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中央苏区《训令》惩贪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11月,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的谢觉哉,来到瑞金县检查政府工作。谢觉哉素来办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一到县里见到县苏维埃主席杨世珠,他便说:“这次由于时间很紧,只有半天工夫,所以只能听听面上汇报,了解主要情况,但是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要有半点虚假。”
   杨世珠却不以为然,只夸夸其谈自己所谓的工作成绩,对存在的问题不漏半点口风。谢觉哉见他对一些重大和敏感的如财经问题避而不谈,便提醒他谈谈这方面的情况。杨世珠看瞒不住了,便避重就轻地说了一点皮毛,且前后矛盾重重。这更加引起谢觉哉的注意和怀疑。
   县苏维埃财政部长蓝文勋见情况不妙,便提前请谢觉哉吃午饭。一看桌面上大块是肉,大碗是酒,蓝文勋便讨好地说:“为中央领导接风,特弄了这点菜。”可谢觉哉不买账,他指责说:“毛主席每天的生活标准,也只有三钱油、两钱盐、半斤米。他办公到深夜,饿了,就用南瓜充饥。在苏区,谁也不能搞特殊,更不允许用公款吃喝。”
   见蓝文勋、杨世珠神色惊慌,谢觉哉心里更加有数了。他借机走访了几位老干部,发现问题果然严重,便派人及时把情况向中央执委会作了报告。
  下午,谢觉哉在县苏维埃常委座谈会上宣布检查工作延长时间。第二天,中央执委会就派来工作组突击检查,发现会计科长唐达仁侵吞各基层单位上交节省款、群众退回的公债、谷票款、变卖公共物件款以及隐瞒对财主的罚款,共有34项,合计大洋2000多元。更为严重的是集体贪污,数额达4000元之多。
  这使谢觉哉愤怒了。他在常委会上怒斥杨世珠、蓝文勋等:“你们算得上共产党、苏维埃的干部吗?战争时期大家都少吃一口饭、少花一分钱支援前线,想不到瑞金县竟有这么一群用群众血汗养肥的贪官污吏!”接着谢觉哉代表工作组宣布杨世珠、蓝文勋停职检查,并将唐达仁逮捕法办。
  谢觉哉回到苏区中央后,立即向中央执委会主席毛泽东作了汇报,并建议:“必须建章立规,昭告天下,杜绝腐败。”毛泽东十分赞赏谢的处理措施和雷厉风行的惩治腐败的工作作风,高兴地说:“好,你谢胡子敢于动刀,我毛泽东决不手软!”
  没过几天,谢觉哉就按毛泽东的批示,与项英、何叔衡等人讨论研究,起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部惩贪令——中央执委会《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其中有:凡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在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1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下的强迫劳动。执行单位,必须同时追回其贪污之公款,并没收其本人家产之全部或一部。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之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致使国家受到损失者,依其金额、程度、影响不同,处以警告、撤职以至1月以上、3年以下的监禁。
  此项《训令》由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签署,于1933年12月15日颁布实施。此后,全苏区开展了“执行《训令》、反腐倡廉”的群众性运动。民间的流行歌谣,很形象生动地记叙了当时的情景:《训令》如霹雳,天上响惊雷。贪官再狡猾,插翅也难飞。
  建国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回忆时说:当时中央执委会的《训令》,尽管不完善,也比较粗浅,但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最早制订和颁布的法制条文,保证了人民政权公正廉明的形象,更说明我党从一开始执掌政权,就具有惩治腐败、杜绝祸源的决心和能力。(责编 李欣)
其他文献
徐寿山,字德复,号雨霖。生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祖籍奉天省辽源县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县)。他的父亲是当地著名兽医,徐寿山承袭祖传衣钵,遐迩闻名。后被请到奉天(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先替张作霖的军队医马,后来又转而为人医病,特别专为张氏帅府里的内眷们治病,一时人称张府“御医”。     一、妙手回春医百马    奉系军阀张作霖曾在北洋毅军马队供职,后又在辽西八角台一带啸聚山林。1901年被招安
期刊
2008年10月23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人称“农民厅长”的覃祥官在鄂西长阳土家山寨因病去世,享年75岁。本文揭示了当年毛主席亲笔批示合作医疗的内幕,再现了21年前的省委副书记纳谏改乡名的情景,讲述了一双草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情故事,展现了“厅长夫人”终身务农的贤惠善良,披露了主人公晚年的生活情况及内心世界。  再过一天就是覃祥官75岁大寿,但他终究没等到第二天就匆匆地走了。  42年前,鄂
期刊
辜鸿铭是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人才济济的北大堪称“另类”。  辜鸿铭祖籍福建同安,生在马来西亚,7岁起到英国和德国留学14年,获英国文学博士学位,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常人想来,拥有这样履历的海归教授当是短发西装,一口洋话,一脑袋民主与科学的“假洋鬼子”才对,可辜鸿铭头上一撮黄头发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戴瓜皮小帽,这副打扮在辛亥革命10年后的
期刊
偶然读到一则《朝鲜首次承认缺粮100万吨》的报道,突然地打开了我尘封45年之久的记忆之门,拾回了一个个琐碎的片断……     一    人所熟知的上世纪60年代突发的“三年困难”时期,正是我在忻定二中读初中的时光。当时全国物资匮乏,尤其粮食奇缺,城镇居民一律按低标准供应。国家很关怀在校的青少年成长,以人头日供给成品粮一斤一两。这在那时是足以让人眼馋的了。为了缓解由饥饿引发的矛盾,校方根据学生的年龄
期刊
牌坊,是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具有忠孝节义的人物。封建社会乃至民国,官府都曾规定:凡是一辈子坚守贞节的女子(含寡妇),可向县府申请,经审定批准后可立牌坊,并记入地方志书,流芳百世。  道光十五年,溇中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名叫严秀,23岁就死了丈夫,想立牌坊求个美名,可是做寡妇的滋味又实在难受,日子过得十分煎熬。严秀有一个干娘宋太太,给严秀出主义说:“我说秀妹子,你真是个傻姑娘,立
期刊
去年3月,大明送来六本书。书名《阎锡山其人》,作者刘存善。大明是刘存善先生的长子。按照父亲生前嘱咐,他让我把书转交原副省长白清才、原省人大副主任李玉明和李蓼源各一本,转赠省档案馆两本,还有一本是送给我的。其时,老刘过世已经两月。这本封笔之作,该是老人离休后出的第六本书吧。虽然书中前言、后记都没有来得及写,但它留给人们的却是无言的感动。  刘存善先生离休,在1986年。当时,为办理离休手续,他让代为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曾经先后三次策划了分裂中国的大阴谋,蒋介石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在“一个中国”这个关乎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争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起。    朝鲜战争爆发,台湾当局声明:“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晚,美国政府向台湾当局递交了一份备忘录,
期刊
1999年6月,一枚海瑞印章首次在辽宁本溪市被发现。印章黄铜质,总高3.7厘米,钮高2.7厘米。印文是“抒心惜福”四个篆字,每字大小均在1平方厘米左右。印的一侧中部刻有海瑞的号“刚峰”,为隶书小字,只是不知为何“峰”字的右下部分少了一横划。在正方形印文之上,是由大、中、小三个“回”字形图案自下而上叠铸成的亚腰状提梁式钮,这类钮在宋明时期的玺坠印章中十分流行。印文功力深厚,刀法娴熟。  “抒心惜福”
期刊
明末清初,有一位名叫周朴的官员来到山东省阳信任知县,不到一年就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拥戴。因为他疾恶如仇,秉公办案,也得罪了个别权贵。   本地有一姓王的财主,仗着在朝廷做刑部尚书的小舅子横霸乡里,无恶不作,百姓们恨之入骨。周朴来阳信后,经过十多天的暗查私访,对王财主的犯罪事实了如指掌,即令差役把他逮捕归案。周朴亲自审理此案,对其严惩,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称赞周朴是“铁面无私的周包公”。
期刊
科举考试是国家的“抡才大典”,与偷税漏税本属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但由于大比之年走私往往特别猖獗,出现“凡遇乡试年份,此数月中厘捐因之大为减色”的局面。科考之年为什么走私猖獗呢?  科考之年,各省官员为了保证考生们按期赴试不误行程,要求各地官员在应试考生过境时,不能为难和阻碍考生通过。这一政策既是对科举考试的尊重与重视,又体现了对应试士子的体恤与关怀。另外,各地官员也普遍认为:考试需要花费大量的
期刊