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7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简单,直观形象;而高中物理将具体的实物抽象为理想模型,从代数运算过渡到函数、图象、矢量等运算,对许多知识的定性要求提高到了定量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导致高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感到不适应,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本文总结了一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1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顺应认知规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1.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常用方法,将他们引入到问题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产生探索的欲望.情境创设通常能来源于生活,即“从生活走向物理”,是学生错误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矛盾最好的情境.如“力的合成”这一节导入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出示一个50 g的钩码,问:要把这个钩码提起来,是用一根橡皮筋易断还是两根橡皮筋易断?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普遍认为一根橡皮筋易断.教师演示:用一根橡皮筋稳稳地将钩码提起来,再用两根同样的橡皮筋(两橡皮筋间的夹角较大)提钩码时,橡皮筋却断了.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两根橡皮筋的效果还不如一根橡皮筋呢?由此引入新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认知好奇心,求知欲油然而生.
  1.2架设知识的台阶,降低起点难度,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高一物理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应该架设知识的台阶,降低难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小船渡河时间最短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很难理解船头朝正对岸时间最短.为此教师应设置两个问题降低难度,问题一:小船不动,河水(不论流速多大)能不能把它冲到对岸?学生回答很肯定:不能.教师:这说明了小船到对岸的时间与河水流速无关,即运动的独立性.问题二:小船在静水中怎样渡河时间最短?学生:船头朝正对岸.将二者联系在一起,问题就迎刃而解.
  1.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与保持有赖于成功.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而多次努力仍失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和谐民主的课堂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即使学生出现某些错误,教师也要热情耐心地引导,真诚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切忌冷嘲热讽,歧视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要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置问题要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评价标准要分层,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上的“连接点”和“间断点”,做好与初中物理的衔接
  初中与高中物理在内容上呈螺旋式上升,从直观到抽象,从标量到矢量,对学生来说高一物理有一个较大的跳跃.如果不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上的“连接点”和“间断点”,在课堂教学中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握了“连接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就可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排除障碍,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在初中物理中速度是标量,速度=路程/时间,而在高中物理中速度是矢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初、高中差异较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初中的速度入手,过渡到平均速率,再由速度的矢量性引出平均速度.从初中基础知识入手,过渡到高一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设计学生就不会感觉到高中物理与初中完全脱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加强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
  刚学习高一物理时,往往感到模型抽象,概念难以建立,规律难以掌握.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应加强实物演示、课件演示等直观性教学手段,丰富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排除错误的前概念,形成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并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如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总是认为,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设计一个实验:每组两把弹簧秤,将弹簧秤勾在一起对拉,其中一把弹簧秤当作马,另一把当作车.让学生体验它们拉力的大小.再如“力的合成”这一节,除了用实验探究两个力的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外,还必须用动画演示:大小不变的两个力F1、F2,在它们间的夹角由0°增大到180°过程中,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夹角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为以后学习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矢量的运算奠定基础.
  4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如解决力学问题,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对象,受力分析,其中连接体问题,不涉及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涉及内力的用隔离法;如平抛运动基本上都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这两个方向的运动具有等时性,通常要解决的中介条件是时间;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寻找向心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归宿,但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应适当放慢速度、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能力缓慢得到提升.习题训练应从简单入手,慢慢过渡到较复杂.如“平衡条件应用”的习题課,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在斜面上也要由浅入深.
  例题如图1所示,一个重G=10 N的物体,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恰好匀速下滑.取sin37°=0.6,cos37°=0.8,求:(1)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变式1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2 N作用在物体上,其它条件和问题都不变.
  变式2水平向右的力F=2 N作用在物体上,其它条件和问题都不变.
  5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一部分学生反映,上课会听得懂,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所谓“听得懂”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课后缺少复习、反思,也没有归纳总结,没有将新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可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课上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仔细观察演示实验、板书等.“耳到”就是要专心听讲.“心到”就是要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并保持与老师同步或稍微超前于老师.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最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和时间,要让他们敢于发问,鼓励他们积极发问.特别是典型的或比较难的习题,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手到”要认真记录课堂笔记、要规范完成课堂练习和实验操作等.
  课后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和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醒学生经常及时地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及总结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方法.当掌握了一定的知识量后,要及时归纳整理,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全面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6注重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还得由学生来检验.教师如果只顾自己的“教”,而不顾学生的“学”,可能会导致学生觉得物理越来越难学,从而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有时要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对学生尚未掌握的或掌握不全的问题,要找出原因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观察、提问、练习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学生的表情、神态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通过提问或练习获取学生掌握程度,然后对症下药,力求学生能掌握重点知识,理解难点内容.学好高一物理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高一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實际出发,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一、other表“另外的”的意思,后接复数名词,如与具体数词连用,则置于数词之后,但与定冠词the连用时,other要放在数词前。如: One, other table “other ” meaning, follo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实验课作为物理学的一部分,应让学生在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教材中的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
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根据理论推导获得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这一形式:  P出=I2R=E21(R r)2R=E21(R-r)21R 4r.  在获得表达式后,我们直接给出P出-R变化的图象,通过一定数量习题的练习就认为形成了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实际学习中,学生对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熟练的只是在线性函数上,而对于复杂函数解析式相对应的函数图象
围绕问题展开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保证探究活动真实高效、避免流于形式的重要保障.以问题的激发、聚焦、迁移和再生为探究序列,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探究的每一个细节,引领他们的自主学习一步步走向深入,可以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为他们后继的物理学习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1问题激发——探究的源头  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为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可以拉近物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倡导生态化教学,借助于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知识内化程度,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情感,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针对该话题,笔者谈几点自身的看法,望能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所提高.  1 情境生态化——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主动”是此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说得较多的一个词,主动地参与、主动地学习,主动意味着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如何培养出更多品质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课题.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改革主旋律之下,教师进一步转变课程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  后现代教学
情缘,鱼尾狮rn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婧rn鱼尾狮,美丽梦幻,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我梦想着能去一次令我魂牵梦系的鱼尾狮公园,我的梦想实现了rn咯吱车子停了,鱼尾狮
一、so的用法  (1)so用作连词,主要用于表结果,意为“所以”。eg:
期刊
1.collect作及物动词,意为“收集,搜集,采集”。例如:
实施“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产生思想、再进行迁移联想后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物理课中的实验教学等特有的形式,观察、思考、想象、操作等手段,即动手又动脑,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应自始至终开展“为什么”教学,不仅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或想到的问题,写成“为什么”.“为什么”教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