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疗建筑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医疗建筑的快速发展,医疗建筑设计中也不断出现新的设计理念,本文笔者结合实例,探讨了医疗建筑的总体布局理念、单体设计理念,并且对医疗建筑造型设计、环境设计、节能设计以及无障碍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理念;设计内容
  Abstract: W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building, med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lso appears constantly new design concep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discusses the overall layout concept, the medical building monomer design idea, and the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energy-saving design and barrier-free design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大公共卫生与医疗救治设施建设力度的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高城市卫生保健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昆明市东川区决定建设一所新的综合性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新建东川区人民医院位于城区南部,铜都镇炎山路与学府路交汇处,占地约90亩,总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普通床位500床,日门急诊量1500人,东川区人民医院工程建设目标定位为满足东川及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承担大病救治,健康体检,危急重症接转诊抢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险救护任务,建成后将成为所在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2 医疗建筑总体布局理念
  医疗建筑相对集中布局以缩短诊疗流线及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
  2.1“纵横轴”(医疗街+住院通廊)成为交通枢纽
  考虑到1500人次的日门急诊量,总体布局中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原则,采用“纵横轴”的布局方式来联系各功能部分,形成一个总体构图优美、序列性强、功能合理的建筑群。
  
  
  2.2 集中布局,医技科室为门诊、住院部资源共享
  坚持现代化医院的特点,集中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医疗街”的两侧为门诊科室:通过宽敞的交通廊与住院部相连。医技科室位于“医疗街”的一侧,并以“枝状”向门急诊部与住院部延伸,保证门急诊、医技部及住院部有一个最方便的联系,最大限度的让医技科室同时为门急诊、住院部服务。
  
  
  2.3 保证主要医疗用房自然采光和通风
  在医疗用房集中设置的同时,门急诊用房及医技用房之间均布置有明亮的绿化庭院,以保证主要用房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2.4“住院通廊”在地面上连接门急诊、医技、住院部,地下则连接动力中心、后勤部门,将动力设备、医用气管道以及所有的物流、信息流管线通过各层的天花吊顶经水平与垂直管孔送至各部门,节约管线的长度,减少日常运转费用,又一改以往管道在医院内露天纵横架设的杂乱现象。
  3 医疗建筑单体设计理念
  3.1门急诊建筑单体设计理念
  门急诊布置在主体医疗建筑西侧,将门急诊部与道路平行布置,朝西形成一个面向广大就诊病患者的大型绿化入口广场。
  3.1.1急诊急救中心设计理念
  急诊急救中心位于主体医疗建筑的西北部,相对独立,同时与其他科室联系便捷,急救车可直接到达急诊部。将一般急诊与急救入口分开设置。急救车能直接到达急救入口;一般急诊病人则由急诊入口分至一般急诊诊室,有独自的急诊化验室与急诊药房。急诊急救区既和医技科室联系方便,又相对独立的设置,便于管理。
  3.1.2门诊采用外大厅内中庭的空间组织手法,一层大厅南侧设休息等候、输液厅、候药厅, 北侧为服务台、挂号收费厅,为门诊病人提供全方位快捷、有效的服务。“医疗街”中庭设有自动扶梯及垂直电梯,病人由底层办理好挂号、收费手续后,迅速到达各层,一目了然的看到各科诊室;同时还在各层设置收费处,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
  3.1.3门诊诊室采用医、患分流的布局形式,病人经一次候诊,在电子指示屏的指示下由护士指示进入二次候诊区;医师则由自己的内部通道经更衣、医护的休息室与办公室至诊室,每两个单元间布置开敞的绿化平台,为医护人员工作之余提供了短暂放松的条件。
  3.2 医技科室设计理念
  3.2.1医技科室通过“医疗街”与住院部通廊连接于门急诊部及住院部,以达资源共享。门诊病人可由自动扶梯,通过“医疗街”,方便、直接到达各功能检查科室与放射及理疗康复用房等。
  3.2.2门诊药房位于“中庭”的中部,方便门诊病人看完病后取药,垂直地下一层部位为中心药库,同时紧邻住院部,各病区所需求的药品经电梯传送至药房,经排药后,发送至各层护理单元。
  3.2.3四层手术部采用三通道设计,布局规整,流线清晰,洁污分流。病人手术前后的运送流线方便快捷。手术部与ICU同层布置,入口处设家属等候区,并设置探视廊及家属谈话间,方便家屬与医护人员沟通。
  3.2.4 ICU置于手术部的同层,并与其毗邻,为大手术后需要重点监护的病人带来极大的方便。ICU、手术部入口处设有宽敞的家属等候、谈话、探视区域,及时将病情与家属沟通。手术室与住院部联系紧密,使住院病人以最短的距离、最短的时间到达手术室进行手术。
  3.3住院部设计理念
  3.3.1住院部由1栋7层病房楼组成,由宽敞的“住院通廊”与门急诊医技部相通,方便住院病人到达门诊与医技部门。
  3.3.2住院病人进入入院大厅后,经收费处,接诊处,病人物品存入与发放,由电梯直达位于2至7层的护理单元。并在底层安排鲜花、礼品、超市,方便患者使用。
  3.3.3平面采用双廊布局,所有的房间与走道均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每个护理单元的入口宽敞明亮,均有病人活动空间。护士站居中,对病房和走廊有较好的观察视野。
  3.3.4医,患分流的布局:到达各层护理单元,病人,医护人员有各自的出入口,病人由病区主入口进入病区,医护人员由单独入口经更衣,浴厕进入,内部用房自成空间,与病区互不干扰。
  3.3.5每间病房开间3.9米,进深7.8米,以弹性设计来适应2~3床/间的不同需求。
  3.4 VIP服务区(二期建设)
  VIP区位于整个用地的南侧,设单独出入口,并在2层以“住院通廊”与主体医疗区相通。方便病人就诊。
  4 医疗建筑设计的内容
  4.1 建筑造型设计
  考虑到整个建筑群体的组合序列与构图的韵律感,结合用地东西高差较大的特点,以台地的概念进行设计,以跌落,架空,悬挑的设计手法,丰富了建筑造型,更赋予了建筑韵律感、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塑造出一个典雅、活泼的现代医院。
  4. 2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的构思是创造一个城市中的花园医院、花园医院中的城市自然的景观,二者相互对话、交融。利用场地高差,将停车场,院前广场分设在不同的标高处,精心布置园林绿化,并在主体医疗建筑中设置各类花园,利用自然条件并优化环境,让自然景色展现、围绕在病人的视线内,让病人充分享受自然风光所给与的清新、美好景色。
  4.3 节能设计
  4.3.1 总体规划节能设计
  医院采用相应集中布局,医技科室为门急诊、住院部及贵宾区实现资源共享。在医疗用房相应集中布置的同时,医疗街两侧均布置通透的绿化庭院,保证用房的自然采光与通风。住院部通廊在地面上连接门急诊、医技、住院部,地下则为连接能源中心,后勤保障部门,为医疗各部提供便捷迅速的服务。
  4.3.2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
  建筑单体采用较为规划的形体,大量房间布置在南向,西向房间尽量减少,南向玻璃采用遮阳措施。屋面及外墙增加保温层厚度,外门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内墙采用轻质隔墙,节约能耗。采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屋顶按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板。
  4.4 无障碍设计
  在门急诊及住院部主要出入口出设置无障碍入口。在次要出入口处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公共门采用自动门与推拉门,在推拉门把手一侧留有不小于0.5米的墙面宽度,门扇装视线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设置无障碍电梯及无障碍厕所。在主要出入口最近的位置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所以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医院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现代化的医院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这有助于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质,并且提高了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 刘培森.大型医疗建筑设计[J].城市建筑.2008(7);21-22.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从路面TRANBBS设计、路面TRANBBS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from the surface of TRANBBS pavement TRANBBS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manag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公路工程决策的阶段、工程设计的阶段、工程招投标的阶段、工程实施的阶段和工程竣工的阶段几个方面,讨论研究了公路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公路;全过程控制;造价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ecis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stage, engineering design stage, const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的交通隧道、桥梁建设中,预应力预制箱梁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问首先对现行预应力技术进行了简单的简介,然后对预应力箱梁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详述,最后通过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建设具体实例对预应力箱梁张拉施工方案做了具体论述。    【关键字】:预应力;后张法;箱梁;张拉力  【Abstract】: In modern traffic tunnels, bridges constructio
期刊
【摘要】 随着油田的改革发展,社区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工作的好坏,对于油田稳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油田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多年在社区工作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作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抓好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对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
期刊
摘要:目前我曙光工程技术处捞油现场所应用的井口防喷器,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井涌或溢流现象,该装置不能剪断钢丝绳,无法封闭井口,因此我们研制了全封捞油井口防喷装置,消除隐患,以满足生产需求。  关键词:捞油井口防喷装置剪断  Abstract: the current wellhead I daw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oil field application o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管理方式日渐盛行,社会经济已逐渐步入以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主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良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最大化的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本文将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基本现状,及具体运用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运用    Abst
期刊
摘要: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面谈谈自己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和见解,不妥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正。  关键词: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Abstract: safety is only a starting point, not the end; only better, not the best. The following talk about their safety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在社会和经济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石油行业的油气储运业务遍布全国,油气运输中的安全问题就凸现出来。因为油气本身的特性和运输介质的问题,如果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然而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控制好储运关键环节,油气储运的危险程度就能大大减小。  【关键字】油气储运;火灾预防;油气运输   [Abstract] along with t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创新促进了建筑事业发展,在建筑设计结构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是随着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广泛应用,其在建筑应用中的技巧也日益更新。本文就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过程进行研究,对其在建筑应用中的原则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提高建筑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剪力墙;建筑结构设计;应用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期刊
【摘要】针对发生强烈矿山压力显现现象,分析发生冲击的原因,我矿采用了施工卸压地槽的措施。使井下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得到提高,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According to the strong mine pressure phenomenon, cause analysis of impact of the measures, mine pressure relief the con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