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从温暖的后勤部到志愿智囊团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eizhuji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升入高三后,家长们都会格外关心高考志愿,但结果却各不相同。之前对志愿填报做了大量功课的考生家长,到孩子填报志愿时得心应手,而临近报志愿才开始翻找资料、查阅信息的考生家长明显是仓促上阵。
  往年,由于志愿填报失误而追悔莫及的例子并不少见。有的后悔志愿报高或报低了,有的后悔选错了专业,有的后悔填了服从专业调剂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有的后悔没填服从专业调剂而被提档高校退档,还有的考生被志愿高校和专业录取后,依然心生悔意。由于高校录取会出现大小年现象,于是总有一些考生、家长会发出类似的感叹:“往年招分很高的××大学,今年的提档线才刚过一本线。早知道这样,当初就报这个学校了。”于是有家长抱怨:“报志愿不就是全凭运气吗?跟赌博有什么区别?”这话其实是对志愿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虽然志愿的成功有时候确实需要一点点运气,但如果不是建立在对志愿的充分了解和准备上,那只能算是侥幸!
  志愿填报,有“备”才能无“患”。进入高三,家长们变着法地给考生煮营养餐,塑造轻松的家庭气氛。除此之外,家长们更应该早早進入角色,当好考生的志愿智囊团。
  引导考生发掘兴趣、特长
  “填报志愿,一定要结合考生的专业兴趣全面考虑。”这并非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家长们切实地记在心上、付诸行动。考生的兴趣是选择专业和今后发展的基础,选择了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中才有动力去深入发掘其中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更容易产生成就感。
  曾有一位家长跟笔者聊天时说:“我觉得早点给孩子确定志愿比做好后勤更重要。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比较迷茫。我和他爸爸先做功课,从孩子高二时就开始带他去参加高校开放日,了解高考政策。高三的时候结合孩子的学习情况初步给他锁定了五个专业方向。但是和孩子沟通以后他并不是很认同。他最初不清楚要选什么专业,不知道今后自己想干什么,即便有一些想法,好像也是浅显的感知,还变来变去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真地分析了他的各科成绩、兴趣、倾向和长处,不断地交流、启发、引导。慢慢地,他的一些想法和志向逐步稳定、清晰下来。最后确定了物理类和机械类专业。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后,顾虑和压力也少了,孩子在整个高三都特别有动力。高三上学期结束。我们就根据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初步设计出志愿方案来。最后孩子被顺利录取到机械类专业,现在学得可认真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是明智的,值得广大考生家长借鉴。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考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呢?笔者建议采用交流法或观察法。所谓交流法即家长通过与考生的谈话、聊天,来帮助考生发现自己感兴趣并有志于从事的工作,再结合这些工作来选择相关的专业。了解哪些专业是孩子喜欢学的,哪些专业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又有哪些专业是孩子绝对不想学的……但考生一直生活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外在世界的了解比较片面,有的时候对自己的兴趣并不清楚,那么这时,家长可以结合观察法来引导考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家长是考生成长的陪伴者,考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的一些倾向或苗头往往可以与其兴趣联系在一起,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考生的行为来判断。比如考生从小就很开朗活泼,总是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特别强;又比如考生很喜欢动手,无论是自己的玩具,还是家里的小物件都喜欢拆装弄个究竟……确定了考生的兴趣后,再与考生沟通,肯定会事半功倍。
  根据考生的兴趣爱好选专业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找出兴趣与专业的结合点。兴趣虽然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但也并不意味着考生对某一行业感兴趣,将来就一定会从事某一职业,家长还要引导考生对某一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要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
  其二,准确认识专业。高校设置的专业有几百个,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家长和考生还要对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比如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社会反响等。
  协助考生进行职业规划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学生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近65%的学生将跨专业选择职业,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到毕业也不清楚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不清楚,这正是由于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造成的。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职业规划开始流行起来。有一些家长意识到考生上大学的目的是将来找个好工作,那么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希望以填报志愿为契机,让考生尽早规划出人生的发展轨迹,在填报志愿时特别强调专业方向、就业趋势,目标性比较强。
  的确,职业规划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家长如果能提前引导考生进行职业规划,对于未来可能会少一些盲目性。但对于职业规划,考生和家长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所制订的职业规划或通过职业测评得出来的结论是否科学,这需要时间的检验。目前,职业规划在我国还属于一个较新的概念、理论,还没有一套合理的测试方式,也没有接受时间的检验。因此填报志愿时,职业规划可以作为相关参考,但更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成绩、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院校和专业。
  其次,随着考生年龄增长,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一个18岁的考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的职业规划只能是一个原始目标,做个参考。实际上,当前考生对职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报刊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对职业本身的了解并不深入。往往由于一时的兴趣,而向往某些职业,并报考了相关专业,结果出现大学毕业了从事相关工作后发觉这一职业并不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精彩,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为了减少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因不了解自己和专业而错选,近年来不少高校设置了按大类招生的专业。这一招生形式使得学生将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大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前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学习基础课,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学生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对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和能力走向有个大概了解,从而能更客观地选择自己的专业。   做高考信息的搜索者、整理者
  协助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家长要做的一项重要功课就是搜集相关的信息。
  有些家长会认为当年的政策还没出来,没有搜集的必要。但高考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从往年的招生政策中也能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更是必不可少的志愿填报参考资料。所以,建议家长可提前搜集前几年的报考资料,对不同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关于高考的相关信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搜集。
  一、国家及本地的招生政策、规定、加分政策、志愿填报的方式等。
  二、近年来本省(区、市)的高考录取情况。每年各批次的录取率是多少,全省(区、市)近三年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多少。
  三、当年的高考形势。包括全省(区、市)的报考人数,全省(区、市)的招生计划。
  家长们了解到这些政策信息,就可以对当年的志愿填报有个大体的认识,还可以推测出考生在本地考生中的大概位置,明确考生志愿填报的主攻方向——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本科院校,或是专科院校。
  找到了考生的报考院校层次后,面对众多的招生院校,怎样挑选出适合考生的目标高校呢?
  目前,全国共有高等院校2000余所。家长们不必对这些学校都有所了解,只需关注那些在本地招生的院校信息即可。以北京考生为例,2017年有800余所院校在北京招生,北京家长只需对自己孩子所匹配层次的在北京招生的院校和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解即可。具体来说就是家长要留心记录考生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及排名情况,然后根据考生的成绩,有选择地、重点地了解某一批次的院校。比如,考生的成绩在一本线以上,就可以着重看一本的院校,考生的成绩在二本线与一本线之间的,就可以着重看二本的院校……如果考生对将来就读的学校的地域有所要求,就可以重点看某地的高校。至于筛选出多少目标院校,还要因考生个人状况而定,对家长来说,当然是准备得越充分,选择的余地越大,到志愿填报时也就更省时省力。
  勿替考生做决策
  关于志愿填报,有这样一种说法甚是流行:考生负责考,家长负责报。乍看上去挺有道理的,但事实上,这并不明智。首先,家长虽然好心地想帮考生选对未来,但却剥夺了考生对自己未来的计划。其次,如此操作容易造成家长所选与考生所期待的相去甚远,有些考生拧不过父母选择了妥协,有些考生则和父母起了争执。
  由于时间的分配和经验的不同,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大多由家长来承担,但到了决策的时候,却不能缺少考生的态度。当父母与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意见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呢?这里给广大家长一些提示:
  一、家长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考生是主体。目前,一般父母和考生在志愿填报上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学校、专业和地域的选择上,其中最多的是专业选择上的分歧。家长与考生意见不一致时,家长一定要放低姿态,善于倾听,了解考生的想法,耐心和考生沟通,力争通过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二、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家长要抛弃固执的心态。如果家长不试着改变自己的意愿,而一味勉强考生,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即使考生顺从了家长的建议,按父母要求填报了志愿,然而由于沒兴趣,大学的学习便会缺乏主动性,还有可能影响学业。曾经有一位北京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屈服于妈妈,被迫选择了不喜欢的金融学专业,在被某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后,因实在学不下去,她在大三时选择了退学。
  三、即使家长的考虑和选择是正确的,也要以理服人,要让考生心悦诚服,如果考生有一丝的想不通,都不要勉强,最后志愿的“落笔”权要交给考生。
  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考生对志愿无所谓,乐于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时父母尤其要尊重考生的兴趣爱好,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家长,不是代替考生做决定,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尊重考生,为考生提供精神支持和信息帮助。
其他文献
达人名片:林锡群,广州某旅行社导游  达人语录:导游是一項需要具备“双高”素质的服务性工作,高智商、高技能缺一不可。  “导游是一项高智商、高技能的服务工作”  平时,大家对导游可能有这样的印象:背背现成的导游词,讲讲笑话活跃气氛,跟着游客去玩玩,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导游是一项需要‘双高’素质的服务性工作,高智商、高技能缺一不可。”  林锡群介绍说:“出游前一天我们要回公司,确
期刊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面对数学题不知道怎么思考,就喜欢套用模板解题,以为只要自己记住了十几个解题的模板,就没有解不了的题,可以说这完全陷入了数学学习的误区. 数学学习主要是为了训练和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靠几个解题模板就能解决千变万化的数学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会思考,杜绝生搬硬套,本文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解题策略.  方法篇:“审、逆、演”三步法  第一步:审题. 审
期刊
高考数学数列題经常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若考生不会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求解,就会出现小题大做,甚至无从下手.
期刊
笔者连续多年从事高三英语教学工作并参加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阅卷工作,发现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平均得分并不高,现把该类题型的失分原因和写作技巧,尤其是一些常见开头和结尾技巧以及过渡性的句子总结出来,助力同学们备战2018年英语高考。  一、失分原因  在阅卷中,笔者发现许多考生在写作时容易受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不知不觉会用汉语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写出的句子只有懂汉语的英语老师才能读懂。产生“Chi
期刊
杏林春暖,大医精诚。  好多同学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身着白袍,用精湛的医术去救死扶伤。想学医,拜名医为师自是关键。一流的医学院里大师云集自不必说,一些普通的医学院里也有着非常强势的医学专业,还拥有一些国内顶尖名医作为学校的学术带头人,默默地在教学一线培养后生,延续着医者仁心之志。他们虽然不是绚丽舞台上受人追捧的明星,但却是诸多患者心中最亮的星,点亮了生命与健康的希望。今天,我们就追随这些名医的足迹,走
期刊
【名师简介】杨锐,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化学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作为河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专家承担了人教社委派的内蒙古乌兰浩特、通辽,湖北随州、襄阳、十堰等地市的高一教师新课程培训任务。先后被评为全国化学优秀课改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新课程培训专家等。  新课程的考试大纲非常重视对考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在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方面就提出了三個要
期刊
遗传规律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知“因”求“果”类,即试题提供了遗传机理或者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間的关系,从而考查考生运用遗传基本规律推断特定情形下的个体表现型和基因型,计算性状分离比或概率等;二是据“果”求“因”类,即试题提供的遗传机理不完全,需要通过分析某些杂交组合来补全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显然据“果”求“因”类试题的考查要求更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快速地解答据“果”求“因”类遗传规律试题呢? 
期刊
其实语文学习是最简单却也是最困难的。因为学习的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对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有着很好的语言环境;但又因为是母语,所以我们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听说读写。很多同学会因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而习惯性地忽略它,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其他科目上,最终导致语文成绩不上不下。在高中阶段,语文要拿高分,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在英语中有“得阅读者得天下”,在语文里其实情况也相似。
期刊
“投入与产出应该成正比”,这是多数人都有的一种定势思维。这个假设只在某些场景中适用,对绝大多数的事例而言,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它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剥花生,随着你投入的时间和劳动量的增加,其产出一定也会提高。如果你投入的是金钱,希望它产出丰厚的利润,但某些因素并没有使它产出,反而亏损了。同样的道理,我们投入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成绩能够得到多少,恐怕没有哪个公式可以计算得出来,因为,还有很
期刊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可以看出化学实验综合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和必考题型。该类试题以仪器的组装、实验的改进、评价和设计等为考查方向,在考查考生基本实验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创新等能力。本文将对该类试题进行总结、探究,帮助考生把握实验复习的方向,提高实验复习的有效性。  一、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大部分物质制备型实验题是以陌生物质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实验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