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一直倍受语文教师的关注。写作教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如何写”是一个写作过程的问题,“写什么”才是写作的灵魂与核心,也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呢?探讨写作教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一旦有了写作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作文写作当中去,创作出一篇篇生动活泼、清新亮丽的优秀之文。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巧设文题,从作文命题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命题要注意贴近生活、立足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作文题目或写作范围,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发,从而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教师注意作文命题的深度和命题创作角度的多样性,使学生既可从多个角度横向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也可在一个角度上纵向深挖,写出充满着智慧和思考的有深度的文章。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对很多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要充分抓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进行思考,关注重大事件和热点事件,这就要求教师的作文命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刻性,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科学地进行作文命题,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搭好桥、铺好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文写作。
二、指导写作方法
我国汉代著名的哲学家王充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利其器”即为讲究方法。达尔文也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指导写作方法,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指导阅读和写作材料积累的方法。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除要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有趣外,还必须加强阅读指导,力求做到一文一得。课内,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指导学生按“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阅读方法,吸收所学知识;课外,我还介绍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某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指导学生“精读,仔细反复的读”,从中获得知识的营养,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
写作材料积累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教材中《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一文则较详细地介绍了积累资料的方法,其中摘录法、剪贴法、卡片法等积累法都非常有实用价值,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其二,指导写作之布局谋篇的方法。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通行做法是:通读全文,疏通文字,了解全貌;分段、分层;归纳层意、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解决思考与练习题等。除此以外,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还特别注重为学生讲解作者布局谋篇之艺术,指导写作布局谋篇之方法,为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如我在讲析《谁是做可爱的人》一课时,一反按结构顺序的常规,先从通讯主体“松骨峰战斗”、“烈火中救亲人”、“防空洞里谈话”讲起,再返回文章开头讲抒情和议论。因为按照“思路教学”,是先有了这些感人事迹才有议论的,而在写文章时,作者之所以把抒情和议论写在前头,是因为他作为随军记者急切地要把对志愿军的总的感受写出来,向祖国亲人汇报。这样讲就好比带领学生重新经历了一次作者的写作过程,让学生体味到作者布局谋篇的用心,不难想象,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将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三,指导学生具体写作实践的方法。写作的源泉在于生活,没有深厚的生活经历,学生作文就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有了生活的源泉,笔下才会有真情流露,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左右逢源。因此,课堂教学之余,我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如我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丰富写作题材,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当满载生活素材而归之时,下笔作文就不愁“言之无物”了。同时,我布置学生每周写随笔且不限形式,不限体裁,不限篇幅,或一段生活白描,或一番见解,或一丝感悟,均可以入文,并给予批改、讲评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提高。
三、拓展写作思维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对世界的感受性很强,往往对于事物有独特的创见。作文写作是学生彰显个性、表达观点和看法、发挥个人才智的个性化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构建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形态,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活于作文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其次,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思考氛围和讨论氛围,引导学生自由而独特地发展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去思考和讨论问题,以此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比如在教授描写类文章的写法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带到教室里,和同学分享并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它,班上有个男生喜欢吃西红柿,竟然带了两个西红柿到教室里,一边讲述一边用水果刀解剖,他说:“我小心翼翼地剥下西红柿的皮,发现这皮不但薄还很透明,就像一片透明胶。剥下皮就露出红嫩的果肉,我用刀子轻轻将它切开,发现果肉里有很多芝麻一樣的淡黄色的籽。鲜红的汁水也顺着我的手指滴下来。我尝了尝,感觉味道特别鲜美,甜津津的,一直甜到我心里。”在这样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从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让学生真正领悟原作的精神内涵。只有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感悟作品,才能喜爱作品,才能应用作品的价值观念,真正使作品走进学生的心田,从而在他们笔下流淌出清新、感人、有社会价值的作文来。
一、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一旦有了写作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作文写作当中去,创作出一篇篇生动活泼、清新亮丽的优秀之文。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巧设文题,从作文命题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命题要注意贴近生活、立足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作文题目或写作范围,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发,从而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教师注意作文命题的深度和命题创作角度的多样性,使学生既可从多个角度横向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也可在一个角度上纵向深挖,写出充满着智慧和思考的有深度的文章。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对很多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要充分抓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进行思考,关注重大事件和热点事件,这就要求教师的作文命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刻性,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科学地进行作文命题,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搭好桥、铺好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文写作。
二、指导写作方法
我国汉代著名的哲学家王充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利其器”即为讲究方法。达尔文也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指导写作方法,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指导阅读和写作材料积累的方法。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除要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有趣外,还必须加强阅读指导,力求做到一文一得。课内,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指导学生按“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阅读方法,吸收所学知识;课外,我还介绍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某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指导学生“精读,仔细反复的读”,从中获得知识的营养,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
写作材料积累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教材中《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一文则较详细地介绍了积累资料的方法,其中摘录法、剪贴法、卡片法等积累法都非常有实用价值,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其二,指导写作之布局谋篇的方法。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通行做法是:通读全文,疏通文字,了解全貌;分段、分层;归纳层意、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解决思考与练习题等。除此以外,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还特别注重为学生讲解作者布局谋篇之艺术,指导写作布局谋篇之方法,为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如我在讲析《谁是做可爱的人》一课时,一反按结构顺序的常规,先从通讯主体“松骨峰战斗”、“烈火中救亲人”、“防空洞里谈话”讲起,再返回文章开头讲抒情和议论。因为按照“思路教学”,是先有了这些感人事迹才有议论的,而在写文章时,作者之所以把抒情和议论写在前头,是因为他作为随军记者急切地要把对志愿军的总的感受写出来,向祖国亲人汇报。这样讲就好比带领学生重新经历了一次作者的写作过程,让学生体味到作者布局谋篇的用心,不难想象,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将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三,指导学生具体写作实践的方法。写作的源泉在于生活,没有深厚的生活经历,学生作文就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有了生活的源泉,笔下才会有真情流露,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左右逢源。因此,课堂教学之余,我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如我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丰富写作题材,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当满载生活素材而归之时,下笔作文就不愁“言之无物”了。同时,我布置学生每周写随笔且不限形式,不限体裁,不限篇幅,或一段生活白描,或一番见解,或一丝感悟,均可以入文,并给予批改、讲评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提高。
三、拓展写作思维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对世界的感受性很强,往往对于事物有独特的创见。作文写作是学生彰显个性、表达观点和看法、发挥个人才智的个性化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构建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形态,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活于作文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其次,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思考氛围和讨论氛围,引导学生自由而独特地发展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去思考和讨论问题,以此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比如在教授描写类文章的写法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带到教室里,和同学分享并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它,班上有个男生喜欢吃西红柿,竟然带了两个西红柿到教室里,一边讲述一边用水果刀解剖,他说:“我小心翼翼地剥下西红柿的皮,发现这皮不但薄还很透明,就像一片透明胶。剥下皮就露出红嫩的果肉,我用刀子轻轻将它切开,发现果肉里有很多芝麻一樣的淡黄色的籽。鲜红的汁水也顺着我的手指滴下来。我尝了尝,感觉味道特别鲜美,甜津津的,一直甜到我心里。”在这样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从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让学生真正领悟原作的精神内涵。只有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感悟作品,才能喜爱作品,才能应用作品的价值观念,真正使作品走进学生的心田,从而在他们笔下流淌出清新、感人、有社会价值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