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与突围:外贸利润追问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20年始,不断蔓延的海外疫情逐渐倒逼制造业订单回流国内。订单回流反映在贸易数字上,截至2021年5月,我国月度进出口额连续一年保持正增长势头,尤其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有部分订单火爆的外贸企业表示,目前接单已经排到2023年。这类企业理所当然享有更充分的议价权。但仍有大部分外贸企业人士表示,订单的确越来越多,自己却“赚了个寂寞”。
  疫情之下订单回流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在挤压外贸人的利润?外贸企业应如何突围?

原材料涨价,订单越多越交不了货


  降价是企业行为,涨价是行业行为。当前形势是各行业“一片飘红”。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2021年第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有189种。其中,79种商品涨幅超过20%,11种商品涨幅超过50%,2种商品涨幅更是超过100%,涉及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钢铁、橡塑和农产品等领域。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疫情冲击之后,全球贸易量正在快速同比回升。在此背景下,供给相对不足,从而拉动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预计我国大宗商品价格还会持续走高,直至全球经济趋于平稳,这也意味着原材料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在外贸领域,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波及家具、家电、电子、纺织、轮胎等多个行业,已经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有出口企业告诉本刊记者,由于国内复产复工迅速推進,很多海外订单的确转移到国内生产,订单越来越多,但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成本变高,工厂却交不了货!
  在“生存为王”的时代,外贸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已经难以覆盖不断上升的成本。因此,精耕细作、高效且精准地寻找优质客户,挖掘单客价值,提高复购率和长期合作,培养客户并肩作战、共渡难关的思维习惯,实现客户未来价值最大化,才是外贸企业突围的智慧方式。

海运费贵,不能只看账面数据


  当前极端混乱的海运市场,正在给外贸企业施压。
  美国零售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零售商正进入运送假日商品的旺季,这意味着海运旺季随之而来。赫伯罗特、地中海、中远海、美森、神原汽船等多家船公司宣布从2021年6月中旬后开始新一轮运费调涨通知。市场传闻已兑现,部分船公司7月开始新一轮涨价。
  华南一家专注于外贸业务的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国内有许多低附加值且无价格主导权的企业订单使用的大多是FOB模式(即运费由对方客户承担),在目前紧张的航运形势下,运费的上涨将导致客户减少订单、推迟出货,甚至取消订单,“这样下来,受损的还是制造业企业”。
  一家外贸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海运费贵,不能只看账面数据。虽然现在增加的成本由代理商承担,但未来必然也会转移到我们身上。”
  为了满足订单交付,物流专业人士建议,各出运企业如果是10立方米左右的货物,就可直接走拼箱出运,它相对整柜海运费要便宜得多,而且还很好订,这种处理方式尤其适合欧美航线的企业。另外,出口企业可根据需要对货代、船公司、港口、空运、包机等运输方式进行灵活组合。

订单增长了,利润却被汇率“吃掉”


  2021年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震荡走高,5月底进入6.3时代,相比3月底升值3.1%,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这意味着出口企业的利润蒸发了3%以上。对于一些业绩“爆棚”的出口企业来说,接单的心情可以用“喜忧参半”描述。事实表明,今天的企业,如果不重视汇率波动的风险,很可能主业做得再好也不赚钱,甚至赔钱。
  据了解,目前很多出口企业抵消被汇率挤压掉的利润的办法是“以量补价”,但一旦叠加原材料价格和“高烧不退”的海运费用,便会彻底击穿利润底线,陷入“做一单、亏一单”的窘境。一些规模以上的企业采取“锁汇”(即外汇套期保值)的操作,并在新出口订单的产品价格调整范畴中加入汇率波动的条款,而这是许多中小微企业无法企及的。
  好在进入2021年6月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归双向波动,运行中枢重新回落至6.4~6.5的水平。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张明分析,考虑到美元指数可能前低后高,2021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受到美国方面影响显著。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高位波动,美国通胀水平明显上升。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预期或将卷土重来,2021年年底和2022年年初将会出现加息政策窗口。美元面临上行风险,人民币汇率将不会进一步升值。
  人民币汇率震荡走高,企业该怎么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认为,对于人民币升值,不少外贸企业感到焦虑或迷茫,这是可以理解的。企业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赚认知范围内的钱。也就是按照政府提倡的,企业应该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管理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从而在开放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增加了商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促使中国企业通过收紧信贷来改善现金流,以便在艰难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生存能力。  根据科法斯《2021年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报告》的数据,2020年中国企业信用期限平均缩短至75天,减少了11天,此外,大多数行业的信用期限也在缩短。2020年,平均信用期限在31~60天之间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增至30%,提供120天以上信用期限的受访企业占比则降至13
期刊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出发,选取2013—2018年396家创业板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质量的关系,检验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的中介效应。基准回归分析表明,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分样本回归分析表明:从行业来看,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密集型、非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质量均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质量有较大的正向提升作用;从盈利来看,企业信息化对高盈利企业的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而对低盈利企业的发展质量没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在“十四五”时期上海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的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法治高地建设也是题中之义。其中,发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功能,建立金融法治试验区十分必要。本文就借鉴域外金融中心金融法治的经验,从金融立法、金融司法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对试验区的营造提出规划建议,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助力上海打造比肩纽约、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
就业质量是影响人口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长三角地区近十年作为经济发展要素的人口活力有明显下降。在劳动力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就业质量、人口迁移如果能够形成正向循环,将有益于实现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此,本文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起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就业质量指数和五个单一维度就业质量指数,从代际和区域的视角分析该地区就业质量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t回归分析长三角地区就业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对社会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逆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不断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W T O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需要确保其政策灵活性机制发挥正常作用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文章以关税水分这一W T O协定提供的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为研究对象,使用2007—2010年30个重要经济体在H S6位产品层面的贸易政策数据,考察了关税水分与关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冲击对于这一关系的激化作用.研究表明:WTO提供的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是充分发挥了其作用的.作为关税水分较大的经济体—产品组,其关税增幅更大,且各经济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鉴于微观经济学纯理论特征,通过进一步挖掘,剖析了制约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应当从中国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和情景来支撑教学,一是在相对熟悉的案例讨论让知识走向学生、情景模拟决策中让学生走向知识,二是通过中国实践展示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的效应。
期刊
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又迎来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迈向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可运用《资本论》中国民经济循环理论、产业资本循环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础。新发展格局在实现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意义。
宫迅伟 中采商协首席专家 龚映泉 正大集团采购副总裁  正大集团是拥有工农商全产业链的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的业务主要以农贸、商业、零售、电信为核心,涉及10多个行业。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覆盖,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大集团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两大难点。  难点之一,产业链、供应链非常长。正大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而且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供应链越来越长。  
期刊
“互联网+制造”业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构成的集成模型,以2010年至2017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考察了“互联网+”影响制造业企业利润表现的内在机理与传导渠道。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互联网+”战略显著提升了利润率,“互联网+制造”的利润率溢价效应主要通过推进研发创新和增强供应链协同两项渠道实现。利润率溢价效应在成立年限越短、资本密集度越高以及城市互联网越发达的制造业企业样本中尤为显著。在考虑了内生性等一系列问题后,“互联网+制造”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