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长武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通过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武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点,有效解决了该区域存在问题,为推动长武县农村饮水安全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举措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1.基本情况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原西北部的陕、甘两省交界处,隶属咸阳市管辖。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气温9.1℃,极端最低-24.9℃,极端最高36.9℃,平均无霜期171天,稳定通过≥0℃和≥10℃的活动积温分别为3688.2℃和3029.1℃,间隔天数为15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4mm,基本规律是分布不均,南塬多于北塬,塬面多于河滩,且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总量的54.9%。
全县共辖9个镇,两个社区,160个行政村,总人口18.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7万人,人口密度330人/平方公里,现有大牲畜2.62万头,猪、羊等小家畜9.88万头,总耕地面积17.58万亩,其中果园面积27.66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及高粱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果树为主。2013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7556元。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武县水利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防治水害、兴修水利,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3年底,全县拥有小型水库四座,一座大型水库在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6处。
2.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工程现状
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36处,深井65眼,辐射井134眼,新建钢罐和保温水塔135座,调蓄水池69座,输配水管网920.9公里,设施日供水能力0.84万吨,饮水安全人口14.52万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6%,基本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2.2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长武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沟下抽水站和机井工程,部分群众以黑河地表水源供应,基本上建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管理权属有县管、和村管及个人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农村236处饮水安全工程中,县城集中供水工程、丰头集中供水工程、巨路集中供水工程、地掌集中供水工程等45处产权属国有,由国有事业编制的自收自支单位长武县城乡供水总公司和丰头供水站两个单位管理;其余191处供水工程均以国家投资为主、群众投劳为辅建设,建成后交村上管理,各村采取承包、租赁的方式由村民管理。
两个集中供水单位管辖的供水工程的水价由物价部门统一核定,其余单村供水工程供水水价由管理者自行定价并收取,水价各不相同。农村集中供水水质由县水质监测中心负责进行日检、月检。单村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由县水质检测中心负责进行月检、季检。集中工程保养维修由管理单位筹资并负责进行,县财政每年给予维修经费补贴。单村供水工程基本没有落实维修经费。
2.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工程建设任务还很大
这些村大多地处边远山村、梁峁坡咀等区域,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居住凌乱分散,水源短缺且保证率低,饮水设施建设滞后,工程实施难度较大,方便程度不高、水源保证率低、水量不足等饮水不安全问题交叉存在,且呈多样性。随着我县境内煤矿、铁路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的原因,加之天气持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导致我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塬面辐射井和沟下大口井水位下降严重,水量急剧减少,甚至有些已经干枯,建设任务愈来愈重。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尽完善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不清晰、多头管理。现在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由水利、发改、扶贫、烟草等多个部门多头建设,部分工程不能按照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造成产权不清、重复建设、布局混乱,水源相互影响,且不能合力调配,水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建后多方管理,工程建设单位、所属镇村、具体运行管理人员、水利部門等在工程管理方面的责、权、利不明晰,致使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彻底解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二是供水工程没有科学的管理维修机制。单村饮水工程建成后交由村上管理,投入运行后,绝大多数村只重视工程运行,不注重工程养护,只注重个人效益,不注重群众利益。大多数单村工程都由当地村干部承包,一贯采用放水点集中供水收现钱,发展自来水入户不积极,甚至部分管理者重个人利益、怕麻烦,以各种理由拒绝发展自来水管网,或者将原有自来水管网截断,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工程承包、租赁管理者重收费、轻管理,极大的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个别工程由于保养管理不善,运行三、五年后即损坏,工程承包者和工程产权所属村互相推诿扯皮,不予维修,工程容易处在瘫痪状态。
三是供水水价不统一。现在全县除两大集中供水单位管理的工程的水价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管理外,其余单村供水工程的水价均由工程所有者及管理者自行定价,各工程的水价高低不一,用水户承担费用不一,导致水费收取中产生矛盾纠纷,严重影响着群众的利益。部分工程因供水水价过高,群众难以承受,就近去邻村拉水,降低了群众安全用水的方便程度。
(3)工程建设协调纠纷矛盾较多
一是供水工程配套资金落实难。我县地处黄土高原,水源及供电设施投资大,群众居住分散,工程管线长、工程量大,单个工程投资规模较大。由于我县财政形势总体紧张,水利工程的配套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工程建设层次较低,尾留工程大,很多饮水安全问题一次性解决不彻底。
二是群众投工投劳不积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要受益村群众筹资或投工投劳,但大多数群众对工程的公益性认识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群众在开挖管床等方面不愿投工投劳,严重影响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
三是建设协调难度大。在工程建设中,部分镇村不但在场地清理、工程选址、投工投劳、群众纠纷协调处理等方面不积极配合,还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赔偿补偿要求,影响工程建设。有时相邻几个村因水源、管道过境或经济利益等产生纠纷,互不让步,工程建设协调难度大。
3.工程地质及水文
3.1地形地貌
长武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被黑河、南河切割为巨家塬、枣园塬和长武塬三大部分,整个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由于水流的长期切割和侧蚀,形成了沟壑纵横,原高、沟深、坡陡的地貌特征,主要地貌有原面、沟坡和河滩三种类型,原滩最大高差为427米,原沟相对高差200-300米。全县地形复杂,坡、咀、梁、峁变化大,支毛沟、集流槽纵横交错,沟壑密度平均为1.18公里/平方公里。
3.2地质构造
3.2.1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与陇西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向断裂,长武县主要为走向东西,向北西倾伏,倾伏角1~2°,北翼岩层倾向北,倾角1°左右,轴部出露为侏罗系地层。本区位于该背斜的北翼。
本区为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地层,燕山运动形成平缓的褶曲,区域大的活动性断裂带距工程区较远。新生代以来,华北地台整体缓慢上升,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相对较为稳定,适宜于水利工程建设。
3.3水文地质
工程区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潜水。河谷冲积层潜水分布于河谷的一级阶地及高漫滩。其水位埋深一般为5~8m,含水岩系由砾卵石层及中细砂层组成。含水性丰富。基岩裂隙潜水分布广泛,含水岩组为白垩系砂砾岩层。因其补给条件较好,径流通畅,一般具有相对富水的特点,水质也较好。
潜水的补给源主要为河流的侧向渗漏、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和人工开采。
据附近工程点水质分析试验表明,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SO42--K++Na+型水,属弱碱性水,环境水对砼均无腐蚀性。
长武县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可利用总量为3944.18万立方米(已减去重复计算的泉水出水量325.6万立方米,未包括过境河流水量),其中地表水总量为3281.6万立方米。地下潜水可开采量为988.18万立方米,深埋于地下22-120米。全县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且分布不均,全县人均水量为281.03立方米,与全省人均1560立方米相比十分悬殊。
4.下一步工作思路
4.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充实基层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队伍监管,提升队伍素質,为长武县农村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4.2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水利建设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要加大长武县级财政投入。建设项目足额资金配套,确保工程质量。二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水利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益的是农民,投入和管理主体也应该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办水利,用足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
4.3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全面实现“活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管理,严把工程质量,确保资金和人员安全。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经费,加强水利设施管护,使工程得到有效保护,长期发挥效益。
4.4进一步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着力破解农民饮水难题。
城乡饮水工程涉及面广,要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建水和管水资源,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意见。大力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
结语
水利是农业命脉,水利事业功在当代、利泽千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长武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水源保护和改善水质、增加水量为主线,以县城乡供水、丰头供水、巨路塬供水、地掌供水、枣元塬区供水等五大集中供水工程为骨架,因地制宜,加强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片、线、点相结合的供水格局,提高群众用水保证率。加强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完善水处理、水化验、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全县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举措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1.基本情况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原西北部的陕、甘两省交界处,隶属咸阳市管辖。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气温9.1℃,极端最低-24.9℃,极端最高36.9℃,平均无霜期171天,稳定通过≥0℃和≥10℃的活动积温分别为3688.2℃和3029.1℃,间隔天数为15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4mm,基本规律是分布不均,南塬多于北塬,塬面多于河滩,且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总量的54.9%。
全县共辖9个镇,两个社区,160个行政村,总人口18.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7万人,人口密度330人/平方公里,现有大牲畜2.62万头,猪、羊等小家畜9.88万头,总耕地面积17.58万亩,其中果园面积27.66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及高粱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果树为主。2013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7556元。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武县水利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防治水害、兴修水利,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3年底,全县拥有小型水库四座,一座大型水库在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6处。
2.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工程现状
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36处,深井65眼,辐射井134眼,新建钢罐和保温水塔135座,调蓄水池69座,输配水管网920.9公里,设施日供水能力0.84万吨,饮水安全人口14.52万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6%,基本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2.2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长武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沟下抽水站和机井工程,部分群众以黑河地表水源供应,基本上建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管理权属有县管、和村管及个人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农村236处饮水安全工程中,县城集中供水工程、丰头集中供水工程、巨路集中供水工程、地掌集中供水工程等45处产权属国有,由国有事业编制的自收自支单位长武县城乡供水总公司和丰头供水站两个单位管理;其余191处供水工程均以国家投资为主、群众投劳为辅建设,建成后交村上管理,各村采取承包、租赁的方式由村民管理。
两个集中供水单位管辖的供水工程的水价由物价部门统一核定,其余单村供水工程供水水价由管理者自行定价并收取,水价各不相同。农村集中供水水质由县水质监测中心负责进行日检、月检。单村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由县水质检测中心负责进行月检、季检。集中工程保养维修由管理单位筹资并负责进行,县财政每年给予维修经费补贴。单村供水工程基本没有落实维修经费。
2.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工程建设任务还很大
这些村大多地处边远山村、梁峁坡咀等区域,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居住凌乱分散,水源短缺且保证率低,饮水设施建设滞后,工程实施难度较大,方便程度不高、水源保证率低、水量不足等饮水不安全问题交叉存在,且呈多样性。随着我县境内煤矿、铁路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的原因,加之天气持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导致我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塬面辐射井和沟下大口井水位下降严重,水量急剧减少,甚至有些已经干枯,建设任务愈来愈重。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尽完善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不清晰、多头管理。现在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由水利、发改、扶贫、烟草等多个部门多头建设,部分工程不能按照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造成产权不清、重复建设、布局混乱,水源相互影响,且不能合力调配,水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建后多方管理,工程建设单位、所属镇村、具体运行管理人员、水利部門等在工程管理方面的责、权、利不明晰,致使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彻底解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二是供水工程没有科学的管理维修机制。单村饮水工程建成后交由村上管理,投入运行后,绝大多数村只重视工程运行,不注重工程养护,只注重个人效益,不注重群众利益。大多数单村工程都由当地村干部承包,一贯采用放水点集中供水收现钱,发展自来水入户不积极,甚至部分管理者重个人利益、怕麻烦,以各种理由拒绝发展自来水管网,或者将原有自来水管网截断,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工程承包、租赁管理者重收费、轻管理,极大的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个别工程由于保养管理不善,运行三、五年后即损坏,工程承包者和工程产权所属村互相推诿扯皮,不予维修,工程容易处在瘫痪状态。
三是供水水价不统一。现在全县除两大集中供水单位管理的工程的水价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管理外,其余单村供水工程的水价均由工程所有者及管理者自行定价,各工程的水价高低不一,用水户承担费用不一,导致水费收取中产生矛盾纠纷,严重影响着群众的利益。部分工程因供水水价过高,群众难以承受,就近去邻村拉水,降低了群众安全用水的方便程度。
(3)工程建设协调纠纷矛盾较多
一是供水工程配套资金落实难。我县地处黄土高原,水源及供电设施投资大,群众居住分散,工程管线长、工程量大,单个工程投资规模较大。由于我县财政形势总体紧张,水利工程的配套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工程建设层次较低,尾留工程大,很多饮水安全问题一次性解决不彻底。
二是群众投工投劳不积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要受益村群众筹资或投工投劳,但大多数群众对工程的公益性认识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群众在开挖管床等方面不愿投工投劳,严重影响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
三是建设协调难度大。在工程建设中,部分镇村不但在场地清理、工程选址、投工投劳、群众纠纷协调处理等方面不积极配合,还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赔偿补偿要求,影响工程建设。有时相邻几个村因水源、管道过境或经济利益等产生纠纷,互不让步,工程建设协调难度大。
3.工程地质及水文
3.1地形地貌
长武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被黑河、南河切割为巨家塬、枣园塬和长武塬三大部分,整个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由于水流的长期切割和侧蚀,形成了沟壑纵横,原高、沟深、坡陡的地貌特征,主要地貌有原面、沟坡和河滩三种类型,原滩最大高差为427米,原沟相对高差200-300米。全县地形复杂,坡、咀、梁、峁变化大,支毛沟、集流槽纵横交错,沟壑密度平均为1.18公里/平方公里。
3.2地质构造
3.2.1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与陇西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向断裂,长武县主要为走向东西,向北西倾伏,倾伏角1~2°,北翼岩层倾向北,倾角1°左右,轴部出露为侏罗系地层。本区位于该背斜的北翼。
本区为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地层,燕山运动形成平缓的褶曲,区域大的活动性断裂带距工程区较远。新生代以来,华北地台整体缓慢上升,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相对较为稳定,适宜于水利工程建设。
3.3水文地质
工程区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潜水。河谷冲积层潜水分布于河谷的一级阶地及高漫滩。其水位埋深一般为5~8m,含水岩系由砾卵石层及中细砂层组成。含水性丰富。基岩裂隙潜水分布广泛,含水岩组为白垩系砂砾岩层。因其补给条件较好,径流通畅,一般具有相对富水的特点,水质也较好。
潜水的补给源主要为河流的侧向渗漏、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和人工开采。
据附近工程点水质分析试验表明,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SO42--K++Na+型水,属弱碱性水,环境水对砼均无腐蚀性。
长武县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可利用总量为3944.18万立方米(已减去重复计算的泉水出水量325.6万立方米,未包括过境河流水量),其中地表水总量为3281.6万立方米。地下潜水可开采量为988.18万立方米,深埋于地下22-120米。全县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且分布不均,全县人均水量为281.03立方米,与全省人均1560立方米相比十分悬殊。
4.下一步工作思路
4.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充实基层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队伍监管,提升队伍素質,为长武县农村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4.2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水利建设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要加大长武县级财政投入。建设项目足额资金配套,确保工程质量。二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水利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益的是农民,投入和管理主体也应该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办水利,用足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
4.3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全面实现“活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管理,严把工程质量,确保资金和人员安全。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经费,加强水利设施管护,使工程得到有效保护,长期发挥效益。
4.4进一步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着力破解农民饮水难题。
城乡饮水工程涉及面广,要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建水和管水资源,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意见。大力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
结语
水利是农业命脉,水利事业功在当代、利泽千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长武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水源保护和改善水质、增加水量为主线,以县城乡供水、丰头供水、巨路塬供水、地掌供水、枣元塬区供水等五大集中供水工程为骨架,因地制宜,加强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片、线、点相结合的供水格局,提高群众用水保证率。加强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完善水处理、水化验、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全县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