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满诗意的春之歌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或抒情风格类散文,其中的《春》属于通过自然景色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散文,是朱先生散文的代表作,文章清新朴素、婉转细腻,将春的景色充满了诗意的表达了出来。其诗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清新的语言、严谨精美的结构和情景交融的意境。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春
  引言
  朱自清是我国当代文学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朱先生的散文以其清新朴素的风格广受人们的喜爱,其散文细腻温婉,构思缜密,文章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读着有一种强烈的美感。正如郁达夫先生对他的评论:“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 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春》这篇散文最初的发表是在1933年的《初中国文读本》上,但一直都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深受广大初中生的喜爱。这篇文章在不足千字的短文,将春意的画卷,诗意地表达了出来。
  1清新自然的语言美
  朱先生的《春》将特有的春天的景色刻入到字里行间,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清新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了一曲清新幽婉的“春的赞歌”,读者在品读《春》時,犹如置身于蓝天白云相间、绿意盎然的春的美景之中,仿佛荡漾在春的花海,徜徉于绿草如茵的田野中,读者不自觉的就会沉醉在春的美中。
  “风华是从朴素中来”,这句话用来评论朱自清的《春》再贴切不过了,朱自清先生极善于将朴素清新的语言生动的表达,通过其精心加工提料之后,会让人感受到极美的感受。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其中,描写小草时,不用“长”也不用“冒”而是用“钻”,用拟人的手法,将小草破土而出茁壮生长的过程,极为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再对小草生长的范围的描写上,不说“园子中,田野中,放眼望去满满的绿色”,而是“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用“瞧去”二字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采用“瞧”这个拟人的动作,让读者的注意力放到一大片一大片中去,凸显出了小草的生长范围广泛,语言十分的生动活泼,十分的真切生动。在描写春百花齐放时,不使用“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而是在描写百花齐放的过程中加上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等拟人化的词语,将百花齐放争鸣的气氛烘托到了极点,表现出了熙熙攘攘的喜庆气氛,更具风味。在语言结构上更加整齐,格調十分明确,表现了作者对于春的喜爱之情,在语言加工上别具匠心却无斧凿的痕迹,平淡中更具惊奇。
  《春》散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叠词,例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偷偷地”、“嗡嗡地”、“密密地”、“稀稀疏疏”等,叠词是汉语语言口语的一大特色,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层次感,增添了文章的表现力,行文中更具清新自然的味道。
  2灵动精致的结构美
  《春》中的朱先生运用自身深厚的写作功底,为读者展现出了六福春景图,先是对春的总体描写,然后是对春的各种景色分别描写,分别是春天的山、水、太阳、草、春风、春花、春雨等进行描写,由远及近,如同简笔画般大体的勾画出了春的特色,又从侧面对春天的清新明媚景色进行了描写,凸显了春的生机勃勃,之后又从景写到了人,描绘了人们在春的到来时的欣喜之情,“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将人们对于春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春天大好时光的喜爱,山水、花、草、风、雨、人这六幅画面,在字里行间很少描写春,但是又无处不在描写春,在文章的末尾,朱先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春的热情洋溢进行了歌颂,“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和前文中的盼春、绘春相接,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3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散文讲究的是一种“形散意不散”的表达方式。朱先生在创作《春》这篇文章时,在文章开头两个“盼望着”接连使用,饱满的感性融入到对于春的期盼当中,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之后又将一身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笔端,精心的描绘了六幅春景图,在文章的最后又使用一连串精致的比喻对春再次进行了赞叹,从全篇来看将“情”字贯穿全文,文章中的一切“景语”都是“情语”,在情景交融中,创造出了诗情画意般的春景,将对春的喜爱之情融入到了全文之中。
  创新在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中也得了恰如其分的应用,他将自然与创新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春》这篇散文中,更是以精确的比喻描写了春景的生机盎然,从而展现了作者语言的独特魅力。例如文章在描写野花时,没有直接点出野花的繁密,而是以“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来描写野花的生机,展现了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态。这些比喻在将春天景象完整诠释出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独特性,让文章传神传情且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结语
  朱先生生活的年代是黑暗的旧中国,但是作者心灵是一片澄清明亮的净土,其精神世界积极向上,《春》将作者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能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别人;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本文对农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中的家庭、学校配合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共同作用  然而目前,由于受经济、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重视,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很多学
期刊
一、初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閱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一目标的提出,使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地位更显突出。  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的体会,那些课外阅读量大,尤其是经常阅读文学名著,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一般都比较高,在语文学习中往往游刃有余
期刊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细想来,语文,是和禅意灵性有诸多相通之处的。就像鱼在水里静静地游,眼睛在鱼身上静静地游,心灵在人生的长河中静静地游,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种空山新雨后的禅意心境,一种状如回归的文化自信。  王崧舟先生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
期刊
【摘要】在九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结合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指出了提高九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此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前言: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小的进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不断提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整体学习的基础,也是提升其他学科知识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仅仅靠课堂教学就可以提高,而是通过日积月累,在学生不断的读写与思考过程中得到的升华。据目前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存在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差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了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逐渐成为了教学事业的重中之重。想象力对学生思维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工作中,在众多培养方向里我们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提倡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塑造。本文将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主题进行论述。  【关键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基础性环节,其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优化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改善。基于此,本文在对文本互涉内涵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面临的弊端,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优化提供一定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握好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自学语文。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写作的教学,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过去的语文作文教学,源起于教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限时”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造成学习效果不佳。若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孔雀东南飞》和《墙头马上》是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对比来看,这两部作品,在主题和人物形象上显示出差异性。就主题而言,它们都歌颂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都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的迫害。但是同时,《墙头马上》更加侧重于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就人物形象而言,这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反抗封建制度,都执着追求,不卑不亢。男主人公都追求爱情,具有反抗意识而且在封建势力面前都表现出一定的软弱性。但对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