几个方面对我院学生社团建设进行论述。  【关键词】: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社团建设 社团活动素质能力 青年学生 校园文化重要性   学生社团是
期刊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身心健康的含义不仅包括生理、形态、机能的正常发育,而且也包括健康心理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学生的锻炼有时是被动的,是在愁眉苦脸地“出汗”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条件下接受知识,进行锻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呢?我认为:  1、寻找合理的心理负荷,
期刊
自从我担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工作那一刻起。自己就一直在思索,中队辅导员的角色到底如何演绎,如何让队员们在少先队这个全新的领域获得进步,得到成长。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努力。   一、加强基础建设  每年我校少先队结合当前形势,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今年“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两次播音,大力宣传奥运会和残奥会知识,宣传防震抗震、防雷知识、宣传健康知识,重点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在抗震救灾为捐款中涌现的“爱心天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想在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 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
期刊
素质教育是求得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是大众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今天素质教育已全面铺开,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其在教育中“学力”和“人格”全面提升,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学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積累,而是学习能力的提升。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传统教育方式的一体性,使得学校产生了部分“学困生”。什么叫学困生?目前世界上有两个主流概念。一个叫
期刊
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妇女会与学校工会的领导下,我认为作为我们一个基层小学,女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大多数,在这种新形式下,女工工作重要的。  一、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为重点,当好女职工的“娘家人”,当女教师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当女教师在恋爱,当女教师在家庭遇到纠纷时,当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那么作为工会的一名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课堂教学的好与差,不仅直接
期刊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激励,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学生在友好和悦、互助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缺乏激励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消沉、呆板,学习效果就差。激励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一副催化剂。它能催人奋发,扣开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激励机制,其意图是让每一个的学生都有不竭的动力,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