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乘着数学的翅膀在生活中翱翔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_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树立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更多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多方面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1.提出生活问题,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年、月、日”中“闰年”这一知识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刚刚过了他的第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了?”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8岁。”教师接着问:“爷爷18岁了,那爷爷的儿子多少岁?爷爷的孙子又是多少岁呢?” 学生疑云骤起,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和答案。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探究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于是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学习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2.1 深入浅出,把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我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我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2.2 以题引思,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妈妈要买5kg大米,但没有秤,她只有能装12kg和7kg的两个桶,你有什么办法?如果要买10kg可以怎么买?用12kg和7kg的桶可以买多少不同斤两的米呢?
  学生讨论后的解答——第一问:12-7=5(kg),答(略)
  第二问:(12-7)×2=10(kg),答(略)
  第三问:除了可以买5kg、10kg的米,还可以买12kg, 12+7=19(kg),12×2=24(kg)或12×3=36(kg)……,7×2=14(kg)或7×3=21(kg)……,(12+7)×2=38(kg)或(12+7)×3=57(kg)……,(12-7)×3=15(kg)……
  我们发现:没有用秤称,照样能够量出米的很多不同重量。如果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解决数学问题的”。 于是通过讨论,学生就能发现很多,如:除了可以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还可以用绳子、手、铅笔盒、图本好多东西来测量桌子的长度等等。
  2.3 从身边做起,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熟悉生活,广泛接触和体验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又如《物体分类》一课,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找来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上课时让他们在“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中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又让他们利用这四种形状的物品搭拼成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发现:学生搭拼成的东西各种各样,有汽车、坦克、桥、机器人、凉亭等。教师鼓励学生走出台位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表现,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课后,再布置学生回家“找一找”———找生活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准备好在下一节课在班上进行交流。
  又如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课前,教师先把一些从家里带来的日常用品标上价格。在课堂中,把讲台当作柜台,让两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其它学生扮演顾客用人民币学具进行购物游戏。在活动中,学生热情很高,个个踊跃参加,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课后还想继续做这个游戏。
  这样,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3.借题运用,让热爱数学与热爱生活相辅相成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如果能发动学生为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就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4.探究生活问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也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在学习《统计》这一课后,针对农村学生的家庭特点,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统计家中的鸡、鸭、猪、牛各养有多少?”又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成功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5]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11-12-14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一生负责。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一般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情感丰富,但爱好
期刊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成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更是把此作为衡量幼儿园好坏的标准,每个幼儿园都在加强安全工作,可仍然很多安全事故在幼儿园层出不穷。特别是现在农村的民办幼儿园,房屋、设施、周边环境等相对条件较差。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安全工作,加强幼儿园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镇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高监督、综合治理”的十六字方针,采取有效措施为幼儿构
期刊
【摘 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找思路、做实验、析错误、辩是非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和行为,以新的观念去应对教学,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研究各模块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多方面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  【关键词】新课程;引导探究过程;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的导入“生活化”;学习过程“生活化” ;知识运用“生活化”三个环节,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促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
期刊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文言文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很多古文言之中都结晶着前人的思想精华。教好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前,我们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漏掉重要文言知识点,但其结果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精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课上满堂灌,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违背了认知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新的《
期刊
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风格平淡朴实自然,给人以永不磨灭的印象。  文章重点写父亲车站送别,送别中主要是写父亲的背影。文章一开始就交待了父子这次分别的背景: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父子二人回家借钱办了丧事;“我”要回北京念书,父亲留在南京找工作,这时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前途如何?父子二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离别的痛苦之外,更增加了一层辛酸。接着转入文章重心,写父子在火车站上的分别,重点写了父亲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明白这些,对于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史实背景;诵读背诵;翻译技巧;课外阅读     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英语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英语基础教育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初中阶段英语教育尤其不可忽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四项技能中,特别是听力训练。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训练     听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学习,而且为现实生活的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学生而言,听力往往又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难关。传统教学重视读写训练,而忽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单词教学很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会读会写单词;会以词造句,以句固词。所以在教学中,狠抓词汇记忆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因为它是提高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词汇量也愈来愈多,很多学生都会讨厌背单词,久而久之导致英语学习成绩下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出能让学生记住所学词汇的好方法。  【关键词】词汇;教学方法;语音教学;构词法
期刊
【摘 要】函数记忆法如运用得当,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能化解难点、使抽象概念形象化、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化思维,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学知识;能把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可见可感可悟,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函数;记忆法;教学     1.函数记忆法及其教学启示  函数的定义:(1)传统定义:如果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