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审美阅读 策略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语文教材中催人泪下的故事,充满亲情的童话,情境交融的诗歌比比皆是,每一篇课文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审美阅读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手段。
一、将审美阅读有机结合在情感朗读中
文章能表述作者感知到的客观情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一环是使学生大脑中再现这种情境。情感朗读是一种好的方法,特别是低年级课文写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儿童又长干形象思维,还原并不难。一般地说,只要稍加提示,学生即可人情人境,将课文读出感情来。
在苏教版课文《月亮湾》中有这么一句话: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许多教师在讲解时,总会喋喋不休地问:缓缓是什么意思?缓缓地流着说明什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浪费了时间。我们可以直接这样说:谁来读这句话,并将缓缓这个词的意思读出来?这样,学生缓慢的语调不仅读出了意思,也读出了课文的韵味。语言中的韵律美、节奏美,文章的结构美等,只有通过情感朗读才能得到真切的感受。
我是这样指导朗读《荷花》一文(片段)的:“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第一句话句首的“白荷花”起提示作用,指导读重音,二至四句起始“有的”读时稍加停顿;第二句描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语调轻松,语音稍低;第三句写有的花瓣全都开了,“全都”读重音,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展现荷花怒放的气势;最后一句语音稍低,稍重,好似花骨朵积蓄力量,就要竞相开放。通过这样的美读,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刘勰说:“为情造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在干透过课文去探索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美、人际关系的美,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评价水平。
在《爱之链》一课,作者以乔依为审美参照,赋予了他十分丰富的审美情感。其审美主题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无私的力所能及的帮助。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读通,再读懂,最后带着情感分层次去阅读。这样一来就基本落实了本课的审美阅读,让美去滋养学生的情感,哺育学生的理性,培养其自由的创造力,并在较深刻的意义上造就完善的人格和高度发展的个性。
二、将审美阅读灵活安排在拓展阅读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许多语文教师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于是,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努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时给学生推荐要看的书就显得尤其重要。
讲完《三打白骨精》一课,学生为孙悟空的智慧勇敢所折服,教师就推荐《西游记》(少儿版)给学生读,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智慧。当然也可以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在班里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推介活动,让那些喜欢读书的英雄有用武之地,让有些原本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得到启发,从此变得更爱阅读。真正让审美阅读在拓展阅读中得到落实。
三、将审美阅读巧妙蕴含在深入体验中
人都喜欢被打动的感觉,尤其是孩子,成功的体验能让孩子体会到被打动的快感。由于人的情感基于一定的思维方式,而要使这短暂的情绪转化为稳定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不断强化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在阅读中进行生活化体验,才能在孩子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达到“滋养心灵”的教育目的。
教学《老师,您好!》一课,上课伊始,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的情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语言文字,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有的胸襟,眼界和情怀。真正让学生在深入体验中落实审美阅读。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审美阅读 策略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语文教材中催人泪下的故事,充满亲情的童话,情境交融的诗歌比比皆是,每一篇课文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审美阅读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手段。
一、将审美阅读有机结合在情感朗读中
文章能表述作者感知到的客观情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一环是使学生大脑中再现这种情境。情感朗读是一种好的方法,特别是低年级课文写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儿童又长干形象思维,还原并不难。一般地说,只要稍加提示,学生即可人情人境,将课文读出感情来。
在苏教版课文《月亮湾》中有这么一句话: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许多教师在讲解时,总会喋喋不休地问:缓缓是什么意思?缓缓地流着说明什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浪费了时间。我们可以直接这样说:谁来读这句话,并将缓缓这个词的意思读出来?这样,学生缓慢的语调不仅读出了意思,也读出了课文的韵味。语言中的韵律美、节奏美,文章的结构美等,只有通过情感朗读才能得到真切的感受。
我是这样指导朗读《荷花》一文(片段)的:“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第一句话句首的“白荷花”起提示作用,指导读重音,二至四句起始“有的”读时稍加停顿;第二句描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语调轻松,语音稍低;第三句写有的花瓣全都开了,“全都”读重音,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展现荷花怒放的气势;最后一句语音稍低,稍重,好似花骨朵积蓄力量,就要竞相开放。通过这样的美读,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刘勰说:“为情造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在干透过课文去探索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美、人际关系的美,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评价水平。
在《爱之链》一课,作者以乔依为审美参照,赋予了他十分丰富的审美情感。其审美主题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无私的力所能及的帮助。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读通,再读懂,最后带着情感分层次去阅读。这样一来就基本落实了本课的审美阅读,让美去滋养学生的情感,哺育学生的理性,培养其自由的创造力,并在较深刻的意义上造就完善的人格和高度发展的个性。
二、将审美阅读灵活安排在拓展阅读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许多语文教师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于是,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努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时给学生推荐要看的书就显得尤其重要。
讲完《三打白骨精》一课,学生为孙悟空的智慧勇敢所折服,教师就推荐《西游记》(少儿版)给学生读,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智慧。当然也可以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在班里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推介活动,让那些喜欢读书的英雄有用武之地,让有些原本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得到启发,从此变得更爱阅读。真正让审美阅读在拓展阅读中得到落实。
三、将审美阅读巧妙蕴含在深入体验中
人都喜欢被打动的感觉,尤其是孩子,成功的体验能让孩子体会到被打动的快感。由于人的情感基于一定的思维方式,而要使这短暂的情绪转化为稳定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不断强化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在阅读中进行生活化体验,才能在孩子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达到“滋养心灵”的教育目的。
教学《老师,您好!》一课,上课伊始,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的情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语言文字,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有的胸襟,眼界和情怀。真正让学生在深入体验中落实审美阅读。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