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普通话词汇形成的动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符号系统。赤峰普通话作为赤峰话的变体,经历了语码转换的过程后,也带给我们独特的文化底蕴。赤峰普通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与赤峰方言的中介语言。并且拥有自身的语言特色。本文旨在研究赤峰普通话,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其内在的语言特点,进而浅析赤峰普通话词汇的形成动因。
  关键词:普通话;赤峰普通话;词汇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98-03
  一、赤峰普通话的界定
  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对普通话的定义重新进行了界定。所谓普通话也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这也是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的重点任务,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那么什么是方言呢?“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一般说来,历史长,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古老的汉语发展到了今天,存在着多种方言。在形成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之后,全国各地的多种方言仍然与普通话同时存在着。像赤峰方言形成的历史悠久,所以有其自身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赤峰方言与普通话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赤峰方言属于七大方言区中的北方方言区域,其中有属于华北—东北方言区域。所以赤峰方言便拥有了东北方言的特点。
  什么是赤峰普通话?中国地大物博,全国各族人民在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本地区本民族方言的影响,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都会与正宗普通话有所距离,带有一定方言特色。这种普通话有学者叫“地方普通话”,也有学者叫“普通话中介语”,在本文中,笔者采用“地方普通话”这一称谓,也就是“赤峰普通话”。赤峰普通话是赤峰方言与普通话的过渡语言。它在赤峰方言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吸收了普通话中的精华部分,但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又不可避免的“携带”上了极具赤峰地方特色的“方言基因”。
  二、赤峰普通话的词汇特点
  (一)借用词汇
  1.来自满、蒙的词语
  词语释义如下:
  “拨了盖”源于“满语”,也可写成“波拉盖”,在满语中原指“护膝”,后来引申为“膝盖”之义。之后随着民族融合,被引入进赤峰方言,一般是赤峰本地年长者使用较多。
  “胳肢窝”也源于“满语”,广为流传于东北地区,除此还可以说成“膈肌”,意思是指搔腋下或者肋骨处使人发笑的一种动作。在赤峰普通话中经常说“你膈肌窝湿了”或“你膈肌膈肌他”等等。
  “马虎眼”源于蒙古语,指故意装糊涂蒙骗人,这是蒙古语中的土语,由“马虎”一词引申而来。例如“他这是打马虎眼,想混过这一关去。”
  “磕碜”是满语中的俚语,现在多用于东北方言一带,也可写作“砢碜”,在赤峰也有“做某事丢人”之意,后来这个意思保留在了赤峰地方普通话中,这点是与普通话不同之处。
  “瞎掰”中的“掰”源自于早期的满语,即“验货”的意思。借入汉语后,与“瞎”搭配构成偏正结构,意思是“胡乱检查”,现在赤峰方言的“瞎掰”是它的引申义,即“瞎说、胡说八道”。另外又引申扩展出“掰扯”一词,在赤峰普通话中也经常被提及。
  “藏猫儿迷瞎”在赤峰普通话中也说出“躲猫猫”或“藏猫”,这样会使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
  “撒蹦子”源于满语,后来遍及到北方很多地区,如北京、河北、东三省等地。也就是“撒开腿跑”、“赶紧走掉”的意思。
  “妥罗盖”一词源自蒙古族最著名的部落之一察哈尔部的口语。后来民族融合被借用到赤峰方言中,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发音的简单,改成了汉语“脑袋”或“头”。
  “哈及烂”在满语里指“有失尊严像乞丐一样乞求别人”或“做难以启齿之事”也说成“下死烂”。
  “嘞嘞”一词是贬义词,出自于清代满语。当时指“讨论”、“议论”,后来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在赤峰普通话中指“说些无聊且无凭无据的绯闻”。例如“别听她的话,她在那胡嘞嘞呢。”
  2.来自山东、河北方言的词语
  词语解析
  “胰子”原是由闯关东时,山东、河北人带入赤峰的词语。在赤峰方言中,有些年纪大的老者经常使用,在赤峰普通话中已经并不多见。即“是古代人民所创制出的一种含有猪内脏和草本植物灰的混合洗涤物品。”
  “撑腰眼子”即“撑腰”意思是“作为靠山,扶持辅助别人。”“撑腰”被常用于赤峰普通话,在赤峰方言中人们会说“撑腰杆子”或“撑腰眼子”。
  “老头儿”在赤峰方言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老年男性”,另一个是指“自己的丈夫”,后者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在赤峰普通话中换言之“对象”,现在普通话叫“丈夫”或“老公”。
  “插粥”的意思是“做稀饭”,“插”只是对应“稀饭”。干饭、菜等对应的动词是“揍”。
  “夜来个”在赤峰方言里即“昨天”,像类似这种时间的赤峰方言还有很多,像“坐窝儿”即“立刻”,“夜来个后晌”即“昨天晚上”。
  “腚”的意思是“人或其他动物的屁股”,赤峰方言中与“腚”相关的词,“腚沟”即“两屁股交接处”,“腚眼儿”即“肛门”,“光腚”即“裸体”。
  (二)特殊词汇
  1.词义差异
  在赤峰普通话中仍然存在一些词语来源于赤峰方言,这些词语与普通话的意思有所差异,请参考下表:
  2.语缀差异
  在赤峰方言中有很多带词缀的情况,在普通话中一般不带有词缀,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了赤峰普通话,比如后缀“子”在赤峰普通话中用途颇广。实际上“子”并没有实际意义。例如:嘴巴子—嘴巴、牙花子—牙龈、肚脐子—肚脐、腰杆子—腰、裤兜脚子—裤脚、小妮子/小丫头片子—小女孩儿、小小子—小男孩儿、滚犊子—滚蛋、哈喇子—口水、指甲盖子—指甲、吃痞子—头皮屑等等。有些在普通话中不需要使用“子”的,这使得赤峰普通话听起来较之普通话更显得生硬,并且具有贬斥的感情色彩。还有一些骂人的话,例如:三孙子(低贱的人)、王八犊子(骂人的话)、彪子(鲁莽粗野的人)、病秧子(身体不健康的人)等等。   除了“子”之外,在赤峰普通话中,前缀“二”和“老”也比较具有特色,先说说“二”在汉语普通话中,表示数量、也表示次序。但是在赤峰方言中则表示不太好的人或事物,含有贬义的色彩,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元素也就顺理成章的传承进入赤峰普通话系统中去。比如“二虎子”、“二傻子”、“二混子”、“二五眼”等等。这点与普通话近似,一般在普通话中,我们也会说:“这人有点二”,也就是认为头脑不太灵光的意思。
  “老”字在普通话中作为前缀也没有实际的意义。“老”往往用在排行里,排名为最年长。或者用在姓氏的前面,比如“老李、老张”等等。也有特殊情况,表示亲切喜爱的褒义感情色彩,如有道菜名叫“杭州烧老鹅”在这里“老”并不是指年龄大,而是表达对鹅喜爱的感情色彩。但是在赤峰普通话中,有它自成特色的称谓系统,“老”用在亲属称谓的名词前,表示排行最小的,有“老叔”、“老姨”、“老姑父”、“老舅”等等。妻子称丈夫的弟弟叫“小叔子”,但如果他的排行最小,要在前面加“老小叔子”。
  除上述外,还有一个类似于后缀的词“种”,意思为“……样的人”,它是个是语素。而在赤峰方言和赤峰普通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潮种”一词。潮种源于“潮干”或“潮干土”,原为中性词,通常当孩子办错事,或做了犯傻的事,长辈会又爱又怜的说:你个“潮干儿”,或你个“潮干土”。潮干土:顾名思义,就是水分很少的土,既不是干土壤,又不是湿润的土壤。形容说不出好也说不出坏。“潮种”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傻,愚蠢,不精明。属于贬义词语,在双方不熟识,有芥蒂的情况下,该词有贬义,属于侮辱人的用语。另外还属于亲近,熟人之间的亲昵叫法,如上文所说,当孩子办错事,或做了犯傻的事,长辈会又爱又怜的说:你个“潮干儿”,或你个“潮干土”。除此之外还有“拧种”意思是性情执拗倔强的人。“损种”意思是气量小,刻薄恶毒的人。还有“孬种”意思是胆小怕事的人。还有“瘪种”、“傻种”、“懒种”等等。
  三、赤峰普通话词汇的形成动因
  (一)语言因素
  母语的负迁移是赤峰普通话形成的语言因素之一。在语言学中所谓“迁移”意思是母语对目的语有所影响,这种“迁移”也存在于地方普通话中,在人们学习普通话时,如果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有共通之处时,“迁移”就能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即“正迁移”。但是当地方话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或者语法等方面存在异议,发生“碰撞”时,便产生了“负迁移”[2]。而这种负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使得人们在学校普通话过程中带有了赤峰语音语调及语汇特色。尤其在词汇方面,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例如有些赤峰人在词汇的使用上,多喜欢用有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来代替普通话词语,经常用“哨”来代替“聊天”、用“潮”表示“傻”、用“中”来替代“行”等等。
  (二)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分布广泛。红山文化的源头是兴隆洼文化,它的遗存最早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从20世纪末发现的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到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南五旗县和翁牛特旗的一部分,再到红山文化的早期源头兴隆洼文化遗址。据考古材料可知,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文化时代在辽河流域,人们以狩猎和饲养家猪为生。当时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在红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中出土的兽形玉器可以看出最早出现的图腾是“猪龙”。由于早期狩猎业及畜牧业的发达,使得表现农牧业生产生活及牲畜名称的方言词比较丰富,至今在赤峰普通话中也都有所涉及,如漫撒子(播种后不管理等待自然收获)、跑卵子(公猪)、小嘎嘎(小猪)、老抱子(孵鸡的母鸡)、羊蝎子(去势的公羊)、克朗(未喂肥的半大瘦猪)、蚂棱(蜻蜓)等等。
  (三)民族融合
  在赤峰普通话词汇中有着明显的民族融合特点,像“对夹”一词,它并不是赤峰地区所特有的,这得从“闯关东历史事件说起。”清朝末年满族统治者实施的“放垦”政策,近代中国,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交困之中,为了摆脱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清廷掀起了一系列的"新政".对内蒙古地区放垦蒙地是其应付民族危机的重要的手段.这样使得大量汉族居民迫于生计从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移居到内蒙内陆,来到赤峰的山东人、河北人最多。这就是著名的“闯关东”的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对夹,是赤峰四大名吃之中最有名的小吃,有人说它像西安的肉夹馍,也有人说它又像肯德基里的汉堡。对夹的由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闯关东”时期,1917年,河北闹灾,民不聊生,河北人苏文玉,苏德彪父子,带着全家来到了内蒙赤峰做点小生意,但是仍就很难维持生计,后来从在宫廷做事的亲戚那里学会了制作火烧的手艺。后来经过创新研究出一种新食品,取名对夹。随后创办了赤峰最早的对夹铺—复生隆。2003年,赤峰对夹被评为内蒙古小吃品牌。
  赤峰普通话是从赤峰方言提炼出来的,所以受到了赤峰方言的影响。赤峰汉语方言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语汇,特别是上述提到过得满蒙词语,有些词语多是音译词。在饮食词汇中,“哈达饼”是赤峰四大名吃之中的传统著名小吃。“哈达”是蒙语。哈达饼原产于乌兰哈达地区,“乌兰哈达”意为赤山或红山,即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市。“草原肉饼”也是名吃之一,是蒙古族发明的类似于汉族的馅饼的一种面食。用馅全是纯羔羊肉,皮薄馅大,深受游牧民族的喜爱。
  赤峰普通话是赤峰方言与普通话的过渡。它在赤峰方言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吸收了普通话中的精华部分,但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又不可避免的“携带”上了极具赤峰地方特色的“方言基因”。在赤峰普通话未来的发展路途中,肯定会进一步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完善自己,向着普通话系统发展。尤其在词汇领域更加会摒弃一些过时的、不正规的方言土语,吸收更先进、前卫的当下词语。但是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比较赤峰普通话是从赤峰方言中提取出来的,赤峰方言中有些过时的方言土语,但同时也具有赤峰特点,代表红山文化的不错的词汇,这些是不可摒弃的。以上是笔者的微薄见解,希望能为赤峰普通话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顾会田.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归属及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3〕王德春.语言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徐子峰.红山诸文化研究概览[M].北京:中国文史学出版社,2004.
  〔5〕张万有.赤峰汉语方言音系说略[J].昭蒙师专学报,1999,(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渔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之一。根据忠县水面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市场供求矛盾,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渔业应当紧紧抓住结
莱辛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在文坛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莱辛是人类灵魂的救赎者,她用博大的情怀和宽厚的内心承接了人类的苦难,化作质朴
2007年7月15日,有渔民到北碚水产站报告,在嘉陵江北碚白庙子附近捕到一条“怪鱼”,有点像鳗鲡,也有点像黄鳝,还有点像泥鳅,北碚水产站和西南大学有关人员前去仔细研究了这条所谓的
主谓一致指的是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等方面的一致关系。主谓一致有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国防科技大学: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欣悉北斗
期刊
近期,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在7月底的“威尔逊”台风和8月初的云南鲁甸地震中.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充分发挥作用,紧急监测受灾区域,为灾后救援、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等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信
本文用分形理论的信息维方法研究了大华北地区1976年以来十次中强地震区域地震时间分布信息维在主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信息维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时间分布结构自组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