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声乐艺术教学理论的先进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ks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声乐。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
  
  一、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发声器官大体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其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的总原则。
  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过去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长期以来,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在声乐教学中。常常说某学生适合唱美声,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洪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地主观地去认识。
  
  二、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
  
  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洪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洪亮。深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的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如腾格尔演唱的《天堂》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还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
  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呢?我们的先辈和广大的声乐爱好者也做出了长期不懈的探索,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吸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三、运用因材施教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一是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活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订出系统的训练方案;二是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一样,基础不打牢、不扎实。是修不起来的。
  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1)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2)学生在训练的时候。要从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3)锻炼学生正确地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僵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必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4)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王丽在《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此言甚好!这不仅是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包括学校某些领导、家长)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
我们于 1 998年 1 0月对广州市第一幼儿园 752名 3~ 6岁的在托儿童进行了龋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结果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3~ 6岁幼儿园儿童 752人 ,其中男性 396人 ,女
期刊
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僵局,串讲串译成为主流教法,看似全面,教师省劲,实际上不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反而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死记硬背耗费时间,却不懂得
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潜心研究和不断摸索的课题。笔者在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学生反应不错的方法,即在写作指导
多媒体集文本、图像、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于一体,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现在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CAI课件制作
“点拨教学”已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耳熟能详的一个理论概念和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但有时教师能“点”铁成金,有时教师却“点”不断,理还乱,为什么呢?这里谈一下虹桥一中周桂琴老师和瑞安安阳实验中学陈敏老师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点拨法”取得拨云见日的效果的。    一、设计巧妙的问题    问题设计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点拨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启发诱导往往是通过不同的问题来
不到3000字的《孔乙己》在词句上却有多处不厌其烦的反复:“笑”“又”“中秋”以及“还欠十九个钱呢”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对于惜墨如金的小说大家而言,这些反复出现的词句一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想让我的学生在考场上“从容写作”。写作,本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我手写我心”的事,本是表达自我、倾吐心声的快乐之事。可是,当“写作”变成“作
何谓语文的真知识?语文的真知识首先是与时而进的知识,那种一讲小说还是“小说三要素”的陈旧性知识,不是语文的真知识。语文的真知识还得是能用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那种一讲小
我院作为南京市牙病防治指导组办公室挂靠单位,充分发挥口腔专科医院优势,运用目标管理,积极参与并指导我市牙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成效。一、制定计划阶段P(Plan)1根据卫生部、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