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讲话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的话:在我们熟悉的历史语境中,五四运动的意义毋庸赘言,无论作为现代中国的起点,还是革命精神的发祥;新文学的开端,抑或旧思想的终结,其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早已浓墨重彩,大书特书。2019年乃是五四百年,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我想我们已获得足够的历史经验,以重估五四带给我们的遗产、困惑和可能。1949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五四及其所代表的文化资源在两岸华人世界形塑为截然不同的图腾与禁忌。在海外学界,虽不能避免冷战的阴霾和铁幕的隔绝,却终究因为远离对抗前线,生发出另一番对话的可能。1960年,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MayFourthMovement: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m China)问世。开海外五四研究之先声。其简体中译本1998年出版,经由“海外”重返五四,竟成一时热潮,再版至今(最新版本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版)。在文学研究领域。对话以更多样的形式展开。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m Chinese Fiction,1961),以“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为己任,在中国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的大传统下,为五四一代作家的文学地位重排座次;李欧梵的《上海摩登》(Shanghafmodern:the flowering of a new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1999),绕开五四声教所及,醉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都市的声光化电,世故苍凉,似乎有意要另辟蹊径,对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洪流冷眼相看;更有王德威的《被压抑的现代性》(Fin-de-Siecle Splendor:RepressedModernities D,Late Qing Fiction,1849-1911,1997),在其简体中文版(2005)的序言中高擎“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大纛,以充满诘问的口吻,挑战五四截断众流的权威。凡此种种,皆曾在大陆学界引起阵阵震荡,对于“夏一李一王”学统的整体性研究和批判,遂成为海外汉学评议的热点,如此看来,这一学统或“标靶”的发明,不免与我们的五四认同大有关联。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可能对五四抱有某种单一、刻板的印象,不再可能将之奉若神明,或者弃之如敝履。五四不再一成不变,并与我们渐行渐远,相反,它在不断历史化或语境化的过程中被重新发现,重新唤醒。于此我们或许可以借用近来愈发流行的术语——“后五四时代”——来描述这一若即若离的关系,尽管这看起来又像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后学”词汇。却恰好能够揭示出在当下理解五四的方法之一端,不同于“回到历史现场”的绵密考证,它提示一种保持距离的“远读”:既然历史终究无法重演。任何看似客观地再现都不可能根除埋藏其中的后见之明,我们又何须抹煞“五四”自身的阐释性和建构性,乃至不断自新的可能?
  本期的选文即以“后五四时代”为主题,第一篇是王德威教授的短文《没有五四。何来晚清?》。上文已经提及,王德威在21世纪初曾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挑战姿态闯入大陆学界的视野,以其世纪末的关怀引发巨大的影响和争议。他本人对此的回应,可以见于2011年发表的《现代中国文学理念的多重缘起》,在文中他认为那些批判的声音多属于“对于‘缘起论’、‘发生论’的标准症候群”,而“我完全可以倒过来讲:没有五四,何来晚清?”。这样的措辞之后又多次出現于其访谈文字。但至于该如何理解“没有五四。何来晚清?”。却始终没有直观的答案。如今在这篇为五四纪念文集《五四/100》(即将出版)所写的短文中,王德威再次回应了“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所引发的争鸣种种,更正面阐释了“没有五四,何来晚清?”这一提法的来龙去脉。首先,对于那些基于“发生论症候”的批评,王德威强调其并非“一锤定音式的结论”。而是一种“引发批评对话的方法”,其笔锋所指,并非简单作史料的翻案或申冤,而是意图打破文学史叙述的“单一与不可逆”。还原现代中国的“千头万绪”。因而“这不是一个发生学,而是考掘学的问题”。其次,对于质疑其以小说替代文学的做法,王德威认为晚清的小说界革命“不仅是文学场域的突变,也是一场政治事件,一次叙述作为历史载体的重新洗牌”,因而这里小说不仅仅是特定的文体,更代表相对于“大言夸夸的大说”,所形成的叙事与历史的深刻互动,承载了“生命的众声喧哗”。最后,他解释了“没有五四,何来晚清?”的所指:“正是因为五四所带来的启蒙思想,我们才得以发挥主体‘先入为主’的立场,重新看出埋藏在帝国论述下无数的维新契机,被压抑而复返的冲动。五四可以作为一个除魅的时代,五四也同时是一个招魂的时代”,归根结底,“与其纠结于‘没有/何来?’的修辞辩论,不如对‘文学’,或‘人文学’的前世与今生作出更警醒的观察”。无论是“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还是“没有五四,何来晚清?”都不过是辩证的修辞。王德威所要借此呼唤的乃是身处当下的学者对一系列“理所当然”和“大言夸夸”的警惕和挑战,无论是基于五四的革命批判精神,还是晚清的“真的恶声”。
  第二篇是哈佛大学东亚系涂航博士的论文《美育代宗教:后五四时代的美学思潮》。文章聚焦“后五四时代”的价值真空期,探讨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民族与西方、现代化与基督教之间。建构本土化的超越性审美话语。以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为引,文章主要罗列了三种实践路径:一为张竞生的“美的人生观”和“美治主义”,指出其设想以“情爱和美趣”为目标的政治制度,“既把宗教化的美奉为终极信仰,又要求以世俗化的政治手段以美学规训从个体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得去魅化和再魅化的进程互为表里,重塑道德个体和民族气象”。二为朱光潜的美学直觉论,认为其构造一个疏离于尘世的意象世界,以熏陶性情,养成人格,培育现实政治实践。遂尔“由情入理,由理返情,构筑一种基于‘移情一同情’的主体间性”。三为宗白华的意境论,揭示其由传统审美理论出发建构独特生命美学,将艺术诠释为虚实的碰撞流转,从而达成“超越实界之形迹但并不脱俗,攫取虚界之灵性却非眷恋神恩”的美学境界。通过将美归之于充沛生命力的自我,意图建构出新的民族文化。三条路径均“一方面受到西洋宗教的启示,企图克服儒家现世主义的困境而追寻一种超越性的理论,另一方面又在文化本位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影响企图和神秘主义的宗教情感划清界限,其结果是在神圣与世俗之间构筑一种审美化的灵境,把超越性建立在艺术化的人间。有关生存价值的终极所在既不在神恩也不在理性,而在于流溢于主体与自然之间的缠绵悱恻之情中”。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激烈的政治运动和此起彼伏的战祸并没有赋予审美主义和汉语神学任何对话的可能性”,启蒙、革命与民族主义的洪流裹挟而下,创造出另一番问题与回答。但这并不意味着文中所讨论的思想张力和“微弱的可能性”永远只是无足轻重的弦外之音。这让我们又回到“后五四”的语境中来。其坚信五四的内涵和价值不会被单一的线性叙事所囊括,其遗产会随着语境的转移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并带来新的刺激和启发。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不爱帅哥  张曼玉出席一个服装品牌发布会,有记者问她喜欢什么样的男人。她说爱照镜子、擦香水、爱买衣服的男人都令人别扭,而那些随便套了件旧T恤,洗完头也不擦干的男人就很sexy。张曼玉大概可以代表大部分女性的心声:帅哥们,请不要再徒劳地把精力放在你们的一身肌肉和漂亮脸蛋上了。  《陌上桑》中的汉代美女罗敷以自己老公“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为荣,而现代帅哥既可以像周渝民这样阴柔精致,也可以是小贝这样
期刊
这娃真靓    俄罗斯盛产网坛娇“娃”:比如库尔尼科娃、莎拉波娃、库兹涅佐娃、利霍夫采娃、德门蒂耶娃等等,“娃”们不管球打得如何(当然肯定比我们强),个个都邪了门的漂亮,但最出名的还得数库尔尼科娃,直到这天出现了莎拉波娃,她大拍一挥,彻底用“玛利亚时代”终止了“安娜时代”。  玛利亚·莎拉波娃当然已经超过了安娜·库尔尼科娃,她甚至比1981年出生的库尔尼科娃还要再年轻6岁,而且球打得比她好、个子比
期刊
“赚了钱,就在广州安一个家,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过日子。”  她来广州十年了,一直这么想。  十年来她做过保姆、宾馆服务员、工厂流水线工人、快餐店员工、餐厅主管、音像店店长,也经营过自己的快餐店。从打工妹到小老板,又从小老板到打工妹,似乎是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但在她看来,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这十年好像活了大半辈子。”我惊讶这是一位26岁的女子说出的话。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好几岁。  她叫皮
期刊
这个年轻的女孩被人注意  和星空卫视一档名为《中国越来越好玩》的节目有關  而在星空卫视一周一次的节目录制之余  莫麒又干起了老本行——金融分析师  陕西北路186号紧靠繁华的南京西路,是一个保存着老上海洋房的大院。有着“红色资本家”之称的荣氏家族曾经在这里植根,现在成了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星空传媒上海代表处。  和外表扁平低矮的印象不同,走进去内部空间却很开阔,只有在教堂才出现的彩绘镶嵌玻璃与原木护
期刊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在这个悲剧中死去的是包括马加爵在内的5个人而不是被马加爵杀害的4个;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是社会的悲剧而不只是他们5个人或者5个家庭的悲剧。  马加爵并没有被充分解析,随着一声枪响,它彻底定格了。假设需要N个主要因素才能凑成一个如此冷血的马加爵,那么当只有N-1个因素聚合在一起,悲剧就应该不会发生。所以对马加爵的个案进行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甚至个人基因等全面考
期刊
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婴儿性别比开始持续偏离正常范围。到目前,出生人口性别比(每百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直逼120,大大偏离了103—107的正常范围。它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是“婚姻挤压”、单身男性增多、非婚性需求增加、人口拐卖等问题。    58部法律法规开始实施    7月1日起,58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的一大亮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期刊
国美的实力所能达到的平均水平,并不比沃尔玛差。  我想就算出去打工,我也能养活自己。如果说我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从来没有打过工。  我不会去旅游的!我们多少年都没有放过假了……高尔夫还没学会呢。  电话听筒那头的黄光裕极其谦和,不时报以大笑,偶尔还开小玩笑,但并不因此表明他什么话题都乐于涉及。  此时,广州的天空正是雷电交加,暴雨如注,雨声一度大到彼此几乎听不清对方的声音,于是记者向黄光裕要求道:
期刊
我新近出版的《批评的智慧与担当》(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主要是从理论探讨和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当中,来重申学理性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路径方法,重申学理性批评的文学研究伦理。学理性、学理性批评、文本细读、回到文学本身、做有温度和体贴的文学批评,可能是最能代表本书思考和写作径向的关键词了。  正如我在阐述我的学理性批评观的时候,所提到的,我对学理性批评和研究的理解,其实先是来自我所从事的编辑工
期刊
人样    我发蒙的时候,已是经过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到达文革,乡村的知识分子大多已经风流云散。对我们这一代革命接班人进行教育的教师,都是就地取材,他们基本说不上有文化。学校是有的,就在我村的一座破庙里。但是,没有教学秩序,我到小学四册的时候,算数字“4”都不会写,汉语拼音也不会。  就在我们的学校差不多快要散伙的时候,来了一位老师。  从此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乡完全小学也
期刊
布什和他的国家不懂得有过辉煌过去的民族重铸辉煌的焦渴,不懂得具有伟大伊斯兰传统的国家被西方国家欺凌后的愤怒和仇恨,更不懂得百年积累的愤怒和仇恨的烈度  在伊拉克此起彼伏的恐怖袭击爆炸声中,美国向伊拉克临时政府交还了主权。这是一部被称作伊拉克战争的戏剧的重要一幕的结束,以及另一精彩一幕的开场。如果人们不把战争仅仅理解为常规战争,就会发现伊拉克战争仍在进行中,只是从正规战争转向非正规战场,第一阶段是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