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在线”自从2002年成立以来,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一大批散落在民间的教育思想者和行动者逐渐汇聚起来,一大批不满教育现状、想要突围的优秀教师集中了起来。在这个网站上,不仅凝聚了名师名校长,像李镇西、韩军、张万祥等人,还有一大批通过网络成长起来的名师。因此“教育在线”的一大贡献就是一批教师在这里成长了起来,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学校。
  在“教育在线”上,每天都发生着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很多教师用他们生动的文笔撰写着自己的教育故事,而他们自身又在“教育在线”中续写着新的更生动的成长故事。我们遴选了几位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与“教育在线”之间的点点滴滴,相信会对我们重新理解网络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有所帮助。
  
  舞在网中央
  □ 文/张曼凌
  
  2005年12月末,在“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我在学校教师论坛展示中作即兴发言时这样说道:“自从加入‘教育在线’、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不但让我有了梦想,更让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与成功之路。”
  应该说,以前我是一个特别不愿意动笔的人,偶尔有一点灵感,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再也想不起来了。但是,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我和我的学生都养成了随想随记的习惯。三年来,我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并且有机会成为多部书籍的重要编者,出版了个人专著——《小曼老师讲故事》;我的个人网站“小曼之家”(http://xiaoman.xmta.com),也连续两年在我市教育系统个人主页评比中获“最佳主页奖”,每天都有上百次的点击,在那里,每天都可以读到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朋友热情而真挚的留言;我还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可以说,这些收获是沉甸甸的,但是,它们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在“教育在线”中收获的最重要的、最值得珍藏的,就是那纯真的友谊和真心的帮助。自从“教育在线”成立以来,我一直在其中的“小学教育论坛”做版主。在新教育实验的研究中、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交流中,我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每一次的交流,我的思想都会有质的飞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我借助网络有幸拜翔宇教育集团的卢志文总校长为师,他的智慧与幽默,他的大气与理性,一直让我景仰,更让我知道教育确实是让人享受幸福的事业。很多事情原本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但是今天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事实让我更加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初识网络 一网情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班主任论坛”看到李镇西老师的名字,就是凭着这个名字对我的吸引,我在K12注册了。刚刚接触网络的我,被一个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帖子深深地吸引着,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同话教育 共享人生
  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上,我每天都记载着自己的教育故事,书写教学反思。其中,有两个帖子吸引了大量的阅读者和参与者。一是《我的语文教学实践——小曼杂货铺》,这里主要记录我的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二是《心路为你开——小曼教育随笔》,这里主要记录的是我和孩子们的教育故事以及我对班级管理的种种思考与做法。在这些专辑中,我每天都可以和网友及时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也向大家诉说困惑。在这样的交流中,我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充满激情与智慧,我越来越成熟了。在新教育实验中,我不断地学习着、思考着、实践着,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迅速成长。
  
  视野开阔 受益良多
  这几年,在进行新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在“教育在线”的真诚交流中,我的收获特别多,感触也特别深。仅2002年下半年,在我刚刚开始动手写教育随笔的半年期间里,就有《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有感于“给你一次机会”》、《班级是我们的》、《请允许孩子说实话》、《我走在天使之路上》等二十几篇文章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看着这些沉甸甸的收获,我有说不出的喜悦!我再也不用羡慕别人有文章发表了,再也不用为了评职称而烦心了。我不但自己有收获,还介绍身边的老师来到“教育在线”,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文集,坚持做下来的老师和我一样都有大大小小的收获。在我的带动下,学校很多老师都开始动起来了。
  
  长路漫漫 无尽回声
  朱永新老师曾不止一次在他的讲座中提道:“现在,小曼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因为她的朋友遍天下!”确实是这样,见过的、没见过的,我们因新教育而结识,我们都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大家相互激励,相互提携。我相信,我的明天会更好!我更相信,有了这样一群为教育而拼搏的人,教育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幸运·幸福·快乐·奋进
  □ 文/吴樱花
  
  我幸运,因为我遇上了新教育
  白干12年
  我是苏州大学体育系毕业的,教了5年体育。1995年当我在教育管理系函授学习班毕业时,恰逢我们乡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语文教师紧缺,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我改教了语文。回想自己从1990年参加工作到2002年,整整12年的时间,我从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成长”为一名被认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之间有多少值得回味的酸甜苦辣呀!然而,如果让我说说我这12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我的头脑里又似乎是一片空白,手头上也只是有十几本先后基本一致的教案而已。每每想起这些,我就有些遗憾:我这12年似乎是白干了!
  天意的巧合
  一次新学期刚开学不久,朱永新教授来到我们学校,我第一次听说了“新教育实验”,也第一次听说了“成功保险”。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也相信这个保险,能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地写教育随笔的教师,他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上获得成功,因为写随笔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反思的过程、自我素养提升的过程。我决定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做下去。我还认为,写教育随笔本身就是在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哪怕是失败的记录,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此,我走进了“教育在线”,走进了新教育实验,也开始拿起了笔,并且在键盘上敲打着自己的教育生命。
  可以这样说,我是伴着“教育在线”成长的。当初上“教育在线”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只要我把随笔发到网上,就会有很多我认为是“顶级人物”的人给予回复:朱永新、李镇西、储昌楼、卜延中、笑春……他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网络上,我轻易不敢发言,除了在自己的主题帖里回复,基本是不乱“跑”的,也几乎没有私聊的网友,招呼帖、玩笑帖、灌水帖应该是与我无缘的。新教育实验第一次研讨会在玉峰召开,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幸被评为“优秀网友”,我真的好心虚呀!我知道这是总课题组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更是让我不断进步的动力。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像我,一个运动员出身、体育系毕业的教师,能在新教育实验这方沃土上犁出这样一片新天地。
  作为班主任,我把平时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举办的活动和效果、班级的倾向和许多学生的表现等,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即使有时是流水账,我也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调整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当初写教育随笔时,我只写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班级管理,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学。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我的班级管理的随笔记录中出现最多的事情都和班级里的一个孩子有关。于是我着手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去他过去所在学校的教师那里询问他以前的表现。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他早就闻名于校内外。特殊的家庭造就了一个特殊的孩子,特殊的个性致使他有着特殊的行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决定调整我的随笔记录,专门为他建立成长档案。我要通过给他记成长档案的方法,一方面督促自己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学生的转化工作;另一方面系统地收集我与这个学生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以总结对特殊学生教育转化的历程、做法与经验。于是,我记下了第一手资料,不管将来成功与否,这都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研究资料。研究成功的经验,研究失败的原因,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初中一个循环,整整三年,就为了一个孩子,我记录了十几万字的档案,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还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这样做值得吗?
  当初选择这样一种教育方式纯属无奈之举,有好多教师也劝我放弃,教我“捧”三年把他“捧”走算了。可是,我总是不甘心,我很想知道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危害社会还是造福社会?他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要想知道这些,只有把他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就这样,我用为他记录成长档案这样特殊的方式走近这个孩子,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也开始了对他的转化之旅。
  
  我幸福,因为我用心灵与孩子对话
  书信最真
  作为班主任,我有一个想法,就是长期通过书信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就试着这样做,收效非常大。我跟学生的书信交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日记。在学生的日记中,他们往往会有许多心里话,我在批阅日记时如果遇到学生有明显的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都不敢放过,及时地根据情况与其进行书面交流。二是学生专门给我写信,与我谈心里话,提出自己心里的困惑,谈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对于这些学生来信,我是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流的。三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遇到的一些情况,有的是某个人的,有的是涉及班上所有人或大部分人的,这时我也会根据情况写信,和他们谈自己的想法、提自己的看法等。四是在学期结束时,给班里每一位学生写一封书信式评语,这也曾在“教育在线”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我把这些书信汇编成册时,朱永新老师还特地为我的那本小册子作序,我也一直珍藏着朱老师写的序言。我和学生们都把这样的交流书信称为心灵的对话。
  
  我快乐,因为我走在诗意语文的路上
  我理解的语文
  对于语文,我有我的理解和把握。在我看来,语文不是苍白的文字,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无情的肢解,不是乏味的题海战术;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语文本来就是诗意的载体。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里怎能不任诗意栖息?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一直认为,不管语文的教学形式如何改变,它的精髓总是不变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双提高。在十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我努力使我的课堂里能多一些孩子朗读的声音,多一些孩子提问的声音,多一些思想的交锋,多一些话题的讨论,多一些心灵的交融,多一些诗意的飞扬。语文教育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我坚持搞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索,组织学生出板报、班刊,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倡导语文大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不仅让学生自己读,而且自己还抽时间为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学习做人。
  诗意在课堂
  新教育实验的子课题里有“构筑理想课堂”,我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让语文绽放诗意的大花园。我的课堂是学生的乐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飞扬,学生的才思可以得到展示,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活跃,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得到切实的锻炼。我可以让学生走进网络时空,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学习语文,我可以模拟实话实说的场景,让嘉宾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我可以把我的学生带到春天的田野里去阅读朱自清的《春》与莫怀戚的《散步》,我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让学生遨游与驰骋……
  写诗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语文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美文的诗意表达,用自己的口、自己的手、自己的思想来表达诗意的语文。每每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灵感闪烁、妙语连珠、笔下生花,我的心里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公开课是一种提升
  我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公开课时的情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紧张得一节课下来,浑身汗涔涔的。感谢当年的教研组,不仅给予年轻老师厚爱,还营造了一种非常热烈的探讨氛围,才使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外行得以在语文教学的领域里健康成长。
  记得刚来玉峰学校的2002年9月,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同事、陌生的学生……可能是上帝刻意要考验我吧,学校安排我于9月20日面对全市开设新课改教学研讨课。当时的我连住宿的问题还没解决好,10岁的孩子时常犯哮喘,爱人还在老家没调过来。但一个刚从外地来到昆山的老师是没有资格拒绝接受这样的任务的,当然,我也不能拒绝,因为机会难得,换言之,这也是领导对我的信任!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电脑,当时好像有一条潜规则——因为多媒体是玉峰的特色,凡玉峰开设的公开课必须要用多媒体。这对我这个“电脑盲”来说无疑又多了一道沟坎。学校领导很关照我,专门安排电脑老师为我做课件。在我准备上课的日子里,学校还安排另一位顾老师和我一起去校外合租房子,整个过程都是顾老师为我打点的。9月20日我正式上课,也是我正式从学生公寓搬到新租的家的日子。等我上好了课、评完了课,学校的年轻老师们已经主动把我的所有行李都搬迁完毕了。至今想来,我的心里仍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温暖。我那天上的是《往事依依》,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堂课上得真的是很粗糙,特别是课件,尽管是电脑老师用Authorware为我做的,但自己设计的内容却是非常空洞的,上课时也很紧张。但所有听课的教师都对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的肯定鼓励着我,为此,我还写了千字的反思小结。
  接下来,我又对外开设了《柳叶儿》,那是我空前的一次想别人不敢想的创新举动。打破课桌的常规排列,采取崔永元式的访谈形式,把两位饱经风霜的老爷爷请进我的教室,和孙子孙女辈的孩子们说说那个吃柳叶的饥荒年代。那次公开课,我的本意只想尝试一下,没想到会收到意外的效果。于是我开始真正明白,语文课不能总用一种形式,更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再好的设计也会变得枯燥而乏味。
  公开课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又一次一次地让自己找到突破口。对教学设计苦思冥想、反复斟酌、无数次修改完善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无数次否定颠覆再重塑的过程。公开课使我的教学风格日益成熟,渐渐摆脱紧张,渐渐感受自如,虽然只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但我能够明显感到自己是在一点一滴地提高,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如今,走进昆山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宋静娴老师组织的初中语文理想课堂实验小组,又一次让我体验到那种幸福的感觉。磨课上课、研究讨论、交流学习,大家聚在一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直抒己见,不用担心得罪谁,也不用担心自己说得对不对——做真实的自己!而且还能收获到大家对自己的包容和鼓励,最重要的是促进了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无止境的教海探航!
  
  我奋进,因为我把收获当作新的起点
  随笔刻录我的成长
  新教育实验蓬勃发展之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施行之时,教学随笔记录促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崭新的变化。诵读美文经典,博览文笔精华,聆听生动报告,感悟生活启迪,等等这些,使我更加体会到语文教学的博大精深。就拿指导学生写日记来说,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把这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记教学中,我品尝着学生的喜怒哀乐,捕捉他们的情感变化,找到了教育的契机且适时地给予引导,使他们喜欢语文,直至爱上语文。现在我的学生常常笔下生花、美文连篇,阅读与写作的激情一度高涨。写教育随笔还督促了我的教育阅读,在近几年时间里,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类书籍,自费订阅了五类教育刊物。
  辛勤的耕耘后,我也收获到不少甘甜。我将学生的日记结集成两本班刊:《童心童话》和《花季花语》,我辅导的多名学生的作品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并有三名学生的文章个人整理装订结集。我自己的教育随笔结集为《灯下絮语》,学生档案结集为《孩子,我看着你长大》,心灵对话书信结集为《孩子,我想对你说》。
  媒体给了我鞭策
  首先把我推在大众面前的是储昌楼老师,他在我们学校看到我装订的第一本《孩子,我看着你长大》后非常高兴,在“教育在线”交流版上固定了一个专门介绍我的帖子,让我把书的内容整理后发在上面。媒体的连续关注给了我很大的鞭策与鼓励。我知道,这是新教育实验对我的肯定与鼓励,这是“教育在线”给我的关爱,它们都是我强大的精神支柱。我更知道,在新教育的路上,我只是刚刚起步,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最近,朱永新教授单独约见了我和SD,和我们进行了亲人般的谈心,有意出版我的书稿,我当时激动的心情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了一个现代企业家的人才观,对于人的成长,他有一句话很经典:从消极到积极之路是充满荆棘的。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心存感激
  回首自己三年来的经历,我真有脱胎换骨之感。新教育实验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提升了我的才能,还磨练了我的意志,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情感。
  感谢新教育实验,感谢朱永新教授,没有这样的背景,没有这样的平台,就不会激发出我内心的激情,就不会演绎出令许多人感动的真实故事。我也要感谢我所有的学生和家长,没有他们的努力和支持,我的人生就不会如此精彩。最后,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所有任课教师,他们为学生付出的心血,很多比我的付出还要多,我的成绩里渗透着他们的汗水!我真诚地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新教育实验的道路上,我才刚刚起步。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的梦想一定会在新教育实验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215300)
  
  我的网络故事
  □ 文/朱峰
  
  网前生活
  结束三年师范生活,迷茫中走进一所农村小学,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1998年8月底,我被安排在自己的母校——一所小得不能再小的、条件很差的农村小学任教。2002年初春,我校被确定为省级第一批课改实验区时,学校领导就把我和一些比较积极的教师推向了课改的第一线。同年9月,我被学校安排到了第一年参加实验的班级。
  
  初上论坛,渐入佳境
  2003年4月5日那一天,校长从海门参加会议回来后,带回了一个网址——“教育在线”。我这才知道了还有关于教育的网站,从校长充满神往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于是,我走进了“教育在线”。
  2003年暑期,校长一行从昆山捧回了令我们振奋无比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的铜牌。看着这无比珍贵的铜牌,惟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努力。校长鼓励我们上网和“大师”交流,坚持写随笔。有了校长的鼓励,我们更有信心了。当把自己的随笔写出来发在自己的专栏中后,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当自己的一个个主题被评为精华帖子时,那份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爱上在线,建立文集
  渐渐地,我爱上了“教育在线”,享受着“她”那份特殊的爱,我也在慢慢成长着。2004年2月,论坛招收版主,我提出了申请。2月22日这一天,我终于成为“教育在线”的版主之一,也是盐城地区唯一的一位版主。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我和几位版主的努力、许多网友的支持下,论坛的人气渐渐旺了,参与讨论的人也多了。同时,我的随笔也渐渐地多了起来,发在“教育随笔”专栏的随笔集《快乐的日子》(2003版)、《快乐的日子》(2004版)先后被版主定为精华主题,这是对我努力的肯定,现如今《快乐的日子》(2006版)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这几个主题伴随着我一直成长。我给自己建立了个人主页——珠峰工作室,把2005年以来的优秀随笔发在上面,日积月累,已有百余篇,而且近半数都已发表。从2005年7月我的工作室建成到现在,短短9个月,点击量有5万多,时常还有人通过QQ、短信、电话与我交流。
  
  让我感动的网友
  2004年4月,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代表,我被校长派往张家港参加新教育的开题会议。其间,我除了学习的收获,更多的是认识了许多从未谋面的网友,有的根本没有在网上接触过,有的是网上的名家,但与他们都没有任何的生分,大家亲如一家人。回家后我写下了一篇《让我感动的网友》的心灵感悟,此文被收录在张菊荣老师主编的《发生在“教育在线”上的故事》一书中。
  提到网友,不少人会想到用QQ聊天的俊男靓女。然而我结识的这些网友却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对教育充满了激情和理想。是“教育在线”让我认识了他们,一声声问候、一句句鼓励、一次次祝福,让我们在教育战线上结伴而行。无法忘记那次的网友见面会,使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那是一次怎样的“约会”啊,我的心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被深深地感动着……
  
  利用资源,促进教学
  以前的课堂上,我总是以完成任务式去教学,充当了教书匠的角色,根本不去思考课堂上的任何过程、细节,也从不反思自己的课堂。自从参加了新教育实验后,我在“教育在线”上经常去关注一些名师的课堂,与一些有思想的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我以名师的课堂为参照,听名师的课,摹名师的课,并把名师的课堂全文实录,进行细化分析、解读。从名师的课堂中,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锻炼了自己的教研能力。
  
  潜心班级管理研究
  自从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报刊之后,我就有了不竭的动力,一边不停地写,一边不停地读,以读促写,以写带读。2004年底,我已经有十多篇文章发表。这对于工作了多年从未想过发表一篇文章的我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细想,这不都是“教育在线”给我的惊喜吗?是“教育在线”把我带进了教育之门,带进了成长之路。此时的我,已经踏进了门槛,但没有固步自封、躺在成绩簿上晒太阳,因为我深知,此时的我还只是刚刚入门,前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唯有充分利用“教育在线”这一有用的网络资源、这一成长的平台继续努力,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利用网络,关注家教
  在开展工作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还有家长的素质问题。有些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根本就不懂,利用自认为对的方法教育孩子,其实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所以,我又将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上来,努力思考如何从学生家长入手家庭教育,基于此,我多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我从书上、网上等途径获取的家教新概念,家长们在我的培训教育中,素质明显提高了。
  网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两面性,关键在于你怎样去选择,是选择轻松的娱乐,还是艰难的拼搏。我选择了拼搏,相对来说,辛苦一点,但我所得到的东西是别人无法得到的。我耕耘着,我收获着,我享受着,我快乐着,我也写出了精彩!正因为这样,我爱上了“教育在线”,我已经与它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
  
  新教育路上的求知足迹
  □ 文/宋福立
  
  1986年8月,在河南登封的一个小山村中学里,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第二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另一所学校教初三数学,有了升学的压力,我也从一个教育的荒岛来到了一个能看到教育星光的天地。但这里也是一个“只见分数不见人”的地方,我每天的工作是帮教导主任印考试卷子,然后让学生一张一张地做,自己一道题一道题地讲。后来,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填补生命中的空虚,我脱产进修了专科,函授进修了本科。但是,当再次踏上脚下这片教育的故土时,才发现一切如旧,一切依然。1997年,我调入登封市商埠街小学,以后的生活便基本固定下来,而且又回到了教学当中。
  2003年,我走进网络论坛还没多长时间,时常在本地的几个论坛游荡,没有目的,没有想法,只是把自己的只言片语拿出来和网友交流,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交流的火花,以多挣几颗星星为乐,不知道怎样利用网络去学习、去提高,也不知道还有许多的教育论坛,更不知道有些论坛上精英辈出。
  直到2004年的春天,我的同事郭老师问我:“你看了朱老师的保险公司没有?他的新教育实验非常好,很受大家的欢迎。”对朱老师的了解也是郭老师的功劳,在一次她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时,发现有一本朱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便打电话问我要不要,我说还是捎一本吧。看完《我的教育理想》之后,才发现朱老师把教育诠释得这么美好,做教师还能有这样的幸福!现在他又搞保险公司,让我好奇心陡增,于是,我进入了“教育在线”,专门看了朱老师的保险公司和新教育实验的有关帖子,并把网上有关新教育实验的文章打印出来认真学习,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给师生的智慧》和《朱永新海门报告实录》。当我把这两篇文章连看了两遍之后,内心的激动早已无法掩饰,马上把它推荐给校长。校长看后,也被这个实验的先进的理念、朴实的实践精神所感动,立即给我布置任务:马上与课题组联系,提出申请。
  2004年7月底,我和其他4位实验教师一起,参加在江苏扬州宝应翔宇教育集团召开的第三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我们的汗水和着兴奋,亲历了与新教育实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宝应的三天,我们亲历了朱老师的平易,感受了卢志文校长的智慧,欣赏了李镇西老师的执著,感动着魏书生老师的崇高,品味了杨东平教授的深刻,感受着韩军老师的教育魅力,激动着与窦桂梅老师的不期而遇,也学习了阎学、夏青锋等老师的几节课堂教学。但是,真正的收获是让我感受到了新教育实验人平等的教育人格、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和不可扼制的教育激情,这些是教育者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像孔登辉老师在随笔中写的一样:“参加一次会议,认识一个真人,接受一种理念,感受一种激情,享受一种自豪。新教育实验的路上又多了一双求知者的脚印……”
  在“教育在线”上我的网名是“大河村”,从此,一个“孙悟空”(我选用的头像)便活跃在“教育在线”上。最初的日子,我只是关注与新教育实验有关的文章和朱老师、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也很少跟帖。2004年7月,在第三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与不少的网友有了交流,回来后,我开始大量阅读众多网友的文章,并开始跟帖、发帖,与大家共同学习讨论,并带领学校青年教师在“教育在线”热身、冲浪。
  随着在“教育在线”上时间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仅仅在网上浏览和交流,对自己教育生命质量的提高是帮助很小的,也是很肤浅的。从广大网友的成长经历来看,读书和反思是延长教育生命、提高教育生命质量的最好方式,特别是自身的经历,更让我懂得了读书的必要性。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20年来,步履匆匆,灵魂漂泊,思想游荡,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艰难地行走。但幸运的是,我结识了新教育,也从它那里体会到了教育激情,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近两年来,我和同事们并肩工作,共同成长,收获幸福;我的学校也在新教育实验中不断成长,越来越被各级有关部门关注,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关注。我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走向优秀,走向幸福,走向崇高。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27日~28日,北京景山学校在京召开了“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共建校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教育部基教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张廷凯、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道、北京市教委信息办主任张洪波、东城区教委书记袁为民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以及来自网络联盟共建校的校长、专家学者近100人参加了此次
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策略设计的重要内容。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CAI课件,它都是用来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服从课堂教与学的目标、内容。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显得简单化、幼稚化,或用计算机字幕代替教师板书,将板书“字幕化”,或认为实现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就是机械地先讲解教材,再用一节课延伸一下,看看VCD片子。这都
近年来,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十七大精神”等重要指导思想,各级各类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为支撑,以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为保障,以快速提升学校品牌为重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氛围人性化、制度规范化、管理细节化、教育有效化”,努力实现
2006年,淄博市高考成绩在去年翻番的基础上又取得大幅度增长的喜人局面。英语成绩也是如此:不管是高分人群,A、B、C三线分数,还是平均分都有大幅度提高。文科A、B、C线分别为121、113、107分;理科为118、108、103分;文理平均分分别为85.08、93.4分,比省抽样平均分84.3分分别高出0.78和9.1分。而2005年省抽样平均分为92.55分,淄博市的文理平均分为90.4、97.
近年来,裴傲共参编《神经内镜手术技术》、《脑室外科学》、《内镜神经外科学》(副主编)、《脊索瘤》4部专业著作,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  时至今日,裴傲仍然记得刚到天坛医院进修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就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小看简单的开颅手术。你开颅开得好,手术就成功了70%。一开始我不理解,在后来的实践中慢慢明白了。选择开颅位置、切口设计、入路方式对于一台手术来说都非常重要。”  曾
流感高发季节即将到来,医生们正在敦促人们,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接受流感疫苗接种。  美國糖尿病教育家协会特别强调,糖尿病患者如果感染流感病毒,更有可能发生与流感相关的严重健康问题,而流感疫苗是预防或减轻这些并发症严重程度的安全有效方法。专家认为,有些人被误导了,以致过分恐惧流感疫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今日医学新闻》)
我们是否有过用一种证据去支持一个论点或者去证实一个假设?那什么是可靠的证据呢?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虽然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有效地获得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真实而有意义吗?因此,利用证明工具对论据的可信度进行考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证明工具(Showing evidence tool)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理由充分的论点并用可靠的证据来证明其论点,同时,它还能够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去建构有证据支撑的论点或者假设
信息技术课在现阶段大多数的初级中学中,是一门受重视程度不够的“尴尬学科”。有句话说得好,“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应再怨天尤人,而应该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因为它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未来的命运;同时,更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将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甚至是更好地生存。    学习卡的由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践,“快乐学习”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词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进入网络信息时代,DeDict词典横空出世,它是一款非常有创意的第二代电子词典,它利用可视化和脑图模式等先进技术促进学习者左右脑同时记忆。这种方式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不足,使学习者可以更自由、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DeDict概述    DeDict是一款开源
引题    自从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建构主义的盛行,情境创设成为一种时髦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必有的一个环节。然而,在情境创设“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些隐忧。本期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与误区,试图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寻求解决之道。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导入部分起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