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学教育的思维融合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198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融合能够将美学学科的优势进行淋漓尽致的发挥,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该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特征。其中,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能够使教学视阈得到有效的开拓,而通过融合教育模式则能够对教学革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只有多种教育渠道相互融合,才能够顺应时代教学新理念,这也是教学效果优化的必经途径。为此,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是要突破门户之见的局限,积极融合美学教育思维,容纳异质,从而积极实现美学教育的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美学教育;教育渠道;教育资源;思维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98-02
  在缔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需要人们不断的发现美和创造美。在高校美学教育中,将历代思想家的光彩与睿智进行了释放,以美学元典的人文理念为导向,能够吸引大批学生对美学的学习和感悟。另一方面,美学教育能够满足学子个性发展与社会的双重需求,目前,美学教育面临着重大的革新,同时,学生群体已经具备了中国文化史、现代文学史等多种基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美学教育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依托于各项思维的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将美学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的整体,从而实现美学教育资源的互补、整合以及优势对接,继而推动美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 美学教育资源与视野开拓理念的相互融合
  人类活跃的思维彰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生活空间的这个维度中,每种事物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而美学作为一门涉及面较广的学科,对其定位也呈现出一定边缘性的特点,这样我们在对待周边环境时,就会以一种开阔的视野来对待,从而通过对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相近领域资源的引进来拓展美学生存空间和阐释渠道。作为学生受教、教师施教的关键,教材中的内容均可称为教学资源,而其他教学内容或教学环境也可以纳入教学资源的范畴。基于此,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美学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对美学教材的科学选择也成为了各项教学资源融合的前提。
  基于传统的实践美学一枝独秀论,到现代多元化的美学园地,理论趋向的多元将美学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充分展示出来,所衍生出的美学观念很多,包括生存美学、修辞美学、生命美学以及超越美学等观点,那么,在美学教材中,就应该反映出时代生活的变化。在美学教材中,不能仅重视演绎美学原理和概念,更要强调以科学的方式阐述美学现象与活动,尤其是要关注当代的美学现象,不能以晦涩而抽象的说理去阐述,否则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对美学教材进行选择时,笔者认为,应考虑教材内容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体系,需要融合现实环境与中西汇流。不仅如此,美学任课教师要时刻把握美学研究的前沿信息,融合多种思维,博收约取,从而有效提升美学之于现实问题的具体介入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还要重视从具体审美现象衍生出的美学理论,理论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而实现美学审美效应的进一步发挥。
  美学教育参照西方文化,基于其发展演变的视角,美学学科一味的参照西方文化对美学的可持续发展并无益处。从某种角度来看,美学教育资源中,关注生态的情况以及中西文化的比重并不平衡,这就对该学科理论体系的阐释和建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在论述审美范畴和形态时,要突破欧苏美学体系的限制,在阐释美、丑与喜剧、悲剧时,要对照西方文化,并对比中西文化,尤其是综合我国网络时代以及传统美学的美学现象,要对此类范畴在不同语境下的审美指向进行阐释。另一方面,理解审美形态时,不能局限于对西方文化表层的含义理解的满足上,应适当的拓展审美视野,对多种美学资源储备加以调动,从而实现以多样化的文化生态视角,对审美进行阐释和理解。
  由此可见,美学教育资源的融合要基于实际,并对各种美学资源进行详尽地占有。而实现美学教育资源与视野开拓理念的相互融合关键则是以思维融合为前提,提出观点,形成规律,尤其是筛选网络时代美学资源以及梳理西方现代美学资源。与此同时,美学教育中中西美学资源的比重也需要作出再重新调整。
  二 美学教育模式与学思的相互融合
  学、思二者相辅相成,具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对优化美学教学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限于对应教育内容的单向度的满足,而使美学教育体制以及互动环节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通常情况下,思的前提是学,而思能够实现对学的检验和拓展过程。美学教育如果缺失了思维,必定形成一潭死水的局面,即使具有语言狂化的表面,却无法对内质的虚无进行掩盖。为此,只有学思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才能够使美学教育大放异彩。
  在美学教育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并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对其进行挖掘。与此同时,问题的设置环节,也要将学思互相融合理念贯穿始终,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视野的科学拓展。学思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和问题意识,继而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美学教育不仅要追求“深入”“全面”的美学理论,更应该强调讲述美学基本问题,并围绕美学教育知识点,对学生的问题能力进行提升,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
  学思互相融合是为了开展美学研究性学习做铺垫。要求任课教师在美学教育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照本宣读,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需要及时改进的诟病。在教育事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把握时代的前言,与时俱进,积极在美学教育中融合现代先进教育元素。例如,在考察审美经验时,为了对审美经验的人生实践性质进行认知,首先要回顾历史中的审美经验理论;其次,要结合人生之于美学的中西文化;最后,对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思索,继而实现对审美经验的动态化进行深入把握的过程。
  在美学教育的研究性学习主导模式下,教学目标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既包括美学领域或教材框架已成定论的问题,又包括对这些问题领域的拓展,即对未来发展的变化进行科学的探究和认知。例如,在美学教育中探讨王昌龄《诗格》的意境,没有必要详尽、细致的对其中“三境说”到王国维的境界说的过渡过程进行梳理,同时,教学与研究也不能局限于诗中意境与单字词学的对应,而是要尽可能的向意境说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从而实现现代思维与意境说的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在美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就能够很好的与历史发展线索相融合。   另一方面,在对美学理论的演变史与人类审美活动史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应适当的从不同角度分析,采取因时而异探求原则,对其进行回味和追溯。在美学教育过程中,有时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对美学课程学习本身所特有的历史感知,增设了写小论文环节,要求学生自行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并认真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写作中,就能够完成学与思两个教学任务,使其能够更好地探究当下的美学理论现象。
  三 美学教育路径与导学思维的相互融合
  在美学教育中,首先,任课教师要结合审美活动,论述美学教学原理体系和美学教学起点,继而使学生掌握对美学原理的运用策略。在此过程中,美学教育的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渠道将得到有机的整合,使审美活动内蕴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在对审美活动进行考察或欣赏文本的过程中,要做好实践操作与理论阐释互相衔接、融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展现美学教学的魅力;最后针对于形式多样的审美活动,学生与教师同样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作为一名合格的审美教育工作者,更应对学生的首创精神进行尊重,凸显其主体地位,从而优化教育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仅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而在当下新型的教育环境中,师生关系更应突破这一“牢笼”,尤其是在感悟和认知社会美、自然美的过程中,任课教师更应将教育延伸到课外。笔者在实际教育中,通常会带领学生到公园、市场亲身体验,拉近其与美学艺术的距离。与此同时,笔者也会组织学生去当地的艺术馆或博物馆去欣赏其中的艺术作品,使其能够清楚的认知社会生活与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继而激发其对美学孜孜不倦不学的欲望。
  众所周知,美学教育绝不是一项单纯的思维教学活动,其强调的是透过具体的人生实践,来对其中的真谛进行感知。例如,在理解艺术时,经历不同,分析和欣赏艺术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对同一文本或小说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也会由于个体不同,呈现出较大的理解差异。为此,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发挥自身的导向作者,引导学生对小说文本的形象感与影视作品的视觉冲击效果进行对比,并认知感知审美经验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复杂多样化的人生审美情境进行体察,为反美学、泛美学以及伪美学的驳斥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美学回归其学科本位。
  综上所述,美学教育是一项覆盖面颇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美学教育的理论预设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使该学科教育对人生实践的理论诉求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继而发挥美学教育的艺术功能与活力。在美学教育中,各项思维的融合是非静态的过程,而思维整合理念能够将教学的时代气息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如此,美学教育中思维的融合还能够实现中西交叉、汇通古今的全过程,这对美学教育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上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美学教育的思维融合具体手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美学教育工作的有序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铁宏.美育的熏陶——高校非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J].美术大观,2011(1):143.
  [2]程海霞.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20):37.
  [3]苏青青.浅谈摄影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神州,2012(4):107-108.
  [4]陈方园.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美学教育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66-67.
  [5]张奠宙,木振武.数学美与课堂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4):1-3.
  [6]霍九江.美学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6):177-178.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和非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治疗疗效,并对其生存期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6年7月
在当代,新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大战”已经成为媒体间的家常便饭,而要报道出有独特角度和思想的新闻报道就需
[摘 要] 案例教学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它以独特的优势在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契合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改革的要求。但目前“旅游规划和开发”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对案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案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学过程组织不力、效果欠佳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案例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案例;案例教学法;旅游规划与开发  [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对学生初级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地进行探讨与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起
[摘 要] 音乐表演专业是一些独立的音乐和艺术院校独有的专业。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生源的扩招,许多地方高校设置了音乐表演这一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业率低。如何构建音乐表演专业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符合新形势下音乐表演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完善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特
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我国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在思索: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是一个典型的NP-Hard问题,是CIMS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遗传算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随机搜索优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
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学习习惯制约着学习质量。对低起点高中生来说,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质量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忽视了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低起点学生害怕学习
[摘 要] 当前,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诸多影响。高校应运用SWOT分析法,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优势(S),创新网络理论课堂法,唱响主旋律;尽量规避劣势(W),创新网络情感熏陶法和沟通疏导法,提升凝聚力;牢牢把握抓住机会(O),创新网络榜样示范法和宣传引导法,传播正能量;沉着应对威胁(T),创新监控机制法,筑牢防火墙。  [关键词] 网络;高
当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档案的使用数量快速增加.本文主要针对电子档案在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